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

陸承啓覺得十分驚訝,一般來說,官職都是皇帝授予的,哪怕經過了吏部的程序,名義上也是這樣。孔霖過來討官,也說得過去。只是皇帝賜官,除了在科舉殿試時,平日裡多不會過問官員升遷。皆因吏部有自己的考覈,術業有專攻,胡亂介入,只會引起官員的不滿。萬一有一個人十分討喜,皇帝一下子給了個大官他做,這讓朝臣怎麼心服?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乃是亙古名言,古人誠不我欺。

按理來說,孔霖的官職也不低了,給事中是正四品的官,哪怕平日裡無所事事,也是正兒八經的職官,和階官(寄祿官)是不一樣的。說不上是位極人臣,可也算是高官厚祿了。這還過來討官,說不過去吧?

先是震驚,然後皺着眉,看到孔霖還要說什麼,陸承啓打斷他說道:“進殿再說。”

孔霖正待一口氣把怨憤吐出來,被小皇帝這一打斷,只好乖乖地跟着進了垂拱殿。待得高鎬搬來椅子,奉上香茗,退出去之後,陸承啓才淡淡地說道:“孔卿因何事要向朕討官啊?朕記得,孔卿已經是正四品給事中,難道還不滿這個官職嗎?”說到後面,陸承啓的聲量提高,頗具威嚴。他是有點生氣的,要是人人都像孔霖一樣過來討官,官場秩序還要不要了?

孔霖不卑不亢地說道:“臣並非想加官進爵,而是想陛下恩准,讓臣與孫覺、陳襄一樣,出任蒙學學官。”

陸承啓大感意外,他原本以爲孔霖是嫌給事中這個官不夠大,討個更大的官做的。不曾想居然是爲蒙學學官而來,要知道,這地方學官,可是最低的官職了,不過是下三品之流。哪怕是太學博士,也不過是從八品官。太學屬太常管理,太常爲九卿之一,爲正四品官,這不合孔霖的一樣?而蒙學爲百姓孩童啓蒙,自然不能設置太高,所以暫定爲太常少卿一樣的官職,爲正五品。即便是這樣,孔霖也算是自請連降兩職,從正四品給事中到正五品蒙學學官,這又何必?

其實大順的太學,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學制,太學生從八品以下官員子弟和平民的優秀子弟中招收,內捨生還由太學供給飲食。如果外舍生想在太學開飯,須納“齋用錢”,方能在官廚就餐;貧者減半納;內捨生和各齋長、齋諭免納。

學生各習一經,隨所屬學官講授。學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內舍、外舍。考覈學生成績和學生升等的制度,稱“三舍法”,規定新生入外舍習讀,經公試、私試合格,參考平日行藝,升補內舍。內捨生兩年考試一次,考試成績和當年公、私試分數校定皆達優等,爲上等上舍生,即釋褐授官;一優一平爲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爲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試。上舍生不再參加公試。私試每月一次,由學官出題自考學生;公試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學生分齋學習,每齋三十人,屋五間、爐亭一間爲全齋閱覽和會議處,設齋長、齋諭各一人,負責督促和檢查學生的行藝。

更妙的是,太學裡面還有勤工儉學一說,職員稱學職或職事人,有前廊學錄、學諭、直學等,大多由上舍生或內捨生擔任,每月有俸錢。工人稱齋僕、貼齋等,亦領“月給錢”。

只可惜太學是好,但惠及不了全部大順子民。教育資源是相對有限的,集中在國子監、太學和皇家大學也是無可厚非。但陸承啓的目的很簡單,只是要全民識字計數而已,並不要求他們都來考科舉。當然,蒙學中聰慧的學生,可以舉薦到地方官學,繼續深造。再由地方官學推薦到太學,然後科舉。陸承啓要做的,就是形成人才培養的產業鏈,甚至可以從皇莊出資,資助貧困優秀學生,一直到太學中來,然後直接殿試考覈,最後當官。

按道理來說,這蒙學是最低等的學府,也是最重要的學府。底子打好了,接下來學習就快。按孔霖的資歷,怎麼也得去太學做個太常卿吧?怎麼想着去蒙學了,這讓陸承啓很不解:“孔卿,你確定沒有說胡話?”

“陛下,臣身爲孔聖人後裔,自當將教化奉爲己任。教化一道,以蒙學爲先。先前私學諸多,良莠不齊,臣有心而無力。現如今陛下設蒙學,臣當毛遂自薦,便是做個教書郎,臣亦無悔無怨!”孔霖斬釘截鐵地說道。

陸承啓有點不信任地說道:“可這蒙學,並非只授經典,朕欲讓孫覺、陳襄教授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且辦學宗旨已定,爲‘知行合一,崇文尚武’,孔卿不是一向對武人嗤之以鼻的麼?”

孔霖正色道:“臣鄙夷武人,是不學無術之武人,粗鄙不堪,只懂舞棒弄槍,不懂體恤民生。先祖孔聖人有云,‘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也倡導射藝,臣又如何摒棄武藝?”

陸承啓心下有點明白了:“那孔卿若爲蒙學學官,要如何教書育人?”

孔霖精神一振,知道小皇帝這是在出題考校了:“子曰,有教無類。自行束脩以上,無未嘗無悔焉。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爲法則。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也。”

陸承啓有點無奈,叫他說一下自己打算怎麼教人,他卻把孔子的話,荀子的話都搬了出來。要是更有甚,豈不是把《勸學》都背下來?當即揮手道:“朕且問,孔卿欲教授何事與人?”

孔霖恭恭敬敬地說道:“陛下也曾言,有《千字文》,《論語》,《孟子》。臣認爲,可添上《詩經》,更符蒙學。”

陸承啓又問:“若其人愚鈍,孔卿如何教授?”

孔霖想了想,才緩緩地說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陸承啓首先提出來的,孔霖引用過來,證明他確實下了功夫了。看來孔霖是鐵了心要追尋他先祖孔聖人的道路,去教書育人。陸承啓再問道:“孔卿大才,爲何不去國子監,去太學,哪怕是州府官學亦可,爲何要去蒙學?”(未完待續。)

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戰船模型 上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九百章:苦衷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十七章:內閣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五百四十章:排查
第六十四章:錢荒第七百八十五章:船隊第五百四十九章:誰都沒想到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六十七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四百八十章:妖法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613章:惹不起就躲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戰船模型 上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七百四十九章:只差一步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學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六百九十九章:蝗災第三百五十章:船塢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六百八十六章:舉薦第五百三十五章:進宮第九百章:苦衷第一百六十章:狂風暴雨的前奏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六百三十四章:竟無語凝噎第三百五十二章:財政計劃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五十章:金榜題名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十五章:大刀闊斧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四百四十三章:誰人擊登聞鼓?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十七章:內閣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第二百七十七章:大理寺審訊第八百二十七章:戰略大迂迴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三百四十四章:敗事有餘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四百五十四章:一封加急奏摺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七百零一章:懇求出兵第六百零七章:三隻蚊子一碟菜第六百一十章:亦農亦匪第九章:掌控局勢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一百三十四章:懸掛的地圖第五百章:又例朝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八章:整頓吏治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五百九十三章:金秋不識玉露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四百七十九章:敵疲我打第五百二十八章:收買第九百三十六章:順遼大戰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七百七十四章:彈劾李誡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三百四十三章:各自的算盤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七百三十一章:衝擊衙門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六百八十二章:劃地而治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五百四十章: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