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

即便北寒之地,春風吹過,綠意也會從原先荒蕪的草原上冒出來。牛馬開始長膘,這本來是極好的季節。但自從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從各個部族抽人前去大都集合,所有的遼國百姓都知道,這是戰爭開始的信號。

遼國百姓沒有任何擔憂,畢竟長期以來,遼國對大順用兵,對回鶻用兵,對女真用兵,對高麗用兵,鮮少有失敗的。契丹人仗着騎兵犀利,所向披靡。

其實歷史上的契丹人還是很厲害的,他們集合了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共性,既能自己生產糧食,也能在邊境打草谷。若不是契丹人自己內亂,給了女真族崛起的機會,哪怕完顏阿骨打再厲害,也不能這麼短時間內一掃遼國,把原先的遼國國境攬入金國囊中。

而在這個異時空,女真族的始祖完顏阿骨打還沒有出生,女真族也只是被遼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小部落而已。耶律洪基也還算一代明君,沒有歷史上那般花天酒地。契丹大臣也沒什麼不臣之心,遼國看起來鐵板一塊,戰力雄厚。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內部都有矛盾,對耶律洪基的怨言現在看起來還不算什麼,但終歸還是埋下了隱患。大順又何嘗不是?看似平和的表象下面,暗流涌動。陸承啓強硬地改革,硬推監察司,已經觸動了不少人的既得利益。這些官員,鄉紳,奸商,無不對陸承啓觸動他們的蛋糕暗自咬牙,恨不得把陸承啓推下皇位,恢復先前的制度。

原先官商勾結,船隻出洋,官員暗中得利不少,奸商只需要打點好官員,根本就不需要上稅。現在陸承啓建立船舶司,私自出海必定會被水師扣船,連同貨物都要不回,除非把天價罰款交了才行。

這樣一來,懾於朝廷的威壓,不少奸商交了罰款,拿回了船隻,補齊了關稅,才能繼續出海。損失不少的奸商,已經暗中把陸承啓恨上了。現在還沒有什麼小動作,但朝中局勢一變換,就保不齊他們會做出什麼舉動了。

官員也是這般,表面上不敢伸手,但暗地裡對監察司恨得牙癢癢。官員俸祿若是按照一般開銷,足夠官員一大家子花銷了。可官員要面子啊,平日裡的開銷大得不得了,那一點點俸祿根本不夠花銷的。更可恨的是,陸承啓還明裡把福利都換算成錢銀,扣除一半,算是什麼養老金。官員也知道,這是陸承啓在保證他們辭官以後的生活,可惡的是,陸承啓還規定了,要清廉才能拿到數額巨大的養老金。如果貪污被發現,連帶家產都要抄沒,官員這可就捉狂了。

他們寒窗苦讀十數載,爲的不就是當官發財?若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爲啥還要這般削尖腦袋往裡面鑽?若是原先的俸祿,一家人省省,也還能維持風光。可現在直接減半,他們生活一下子拮据很多,連傭人都請不起了。不僅俸祿減了,原先佔大頭的灰色收入都不敢拿,更是雪上加霜。一想到這,沒有多少官員不對陸承啓恨之入骨的。他們只圖官身,對誰做皇帝並沒有在意,這也是爲什麼蒙古人、滿族人入主中原,仍有這麼多漢人做官,爲之賣命的緣故了。

富豪鄉紳也對陸承啓頗有怨言,首先他鼓吹商業,支持遠洋貿易,弄得很多佃戶都不想種田,去到港口、縣城、州府找營生。有了榜樣,佃農越逃越多,以至於富豪鄉紳的田地拋荒。雖然現在還不明顯,但按照這樣的趨勢,肯定會愈演愈烈。富豪鄉紳也不是沒有眼光,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他們心中比誰都明白。

原先陸承啓降低農稅,還讓他們高興了一陣,以爲能收的更多了。可陸承啓一手捧起商業,手工業,大量吸收閒散人口,工薪比佃農多得多,佃農也不是傻子,權衡之下當然也會選擇去做工。起先只是走一兩個,鄉紳們沒注意,後來佃農大量逃離,他們才注意。不得已之下,通過減低地租,纔算是留住了一批佃農。可在商業大潮的情況下,脆弱的小農經濟好像不堪一擊,搖搖欲墜。

這怎能叫富豪鄉紳不怨陸承啓的政策?

這也是爲什麼大順朝一片祥和的情況下,暗流涌動。陸承啓也有所警惕,一方面加快商業、手工業的發展,一面安撫這些既得利益者,謀取發展時間。他也知道,一個階級的興起,必定伴隨着一個階級的沒落。若能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他的改革纔算是成功的。不然就是鏡花水月,他一離開皇位,不用多長時間,就會被打回原形。

但現在,矛盾被轉移了,因爲契丹人開始犯境了。

春意盎然的草原,黑壓壓地從遠處疾馳而來一大羣騎兵,嚇得幽州城緊閉城門,開始守城。同時狼煙升起,向不遠處的城池示警。

狼煙一直延伸,一直傳到太原城,才由快馬自驛道飛馳而出,直奔長安城而去。

而在長安城的陸承啓,卻先一步得到了監察司的報告,得知了這支契丹大軍的組成和將領。這支犯境的契丹大軍,由皇太叔耶律重元率領。契丹人由遊牧民族變成一個帝國,皇帝之位也不像是中原皇朝一樣,是父業子承,兄弟也有可能即位的。這個皇太叔雖然表面恭敬,但其實暗地裡對耶律洪基頗爲不屑,且對遼興宗傳位給耶律洪基滿懷怨憤,暗中俟機作亂。

此前看到北府宰相蕭虛烈屢率大軍打草谷成功,耶律重元也眼紅的緊。眼看自己雖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的機會卻寥寥無幾,心中暗恨。這次陸承啓懲戒不法商人,斷了遼國大量的鹽鐵輸入,耶律重元便藉機發難,請了這次領兵之權,誓要大順付出代價。

耶律洪基雖然對耶律重元沒有太大的戒心,但懾於他的兵權,還是命令他只能率本部出征。耶律重元又進言,才又討得兩萬兵馬,共計十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地殺奔幽州城來。

耶律重元命令他的長子耶律涅魯古爲先鋒,率一萬兵馬,先一步越過年久失修的長城缺口,到達幽州城外。

陸承啓知道這次領軍的是耶律重元,心中不由得一鬆。歷史上對這人的記載不多,但總體來說有兩個突出點。耶律重元此人善於政治,武略卻很差,不然也不會在重元之亂中,優勢兵力還是輸給了耶律洪基。這一段在後世武俠宗師金庸筆下也有寫,就是蕭峰單騎擒皇太叔那一段。

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十七章:內閣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638章:省元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
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六百四十五章:一門四進士第十七章:內閣第五百三十一章:吹皺一池春水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一百四十五章:條約細節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四百七十三章:如何佈陣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八百零七章:合圍!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三百五十五章:惻隱之心第四百八十九章:能拖便拖第二百三十一章:喧寒問暖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八百一十三章:匯合第三百三十四章:趕路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三百五十四章:遼國困局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八百七十九章:變天了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五百四十章:排查第六百三十六章:施藥局第638章:省元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三白四十七章:只此一家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七百章:真臘、占城來使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險惡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竇後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