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

長安城郊軍器監,正在把鋼水往泥範裡面倒,通過慢慢冷卻,得到教好的鋼鐵的目的。這個技術,並不是大順朝才發現的,早在西周的時候,已經有人發明了。

古人非常聰明,在沒有水冷卻知識的前提下,想到了泥範鑄鐵法,又進一步想出了鐵範鑄鐵法,大大提升了鑄鐵效率。

可鐵範鑄鐵法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反而缺點非常明顯。鐵模的散熱太快,使得鋼水在冷卻時存在過冷度較大的問題,鋼水中的滲碳體來不及析出(石墨化來不及進行)石墨就已經凝固,因此鐵中的滲碳體主要以碳化鐵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鐵。

這種白口鐵很硬,但是也很脆。雖然小高爐裡面流出來的是低碳鋼水,卻也抵消不了鐵範的威力,一下子就把碳含量升上去了。由於鐵液在凝固過程中過冷度較大,因此表層的金屬結晶微粒比較緻密,鐵的表面較爲光滑。鐵模的唯一好處就是加快了生產速率,比泥範快得多了。

只是陸承啓看不起鐵範鑄鐵法,認爲這是在暴殄天物,把融化好的鐵水,又再一次變成生鐵。他寧願慢一些,但要求質量一定要好。這也是爲什麼洪祥式步槍的產量一直升不上去的緣故,集齊全國之力,都煉不出多少鋼鐵來,哪裡能快速製成槍管?

小高爐鍊鋼對環境污染也大,雖然這這個年代沒什麼環保的理念,但軍器監離長安城不遠,陸承啓可不想承受環境污染的危害。於是,讓唐勳他們非常不解的,陸承啓要求每一個高爐,必須要有密封的過濾池,產生的廢氣要通過密封的磚道,通到過濾池裡面。過濾池裡面裝的是水,陸承啓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用,不過這樣做了之後,好像的確污染不怎麼大了,他也比較安心。

其實古人是非常聰明,早就發現了淬火工藝。他們把泥範裡面冷卻得差不多的成型的鐵塊,用鐵夾子夾起來,放進水裡面淬火。

有一個工匠更是在鑄造鐵軌的時候提出了用馬尿淬火,可以大大提升鋼鐵的硬度,被陸承啓知道了,狠狠地誇獎了一番,還賞了不少錢銀。

結果還不到兩日,又有一個工匠提出來,用動物油脂來淬火,可以大大提升鋼鐵的韌度,陸承啓也同樣賞賜了錢銀。

這邊還沒賞賜完畢,那邊就又有人提出了先用馬尿淬火,再用油脂淬火,鋼鐵品質更勝一籌的辦法,也被陸承啓誇獎了一番,賞賜了不少錢銀。只用一種淬火介質畢竟難以兩全其美。如果使用的淬火介質冷卻速度比較快,就容易引起鋼鐵開裂、變形等缺陷;如果淬火介質冷卻速度緩慢,就會使鋼鐵韌性有餘,硬度不足,難以滿足使用的要求。這樣就需要使用雙液淬火法,即在鋼鐵的溫度比較高的時候,選用冷卻速度比較快的淬火介質,以保證鋼鐵的硬度;而在溫度比較低的時候,則選用冷卻速度比較小的淬火介質,以防止鋼鐵開裂和變形,使其有一定的韌性。

這一下可一發不能收拾,這些工匠都卯足了勁,想盡辦法要弄出個更好鍊鋼的法子。軍器監裡面就此形成了一種完備的賞罰制度,所有工匠都用心研究,用心工作。結果不僅城郊的軍器監大爲改善,連長安城內的軍器監都受到了影響,製造出來的武器大爲改善。

經過幾日的趕工,軍器監終於趕在端午節前面,製造出來了長達百丈的雙邊鐵軌,運到了皇家大學之中。

沈括。蘇頌和唐勳,在千餘學子的幫助下,建起了大順朝的第一條馳道。爲什麼要製造鐵軌?這都是因爲陸承啓的野心太大,他希望有有生之年,通過努力,把大順朝帶進工業時代裡面去。而火車,則是工業時代的象徵。用了鐵軌,日後就不用再花費錢銀,又一次鋪設軌道了。

