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

這古文聽得陸承啓頭都大了,非才思敏捷之輩,是捉不住要點的。陸承啓只聽到了這陳襄似乎爲官清廉,辦事能力很強,而且很重視教化。嗯,這樣的人才,怎麼如此默默無聞?

當然,這默默無聞是指陸承啓沒有聽過,可在官場中,陳襄的名聲不小。陸承啓問道:“那這個陳述古,現在於何處任職?”

文彥博當即說道:“回稟陛下,陳述古現任開封府推官。”

陸承啓點了點頭,沉思了起來。兩個人都不錯,可他只要一個人就行了。孫覺不錯,陳襄更好,而且陳襄還是孫覺的老師“朕打算只選一人,文卿認爲該選誰?”

文彥博一愣,他原以爲陸承啓要的人是越多越好的,怎麼只選一個:“臣以爲茲事體大,非一人能爲也。孫莘老、陳述古皆大才,何不一起用之?”

聽了這話,陸承啓想了想也是。蒙學要開展,肯定是大規模的,一個人能力再強,也忙不過來。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協助了,恰好陳襄和孫覺是師生關係,再融洽不過。再加上孫覺偏重教學,陳襄偏重製度,兩人合作還能互補。既然這樣,何必要糾結用多少個人呢?

“文卿說得對,是朕考慮欠周了,既然都是人才,那朕何必吝嗇?准許了,這兩人都一同辦理蒙學吧”陸承啓下了決心,文彥博才稍稍放下了心。他並非沒有私心,他與這兩人都私交不錯,但既然是舉薦,舉賢不避親還是要的。萬一爲了避嫌,讓孫覺和陳襄都失去了進入皇帝視野的機會,萬一被他們知道了,嫌隙總是會有點的。有了嫌隙之後,朋友做不成,隔閡大了,甚至還會反目成仇。當然,孫覺和陳襄都是正人君子,肯定不會這樣。即便如此,文彥博也還是過不去心裡頭那關啊!

陸承啓嘆了口氣:“朕爲何開辦蒙學?皆因聖賢言說,須得有人傳承。言傳而身教,方能使民風淳樸。商路大開,總有人不顧道德,違背良心。律法追究,總歸不是辦法,還得靠教化。朕以爲,儒學並不禁商賈,亦不禁武功,爲何到了現在,卻變了樣?”

這話涉及太廣,文彥博一時間不能回答。自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後,儒學就陷入了一個怪圈,變成了爲統治者愚昧百姓的工具。漢武帝時,董仲舒的學說影響還不大,尚留有陳湯的“犯我搶漢者,雖遠必誅!”、霍去病的千里擊匈奴,方纔能使匈奴悲歌道:“失我祁連山,任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但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中行說”。

現在的儒學,更多是偏向“文”,而摒棄“武”。最爲直觀的例子,是“以德報怨”。殊不知孔子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誰欺負你了,動手打回來。而作爲儒家真正的創始人,宣聖孔子非常善戰,儒家六藝在其學制中基本確立。史書記載孔子之父叔梁紇是極爲優秀的武士,可力頂石門,作爲其子的宣聖孔子自然也非常善戰。後來孔子弟子冉求擊敗了齊國人來犯後,季康子問他軍事之學何處學來?冉求回答乃是孔子教授。對於孔子而言,他的學術注重實用,學習軍事也是當時儒家子弟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到後來的荀子,荀子一生未曾領兵作戰,但荀子一書中有議兵篇,通過研讀議兵篇可以知曉荀子的兵法修爲,並不比任何人差。東漢末年儒士,大多也能提筆做文章,提劍徵疆場,比如大儒盧植。東漢之後,特別是曹魏末年,儒家逐漸式微,佛教崛起之後,儒家進入了低迷期,魏晉時代玄學崛起,傳統的儒家日趨消弭,漢儒之學逐漸歸於沉寂。

直到大順立國,確立科舉,儒學才慢慢復興。但是到了這時候,儒學已經變味了。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現在估計就剩下禮、樂、書。至於射、御、數,是什麼來的?這時的文人,不屑一顧,能憑他做官麼?

