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

遼西白狼水的河畔,幾百名契丹人聚在一圈。

河水流淌,契丹人蹲在在河邊,揭開羊皮袍子,大把大把地將水往臉上和身上潑去,喝飽了水之後。他們當下無力地坐在河邊,雙眼無神地望天,似乎一躺下來,整個人就會垮了一般。

身邊的戰馬餓得瘦了一圈,吐着白沫,看到地上的青草,有氣無力地去啃着幾口。

隨即他們又聽到河畔傳來密集馬蹄聲,契丹人臉上流露出絕望,迷茫,憤怒之sè,但又不得不強撐着身子,重新跨上馬匹。

不少人已是累的連馬鐙都踩不上,連嘗試了幾次,最後還是墜落下馬,索xing就癱倒在地上,哪裡也不願去了。

不久之後,身後馬蹄聲傳來,十幾名騎兵出現方纔契丹人休憩的河邊,隨即毫不費力地就將拉隊的二十多名懶得走動的契丹人抓住。

這十幾騎,一半乃是室得奚部騎兵,其餘則爲白霫,室韋等部之人,每人盡數三馬,手持長弓,但人人亦露疲憊之sè。

爲首則是一名出身室得奚部的粗狂的漢子,對兩個人言道:“你們將他們押給柯木倫,我們繼續追,今天就算追到白狼山,也要將這羣契丹人都抓來。”

一人言道:“隊主,還是算了吧,我們追了兩天了,對方可是幾百個人,好幾百匹馬,若是知道追擊的就咱們這點人,一個回頭還不撕碎了我們。”

這名隊主言道:“怕什麼,你不知道繳獲得越多,幢主就會賞賜得越多,統軍,可汗那裡還有一筆賞賜,咱們在木蘭草原上窮了一輩子,能不能積攢下幾百頭牛羊就看今ri了。”

聽隊主這麼一說,本是疲憊的奚人騎兵,亦是重新恢復了jing神,當下紛紛點頭。

“可是契丹人?”一人仍有顧慮。

“你說他們,怕個什麼?”隊主隨便伸手一指,對着那些雙眼無神,彷彿失了魂魄一般的契丹俘虜。

衆軍見契丹人這幅樣子,當下一併點頭。

而這時馬蹄聲亦響起,隊主朝着河對岸一看,只見煙塵喧天,一隊上千人的契丹騎兵,正河岸奔行而過。奚族將領見了不由一驚,若不是隔了一條河,他們碰上這股契丹騎兵,也得逃了。

但這千騎的契丹騎兵,彷彿沒有看見他們一般,而且驚慌狼狽地從河邊奔馳而過。過了不久,三十多騎手持馬弩,漢軍騎兵出現,原來正是他們正努力得追擊着這上千人的契丹騎兵。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你看看人家漢軍三十多騎就敢追契丹一千人馬,我們呢?”隊主伸手朝河畔一指,衆部下都露出了愧sè。

“再慢下去,肉都給別人吃了,我們連湯水都剩不下,還不趕緊。”

聽了隊主的話,當下衆騎兵都是如夢方醒,連忙將馬鞍換到另一匹馬上,重新套住繮繩,之後加鞭地朝前方追擊而去,而押送俘虜返回的兩名奚族騎兵亦露出可惜的神sè,誰都知道,下面的好事沒他們的了。

白狼山。

李重九的大纛,出現在山腳之下。

此刻李虎已率領主力騎兵與李重九會合,在白狼山下,五萬奚族騎兵出現在此。

儘管最後只有柯木倫的五千騎兵參戰,但契丹人嚇破了膽,李重九自遼西境內,一路追擊數百里,直接追到契丹人的家門口,這白狼山腳下,契丹與遼西郡的分界之處。

蘇素在與李重九一併駐馬于山頭。

蘇素手持馬鞭,指點江山般的對李重九言道:“當年曹孟德,率軍討伐烏桓,破敵於遼西斬蹋頓,俘敵二十餘萬,後登白狼山。今ri小九,你破契丹奚族三部近二十萬人馬,追擊數百里,入境契丹,亦是威震天下,可比當年曹孟德!”