再者,鐵軌的性能比硬木好,出於對性能的要求,陸承啓也決定使用鐵軌。這鐵軌不像後世的那種司空見慣的鐵軌,而是非常具有大順朝特色的。爲了能使馬車飛奔,又不至於脫軌,所以鐵軌在裡面有一道凹槽,凹槽下面有個小孔,是用螺絲釘來固定枕木的。這螺絲釘也是應運而生,本來秦馳道用的是長釘固定的,可經過實驗,唐勳發現長釘並不能固定住笨重的鐵軌。而聰明沈括根據長釘的性質,發明了帶着螺紋的釘子。這螺絲釘原本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的,但陸承啓要求製造鐵軌,便導致了中國提前出現了螺絲釘這樣的神物。

鋪設軌道的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馬車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馬車也已經被沈括連同蘇頌製造了出來。馬車的製作並不難,難就難在鐵輪子和鐵軸承的製作上面,其餘的部件,都是木工活。

在唐勳的幫助下,泥範鑄成的鐵輪子剛好適用,鐵軸承卻命途多舛。不是太大,就是轉動困難。唐勳、沈括和蘇頌經過幾日研究,總算找到了解決辦法。蘇頌在古籍上發現,漢代有車鐗這樣的物品,也就是車軸上加鐵圈,使鐵與鐵相磨,再在其間加上油脂潤滑,增強了車輪的牢固性,減少了車軸承的摩擦力。

當所有的問題解決了之後,一架耐用的馬車總算製造出來了。合力鋪設好鐵軌之後,還在前面鋪至了平整的木板,用於馬車減速。而起點的木板上,則對應有同車輪寬度的凹槽,用於馬車進入軌道。

牽來一匹駑馬,套上繮繩之後,由僱傭而來的車伕,驅使着馬匹進入軌道之中。經過測量,這條馳道的枕木與枕木之間的距離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這樣便不怕馬失前蹄了。

只見車伕一揚手中的馬鞭,那匹不甚健壯的駑馬便開始疾馳,把馬車給帶動了起來。蘇頌驚奇地發現,這駑馬開始跑動之後,好似越跑越快,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若不是馳道太短,恐怕還不夠它跑的。等到跑到馳道盡頭,那裡枕木已經平整了,駑馬纔算停住了腳步。打了一個響鼻,似乎對馳道太短,感覺不甚滿意一樣。

這僅僅是一匹駑馬啊!居然有這般效果,所有人都面面相覷。沈括甚至懷疑,陸承啓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才讓他們製造鐵軌馳道的。

唐勳嘆道:“陛下真乃天人也!”恐怕皇家大學裡面的學子,此刻都把陸承啓當成了天人一樣,不然他怎麼會知道馳道是這般厲害的?雖然陸承啓推說是看了古籍才知道,可遍查古籍,也只能找到馳道的字眼而已,哪裡提到這般效果?

這可真冤枉了陸承啓,他只知道馳道的快捷,卻並不知道原理。其實馳道的原理是,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疾馳的時候,枕木與馬步合拍,馬匹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得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這樣的道理,是陸承啓想不出來的。

第八百九十三章:引蛇未果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二百二十章:死士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
第八百九十三章:引蛇未果第八百二十章:喬裝打扮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惡氣第四百二十三章:風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三章:大夫問診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五百八十一章:江湖上還有他的傳說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五百四十一章:三日破案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二百九十四章:國子監辯道 一第九百七十四章:治水大成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七百五十章:水到,局成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四百六十一章:秋獵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二百二十章:死士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八百五十三章:收手?第四百二十二章:全國譁然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二百九十章:前來歸順 上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629章:長安轟動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變天了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一十七章:兵分三路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一百一十六章:班師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