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

從李重九這獲得答覆後,高雅賢,竇線娘二人即滿意的離去了,半個月後,即傳來消息,竇建德在河間郡的樂壽縣築壇,自立爲長樂王(注一),展露其稱雄河北的決心。

與竇建德達成協議之後,李重九留下蘇素,趙萬三爲文官,統籌上谷郡之事,而高楚,尉遲敬德等大將負責統兵練兵。至於李重九還將五百番軍騎兵,改作爲郡兵騎兵常備服役。李重九每年給他們同樣是一匹絹的酬勞。這些番兵都是從隨李重九南下的九千番騎中jing選而出,全部配以鐵甲皮質馬具裝,而且是一人三馬,遠勝一般的騎兵。

這五百番軍騎兵就駐紮在雁門郡的靈丘縣(注二),與上谷郡飛狐縣相距五十里。

現在雁門郡的局勢自兩年前突厥圍楊廣於汾陽宮,雁門合郡被突厥人肆掠了一遍,只有數城碩果僅存。之後雖略有恢復,但又遭到劉武周叛亂。劉武周投靠突厥後,就率軍攻打雁門。

劉武周軍兵鋒堅銳,雁門郡郡丞陳孝意,武賁郎將王智辨屢戰不敵,丟了天險雁門縣,醇縣,五臺縣,現在收拾殘兵退守繁時縣。遭劉武周圍攻之際,陳孝意屢次向晉陽留守李淵求援,結果送入的消息都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音信。現在繁時縣與太原郡通路已斷,陳孝意,王智辨成了孤軍,不過饒是如此二人卻依舊不降,與劉武周繼續對峙下去。

雁門郡五縣,劉武周佔了三縣,陳孝意據守一縣負隅頑抗,至於靈丘縣,卻暫時無人理睬,並非戰略位置不重要,只是之前突厥入侵雁門時,這裡破壞得最爲嚴重,所以兩年過去了,這裡仍是一片荒蕪。現在李重九決定重建靈丘縣,在這裡收攏流民。而重建靈丘縣的目的,自然是在雁門楔入一個橋頭堡,一面作爲上谷郡的屏障,以抵禦劉武周,另外也是保證飛狐縣與懷荒鎮之間的這條商路的通暢。

當然重修修復工作不止是靈丘縣一處,在上谷郡李重九除了現在據有的飛狐,易,范陽三縣之外,還需重建因流賊肆掠而荒廢的,淶水,遂城,永樂三縣。重建工作並非順利,宋金剛雖敗了,但山間還有不少流賊山賊,還有不少百姓擔心爲流賊襲擾,寧可藏在深山之中,也不肯下山。所以李重九讓尉遲敬德,高楚等人率兵圍剿,也算給與剛剛成立的郡兵,一個實戰鍛鍊的機會,同時也作百姓的工作,讓他們安心下山屯墾田地。

對於歸降的山賊,流民,李重九都安置屯墾,力爭在今年之內在這三縣之內,讓流民恢復耕種。現在這個時節,冬小麥已是趕不及了,所以就更不能誤了耕,蘇素將小麥的種子,以無息的方式給流民們發下去,讓他們今年安心耕種,不收任何賦稅,至於明年稅賦減半,第三年才全額收取。如此政策之下,上谷郡每ri都陸續有百姓向各個府縣投靠,要求歸籍爲民。

見到這一幕,李重九不由感嘆,當初王須拔肆掠上谷不過才一年,按照大業七年的統計上谷郡共有戶三萬八千七百,二十多萬口的百姓,到了現在五年內,已是凋零到不足十萬,果然是破壞只需一年,但論及建設卻要十年之功。

縱觀現在河北中原各地,如竇建德,杜伏威之流的衆反王都忙着吞併勢力,爭奪人口,大肆擴軍,以攻城略地劫掠錢糧,讓麾下兵馬百姓越多越好,力量更強,他們信奉當然人多自然勢衆。

論強取豪奪,竇建德,杜伏威當然好手,而李重九的優勢卻不在於此,比起人多勢衆,亂世中人心向背也是重要的。若是安定民生,領內百姓富足了,自己聲望也就提升上去了,將來四方來投,攻略他人的領地也比較容易消化。與人多勢衆相較,聲望也是勢的一部分。

當然如此發展的弊處也是大大有的,就是聲望起勢太慢。正所謂發財方能立品,朱重八的義軍當年在淮右的時候,軍糧不足的時候還是吃人的,之後有了根本,這纔講究起禮義廉恥。而張士誠雖深得民心,最後城破時,全城百姓願意與他同死,百姓有言,生不謝寶慶楊,死不怨泰州張。最後還敗在朱元璋手上。

