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

掃平了岸上的江淮軍後,趙軍艦隊當下進入朐山港附近。

趙軍海艦要登岸時才卻遇到了難題,第一個原因是退潮,第二個原因是戰艦不合適的緣故。

現在趙軍艦隊中一半以上戰艦是模仿新羅戰船,新近才造的尖底寬頭航海大艦。這些尖底寬頭的海船,都是趙軍近兩年打造的新艦,一改過去平底方頭沙船。

這樣的新式海上戰艦,比原先的趙軍從隋軍舊船那接納過來的方頭方梢,而且平底的沙船在海上航速要快,而且更適合遠洋航行。要知道平底海船,不僅海上航速慢,而且抗風抗浪能力差,爲了出海,必須犧牲裝載能力,加裝批水板和太平籃,來保持船身穩定。

所以尖底船在海洋遠航能力上,無論是速度還是載量,都遠遠高過不止一籌。

至於爲何漢人一直在隋唐時採用沙船航船,而不改用尖底海船,不是因爲我們造不出,而是市場決定需求。因爲沙船有一個優點,到處可以停泊,就算沙灘也可以。沙船是既能在海上行駛,又可以在江河航行,一船可以兩用,當時對於漢人來說,運河以及內河航運和近海航運纔是重中之重。

對於遠洋貿易需求不大的隋唐兩朝來說,沙船就足夠用了,但到了宋元時,遠洋貿易激增,這時候尖底上寬的廣船纔開始推廣起來。

不過到了這個時空中國造船史,因爲李重九的決定而改變。皇帝說,朕要威懾高句麗,新羅,百濟和倭國,番邦小國不聽話,朕就要派艦隊教訓他。於是大趙艦船作匠,爲了迎合皇帝需求,就模仿新羅船,去年就造了三十艘新式戰艦下水,今年又三十艘,明年還有五十艘。

這一次李重九得到密報,說杜伏威要撕破與自己的協議,大舉出兵攻打趙國山東後。

李重九當下震怒,他這時候早已令程名振率領內河水師,沿着永濟渠增援洛陽,同時也放出煙霧彈,說自己已率主力大軍南下了,而實際上他率大軍駐紮在幽京按兵不動。

李重九原計劃,是準備要要對付突厥人的,按照突厥人的習性,一旦聽說李重九大軍離開幽京,這時候肯定是要來襲擾,攻打背後的。李重九這一次就將自己這主力軍團留着幽京,結合北面大軍隨時給突厥人一個‘驚喜’。

不過這一次突厥人卻沒有來,李重九怎麼也沒有想到草原上,傳來處羅病重的消息。

現在突厥是內部自己亂作一團,因爲每一次突厥的汗位更替,都包含着血腥和殺戮,這也是草原上叢林法則,強者爲尊,弱者只能被淘汰。而這一次各個有希望繼承突厥可汗的特勤子弟,當然都不希望自己成爲失敗者,所以他們也是暗中蓄力,各自準備人嗎,要爲將來可汗之位進行一番你死我活的爭奪。

所以李重九不但沒有等來提着刀子上門的突厥大軍,反而處羅的弟弟,兩個兒子,義成公主都派出使者前來幽京,甚至小可汗突利都親自到幽京來,無比熱情地與李重九稱兄道弟起來了。

翻來覆去無非都是那句話,我將來當上可汗以後,怎麼樣,怎麼樣……若是這時候趙國可以表個態度支持我,怎麼樣,怎麼樣……

好吧,李重九未免也覺得,草原民族的人,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耿直嘛,爲了利益,這轉變也太快了吧。

對於這些上門的突厥人,李重九當然是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當年突厥人乘着隋末戰亂,不是對漢人採取離強合弱之策嗎?好,我也一樣。

只要是處羅可汗贊成的繼位者,我大趙一律不贊成,而其他來趙國尋求支持的突厥勢力,我們就一律給與支持。反正朕李重九就這個態度,你們自己內部慢慢搞去吧。

這樣一來突厥這一大敵一去,趙軍北境相安無事,李重九心底一安。這時候傳來的唐軍主力渡過蒲津,攻打河內的消息。說實在李淵這個奇謀,雖頗爲出人意料,但對於提前知道唐軍出兵消息的李重九並沒有太意外。

當初張玄素,姬川,虞世南三位中書侍郎,就與李重九進行過無數次兵棋推演,其中就包含了這一種狀況的發生。

按照當初的推演,若是李建成率主力大軍攻打河內,李重九對外佯裝出一副從永濟渠從水路增援洛陽的樣子,實際上自己率領主力大軍,偷偷走太原,與尉遲恭的驍衛軍會師後,進攻唐軍河東重地,切斷李建成大軍後路,並威脅關中。

你不是打我洛陽嘛,我就打你長安,一城換一城,你不答應,我圍魏救趙之策就成了,逼迫唐軍回師與自己決戰。

不過計劃還是沒有趕上變化,這時候英賀弗率騎兵劫了唐軍糧草,李建成主力大軍陷入進退兩難境地,而另一方面伏威要撕破與自己的協議,大舉出兵攻打趙國山東。

李重九心知沒有軍糧支持的李建成,這時候是不敢貿然與自己進行主力決戰的,必然退縮防守。與其這時候與李唐決戰,倒不如先打杜伏威,這頭隨時想要在自己身上咬上一口的惡狗!

