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有違仁義之道

這不,愛管閒事的御史中丞李然當即出列說道:“敢問陛下,這是怎麼回事?”

陸承啓這條理還沒捋順呢,怎麼可能瞞得了這些個個精似鬼的老油條?打定了主意不開口,可惜事與願違,不僅李然跳了出來,就連左諫議大夫雲楓、右諫議大夫錢宗方,甚至連國子監祭酒王子傅,都紛紛跳出來詰問了。

這種情況若是放在清朝,根本不敢想象。可現在不同,這些“朝廷重臣”一個個的責任心強大得不得了,但凡能捉住皇帝痛腳的事,他們就好像打了雞血一樣,集體跳將出來,用些微言大義,狠狠地把皇帝踩上幾腳,好彰顯出自己高風亮節。

陸承啓知道,這是種病,得治。可風氣如此,他也無可奈何。早先時候他就領教過這些文官團結起來的威力了,不管他在哪,都能從早堵門堵到晚。要不是酉時宮門關閉,恐怕他們在垂拱殿、崇德殿、崇元殿外搭個帳篷,風餐露宿守着陸承啓都有可能。非達到目的不罷休,這種認死理的臣子,陸承啓是見一次躲一次。

沒法罰他們啊,罰俸祿什麼的,不痛不癢,說不定人家來個“兩袖清風”,不是更成全這些“別有用心”的臣子的名聲了嗎!貶官的話,他們的名聲就更大了,簡直名留青史啊!當場罷黜官職,更不可能了,不論在哪個方面看,他們都沒有犯錯,不過是政見不合勸諫君王而已。要真的罷他們的官,恐怕他們的名聲更大了,陸承啓也會被冠上一個“昏君”的帽子。做皇帝難,做一個好皇帝更難,要想做一個昏君,還不亡國的皇帝,更是難上加難!

陸承啓哂笑道:“朕也沒做什麼,倒是奉聖州的邊軍,與遼國來了場友誼戰,對吧,遼國使臣?”

耶律仁先不明白“友誼戰”是什麼鬼,但聽陸承啓的口氣,似乎是在推卸。他也不是傻子,當即說道:“陛下,奉聖州邊軍偷襲我遼國灤河行宮,致使我遼國宮帳軍士卒死傷近萬。陛下曾說過,要嚴懲奉聖州州牧楊文廣,及賠償我遼國錢銀十萬貫。這些都是陛下親口應承了,陛下不會食言吧?”

陸承啓尷尬地哈哈大笑一聲,說道:“朕金口玉言,如何會食言?這件事啊,確實是大順的不對,我們兩國簽了三年的互不侵犯條約的嘛。賠償也是應該的,只是你們答應歸還大順子民的事情……”

陸承啓還未說完,諫議大夫雲楓就插嘴說道:“陛下,此事有違仁義之道也!無故出兵,非仁義之師;攻伐盟約之國,是爲不仁;強求盟國子民,是爲不義。陛下,此等不仁不義之事,不可爲啊!”

陸承啓越聽越不是滋味,心道:“你這蠢東西,腦袋被門夾了吧?跟遼國講仁義,人家會聽?要不是我發展軍力,遼國早就打過來了,站着說話不腰疼,有本事叫你去戰場上打一仗試試?你不屁滾尿流逃回來,我算你厲害!”

右諫議大夫錢宗方見陸承啓的臉上越來越難看,忍不住拉了拉雲楓的衣角。他們也算是攻守同盟了,一般來說雲楓容易衝動,而錢宗方則圓滑了許多。

果然不出陸承啓所料,耶律仁先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哪裡還不打蛇隨棍上?立即說道:“既然是這般,那陛下,我遼國也用遣送漢人回大順了。那十萬貫錢,陛下還是會賠付的,對吧?”

陸承啓狠狠地瞪了雲楓一眼,心道:“你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蠢貨,看我不弄死你!”陸承啓其實不算是記仇之人,可這一次雲楓算是把他給惹毛了,心中十分不爽,已經憋着勁,要給雲楓一個好看!

沒想到這雲楓還真的挺硬氣的,硬扛着陸承啓的眼光,絲毫不爲所動。右諫議大夫錢宗方輕微嘆息一聲,說道:“雲大夫,這又是何必呢!”

這話陸承啓沒聽到,他腦筋急轉,組織了一下語言才說道:“朕說過了,不行。順遼兩國,恩怨頗多。但若不是遼國趁我大順邊防空虛,趁虛而入,幽雲十六州至今也不會人煙罕至。歸還我大順子民,此乃必要條件,若無此等條件,朕絕不會賠付一文錢!”

此話一出,滿朝皆驚。小皇帝這是談判不成,開始耍無賴了。這可是關係到兩國生死攸關的問題,小皇帝如此威脅遼國,就不怕遼國惱羞成怒,再興刀兵麼?

不論文武百官,都憂心忡忡地看着陸承啓,希望是自己剛剛出現了幻覺。但很可惜,陸承啓並沒有吃錯藥,也沒有什麼神經不正常。他只是堅持大順的利益罷了,就好像耶律仁先堅持遼國的利益。

這時,遼國副使蕭韓家奴出列說道:“陛下,這於禮制不妥!中原歷來是禮儀之邦,爲何陛下置若罔聞?”

陸承啓擺出一副我強我有理的樣子,吃定了遼國會服軟,硬氣地說道:“我漢人禮儀,是要看對象的。朋友來了,自是好茶好酒招待;若是敵人來了,刀槍齊上。想必你們遼國也有所耳聞,朕曾說過,‘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這話裡的意思很明確了,這次賠付,只能用贖買的名義進行,而不是賠款的名義。陸承啓做了這麼多彎彎繞繞的解釋,無非就是想徹底履行這句話而已。

耶律仁先真的未曾聽過這句話,但初聞之下,嗤之以鼻。到了最好,不由地沉思起來。一個皇帝,自然不能自打嘴巴,說過的話不算話。這也難怪,這小皇帝這麼堅持,一定要求遼國歸還大順子民了。

蕭韓家奴乍聞此話,也是一臉不屑。若不是遼國內亂,早就把大順打得俯首稱臣了,哪裡有甚麼“不稱臣”!只是現在形勢比人強,遼國經此內亂,元氣大傷,無力南犯。契丹人再硬氣,也只能順坡下驢,討要些錢銀回去,好儘快恢復元氣爲上策。

難得大慶殿如此沉默,滿朝文武都忘了,小皇帝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帝。“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像是口號多些,幾乎所有大順官員都不放在心上。也只有小皇帝,能以此爲戒,牢牢記住並貫徹到底。

“若陛下堅持如此,我遼國皇帝也下了旨意,僅能歸還犯臣耶律重元部族中的漢人,約十五萬戶。”耶律仁先淡淡地說道,這纔是他的底牌。陸承啓見到他嘴角揚起的笑意,不由地有些反感:“得意個什麼勁,給我三五年時間,看不把你們打得滿地找牙!”(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八百四十八章:馬匪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八十九章:拔營第615章:密旨到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二百五十一章:異想天開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十七章:內閣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九百章:苦衷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
第五百九十六章:這下麻煩了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八百四十八章:馬匪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五百一十八章:火炮成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八十七章:經濟制裁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八十九章:拔營第615章:密旨到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二百五十一章:異想天開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十七章:內閣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六百零六章:宣傳造勢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糧倉第七百三十三章:進入視野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門閥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三百二十三章:往事如煙第五百七十章:中計了第一百三十一章:秉燭夜談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九百章:苦衷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九百五十七章:對峙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四百二十一章:校正刊印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時間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