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

長安城裡的興寧坊,是同文館的所在。興寧坊是接近城北所在,位置不算好,勝在接近市井,來往之人太多,魚龍混雜。而在同文館中的高麗國使團已經滯留在大順京都接近一個月了,大使崔介安一直想要重啓兩國邊貿,卻毫無寸進。

高麗國大使崔介安,早已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對於陸承啓提出的領土要求,他肯定是不能答應的,派人回國徵求國王王徽的意見,一時半會也等不到消息。

大順不再提供吃食以來,多達五十人的高麗使團,每日的吃飯都是一個大問題。長安城的消費水平又高,五十人吃一頓,相當於在高麗國吃半個月了。個人帶來的財物,很快便消耗一空,現在只能動用買“貢賜貿易”的錢財來度日,日子過得苦哈哈。

正當崔介安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一個手下揚着一封書信,慌不擇路地闖將進來,大喊道:“崔大人,外面有人丟了一封書信進來,上面寫着崔大人親啓,卻不知是什麼人寫的……”

說罷,那人氣喘吁吁地把書信遞給崔介安。崔介安疑惑地接過書信,信封上的漢字,筆力遒勁,一看就知道是一手好字。

崔介安也是書法愛好者,頗爲敬仰前朝的柳公權、顏真卿等人,現在看到這手字頗有風骨,顏筋柳骨來說並不爲過,不由地暗讚一聲好。

小心拆開書信,怕一不小心弄壞了裡面的信內容不怎麼樣,那手字已經非常值錢了。取出書信後,攤開一看,果然是相同的筆跡,崔介安不由地模仿起來,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讀書信。

良久,崔介安才嘆道:“中華能人輩出,就是一個聲名不響之輩,也有如此一手好字。..不愧是中華之國。比之我等小邦,高出太多……”

自哀自怨一番之後,崔介安才注意起書信的內容。剛看了兩行字,便驚得大叫起來:“這……這封書信。是誰送來的?”

那人還在一旁恭聽着,見崔介安終於問到點子上了,連忙說道:“也不知道是誰,剛剛纔在後院之中發現這封書信,也不知道是誰。什麼時候丟進來的。要不是……要不是我等去馬廄查看那些馬,也見不到這封書信……”

崔介安皺了皺眉,快速地把書信看完之後,沉凝良久,才緩緩說道:“把所有人叫來,我有話說。”

那人不敢怠慢,告辭出去後,召集了高麗使團的所有人,齊聚大廳之中。崔介安一揚手中的書信,說道:“這是剛剛纔發現的一封書信。裡面說了,要是我們想逼迫大順就範,必須按照信中計策行事。我看了看,覺得還算可行,在這裡問問大家意見。”

見底下的人都在聽他說話,崔介安的虛榮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與大順不同,高麗國內,受胡人影響,高低等級森嚴,大順拍馬也趕不上。崔介安把書信的內容一說。餘下的人都不敢說話,等着崔介安發表完意見,讓他們說話纔敢說。不然的話,以後肯定會被穿小鞋。

崔介安緩緩地把話說完。高麗副使才疑惑地說道:“大順的秀才們,真的這般好唆使嗎?”

崔介安冷笑道:“大順已經把我們逼得無路可走,現在唯有此法,能讓大順知道,我們也是不好惹的。兔子急了都咬人,何況是我們這些高麗?”

餘下的人。都不敢發表意見,皆等着崔介安發號施令。崔介安極大地滿足了指點江山的範兒,才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們皆是高麗國中有學識之輩,就是在大順裡面,也算是佼佼者了。現在你們撰稿,發給報館,挑動那些秀才舉人們對抗,我就不信了,這些個秀才會不上當?”

高麗副使拍馬屁道:“崔大人這一招,實在是高,實在是妙!這樣一來,大順無暇他顧,專門處理這一件事了。等我們的人帶着我王的旨意迴轉,看那個小皇帝怎麼辦!”