李重九聽了目光一凜,而蘇素口氣之中,一片以長輩的身份無比替李重九驕傲的。

而一旁李虎看着李重九,亦是欣慰,自己這個兒子,果真是不凡啊,當年相士說二九相重,貴不可言之話,看來是真的。其實無論什麼相士之言,哪個父親不期望兒子出人頭地的,而今ri李重九亦遠遠超過自己的預期。

想到這裡,李虎不由暗暗摸了一把眼淚,大露欣慰之情。

李重九點點頭,登上白狼山後,此番參與契丹奚族決戰的,近八萬大軍皆在此會師,從山頭上望下去旌旗如海,人馬一眼望不到頭。

而山下看到李重九的大纛,將士們亦是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聲音,一戰擊敗契丹奚族二十萬聯軍,不說是塞外了,天下亦爲之震動。自從以後在草原的東面,李重九的室得汗國,將與突厥並駕齊驅。

李重九當下言道:“血戰大破契丹奚族二十萬大軍,衆將士功不可沒,吾在此當築壇祭天,禱告蒼天庇佑我華夏,並告慰此戰陣亡將士,以祭奠英靈。”

“善!”李虎一拍大腿,見兒子功成之後,沒有絲毫自得之sè,還記得祭奠陣亡將士,更是欣慰。

蘇素亦是露出感動神sè。

李重九接着對衆將,言道:“昨ri羅藝突擊中軍,差一點帥旗爲之所奪,將戰事逆轉。若非最後將士捨身博命,死命阻攔幽州鐵騎的突擊,何能有今ri。”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我才更希望衆位時刻jing醒於我,我李重九以後無論有何成就,身居何位,都不要忘了乃是諸位將士死戰而來。”

“諾!”尉遲恭,王馬漢等大將一併抱拳。

當下李重九在白狼山,與衆將設壇祭天。

鑄壇之事,由隨大軍後續趕到的上谷郡郡司馬溫彥博,遼西郡郡守楊林甫,安樂郡郡守劉易三人來督辦。

溫彥博得知此事後,十分鄭重,依照之古代祭天之典,在白狼山以南筑一圜丘。圜丘乃是作爲圓狀,取得是天圓地方,之後掘土而建之,上下三層。

圜丘建成後,殺牛羊三牲,以太牢之禮,祭祀蒼天。李重九當下與衆將在圜丘行三拜九叩之大禮。

之後李重九在白狼山下檢閱三軍。

李重九與蘇素,李虎等衆將策馬而行,大軍布成陣列緊密站立。漢軍郡兵,以及番騎遼西靺鞨,丁零部,奚族,新羅,高句麗等諸部。乃是一片大軍如海,人馬雀躍之景象。

李重九所經之處,將士們皆是舉槍高呼,路過漢軍郡兵前時,衆將士們齊呼萬勝之聲。而奚族番騎則是高呼,可汗萬壽之聲。至於丁零,靺鞨等人,甚至高呼起了萬歲之言。

而李重九眼見各族jing銳,皆供己驅使,不由萬丈雄心。

大丈夫願得十萬衆,橫行匈奴中。李重九不由念起此言,封狼居胥乃是漢人將領之夢想,想自己年少讀書時,不亦有此念,想當年冠軍侯之風采,今ri不由神往,只是沒想到今ri達成所願。

現在自己麾下jing騎數萬,不僅足以威懾草原,即便將來南面用兵,亦大可橫行天下,與天下羣雄爭一時之長短。

祭天之後,溫彥博命人在白狼山刻石。

上書惟大業十四年夏五月,有隋幽州刺史李重九,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室得奚,東胡靺鞨,中原丁零之羣,驍騎十萬,遂陵遼水,經柳城,絕遼西,斬敵酋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躡奚族之區落,焚契丹十萬衆,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隋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

白狼勒石之後,李重九率大軍凱旋班師。

涿郡薊縣,盧子遷正受到一封兄長盧赤松的來信。

信中所言,李淵言將來若得涿郡,必厚謝盧家,包盧家世代公侯滿門,榮華不衰。盧子遷看了李淵的保證有幾分意動,誰都知道李重九這時候已奪取關中,先李密一步,領天下之望,大有問鼎中原的機會。 這時李淵向盧家拋來橄欖枝,無疑正是盧家投靠的大好機會。

盧子遷見信後,不由長嘆,若是數ri之前,他接到兄長這封來信,必然會毫不猶豫的勸說族內其他幾位宿老,讓他們一併支持隴西李家登上皇位。但是今ri他卻接到了遼西的書信時,令他不由躊躇了。

盧子遷沉思了一番,當下坐在胡椅上,提筆寫信回覆兄長。

今天下羣雄並起,形勢尚不明朗,蒲山公攻打東都,旦夕可下,竇建德聚衆二三十萬,於河北十者居其七八,況且南有杜伏威,蕭銑,李子通,林士宏……何況涿郡上谷公,今ri於遼西大破契丹奚族,二十萬騎,封白狼山。

此人有塞外jing騎十萬,威服蠻夷,當年衛青,霍去病亦不過如是,若此人向蒲山公,蒲山公可得天下,向唐王,唐王可得天下,所謂舉足輕重,莫過於此。我涿郡盧家在幽州已有百年,此事幹系甚大,若是倉促決定,恐非幸事,還請斟酌再三。

盧子遷將最後一字寫完,擱筆後吹乾墨跡,重新看了一遍,這才言道:“來人,立即將此信,送往西京,交到兄長手上。”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