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

耶律良不能答,他的副使卻回答到:“陛下,我等草原之人,只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弱肉強食。我遼國強大了,便能打得周圍列國俯首稱臣。陛下所言竊物一說,我等不以爲然。”

陸承啓微笑駁道:“那既然如此,朕的軍隊打敗了你們遼國的軍隊,也不是耶律大使所說的不宣而戰了?那朕俘虜了遼國將士,也不用歸還了?”

那副使被陸承啓捉住兩人說話間的語病,一時反駁不了。耶律良嘆了一聲,說道:“陛下,吾等非漢人,漢人典籍讀得甚少,遼國禮儀也不同大順之禮儀,吾等不懂也是正常。但吾等前來,只爲那些被俘將士而來,還望陛下高擡貴手,放他們回國,與家人團聚。”

陸承啓聞言,覺得好笑,說道:“朕也不怕與你們說個明白,想要他們回去,也可以。拿錢財來換,一個百夫長,千貫錢;一個千夫長,萬貫錢;一個萬夫長,十萬貫錢;若是你們皇帝的堂弟,耶律涅魯古,那就要五十萬貫,才能體現他的身價了。”

耶律良聞言,驚得魂不守舍,半晌纔回過神來。什麼時候,大順變得這般商賈化了,開口閉口索要錢財?他們三個遼國使臣,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作答。

耶律良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此舉是否不合禮制?”

陸承啓微皺眉頭,說道:“怎麼不合禮制了?我大順雖沒有這等禮制,可你們大遼有啊!朕嘗聞,你們大遼被俘虜了之後,要贖回人,就必須繳納贖金。如果不繳納,被俘之人就要成爲奴隸了,不知道朕的理解,對還是不對?”

耶律良又被自己的話堵死了自己,他欲哭無淚。契丹部落裡面確實有這個規矩,打敗仗了之後,想要贖回自己部落的青壯漢子,就必須以牛羊錢財來換回。可那已經是很久遠的年代之前的事情了,現在契丹部落已經漸成了半遊牧半農耕的遼國,哪裡還有這等規矩?

他哭喪着臉,說道:“陛下果然博學多才,吾等部族,確有此規矩。可……”

陸承啓截斷他的話頭,說道:“有這樣的規矩就是了,朕就按你們的規矩辦。既然想要贖人,那就繳納贖金吧。沒有那麼多錢銀,可以用牛馬羊等來等價交換。你們這些契丹人,每年都南下犯我大順邊境,擄掠我大順邊民,真當朕是一個只捱打不還手的笨蛋?告訴你們,若想贖人,交夠了錢財,朕自會放人。少一文錢,朕都不放!”

陸承啓如此“匪氣畢露”,着實嚇壞了不少人。徐崇光呆呆地看着化了妝的陸承啓,似乎不認識眼前這個皇帝一般。是啊,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帝,有這般貪錢的?先前抄了貪官的家,這個無可厚非;鼓勵商業發展,嘴裡說的是爲增加國庫收入,也的確增加了收入,徐崇光也認了;可眼前人家索要俘虜了,陸承啓還是揪着“錢銀”二字不放,這就有點那個……有損皇家威嚴了。誰見過皇帝這般不顧禮儀,撕開僞裝直接要錢的?

徐崇光和十二閣臣,禮部尚書馮承平,軍事參謀部衆官都驚呆了,一時間都忘了勸諫這回事。

耶律良苦笑道:“陛下,可這規矩,吾等部族已然棄用時日久矣……”

陸承啓不悅地地說道:“你們是來故意消遣朕的吧,打了敗仗,想不出代價就把俘虜拿回去?這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朕的禁軍,也是有娘生,有爹養的,他們傷了,殘了,死了,朕都心疼得緊。你們作爲不正義的一方,打了敗仗還想就這麼輕易奪回屬於我大順的戰利品,哪有這般好事!朕的禁軍,發餉要錢,撫卹要錢,不向你們要,找誰要去?”

這一口氣,陸承啓在心底已經憋了很久了,今天終於發泄了出來。自從重生以來,他每日戰戰兢兢,勤政爲國,圖的不就是這天嗎!遼國那強大的軍事實力,就像一塊巨石,壓在陸承啓的心頭上,讓他每一日都不敢掉以輕心。

幽州之戰勝利之後,陸承啓纔算徹底鬆了一口氣,起碼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不會再擔心遼國有軍事行動了。他也可以捉緊時間,發展一下軍隊戰鬥力,練出幾支精兵,那樣的話,就不怕契丹人再次南下犯邊了。

想要就此反擊,大順的底氣還是差了些。第一,戰馬不足。大順雖然由於歷史的原因,握有黃河河套和幽雲地區兩個馬場,但因爲是官營的牧馬制度,馬匹的數量是足了,質量卻是不行的。這些馬多爲駑馬,只能拉車,不能當做戰馬。稍微衝刺一下,就已經脫力,哪裡能上得了戰場!騎兵沒了衝擊力,就如同一個放大了的靶子,敵方的弓箭可是認不得人的。

第二,後勤不足。遼國的廣袤,不比大順小。想要打這麼大的國家,沒有完備的後勤制度,那隻能想一想而已。君不見,漢武帝耗盡了文景之治積累下來的錢財,才把匈奴趕出草原,使得匈奴人遠赴中東。但打跑了匈奴人之後,漢朝也因此傷了元氣,後面便一蹶不振了。陸承啓立志要做一箇中興之主,就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打得過的時候,也要考慮,打下來有什麼好處。如果給大順平穩局勢造成不利的因素,陸承啓寧願不打。在馳道沒有建成之前,後勤得不到保障的時候,陸承啓是不會輕易開啓對遼國的戰端。按照戰略計劃上來說,現在大順處於戰略防守階段,以防守爲主,反擊中有一些進攻。叫那些以爲大順好欺負的契丹人知道,大順已經不是以前的大順了,因爲現在的皇帝,換成了陸承啓!

第三,國內也不是很太平。滇黔地區,有剪徑蟊賊,漸成氣候,不得不防;登州、青州之地,水寇日益猖獗。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內,是很有道理的。民衆連生命財產都得不到保障,哪裡有什麼餘力支持朝廷打仗!

有了這三個困難,想要反攻遼國,是天方夜譚。但遼國想要再次集結大軍進攻大順,也是很不簡單的。遼國是部族制度,要想集結大軍,就要從各個部族徵兵。若是打勝仗還好,打了敗仗,哪個部族想要成爲這個冤大頭?所以遼國的軍事實力一定程度上,是大順自己慣出來的。遼國的百戰百勝,裡面多少摻入了些歷次對中原軍隊的勝利氣勢,其實拋開這個因素來看,遼**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五百九十四章:天人交戰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十七章:內閣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九百三十七章:誰爲刀俎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四十三章:可敬工匠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七百六十七章:撞鐵板上了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612章:梯田
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五十七章:帶上軍官踩場子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五百九十四章:天人交戰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四百一十章:菩薩心腸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八百零五章:伏兵盡起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四百六十四章:完美的破綻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十七章:內閣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九百三十七章:誰爲刀俎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六百七十二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第八百七十章:密謀起事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七百四十七章:風生,水起!第九百四十四章:一邊倒第四十三章:可敬工匠第七百八十四章:悄然撤軍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第五百六十九章:離間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七百零九章:曉之以理第五百七十九章:取爾人頭!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二百六十五章:馬車論道 下第九百三十九章:來個兜底第七百七十九章:七夕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九百四十六章:大勝?這只是第一步!第二百九十一章:前來歸順 下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四百九十五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下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七百六十七章:撞鐵板上了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612章: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