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

歐陽詢,柳調二人從裴矩府中出來時,皆是面無表情。

車伕牽過車來給二人上車。

二人走了一半,歐陽詢陡然停下腳步,重重一跺腳,向柳調言道:“裴公,說什麼四海皆准的爲官之道,都是屁話。不就是不讓我們起事,擔心引禍上身嗎?”

柳調聞言看了歐陽詢一眼,笑着言道:“我看倒不是,若是裴公真的要拿你,眼下你已是身陷囹圄,哪裡與我在這裡說話呢?裴公是手下留情了啊。”

歐陽詢問道:“那你說裴公是什麼意思?”

柳調言道:“裴公爲人持重,他做官乃是奉中庸之道,他不拿你,就是不反對此事,念我們二人的舊情,他不起事,說他也不附和,是忠於宇文化及。兩不虧欠。”

歐陽詢當下怒道:“好個中庸之道,與情無虧,但大節有損,算了,這就是裴公,今日算是見識到了,眼下我無話可說。”

柳調默然了一陣,問道:“歐陽賢弟,不如從裴公之意,暫不要輕舉妄動,還是觀望一陣再論。”

歐陽詢聽了言道:“此番未能競功,豈非白跑一趟,到時真不如何向趙王交代。”

柳調在一旁言道:“若你真有除宇文化及之心,我向你薦一人,可助你一臂之力。”

歐陽詢問道:“何人?”

柳調言道:“工部尚書何稠。”

聽柳調提及何稠,歐陽詢言道:“原來是此人,此人不是隻好些奇技淫巧之物。終日雙耳不聞窗外之事,沒想到他竟也有反宇文化及之心。”

柳調笑着言道:“你有所不知。江都之變時他兄長何安爲亂軍所殺,他心底一直心懷怨懟。眼下宇文化及出征,他也隨軍出征,你若拉攏他,也算可以回去向趙王交代了。”

歐陽詢正色言道:“吾之功名皆繫於此,只有一試了。”

當歐陽詢回到李重九大營時,李重九率三萬趙軍,正與宇文化及兩萬許軍,在邯鄲附近的沁水對峙。

許軍大營之內,宇文化及正召衆將商議軍情。

宇文智及言道:“皇兄。自黎陽倉爲李重九所奪後,魏郡的儲糧已是大爲不足,這一次來爲劉黑闥解圍,大軍所攜糧草都食了差不多,眼下我軍軍糧不濟,士卒每日只有兩頓稀飯,吃不飽肚子如何與趙軍打戰,恐怕不到再過十日,我軍就要退兵了。”

宇文化及聽其弟這麼說。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言道:“我已經令幾位將軍帶着人馬,到附近徵糧了,估計馬上要回來了。你讓士卒們再忍耐忍耐,待軍糧一徵集了,一切就都好了。”

實際上宇文智及說得已是十分委婉了。軍營中軍糧不足已有好幾日了,將領曾有一人向宇文化及建議退兵籌糧。結果被心情不好的宇文化及當下斬了,此後無人敢再議論軍糧之事。現在實在是逼的沒有辦法了,衆將才一併向宇文智及哀求,讓他來與宇文化及交涉。

宇文智及看了一眼衆將的表情,無奈地搖了搖頭,但只能硬着頭皮繼續言道:“皇兄,這不是辦法,我覺得不如曾尚有最後一點軍糧之際,讓士卒上下飽食一番,傾其主力渡河與趙軍決戰,效楚霸王破釜沉舟之舉。”

衆將亦是覺得這是最後的出路了,也是最後把握的出路,他們都認爲趙軍出兵三個月師老而兵疲,又在永年城下與劉黑闥苦戰,其雖然有數萬人馬,但已如強弩之末。以許軍這兩萬驍果軍精銳之兵來看,主力決戰並非沒有勝機。

宇文化及聽了言道:“我不是說了,沒有劉黑闥的消息前,不可擅自決戰嗎?”

宇文化及此言一出,將衆將的決定一句話給堵了回來。包括宇文智及在內,衆將不敢再勸,這場軍議看來又要作無用之功了。

正在衆將長吁短嘆時,一人突然站出身來言道:“啓稟……陛下,微……臣有一……計可可……破趙軍。”

衆將聽了將目光投到此人身上,對方五短身材,其貌不揚,說話不僅結結巴巴,還帶着一股異國腔調,正是隨軍的唯一文官工部尚書何稠,此人乃西域人,故而中國話不正宗。

宇文化及見其說話結巴卻沒有不耐煩之心,何稠是何人,乃是工部尚書宇文愷之後大隋第一大匠。

當年隋煬帝征討遼東,遇遼水不能渡河,宇文愷築橋失敗,改委何稠築橋,一築即成。他還爲楊廣設計出一**城,一夜之間可以合成一座周圍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能列甲士,立旗仗。

宇文化及問道:“何愛卿有何高見?”