陸承啓認爲,這不怪世人,世人皆趨利避害。既然科舉不考,爲何要學?現在陸承啓想扭轉這個局面,要激發民族血性,自然要從科舉入手。科舉一考一改革,這還不夠,還要有名師指點方向。所以蒙學是關鍵,陸承啓才這麼重視。換成後世的話說,這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的就是綜合性人才。

陸承啓見文彥博不能答,也是心中有點遺憾。其實他也知道,文彥博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和范仲淹有的一比。先前平定王則造反,調兵遣將頗有章法。

“朕知道,儒術在進步,可不能丟失血性啊!文人不習武,文弱書生一個,一陣風就倒,能頂什麼用?朕要的人才,提筆能書,提劍可舞。非文武雙全,不能託以重任。文人不習武,則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武人不習文,則不通經義,不明事理,膽大妄爲。文武兼修,則神明通達,可謂國之大才也。”

文彥博頗爲認同:“陛下此言,可謂金科玉律,臣受教!”

陸承啓搖了搖頭,嘆息道:“這等大才,何其稀少?大順就是文風過盛,武風頹靡,長久以往,國家有難啊!”

文彥博不敢接話,這牽涉太廣了。說文官不好,傳了出去,他成衆矢之的。說武官不好,又會被小皇帝斥責。最好就是三緘其口,沉默不語。陸承啓看他如此神色,便知道他內心在想些什麼,搖了搖頭,不再說下去了。這風氣不是一天兩天能形成的,矯枉也不能過正,過了也會重蹈前朝覆轍。

話題一轉,陸承啓拿出一本奏疏,說道:“工部尚書李誡上奏,明言黃河治水,尚缺一人輔佐。文卿舉薦一人,朕許他爲工部侍郎,赴黃河沿岸治水。”

文彥博這纔敢說話:“回稟陛下,臣以爲安定先生弟子劉彝,可擔此重任。”

陸承啓微微一愕,這胡瑗好生厲害,怎麼教出來的弟子都是大才,而且各行各業都有?“這劉彝是何人?”

文彥博答道:“劉彝,字執中,福州人。幼介特,居鄉以行義稱。從胡瑗學,瑗稱其善治水,凡所立綱紀規式,彝力居多。第進士,爲邵武尉,調高郵簿,移朐山令。治簿書,恤孤寡,作陂池,教種藝,平賦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元綬二十一年,爲制置三司條例官屬,以言新法非便罷。先帝擇水官,以彝悉東南水利,除都水丞。久雨汴漲,議開長城口,彝請但啓楊橋斗門,水即退。”

陸承啓默默思量了一下,這劉彝既然有過治水功績,給李誡打下手也是可以的:“就依文卿所言。朕有疑問,文卿可是安定先生弟子,怎地專爲安定先生薦高徒?”

這話有點說笑的意味,可文彥博不這麼看,老老實實地說道:“臣仰慕安定先生已久,吾兒曾送至其門下。臣亦和安定先生弟子爲好友,有道是舉賢不避親,臣方敢舉薦。”未完待續。

...

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一百九十八章:老虎變貓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七章:天子親軍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
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四百七十章:流矢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百八十六章:舉棋不定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二百八十章:劫殺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三百四十八章:功比諸葛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零五章:鬱悶的盧胖子第七百七十一章:種家將第四百九十三章:回京述職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九百五十六章:大勝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三十一章:你是好官第一百九十八章:老虎變貓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七百四十二章:一池三山,旺丁旺財第五百五十三章:闢謠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七百六十八章:老天真會開玩笑第四百五十二章:定計第三百三十六章:絕對有問題!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齊第六百四十三章:差強人意第五百九十八章:好大膽!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四百二十章:親自撰稿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十一章:動輒雷霆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第九百零一章:重光殿內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七章:天子親軍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一百九十七章:馬槊的威力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五百四十六章:朝廷大臣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二百五十六章:夜話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顯 四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五十一章:殿試考策第八百六十三章:考慮周到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賜第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宮夜話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