先破杜伏威,得了江淮之錢糧後,再西進與李唐爭雄!如此勝算更大,而趙軍只要保持洛陽不失,那就算丟幾座城池,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是兩線作戰,兩個拳頭打人,也有一定風險,取決於要麼洛陽更早失陷,要麼杜伏威先被滅掉。

不過李重九已是決定改變計劃,突厥的內亂,給了大趙很好的機會,如此駐紮在懷荒,御夷二鎮的重兵就解放出來了。李重九已是下令,讓王君廓和額託,再率領三萬草原鐵騎,從懷荒鎮南下,至幷州與英賀弗會師。

想盡辦法將李建成的唐軍主力拖在黃河以北,不可讓他從河陽渡過黃河,攻打洛陽。

而郭孝恪率領松漠都護府的兩萬人馬,從白狼山向北渡過潢水,在距離突厥汗庭只有三四百里的地方,進行狩獵。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身爲突厥人戰略合作伙伴,趙國用這樣的方式對突厥內政更替表示着一種深切的關注。

最後李重九親自率領趙軍精銳大軍,從幽京坐船至三岔河口,再在三岔河口換乘海船,途徑經登州補給糧食和淡水後,南下直抵朐山港。

這新式戰艦海上航速果真比沙船快了許多,這時候又是順着洋流前進,戰艦一路行來沒有什麼阻攔,與預期之中要快了不少抵達了朐山港外。

這新艦雖好,但是問題來了,新式戰艦不如沙船好靠岸,難以停泊登陸,這時候的朐山港,遠沒有達到後世時連雲港那種霸氣的吞吐裝載的能力。這時候黃河還沒有奪淮,泥沙還未淤積,所以今日連雲港大部分的地區,還是沉在海中的。

因此趙軍的海上新式戰艦開到了朐山港外,因爲不明水情,不敢靠岸,萬一擱淺就糟糕了。

於是趙軍大將王馬漢,薛萬徹,烏古乃各率人馬依次從大艦上轉乘小船,在朐山港登岸。

連李重九也是立即上岸,他拒絕了姬川建議,換乘艦隊中的沙船登岸,而是與姬川,虞世南,張玄素等謀臣將士三十餘人,一併乘坐旗艦附屬的柴水船,向港口駛去。

這相當於現代救生艇的柴水船,大約只有旗艦四分之一大小,爲了快點駛向港口,李重九左右近侍都是動手,拿起船槳來划船。

而李重九獨自按劍立於船首,目眺遠方,疾風拂身,海水激濺,打在嘴角邊上滿是鹹味。

海上波濤翻滾,李重九亦是隨着波濤心潮起伏,忍不住用劍柄擊起船沿來,這時候天空之上層層雲翻滾,望去好一番風起雲遊的景象,而在蒼穹籠罩下的大海上,波濤翻滾,層層排浪追逐,李重九乘着小船上,身子隨着浪頭起伏沉降,一高一低浮沉於浪花上。

“大風起兮!大浪逐兮!想必當年祖逖,也是如此橫江之上,中流擊楫吧!”李重九一邊擊劍於船沿一邊言道。

一旁張玄素道:“當年祖逖殫精竭慮收服中原而未果,最後功敗垂成,他的功業又豈能與陛下今日相較呢。”

李重九回過頭,笑着道:“你是否擔心,朕這一次出征,步祖逖後塵,一語成讖呢?朕從不擔心如此,大丈夫在世,當如船行於海上,破浪而進,豈能因其他事而分心。朕敬仰祖逖,是敬仰他當年中流擊楫的豪情壯志,而不是以成敗而取人。”

張玄素聞言道:“陛下豪邁,是微臣多言了。”

李重九話說完,船上起居舍人,就立即揮毫在船上寫下。

革新二年三月,是時杜伏威攻山東,兵徇琅琊,帝率大艦百艘,將士三萬有餘,浮海而徵。及船上,帝言祖逖中流擊楫之事。

中書侍郎張玄素勸帝,大戰之際,何故道不吉之言。

帝謂玄素曰,大丈夫在世當乘船破浪,勇猛精進,其可他顧!RS( )

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
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五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八十六章 挺進草原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條方案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