何稠當下斷斷續續說了,李重九以水攻之法,對付劉黑闥的永年城,我們也可以效仿其。眼下兩軍對峙沁水,我軍可以在沁水上游截河堰水,然後讓大軍渡河作戰,佯裝不敵後撤退,引誘趙軍渡過沁水,待其半渡後,掘沁水掩之,必然大破。

宇文化及聽聞後大喜,言道:“此事需多少日可成?”

何稠當下言道:“三……三日……即可。”

於是宇文化及令何稠率兩千輔軍至沁水上游截河堰水,三日後何稠完成使命,宇文化及令其弟宇文智及率人馬在沁水南岸留守,而宇文化及率八千人馬涉河渡過沁水,背水向趙軍搦戰。

宇文化及親自在趙軍大營立下率軍,盡遣軍中嗓門大的壯士上前罵陣。趙軍士卒見大營之外,宇文化及的驃騎來回馳騁,口中盡出污穢之言,不堪入耳。

王馬漢,秦瓊,羅士信等大將都是氣極了,紛紛來到大營裡向李重九請戰。

“趙王,我實在忍不住了,給我一軍,看我剝了宇文化及這賊廝鳥的皮。”

見王馬漢如此大怒,李重九,張玄素,歐陽詢等人都是微笑。

李重九笑着對張玄素等人,言道:“稍待,一會自有你出戰的時候。”

王馬漢聽李重九這麼說,在營內左右徘徊,這時營外許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叫罵,那叫罵之聲遠遠的就透入大營而來。不僅王馬漢,李重九帳下士卒亦是人人皆有怒色。

王馬漢霍然而起,言道:“這簡直要將我老王憋壞了,實在忍不住了。”

李重九走到大營之外,但見時已過午,當下對王馬漢言道:“你率一萬人馬出戰,若許軍後撤,你不要停,給我緊緊碾在宇文化及的屁股後頭。”

王馬漢聞言大喜,言道:“王上,早就等你這一番話了,這麼打真是痛快。”說罷王馬漢領了軍令,大步下去。

當下王馬漢點了一萬人馬出戰,趙軍在營中聽了宇文化及叫罵了一日,早都是氣炸了,但限於軍令,只能在營內摩拳擦掌。眼下聽王馬漢說出戰,當下殺氣騰騰的持槍列陣出戰,那麼沒有出戰的趙軍士卒也是蜂擁在營旁,大聲爲同袍打氣助威。

“給我好好教訓一番這羣龜孫子。”

“是啊,這些兔崽子,簡直目中無人,讓他們看看我們趙軍的厲害。”

在許軍陣營,從清晨渡河,直被風吹了半日的許軍,可謂是又凍又餓,午飯都還未吃上,士卒們盡是疲憊不已。但在這時許國卻看見趙軍大營內鼓聲大作,趙軍同仇敵愾的飽食出戰。

宇文化及見此臉上露出又驚又喜的神色,雙臂舉起仰天言道:“真是天助我也,趙軍果真出戰了。”

一旁的將領言道:“是啊,趙軍也真能忍,被罵到這個地步了纔出戰,換做是我,早就受不了了。”

另一名將領言道:“聽聞這李重九治軍有素,果真不一般啊。”

宇文化及冷笑一聲,言道:“治軍有素又如何,還不是一樣,各位都是追隨我已久的大將,知道如何誘敵了吧,到時給我作得像一點。”

“諾!”衆將轟然領命。

宇文化及從部下手裡接過獅首金兜,登上戰馬,接過馬槊,一扶盔沿擡起頭但見前方塵土飛揚。

趙軍一萬人馬,於陣前列陣,但見其騎兵上前遮掩,以防許軍進襲,而步卒快步從營中奔出,在騎兵的掩護下列陣,其列陣猶如行雲流水一般,令人目不暇接。

宇文化及不由心道,趙軍果真訓練有素,都比得上大隋當年的禁軍了,幸虧當初持重,沒聽衆將慫恿答允與之一戰。

宇文化及拔出長刀一揮,喝道:“列陣。”

嗚!

許軍這邊也是吹響了號角,許軍士卒乃是驍果軍精兵,當年也是徵過遼東的精銳,眼下雖是又凍又餓,眼下大戰在即,生死只在一線,頓時也是打起精神,迎頭而上。

宇文化及布出的乃是一字長蛇陣,其麾下最精銳的驍果軍騎兵佈置於兩翼。而眼前的趙軍佈下的則是鶴翼陣,顯然趙軍的打算以兩翼騎兵對許軍兩翼騎兵,以力破之。

宇文化及但見趙軍結陣之後,皆全軍向前進攻。

宇文化及心中是又喜又憂,憂的是趙軍戰意如此旺盛,絲毫不見疲憊,喜的自是趙軍果真被自己的計謀激怒,如此誘敵之計,也是更容易成功。

宇文化及當下拔出長箭喝道:“殺!”

戰鼓之聲,在兩軍之間擂動,當下戰場之上萬馬奔騰。

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
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五百六十章節 戎馬倥傯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