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不是滋味

傳言紛紛,人都是好奇心重的動物,一傳十,十傳百,這李公麟爲玉玲瓏畫畫的事情一傳出去,那就更繪聲繪色了。獵文??????????????這下好了,玉玲瓏的芳名,可是整個長安都知道了。這個時代的花魁,名聲可是一點都不輸後世的明星的!

這事最終還傳到了6承啓耳中,他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把那李公麟叫去問了一聲:“你小子畫的是玉玲瓏嗎?嘖嘖,小小年紀,就這麼不老實了!”

李公麟一臉苦笑:“陛下也信謠言?臣出生舒州,前不久才第一次到長安,哪裡知道什麼玉玲瓏!臣畫的,不過是……不過是……”

6承啓暗自好笑,知道他心中是有一位佳人的。在情理上,6承啓還是信他的,可沒辦法,原本與花月樓無關的制科考試,玉玲瓏的芳名又一次傳遍了長安,不得不說這真是歪打正着。

也許是花邊新聞,世人都愛看。這不,王旁正拿着一張報紙,看得津津有味:“這可是親歷其中,不比臨川啊!”

王安石正拿着一本《尚書》從屋子裡出來,一眼就看到不務正業的王旁,不由得眉頭一皺,喝道:“旁兒,叫你讀書,你在做什麼?”

王旁見了王安石,那像是老鼠見了貓一樣,從頭畏縮到腳,吱吱唔唔道:“爹爹,孩……孩兒在想,爲何陛下的制科沒有茶道,要是考茶道的話,孩兒絕不會給爹爹丟臉的!”

“茶道茶道,一天到晚就知道喝茶!”王安石沒好氣地說道。

王旁辯解道:“爹爹,這制科可比科舉好考多了,便是十五歲的,都能授個從八品的小官。這科舉一途,便是前六名,也未必脫離得了那十品官。

爲何爹爹不去考那纔可治國科?若是爹爹去考的話,就沒那些人什麼事了!”

王安石一愣,心中也有點不是滋味。他先前以爲太原王家的關係,竟半生蹉跎,沒得半寸功名。好不容易取得科舉資格了,又不屑於什麼制科,想憑藉着進士一科一鳴驚人。他對自己有信心,也有這個實力。可不曾想到,他看不起的制科,竟比正規的恩科授予的官職還大!這樣一來,心中怎麼能平衡?

王旁說開了之後,頗有些滔滔不絕的意思:“陛下親封這些制科出身的舉子,正是因爲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依孩兒所見,陛下推行十品官制,肯定有人丟官的。這吏部可能沒有這麼多後備人選,所以才特意開了制科。過了這陣子後,制科恐怕就不開了。不常開的制科,授予的官職大些,也說得過去……”

“行了,這不是你關心的事,快去溫書!”王安石板着臉,回到了屋裡。王旁被他喝了這一句,嘴上嘟噥兩句,還是迫不得已地強打精神,拿起了那本《孟子》,一字一句地搖頭晃腦讀了起來。

“三哥,旁兒說得也有道理!”王安上似乎在一旁,聽到了他們父子對話,忍不住如此說道。

王安石嘆了一聲,說道:“事已至此,追悔無益。不如再寫多兩篇策論,好好琢磨一番應考技巧方是。”

王安上點了點頭,說道:“三哥策論,一直是出類拔萃的。要是揮得當,殿試六甲不是問題。只要三哥能高中,對王家列祖列宗也算是有個交待了。”

王安石似乎擔着重擔一樣,心不在焉地應了兩聲:“我們兄弟四人,怎麼都要高中一個,不然就在長安不回臨川了……”

“三哥,依我看,這聖上性子跳脫,出的試題應當也是稀奇古怪。不如選些未曾寫過的怪異題目,我等做篇試論?”一旁的王安國如是說道。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次的主考官說是參政知事王彥博,可實際上的命題人卻是當今天子。一個年方十八的小皇帝,能選出什麼好題目來?無非是一些怪異的,荒誕的題目,要舉子們強行做論罷了。

說到這文彥博,也是個烈烈忠臣。傳言其在血染金鑾殿一案上,竟捨命相守,要與小皇帝共存亡。這樣的臣子,小皇帝不瞎眼的話,肯定會重用的。文彥博捨命一搏,也算是搏出個大好前程來。這不,6承啓爲了補償他,竟越過了一衆提名,直接選派他作爲此次恩科主考官。這種信號一放出來,就知道小皇帝意屬他很久了,要進一步栽培他,爲他打下政治根基。不然的話,這恩科的主考官,怎麼都輪不到他做的。