李重九要想追趕李淵,李密,自己首先要在中原蓄積聲望,培養自己的名聲,而在草原上,則不必顧及名聲,巧取豪奪,擴大勢力,畢竟草原上鮮講仁義,更推崇強者爲王。

而對於李淵他們,則必須採用合縱連橫之道,遏制他們作勢的速度。現在李密在自己多番催信,講述道理下,一直遲遲沒有南下攻打東都。只要李密一ri沒有攻打東都,在關中的隋軍就不會東進增援,而關中隋軍一ri不東進,那麼李淵就不敢從晉陽起兵直取關中。這相當於多米諾骨牌,比較歷史上,李密已推遲了半年,沒有攻打東都,那麼李淵也無法從晉陽起兵造反,那麼奪取關中的計劃,也會比歷史上大大推遲。

但是李密現在沒有回信,但這時草原上那幫長老們又開始急催,李重九也不願意將這關係弄得太僵,於是安排好上谷郡的駐軍防務之後,即率軍返回草原。

大業十三年的正月,過完年後,李重九率領草原騎兵踏着積雪,從飛狐縣取道靈丘縣,返回草原。路途間經過靈丘縣時,隨路可以看那件衣衫襤褸的百姓們,猶如山間野人一般在雪地裡走動,不少人甚至連鞋都沒有,被凍得青一塊紫一塊。

而百姓們看到官軍,都是紛紛躲了起來,李重九心覺得奇怪,當下命王馬漢前去查探,之後得知原來這些靈丘縣的百姓,這手剛剛拿到官服發到他們手中的小麥種子,轉眼一個背身就將這些種子,都吞嚥進肚中果腹。

李重九聞之立即命王馬漢將這些百姓抓來,王馬漢當即帶着幾百騎兵,到處收羅。之後他帶着兵卒一口氣抓了三十幾個領了小麥種子,卻私自將他們煮食的百姓。李重九轉眼看去,只見自己發下去的麥種子,這一個缺了半邊的瓦鍋里正冒着小火燉着,瓦鍋裡的米粥已是煮開,正咕嘟咕嘟地冒着小泡。

而在一旁三十多名百姓手腳上都牽了繩子,看着一旁的番軍個個嚇得都是雙腿發軟。李重九見此長嘆一口氣,言道:“百姓吃不飽飯,是我父母官的責任,我有愧於你們。”

“但是法紀不可違,若是人人都是如此,靈丘縣的荒地也就沒人開墾了,到時候你們明年一樣會餓死,只是早死晚死的區別,來人一律拖下去鞭十下,老弱婦孺減半,刑法之後,並再給他們小麥的種子,若再犯刑法加倍。”

說罷李重九轉身離去,身後就傳來剝衣服,抽鞭子的聲音。聽着那一聲聲的慘叫,李重九麪皮一跳,忍耐了半ri之後,方纔長嘆一聲上馬而去。

這馬上又要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這時糧草不夠用,而米商則乘機囤貨,每年這時都要餓死一大片的百姓。李重九治下十萬多百姓,那一點自己的糧食儲備,僅僅勉強維持兵卒夠吃,不去民間劫掠罷了。當然這比其他各地反王已是搶了無數倍,更不用說食人魔王朱粲的軍隊了。

數ri之後,李重九率大軍抵達懷荒鎮,稍事休息。劉易,周旭,姬川這三名懷荒鎮出身的文官,以及曇宗,立即來拜會李重九。衆人也是久別重逢。

一年不見,懷荒鎮更已是大不一樣,在城北的草市,現在已是發展成爲一座絲毫不遜sè於本城的附城。據周旭敘述,在這裡四方的胡商漢商超過三千人,甚至連來至西域,高句麗商人也有。就算是冬季懷荒鎮的市集也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若非有懷荒鎮的財政支持,李重九這次南下用兵大規模開支,也就不能夠維持,這座城池建立不到兩年已是給李重九帶來源源不斷的支持。不過李重九聞此卻是多了一份憂sè,懷荒鎮處於突厥,劉武周勢力的前線,一旦開戰,這裡就會處於前沿,到時候豈非大大破壞了李重九現在最大的財政收入。

周旭沒有看到李重九臉上的憂慮,反而是興致勃勃地向他介紹起希望蒙館的事宜。希望蒙館開辦已有一年半了,基本完成了對懷荒鎮內番將的漢話基礎培訓,簡單漢字認識的工作。而對於那些讀書的孩童,也是教習韻書的教諭,以及千字文,論語等的背誦,訓詁,還有基礎算術培訓。

周旭不知不覺已是樂在其中,深深代入了周校長的樂趣,他覺得可以擴大教學的規模。周旭甚至向李重九提出蒙學,小學,郡學,這三個一級級晉升的學院。理由是李重九現在已成爲一郡郡守了,不可再以懷荒鎮區區一偶之地興辦教育,也要擴大學生的規模和人數。

注一:新唐書王竇列傳,十三年正月,築壇場於河間樂壽,自立爲長樂王。

注二:隋時靈丘縣,相當於今ri蔚縣,靈丘縣,陽原縣一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
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零九章 土山臨城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