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

平靜的日子,又幾天,城下的遼軍沒有進攻,上面的宋軍當然不會去挑釁,也就是依託棱堡,如果沒有棱堡,2000多的守軍,放在平地上,那是一盤菜啊。

不過戰爭依然來臨了,在這一天,又是幾萬大軍進入到了遼軍的營地,看來,這應該是遼軍的後續支援,皇城司對於遼國的情報掌握,目前,在遼國成建制的大軍,也就是跟在遼興宗周圍的,也就是說,遼興宗回來了,而且有可能帶着大軍過來了。

這麼差不多5萬大軍,不可能是遼興宗過來,可是卻是一個先頭部隊,接下來的戰爭,會相對比較的殘酷,也更加的慘烈。

帶隊的是北院大王蕭惠,因爲西夏一戰,他立下大功,此時此刻,不但是北院大王,而且還被封爲了韓王,算的上是位高權重了。

蕭宗翰算的上是蕭惠的子弟,都是後族出身,只不過相對比較遠一點,看到蕭惠,而不是遼興宗,蕭宗翰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不但沒有完成支援折津府的任務,反倒是損兵折將,這件事情,落到了現在遼興宗的頭上,那肯定不好。

蕭惠來了,如果能夠趁機,勝一次,只要是拿下了這個關口,應該能夠功過相抵吧。

蕭惠沒有理會上來就猛拍馬屁的蕭宗翰,而是要求到前面觀察,在率領了一部分的輕騎,接近了關口的之後,看到了守關的建築物,蕭惠嘆息一聲,道:“居然是棱堡!”

“惠伯知道這個建築物是什麼?”蕭宗翰臉上一喜,立刻的追問道。

“西夏的時候見過一次!”蕭惠嘆息一聲,然後就打馬回來了。

蕭宗翰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是看麼,怎麼看一眼,就不看了的。

蕭惠心中,不斷的翻騰,實際上,遼夏一戰,在遼興宗看來,是勝利了,是拿下了整個西夏,可是在蕭惠看來,戰略意圖根本沒有拿到。

本身西夏就作爲的遼國影響北宋的一個棋子,現在棋子不見了,反倒是棋手,這根本就不方便,對北宋的牽制能力大大的減弱了。

不過,當時蕭惠並沒有多想,誰曾想到,元昊的報復心這麼重,還沒等遼興宗和遼國,對元昊進行制裁,他就先到遼國大鬧了一場,遼國立刻受到了重創,幾百萬人和大量的牲口,這不是短時間能夠彌補的,而草原的深處也殺了一片的白地,這同樣是遼國無法接受。

事實到頭,這又能夠怎麼樣,遼國只能夠自己回血,好在,遼國的威懾還在,還可以平穩的壓住,只要有個三五年,就差不多緩過這口氣。

誰曾想到,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北宋跳出來,而且直接目標直指折津府。

在遼國連續受到重創的檔口,折津府實際上,已經是目前遼國的核心之一了,他的糧食,各種的物產,幾乎支撐了遼國的大半,少了他的,遼國立刻就從一個上國,變成了一個遊牧民族。

有這個作爲理解,之前的一系列的行動,都可以解釋了,雖然不知道,那些北宋的騎兵,到底是怎麼的進入到遼東半島的,並且依靠什麼,在長達三四十天的時間之中,保持給養,連續的行動,可是除了北宋,沒有別人有這個能力了。

這個騎兵干擾了遼國的判斷,遼興宗代領大軍御駕親征,喪失了救援折津府最好的機會,如果北宋動用攻擊興慶府的武器,折津府被攻下來,那也是沒問題。

現在,不但是哪個武器使用了,更大的問題也出現了,棱堡也同樣擋在了前面。

蕭惠在西北,見過棱堡,當時遼興宗派出了西夏的降軍,攻擊北宋車隊,想要把北宋的大軍給留下來,誰知道,卻被偷襲,一夜之間,降軍大部分的損失,而惱羞成怒的遼興宗,乾脆的選擇了追擊,就是一直追擊到棱堡的面前。

高大的建築物,堅固的防禦,再加上長弓展現,當時包括蕭惠在內的遼國宿將,在認真分析了之後,覺得,就算是能夠拿下,也損失慘重,當時的西夏,還遠沒有平穩的時候,這個時候浪費到這個建築物上,沒有意義。

