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

古時,黃河並不是叫黃河。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爲“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爲“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時期,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日益增多,便開始有人稱爲“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前朝之時,黃河的稱謂,纔算得到認可。

對於陸承啓這麼說,李誡也是反駁不了,只得點了點頭。

陸承啓見狀,繼續往下畫,重點圈出了黃河流經黃土高原一帶,才說道:“朕認爲,黃河之所以夾雜大量泥沙,是因爲千百年來,在朕的腳下,李卿腳下的陝西路,不斷砍伐樹木所造成的惡果!”

此話一出,李誡瞠目結舌地看着陸承啓,不敢置信。古人哪裡懂得樹木的巨大作用,在他們看來,樹木不過是一種材料罷了,建築用得到,傢俱用得到,造船也用得到。

李誡不敢置信地說道:“陛下,臣不敢苟同,自古聖賢教誨,樵村漁浦,砍柴做飯古已有之,怎麼會成爲黃河決口的罪魁禍首?”

陸承啓沉聲說道:“朕且問你,樹木之根,是否能牢固泥土?”

李誡沒有這方面的認識,但仔細一想,也點了點頭代表認同。樹木能抓牢地表泥土,即便是古人也有認識。

“再者,自秦代開始,修築阿房宮,秦始皇大墓,所用木材,皆出自秦地罷?”

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古人也懂得因地制宜利用現成的材料,難道還會專門跑去別的地方再運木材過來修築?李誡又反駁不了,只有靜待陸承啓下文:“秦代之後。西漢也定都長安,前朝也定都長安,本朝也是定都長安。不論居民修築房屋,還是修築宮殿。皆是用秦地樹木罷?”

李誡又點了點頭,這個也是事實。

陸承啓說到這,嘆了一聲:“朝代更迭如此頻繁,戰亂不斷,房屋損毀。再重建之後。也是要用到秦地木材的。一棵樹,朕算過,從成苗到成材,用時最少也得二十年。李卿乃建築大家,可說說若是修建一次皇宮,需得用到多少木料?”

李誡思索了一番,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陛下,若是如同我朝皇宮,所用木料,不在五十萬木料之下。”

陸承啓苦笑道:“是啊。五十萬料,這還僅僅是皇宮。其餘百姓房屋等,所用更是不計其數。秦地之林才幾何,能經得起這麼蹂躪?平日裡打樵爲柴,又是不計其數。李卿算一算,就算秦地有千萬木料,這麼樣消耗下去,又能撐得到幾時?如果朕預料不錯的話,不加以保護,百年之後。秦地必成黃土荒地也!自古以來,陝西路便是炎黃子孫發源地,夏、周、秦、漢、前朝、本朝皆建都此處,所耗木材何止千萬!秦地高地多是黃泥沙。沒有了樹木,這些黃泥沙,怎麼能不衝進黃河裡面去?”

李誡被陸承啓這個新穎的說法震驚了,古人從來沒有想過保護環境的問題。隨着人口日增,都快吃不上飯了,哪裡會顧及到毀林開荒的後果?

要知道古籍記載中。更早之前的黃土高原自然環境遠比現在要好得多。那時候山地上生長着茂密的森林,樹木既有松柏等針葉樹,也有多種闊葉樹大喬木,在溝谷中生長着由闊葉樹形成的茂密森林。而在由厚層黃土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和黃土丘陵溝壑地上,既生長着大喬木,也生長小喬木以及種類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連叢生長。還有面積很廣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棲息着多種草食動物,有成羣的野鹿、野羊,數不清的野兔,還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動物。中華文明也是從這樣優渥的土地上,從一支小部落,發展成爲現在這個規模。

奈何秦地地勢險要,開國太祖大多考慮這個地方作爲都城。都城乃是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的綜合所在,人口自然也會暴漲。人口一多,毀林開荒不在話下了,一切都爲了填飽肚子。

久而久之,便釀成現如今如同一隻出籠猛獸一樣,勢不可擋的黃河了。

陸承啓嘆道:“若想治理黃河,不僅要從黃河入手,更要從根源入手。李卿,爲了漢人江山,爲了黃河流域的百姓,遍植樹木纔是根本啊!”

李誡仔細思索了一番陸承啓話,發現這真的是至理名言。道家曾有言,天法道,道法自然。什麼是自然,就是天地間的規律啊!人爲了生存,破壞環境,這就是破壞了規律,上天懲罰便應驗在黃河之上了。

李誡想通了這一點,嘆道:“陛下所思,惠及萬古也!”

陸承啓也有感而發:“單憑你我之力,遠遠不夠。朕打算給《大順民報》擬旨,黃河之事,利在千秋,若不加治理,貽害子孫!朕身爲天子,自然要有天子的作爲。李卿,可願幫朕?”

李誡固執地說道:“臣能治理黃河,能廣爲植樹,卻不贊同開鑿運河。”

陸承啓有些惱怒了,他重生成了皇帝之後,還沒有人敢這麼跟他說話的,李誡可是第一人!但轉念一想,李誡這是在恪守自己的中庸之道,也算是難能可貴。

想到這,陸承啓開導他道:“李卿,朕不需要你一下子把運河給鑿通了。全部鑿通的話,國庫沒有這個錢銀,朕也知道,大順的國力不足以長久支持。可朕撥給李卿你的五百萬貫,卻足以鑿通幾條疏通水道來。朕又不限李卿你什麼時候完成,你說是不是?”

李誡一想,也是這個道理。若是陸承啓貪功的話,廣徵徭役確實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鑿通全部的運河。但這樣做的話,必定是大量天地拋荒,從而造成糧食短缺。百姓沒有糧食吃了,自然會起來造反。隋末亂世,肯定再一次出現。如果李誡知道隋煬帝是誰的話,肯定會痛斥這樣做是昏君了。

李誡謹慎地說道:“臣尚需一些時日,才能確定如此能行,還望陛下見諒。”(未完待續。)

ps:額,定時發佈沒有發,我也是醉了。不好意思,更新慢了

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三百九十二章:痛不欲生的高麗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四百九十八章:難得休閒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六十五章:突發奇想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
第七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完顏部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辯越明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二百八十二章:一地雞毛的高麗第一百八十九章:木棉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五百三十九章:震驚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八百零二章:烽火傳訊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三百九十二章:痛不欲生的高麗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四百六十二章:詐病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初顯 一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二百三十三章:紡車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百九十五章:下不爲例!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綻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五百一十一章:請陛下賜婚!第八百章:攻破升龍第三百七十二章:火炮初成 五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錢第七百三十九章:神仙中人 上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二百四十三章:迷你水寨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二百七十八章:死不認罪第六百七十七章:猜測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632章:化身巡考第一百零六章:馳道設想 上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二百一十四章:許景淳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九百七十一章:俘了遼國皇帝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第三百九十九章:十品官制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九百五十五章:慘烈的肉搏戰第五百六十四章:好不熱鬧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六百五十八章:躊躇不前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四百九十八章:難得休閒第五百五十四章:是愧疚還是愛戀?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六百八十八章:討官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五十三章:狀元遊街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六十五章:突發奇想第八百一十九章:一人兩騎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九百二十六章:大獲全勝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一百七十二章:定計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雪中送炭第二十章:走上正軌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二百六十六章:關學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