崔介安被他這馬屁拍到了心坎上,得意洋洋的搖頭晃腦道:“不錯,就是這個樣子。哼,這小皇帝不拿我們當回事,我們還要拿大順當回事嗎?把這趟渾水再攪渾一些,看你怎麼收場!”

高麗國使團都憋了一口氣,無需崔介安多說,一個個都在打腹稿了。爲啥崔介安這麼篤定,報館會接受他們的文章?皆因現在掀起了讀書人之間的罵戰,各個報館都缺寫手,有人投稿,自然再歡迎不過。

百姓們也愛看,賺的錢也多,利益驅動下,這些報館一個個便大肆刊登這樣的文章。同時帶起了印刷業的發展,一個個印刷作坊,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一直從長安城中開到了長安城外。

監察司沒有預料到,一向恭敬的高麗使團,突然間使出陰招。現在,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京都百官身上,全力調查“烏臺奏表案”,放鬆了對同文館的監視。這才被人鑽了漏子,醞釀出這一毒計來。

歷朝歷代的皇帝,怕的是什麼?一是造反,說明了他的統治不穩固了;二是文人鬧事,說明天下士子都不認同這個朝廷了。爲什麼大順立朝以來,都不敢讓文人討論政事?就是怕他們情緒太激動,帶頭鬧事!

陸承啓在前世是一個憤青,自然受不了太過壓抑的政治氛圍。下旨開啓言路,原意是好的。可這般一來,風險就加大了。

這裡,就要說一下爲何要尊儒術了。董仲舒向漢武帝獻儒術,漢武帝欣然接受了。因爲在董仲舒口中,儒家學說,能聚攏人心,形成一個空前一致的帝國。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儒家學說是很好的,因爲它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觀念,而是隻要你學習我中華文明,你就不算是夷蠻了。這樣做,有利於民族的融合,有利於思想的融合。從這個方面來說,儒家思想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儒家學說也有弊端,這是不可否認的。首先,太注重綱常禮教,等級觀念太重了,壓抑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性。其次,過分注重人際關係,輕視對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君不見,四大發明皆產生於中國,卻只能在國外發揚光大?儒家學說還過分注重道德的作用,缺乏法治精神。長久以往,權力就慢慢釀成了一杯毒酒,而不是爲百姓造福了。最爲不可取的是把“中庸”上升爲方法論,扭曲歪解了中庸之道,久而久之,在儒家學說的浸染之下,中華百姓漸漸形成了不敢闖,不敢拼,貪圖安逸享樂的趨向。正史上,被這種思想催朽的,何止女真人、蒙古人?

要想從根源上摒除儒家學說的弊端,不是靠着器物發展就行的了,不是靠商業發展就行的了,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沒有什麼大作用。權力可是堪比強硫、酸的物質,慢慢侵蝕之下,再龐大的帝國也會轟然倒塌。要想治本,就不能獨尊儒術,諸子百家,百花齊放才行!(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八百四十八章:馬匪第九百三十七章:誰爲刀俎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625章:租房難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三章:楊太師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四章:大奸若忠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
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一百七十七章:用意在此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二百五十四章:固執己見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七百七十三章:連綿暴雨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六百八十一章:調解不易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二百八十九章:深夜“造訪”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一百零七章:馳道設想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二百七十三章:風波不止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七百二十九章:賑災有方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六百五十四章:一殿三美人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八百四十八章:馬匪第九百三十七章:誰爲刀俎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五百五十一章:癡情人第三百二十五章:水上訓練第四百四十七章:諸國內情第一百四十八章:攻訐第二百三十四章:馳道落成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625章:租房難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七百四十一章: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三十五章:國子監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二百一十三章:佈局女真第三章:楊太師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密旨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四章:大奸若忠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五百一十章:終見真容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九百六十八章:最後的決戰 九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濺五步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三十章:賺錢有方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漸露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八百三十五章:越奸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九百五十三章:拼死不退第五十六章:大學落成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