最終,遼宋之間,是沒有打起來,雙方平穩的收兵,可是在蕭惠的心中,一直都在考慮這個棱堡到底是什麼。

一方面,爲什麼會修建這麼高,高度本身就是防禦力的強大之處,在等城的時候,越高的城,攻擊方就會在攀登的時候,耗費大量的時間,同樣,守軍也就可以更加容易的進行攻擊,7丈,單純扔下石頭,都會有巨大的殺傷,更別說武器了。

這都一年多了,可是蕭惠依然想不到,到底怎麼對付,似乎除了拼人,多死,就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想了。

想不到辦法,蕭惠只好自我安慰,或許這樣的東西,耗資巨大,北宋也不會多造,當時在西北就遇到了那麼一個,或許是爲了保護韓琦,專門的建造的。

可是現在,山海關的一切展現在了他的面前,一下4座棱堡,這可不是一一的疊加,以一個真正的沙場宿將的眼光,可以清晰的看到,整個山谷通道,幾乎都被堵塞,要通過去,必須要攻城。

這個比起一般的雄城,還要的強悍的多防禦,要攻佔下來,需要付出多少代價,這一點蕭惠不知道,可是單憑他帶來的5萬人,還有蕭宗翰的2萬人,根本不行。

一直追問,到了營壘之後,才被告知了這個結果的蕭宗翰有些失魂落魄,他還想着,趁遼興宗沒有抵達,在蕭惠幫助下,先立下功勞,可是沒有想到是這樣。

不過蕭惠也沒有不管他,蕭宗翰也算是後族的比較出色的後輩,這一次,只不過是不知道棱堡的強大而已,這纔在棱堡的面前栽了跟頭,這是非戰之罪,他佈置了一些東西,讓蕭宗翰準備,也算是給他點功勞。

一年多的時間,在蕭惠這麼一個聰明人面前,也想到了一些解決的方法,要進攻棱堡,棱堡的高度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攀登永遠是最爲捷徑的,以往的雲梯是不能用了,可是卻可以興建較大的,並且用幾個雲梯疊加的方式,這就對雲梯的底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修建一批。

這些蕭宗翰本身也在做,不過稍稍小了一點,在原來的基礎上面加強就可以了。

同樣的,在蕭惠看來,越是高的建築物,穩定性是肯定有點問題的,這個建築物,既然放在山海關這邊,必然不是長時間建造起來的,哪怕是遼國再怎麼的疏漏,半個月,一個月,沒有軍隊經過,兩三個月,肯定有,也就是說的,給北宋建造這個的時間,也就是一個月不到。

這麼短時間之中建設出來的東西,肯定是不堅固的,那麼用衝城重錘,應該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蕭惠的軍中,攜帶有鐵匠,把鐵匠們聚集在一起,熔鍊鋼鐵,製作成重錘,這也需要時間。

同樣,蕭惠也見到了長箭,這個被蕭宗翰帶回來,一直都好好保存,差不多有的兩三萬個,這些都拿給了蕭惠。

蕭惠當然見過長箭,當年,在興慶府,長弓已經表現出了威力了,當時北宋也沒有收回長箭,最終那些射入到興慶府的長箭,都被軍方弄到了,也研究了一下,可是除了鐵稍稍好一點,使用的多一點,沒有別的了。

雖然說,蕭惠見過長弓的樣子,也嘗試着製作,可是很多工匠都找不到頭緒,因爲處理過的長弓,除非拿到實物,否則,根本判斷不出來到底是用哪一種木材製作的,試了一些出色的弓材,都達不到長弓的效果,再加上消耗確實大,最終就放棄了。

看着這些長箭,蕭惠終於有些動容了,因爲這些長箭,跟之前興慶府使用的顯著不同,更加的鋒利也更加的堅硬,嘗試了一下,比起遼國所有的武器都要強,難不成,全部都是精鐵。

按照蕭宗翰的說法,當時,在短短的一刻鐘時間之中,對方最少射出了30萬的長箭,他也是收屍,纔拿到了兩三萬只,剩下的都放在戰場上。

3個一斤左右,就是10萬斤,全部是精鐵,難道北宋已經富裕到了這種程度,精鐵也這麼白白的丟出來麼?