很多和文彥博差不多資歷的官員,都暗自後悔,當初沒有堅定地守在大慶殿中,不然的話,起碼能在這次恩科中,撈個巡考啊、副考官來做做。這樣一來,也算是分了杯羹,爲自己攢了些門生故吏。

原先很擔憂的內閣輔徐崇光,聽聞此次主考官是文彥博後,登時放下心來。這文彥博是個忠臣不假,可他也算是文武雙全,曾經率兵平定過王則造反。就是這一條,在大順的資歷中,就做不得文官頂端了。現在的文官頂端,除了內閣輔,還有誰?所以徐崇光不怕文彥博,因爲對手先天不足。

不管是主考官頒佈,還是制科大授官職,都在大順境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自大順立朝百年來,何曾有過一次科舉,同開制科,制科出身的舉子被授予的官職還大過進士科,明經科的?這樣一來,不就是等於顛覆了科舉的傳統嗎!

不過制科不是常開科目,纔沒有引起更大的問題。不然的話,憤怒的舉子們可能連貢院都掀翻了。憑什麼我們寒窗苦讀十數載聖賢書,竟比不過一些“旁門左道”?文人鬧起事來,可不比尋常。雖不至於出人命,可朝廷會因此失了人心。人心是最根本的資源,畢竟遼國那邊也是有科舉的,高麗那邊也是有科舉的。要是丟了正統的地位,這些人才一怒之下投了敵國,那樂子就大了。

6承啓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授予的官職,(www.uukansu.com)一般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有一定職權,但不是什麼縣令啊、通判啊之類的職官,也在舉子們的接受範圍內。文人是要優待,但不能放任。6承啓覺得,在這個朝代做官真是太幸福了,先前連個監督都沒有,想貪多少貪多少,只要打點到位,雨露均沾,共同瓜分,就不虞會被人揭穿,官官相護就是如此來的。而且不用做事,政務什麼的,手下的小吏做完了。他們每天就是去衙門點個卯,露了臉,訓斥幾句話,就可以回家翹着二郎腿,數着貪來的錢財,摟着妾侍,花天酒地了。真個是拿皇帝來換,都不換!笑話,做皇帝起早摸黑的,還要操心國家大事,哪裡有他們做官來得風流快活?

嘿嘿,自從6承啓掌權親政之後,這個日子一去不復返咯!憑什麼我做得像條狗一樣,你卻在享受?我可是皇帝啊!於是6承啓大筆一揮,監察司有了,貪官人頭落地了,官場風氣爲之一清。6承啓覺得還不夠,又推出了十品官制,新的政績考覈。做官是個鐵飯碗?嘿嘿,你做得不好一樣滾蛋!6承啓可沒有什麼優待文人的想法,這些文人,就是得寸進尺的最好典範!

不過樣子還是要做做的,這不,上次春闈狀元蘇軾升官了,而且職位還不低,正八品的京畿縣令。別看官只有正八品,這可是在天子腳下做縣令,比其他縣令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未完待續。)<!--flag_liew-->

Wшw_ttka n_C○

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五百四十七章:圖窮見匕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三章:楊太師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九百六十七章:最後的決戰 八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
第一百二十六章:終於召見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一百二十七章:口水戰第六百二十二章:科舉試題第七百三十八章:指點第八百九十七章:傳召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廟會第八十二章:另生計謀第五百四十七章:圖窮見匕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六十章:閒下來的皇帝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賢后第七百四十六章:引氣第二百四十八章:離去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四百章:別以爲朕不知道!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三百四十六章:投名狀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三章:楊太師第四百八十二章:打完就跑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八百五十八章:告老還鄉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護第七百七十八章:偃旗息鼓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八百零八章:大捷!第四百七十七章:好漢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六百二十三章:策問時政第三百一十四章:福利院之事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船爭議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二百一十二章:清理間諜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節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學第一人第二百四十二章:來自衙役的消息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八百五十七章:黨爭第二百七十章:驟然大雨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四百九十九章:逛街第八百六十章:調職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二百四十四章:鬱悶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十二章:大軍壓境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九百六十七章:最後的決戰 八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四百七十一章:已恭候多時!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九百六十六章:最後的決戰 七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第七百八十章:過乞巧節第九百三十三章:明教造反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五百六十二章:暗哨立功了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四百五十五章:以進爲退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七百二十三章:呂梁山上第八百八十六章:利民之政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五百三十七章:佈局第二百三十八章:忽悠,使勁忽悠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五百二十三章:水煮肉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四百三十章:欽差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