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

王安石一聽,想想好像也沒有什麼可反駁的地方。以一介白身,能躋身大理寺旁聽,這已經是極大的寬容了。若是不知進退,落了小皇帝面子,恐怕今日便討不了好去。這樣淺白的道理,王安石還是懂的,見好就收嘛!

“陛下若如此秉公處理,介甫自是無話可說。”

陸承啓點了點頭,說道:“這便是你擊登聞鼓所爲二事?”

王安石猛然擡頭說道:“非也,此乃介甫所爲之事其一,尚有一事。”

陸承啓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說道:“哦,且說來聽聽。”

王安石驀地上前一步,嚇得陸承啓身邊的御前侍衛們握住刀柄的手都差點把刀拔了出來。倒是陸承啓畢竟鎮定,心中都有些佩服王安石了,此人能在青史留名,確實有點本事。單單是這一步的氣勢,不僅把陸承啓經營了半天的帝王之威給驅退了大半,還增強了自身的氣場,果然有些門道。若不是陸承啓前世做銷售的時候,曾惡補過一些談判的知識,說不定真的就被這拗相公給唬住了。

只聽王安石趁着這個氣勢說道:“介甫所訴第二件事,便是前日關中張載得陛下邀約,入馬車暢談一事。”

此言一出,本來聽得昏昏欲睡的文武百官,突然好似打了雞血一樣,全都睜大了眼睛,雖然還是不敢看陸承啓的臉色,耳朵確實豎起來聽了。

這一場好戲,誰想錯過?御史中丞李然纔剛剛和小皇帝槓上,後腳跟這一介白身的秀才,也談起了這件事,衆人忍不住猜測,這王安石是不是李然治下的“良民”,給李然來做託的?

原本陸承啓還算悠閒的神情,聽得張載這個名字,神情陡然一變,整張臉變得嚴肅了起來。冷冷地看了整個大慶殿一眼,找到了御史中丞李然,心中思量着他與王安石的關係。

這也難怪,事情怎麼會這麼巧。李然廷諍也就罷了,怎麼這時候擊登聞鼓的王安石,也突然拋出這樣的話來?這很難讓人不把他們聯繫到一塊啊!

“介甫不知那張子厚有何才,一樣乃是白身,爲何他能進駐皇家大學任教?介甫自小習字讀書。自認才學亦可。不求陛下也一樣賞識介甫,介甫只求有同等的機會,能親自與陛下一談!”

王安石此話一出,陸承啓倒是始料不及。孔夫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確實是真理。有了先例,後面的人不免嫉妒。哪怕是王安石,胸中自有抱負之人,也難逃這個定律。常言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憑什麼以你的才學能得到小皇帝的賞識,我的才學比你高多了,卻還是一介白身?王安石恐怕也是這樣的心理,陸承啓稍稍一想便能明白了。

可正牌歷史上王安石是什麼樣的人,陸承啓也知道一二。雖說他文學造詣上是不錯,但施政起來不顧後果。出發點是好的,奈何過於着急,過於理想化,加上保守派的力量太大,即便有宋神宗的支持。也難逃失敗的下場。其實那時候若王安石的性子不是那麼拗的話,與保守派做一個利益的妥協,熙寧變法還是能持續下去的。也不至於宋神宗一駕崩,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就啓用保守派的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

至於熙寧變法的成效,客觀來講,還是不錯的。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爲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這十五年間所頒佈的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哪怕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也還是讓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得到改善。若北宋沒有熙寧變法,也不知道能否擋得住遼國的入侵。恐怕女真人沒崛起之前,北宋就亡國了。

從這方面來看,王安石的能力毋庸置疑。他是一個好官員,卻不是一個好政治家。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爲了達到目標,適當的妥協不是軟弱,而是爲了以後着想。官員和政治家是兩回事,做得了好官,卻不一定當得好政治家。這也是爲什麼許多好官難以升遷的原因,得了口碑,卻不懂妥協,不懂巴結,不懂疏通關節,自然升遷就慢。

知道了王安石有多大的能耐,陸承啓也敢放心聽聽他的學說。能讓積貧積弱的北宋改善局面,王安石的才能毋庸置疑。可很多東西,聽聽就好,實施起來卻要三思而後行。陸承啓早就吸取了取消官鹽的教訓,一個政令下達,牽連之人何止百萬?

想通了這點,陸承啓當即說道:“朕政事繁忙,不能因你一介白身,置國事不理。這樣吧,先前御史中丞李卿跟朕說,三日後要與張載舉行一個辯道,既然你王安石這麼有信心,朕也想讓你在衆人面前吐露你的才華,你也一同參加罷。”

王安石聞言,稍稍有些失望。可也知道,陸承啓說的不是假話。大順不似前朝那般,政事不多,皇帝可以整日作樂。即便設立了內閣,皇帝要處理的政事還是很多的。小皇帝又怎麼會因爲他一個白身秀才,浪費這麼多時間?

但有了科舉的希望,王安石相信,以他多年積累的學識,中士不在話下。到時候入閣拜相,未必是水中樓閣之事!

想到此處,王安石當即拜謝道:“全憑陛下安排!”

王安石所訴之事一了,自有登聞鼓院鼓司前來引領他出皇宮。例朝至此時,已然耗去兩個多時辰,眼看日漸正中,陸承啓也有些乏了。每次例朝都要面對這些官場老油條,費時費心費力,要是每日都上早朝的話,豈不是要了親命?

待得王安石退出了大慶殿,陸承啓立即說道:“諸卿可還有要事啓奏?若無,退朝罷!”

文武百官至此,也是有些累了。很多人都是陪太子讀書的,鮮少會發言。五日一次的例朝,不過是小皇帝和那些時常發言的官員的戰爭罷了,他們不過是來混個臉熟的。最多聽到一些最新的消息,能爲自己以後站隊提供參考。這些官員,最喜歡便是小皇帝那句“有事啓奏,無事退朝”了,簡直如聞仙音啊!

陸承啓說完,不等羣臣反應,就起身走人。內侍、宮女們連忙跟了上去。大慶殿中文武百官齊齊唱喏,目送陸承啓進入後殿之中,才各自散去。(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十七章:內閣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六百四十章: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625章:租房難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七百六十七章:撞鐵板上了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
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十七章:內閣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六百四十章: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貓?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六章:御前侍衛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八百零九章:飛馬急報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一百五十章:風雨欲來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計劃第616章:互探虛實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這樣練成的 上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一百一十八章:試築馳道 下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六百一十八章:親自走一趟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一百九十九章:和禁軍賽跑?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五百六十五章:落荒而逃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625章:租房難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四百五十六章:慈懿仁和皇太后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七百六十七章:撞鐵板上了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一百三十九章:籠袖驕民的生活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九百五十二章:擺出陣勢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九百六十九章:最後的決戰 十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