不過這對於蕭惠來說,是一個好事情,接近1萬斤精鐵,或許打造不了全身甲,可是如果製作兵器的話,可以製作千把長刀,只要熔鑄就可以了,他手下的鐵匠,可以做到這一點,也算是一些提升吧。

蕭惠到來了之後,也沒有進攻,調查了情況之後,就埋頭準備,大量的砍伐樹木,並且製造各種的攻城器械。

本以爲,遼國來了援軍,還會上來攻擊一番,給他們增加戰果,卻沒有想到,這個遼軍很穩重,看大量製作的攻城器械,守軍雖然不害怕,卻也需要做好準備,接下來,只要遼興宗的大軍到來,肯定是一場重量級的國戰,他們只有2000多人,註定會護衛不周,被攻破的可能性不大,可是萬一被突進去一些遼軍,也是巨大的影響吧。

用旗語傳遞消息,讓後側方山裡的一些聯絡員,知道前面遼軍到底有多少人,在幹什麼,然後把這個消息給傳回去了。

折津府,此時已經恢復了平靜,韓琦的手段非常的出色,一壓一打,壓制了原來契丹族還有少數位於高位的漢族,提拔了一些底層,雖然說,不算是穩穩的控制,可是最起碼不會如同最開始軍管那樣劍拔弩張。

韓琦坐鎮中央,然後北宋準備好的一批官員,也在軍隊的支持下,拿下了一個個主要的州郡,雖然鄉村還沒有掃蕩,可是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問題。

佔領就是如此,要想消化,沒有個三五七年,絕對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幽雲這麼大的地盤。

狄青攜帶的10萬北伐軍主力,也基本上完成了任務,把成建制的那些遼軍都給驅逐和幹掉,除開了駐紮的三四萬,留在他手中的,還有5萬人。

在這個節骨眼上的,蕭惠抵達的消息傳來,在請示了韓琦之後,狄青再一次的帶着軍隊出發了,一共是5萬人,他們並不會跟遼軍正面作戰,是在棱堡的側翼停留下來,主要是後側方,一旦遼軍突破了棱堡,他們也可以第一時間做阻攔。

一場跟遼國之間的正面對戰,有可能爆發,雖然,接下來,遼國很有可能是動用40萬,甚至更多的軍隊,可是在狄青看來,再多的兵力都不如精銳,5萬全副武裝的精銳,本身經驗豐富,又經過了幽州之戰的鍛鍊,是精銳之中的精銳,就算是跟兩倍,甚至是三倍敵人對抗,也絲毫不虛,更別說是在棱堡的依託之下,能夠突破棱堡的防禦,進攻他們的,又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遼宋兩國的大軍,開始向山海關進發,一場關係着未來幾年,整個遼宋之間局勢的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雙方的表現完全不一樣,遼國是當成滅國大戰來打,幾乎調動了所有能夠調動的軍隊,預計抵達山海關的軍隊可能超過50萬,可是北宋只是把北伐軍之中調動了5萬人過去,當然了韓琦也沒有閒着,他在掌握了幽州的一部分的力量之後,開始大興土木。

棱堡,這個防禦力最爲強大,也是最值得信任的防禦工事,是這個時候穩定幽雲的最好的武器,15天的時間,這個應該是能夠爭取到,而從樞密院的直接撥款,加上丁海軍答應,緊急調動大量的物資,通過海上,送到折津府附近,這就解決了大量的問題。

折津府,涿州,還有周圍爲核心的幾個州,只要興建了50座棱堡,就可以固若金湯,就算是山海關丟了,遼國長驅直入,都不成問題,他相信這個時間,是可以爭取。

雙方都在積蓄力量,不過遼國是進攻,北宋時防守,是刀強還是盾強,要碰了才知道,而在渤海海邊,靠近折津府的地方,最少有40多艘大型的運輸船,正在靠岸,緊張的卸貨,這是從丁海軍直接拉來的鋼鐵和水泥,這些是北宋造不出來的,或者說不可能這麼大量的提供,至於磚頭,則就近燒製就可以了。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十二章 蠻橫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七百五十九章 公開招工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十二章 蠻橫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量回歸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鐵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十三章 芒硝等於錢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