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

馬車平穩地行駛在馳道上,不論是直行還是拐彎,一樣如履平地,沒有顛簸之感。除了上坡之時略微吃力,其餘的都還算好。

這馭車內侍應該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把一匹健壯的御馬,駕駛得恰到好處,不快也不慢,維持在一定的速度之內。配合着奢華馬車內部的柔軟絲綢坐墊,除了金屬輪子與鋼鐵馳道的刺耳摩擦聲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不適了。

即便是後世的火車的噪音也是消除不了,有如此效果,陸承啓很是滿意了。

但馳道的滿意,終歸是器物。陸承啓更滿意的是,張載這個被他恰巧發現的聖賢,一個剛剛頓悟之後的聖賢!

更爲重要的是,這個聖賢的思想,居然和陸承啓極爲吻合!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天下開太平,這需要多偉大的胸襟,多深邃的思想,多遙遠的目光,才能做得到?

陸承啓想到後世的所知道的歷史,不由地感慨了一聲。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說的不是一個朝代的覆滅,而是聖賢的絕跡!

蒙古滅南宋,創立跪拜禮,中國脊樑被壓彎了。滿清入關,佔據中原,文字獄大興,壓制所有進步思想,聖賢絕跡了。

中華文明至此,已經徹底變了味。固然,這和明代尊崇理學不無關係,也和明末的政治、氣候、經濟等息息相關,可中華文明就此欠缺了最爲重要的東西,還是讓這種文化變了味。

這種東西,叫做真正的儒家精神。儒家精神,不是讀了幾本聖賢書就能體悟得到的。如不明白古聖先賢的微言大義,哪怕再讀一萬遍,你也只會把它當做敲門磚,體會不到古聖先賢爲中華子民嘔心瀝血,只爲天下太平的宏偉意願。

《禮記·大學》有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換成簡潔明瞭的話,那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時代,只要是讀書人,誰沒讀過《大學》?可對於這段話,有多少人身體力行。真正做到的呢?恐怕千無一二。

此時的大順相當於北宋年間,讀書人尚且如此。想象一下,若是經過了蒙元百年統治之後的漢人,又會如何?經過滿清韃子統治近三百年的漢人,其思想又會怎樣的麻木?若是這樣想,也不難解釋爲何越到近現代,聖賢便越少,終明一代,也不過是王陽明一人而已。清代的聖賢,斷斷是沒有的。及到民國以後。大師都少了。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陸承啓知道,他做不到這樣聖賢的地步,可他知道,時代不能缺少這樣的聖賢。中華文明爲何不曾斷絕?大抵是這些聖賢大儒。給時代注入了新的活力。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永遠不會過時,因爲他們不是被髮明創造的,而是古聖先賢,通過自身的深入觀察,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自然規律。又怎麼會過時呢?

陸承啓也是通過讀聖賢書籍,才明白這一點道理的。所以,陸承啓看向張載的眼光,充滿了欣賞。不爲別的,單單是他教書育人的觀點,便已經摺服陸承啓了。更何況他近似古聖先賢的胸襟,這樣的人格魅力,又有誰不肯聽他傳經綬道呢?

張載發完宏願,陸承啓笑眯眯地說道:“先生能以此勉勵,朕甚是欣慰也。先前朕開設皇家大學,先生想必也有耳聞?”

張載聞弦而知雅意,他乃聰敏之人,自是明白陸承啓打的是什麼主意,當即微微點了點頭。

“皇家大學再次招生在即,朕欲請先生前往皇家大學授課,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果不出張載所料,陸承啓還是說出了這一件事。

只在瞬息間,張載已經把利弊權衡了一遍。頓悟過後的他,其實對於做官,沒有什麼熱忱了。可效仿古聖先賢傳經綬道的渴望,卻越來越強烈。

傳經綬道的途經多多,可以自己成立義學,可以效仿孔子周遊全國,可以著書立傳……

但哪一種的影響力,大得過帝王家的認可?

皇家大學這麼好的平臺,只要張載的情商不是很欠缺,都應該知道怎麼選。攀上了皇室的枝幹,不僅能講授自己的學說,著書立傳更是不在話下。更爲重要的是,皇家大學裡面的學子,依照陸承啓的意思,他們以後都是大順的棟樑。在這個時代,有什麼平臺比得上皇家大學?

張載只猶豫了一會,便斬釘截鐵地說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陸承啓聞言大喜,說道:“得先生相助,我大順子民,人人都可成聖成賢!只是,先生這一學說,可有甚麼名稱?”

這不算得上是唐突,畢竟正牌歷史上理學、心學都有各自的名稱,即便同屬儒家學派,卻道所不同。陸承啓認爲,張載的學問,並不在程顥、程頤、陸九淵等大儒之下,那麼以他爲首的學派,自然要區別於理學、心學等學派。雖然此刻理學尚未形成系統,陸九淵更是還未出生。

張載想了一下,說道:“草民祖籍關中,求學亦是在關中,便叫關學吧!”

陸承啓點了點頭,以地域命名的方式很常見,張載這麼命名也是可以的。不過,怎麼關學這個名字這麼耳熟?仔細回想了一番學過的歷史知識,陸承啓愕然地想起,把關學發揚光大的,不就是眼前這張載嗎!

至於那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天下開太平”也是出自眼前這有點胖乎乎的聖賢名言啊!

“怎麼會這麼巧?難道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身爲文科生的陸承啓,對歷史也是不感冒,可在高中死記硬背之下,也知道一些常識。像關學這麼有名的理學學派,陸承啓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一時間想不起來罷了。(未完待續。)

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五百零九章:互換官職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
第九百六十五章:最後的決戰 六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七百七十六章:臣願往!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七百一十二章:內鬥不可取第二百一十八章:轉戰山東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一章:悲催皇帝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四百二十五章:糾纏不休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四十章:權柄加重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631章:開鑼放卷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七百一十六章:盛世初顯 二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二百二十四章:仵作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四百一十九章:處置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二百二十三章:送行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寧的夜第二百八十一章:驚怒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憐第四百九十一章:達成協議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七百六十章:官貸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六百九十一章:東廂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二百零三章:王家的抉擇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五百八十七章:就事論事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二百三十九章:金錢卦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藝較技 中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一百二十八章:戰爭紅利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子母炮 下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五百零九章:互換官職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九百四十九章:捷報頻傳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三百三十七章:大火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七百六十二章:微服出巡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