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

即便北寒之地,春風吹過,綠意也會從原先荒蕪的草原上冒出來。牛馬開始長膘,這本來是極好的季節。但自從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從各個部族抽人前去大都集合,所有的遼國百姓都知道,這是戰爭開始的信號。

遼國百姓沒有任何擔憂,畢竟長期以來,遼國對大順用兵,對回鶻用兵,對女真用兵,對高麗用兵,鮮少有失敗的。契丹人仗着騎兵犀利,所向披靡。

其實歷史上的契丹人還是很厲害的,他們集合了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共性,既能自己生產糧食,也能在邊境打草谷。若不是契丹人自己內亂,給了女真族崛起的機會,哪怕完顏阿骨打再厲害,也不能這麼短時間內一掃遼國,把原先的遼國國境攬入金國囊中。

而在這個異時空,女真族的始祖完顏阿骨打還沒有出生,女真族也只是被遼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小部落而已。耶律洪基也還算一代明君,沒有歷史上那般花天酒地。契丹大臣也沒什麼不臣之心,遼國看起來鐵板一塊,戰力雄厚。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內部都有矛盾,對耶律洪基的怨言現在看起來還不算什麼,但終歸還是埋下了隱患。大順又何嘗不是?看似平和的表象下面,暗流涌動。陸承啓強硬地改革,硬推監察司,已經觸動了不少人的既得利益。這些官員,鄉紳,奸商,無不對陸承啓觸動他們的蛋糕暗自咬牙,恨不得把陸承啓推下皇位,恢復先前的制度。

原先官商勾結,船隻出洋,官員暗中得利不少,奸商只需要打點好官員,根本就不需要上稅。現在陸承啓建立船舶司,私自出海必定會被水師扣船,連同貨物都要不回,除非把天價罰款交了才行。

這樣一來,懾於朝廷的威壓,不少奸商交了罰款,拿回了船隻,補齊了關稅,才能繼續出海。損失不少的奸商,已經暗中把陸承啓恨上了。現在還沒有什麼小動作,但朝中局勢一變換,就保不齊他們會做出什麼舉動了。

官員也是這般,表面上不敢伸手,但暗地裡對監察司恨得牙癢癢。官員俸祿若是按照一般開銷,足夠官員一大家子花銷了。可官員要面子啊,平日裡的開銷大得不得了,那一點點俸祿根本不夠花銷的。更可恨的是,陸承啓還明裡把福利都換算成錢銀,扣除一半,算是什麼養老金。官員也知道,這是陸承啓在保證他們辭官以後的生活,可惡的是,陸承啓還規定了,要清廉才能拿到數額巨大的養老金。如果貪污被發現,連帶家產都要抄沒,官員這可就捉狂了。

他們寒窗苦讀十數載,爲的不就是當官發財?若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爲啥還要這般削尖腦袋往裡面鑽?若是原先的俸祿,一家人省省,也還能維持風光。可現在直接減半,他們生活一下子拮据很多,連傭人都請不起了。不僅俸祿減了,原先佔大頭的灰色收入都不敢拿,更是雪上加霜。一想到這,沒有多少官員不對陸承啓恨之入骨的。他們只圖官身,對誰做皇帝並沒有在意,這也是爲什麼蒙古人、滿族人入主中原,仍有這麼多漢人做官,爲之賣命的緣故了。

富豪鄉紳也對陸承啓頗有怨言,首先他鼓吹商業,支持遠洋貿易,弄得很多佃戶都不想種田,去到港口、縣城、州府找營生。有了榜樣,佃農越逃越多,以至於富豪鄉紳的田地拋荒。雖然現在還不明顯,但按照這樣的趨勢,肯定會愈演愈烈。富豪鄉紳也不是沒有眼光,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他們心中比誰都明白。

原先陸承啓降低農稅,還讓他們高興了一陣,以爲能收的更多了。可陸承啓一手捧起商業,手工業,大量吸收閒散人口,工薪比佃農多得多,佃農也不是傻子,權衡之下當然也會選擇去做工。起先只是走一兩個,鄉紳們沒注意,後來佃農大量逃離,他們才注意。不得已之下,通過減低地租,纔算是留住了一批佃農。可在商業大潮的情況下,脆弱的小農經濟好像不堪一擊,搖搖欲墜。

這怎能叫富豪鄉紳不怨陸承啓的政策?

這也是爲什麼大順朝一片祥和的情況下,暗流涌動。陸承啓也有所警惕,一方面加快商業、手工業的發展,一面安撫這些既得利益者,謀取發展時間。他也知道,一個階級的興起,必定伴隨着一個階級的沒落。若能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那麼他的改革纔算是成功的。不然就是鏡花水月,他一離開皇位,不用多長時間,就會被打回原形。

但現在,矛盾被轉移了,因爲契丹人開始犯境了。

春意盎然的草原,黑壓壓地從遠處疾馳而來一大羣騎兵,嚇得幽州城緊閉城門,開始守城。同時狼煙升起,向不遠處的城池示警。

狼煙一直延伸,一直傳到太原城,才由快馬自驛道飛馳而出,直奔長安城而去。

而在長安城的陸承啓,卻先一步得到了監察司的報告,得知了這支契丹大軍的組成和將領。這支犯境的契丹大軍,由皇太叔耶律重元率領。契丹人由遊牧民族變成一個帝國,皇帝之位也不像是中原皇朝一樣,是父業子承,兄弟也有可能即位的。這個皇太叔雖然表面恭敬,但其實暗地裡對耶律洪基頗爲不屑,且對遼興宗傳位給耶律洪基滿懷怨憤,暗中俟機作亂。

此前看到北府宰相蕭虛烈屢率大軍打草谷成功,耶律重元也眼紅的緊。眼看自己雖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的機會卻寥寥無幾,心中暗恨。這次陸承啓懲戒不法商人,斷了遼國大量的鹽鐵輸入,耶律重元便藉機發難,請了這次領兵之權,誓要大順付出代價。

耶律洪基雖然對耶律重元沒有太大的戒心,但懾於他的兵權,還是命令他只能率本部出征。耶律重元又進言,才又討得兩萬兵馬,共計十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地殺奔幽州城來。

耶律重元命令他的長子耶律涅魯古爲先鋒,率一萬兵馬,先一步越過年久失修的長城缺口,到達幽州城外。

陸承啓知道這次領軍的是耶律重元,心中不由得一鬆。歷史上對這人的記載不多,但總體來說有兩個突出點。耶律重元此人善於政治,武略卻很差,不然也不會在重元之亂中,優勢兵力還是輸給了耶律洪基。這一段在後世武俠宗師金庸筆下也有寫,就是蕭峰單騎擒皇太叔那一段。

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七章:天子親軍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三十七章:遇刺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二百三十七章:風水“大師”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五十一章:有人通敵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
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三百九十七章:孤臣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藝較技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興起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七章:天子親軍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七百八十二章:奉旨調動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六百五十一章:納妃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二十四章:蘇軾蘇子瞻第一百四十章:射藝較技 上第一百七十八章:拍板定案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九百七十七章:改革科舉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三十七章:遇刺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后有疾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藥局、養濟院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四百四十八章:反意已露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十二章:制定俸祿第二百三十七章:風水“大師”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九百七十章:老將之殤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三百八十章:整合廂軍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八百二十八章:議和?遲了!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零一章:聲東擊西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一條大漢第九十七章:凱旋第六十八章:兵貴神速第五百零五章:咱閨女總算是能嫁出去了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動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一百八十一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八百五十一章:有人通敵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五百四十八章:暴起傷人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