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

看着父親叔嬸的送得禮品,楊娥皇十分欣喜,當下一一稱謝。

這時又有人上前通稟言道:“盧家盧子遷,高家高徐道,趙家趙何然親自過府,攜厚禮拜賀!”

李重九點了點頭,其他幽州士族官吏,自有王君廓,王馬漢代自己招呼。

但作爲范陽盧氏的重要人物,盧子遷,以及高,趙兩家家主,李重九卻必須與楊娥皇一併接待。

當下盧子遷,高徐道,趙何然走入大帳,一併向李重九,楊娥皇行禮參拜言道:“拜見上谷公,公主殿下。”

李重九笑道:“三位能夠親自過府,真是蓬蓽生輝啊。”

盧子遷矜持地笑了笑,倒是高徐道樂呵呵地笑道:“上谷公與公主殿下大婚,乃是幽州百年未有盛事,高某就算作了惡客,也要不請自來,到府上討杯喜酒,沾沾這曠世盛事的喜氣。”

此言一出帳內衆人都是樂了。

作爲涿郡郡長史高徐道平日沒有架子,與幽州官吏十分好相處,故而人緣極好,但作爲涿郡高氏家主,能放低身段如此說,也實在難得。

接着三家奉上了禮單,李重九看到禮單,不由心道這三家獻上的賀禮,未免也太豐厚了,僅僅是銅錢布帛黃金,所值就有七八千貫,就相當於上一次李重九向幽州士族放債的一半。

至於其餘玉璧,如意,珠寶其餘賀禮,其價值也是不遜於方纔的財物。

李重九不由心想將這份本給自己與楊娥皇的賀禮扣下,直接用作經費,給幽州現在告急的財政緩一口氣,這種勒緊褲腰帶的日子真是太不好過了。

不過李重九倒是看了盧子遷一眼,心道盧家能送上如此豐厚的財物,絕非白送。盧子遷此人善析厲害。肯定是無利不起早,心底早打好算盤。想來必定是盧承慶已說動了盧子遷。

想來不久在自己婚後,估計盧家就要馬上上門說聘,與齊王結成姻親了。

正待李重九楊娥皇,與三人說話時,外面稟報言道:“啓稟上谷公。夫人,中山李氏族長李荃,攜禮前來拜訪。”

中山李氏這時候來訪,卻是爲何?李重九心底揣測一番對方來意,當下向盧高趙三人,言道:“有貴客前來,失陪!”

趙何然笑着言道:“駙馬爺。今日多忙,不必招呼我等。”

當下李重九點了點頭,與楊娥皇一併來到偏廳。到了偏廳時,李重九看見一名穿着長衫。一臉滄桑之色的老者,對方一見自己即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言道:“草民李荃。拜見駙馬爺,公主殿下。”

李重九看對方雖是身爲中山李氏族長,卻是絲毫沒有盧高找三人的風範,而身上的長衫雖是乾淨,但也看出漿洗髮白的痕跡,並且對方還自稱草民,顯然沒有官身。見到自己更有幾分侷促。

李重九接過對方雙手奉上禮單,言道:“李族長有禮了。”

禮單之上寫着十羊,三十隻雞等等之類,李重九見了對方臉上一副難爲情的神色,不用猜也知中山李氏現在處境不怎麼樣。

李重九言道:“族長能千里迢迢而來,足見這份盛情,不知這幾年宗族之人過得如何?”

族長李荃長嘆一聲,言道:“不瞞你說,我中山李氏在婁煩,馬邑本也是大族,但自劉武周割據後,強徵民役,放任突厥人禍害鄉里,地裡剛播下去的麥子,纔剛長出苗來,突厥人就把戰馬往地裡一撂,我們族人若有非議,輕則吃一頓鞭子,重則就要了小命,只能眼睜睜看馬啃食麥苗。”

“這一年來族人都過不下去了,紛紛逃難,眼下四周也就太原郡還算是安定,而駙馬爺你又聽說是我們李家的同宗,故而族人們都來太原郡託庇,現在都在交城安頓。只是幾千口人啊,又沒有吃食,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到時不知要凍死多少人。”

說着李荃雙目滲淚,當着李重九面垂淚。

楊娥皇倒是動了惻隱之心,握住李重九的手。

李重九之前有問過李虎以及屬下,是否要認宗中山李氏,李虎則是告訴自己,他與李重九的爺爺,一直是在太原郡附近,因恥於爲賊,故而也就不提及出身,以免辱沒了祖上。

但若以地域而論,最有可能的還是中山李氏一支,連以往李虎劫掠商販,凡事主乃是姓李的,也是往往優容。故而李虎言若要認宗當以中山李氏。

李重九問及溫彥博等人,卻是另一個說法,他們卻覺得中山李氏的名分太低,配不上李重九今時今日的地位。當時天下李姓,言必稱趙郡,隴西二郡。而趙郡李氏又高過隴西李氏一頭,而中山李氏之祖李齊與趙郡李氏之祖李牧乃是親兄弟,所以李重九若認宗趙郡李氏,顯然比中山李氏更有號召力。

李重九兩相權衡之下,最後決定還是認宗中山李氏。趙郡李氏並非不好,只是眼下隨着李密降唐,加上大部分趙郡李氏士族子弟,皆已是投效了李唐。

何況趙郡李氏自持五姓七望之一,一貫崖岸自高,李重九這時候前去認宗,不是反而遭其白眼,爲天下之人看輕。

而相較之下中山李氏,現在雖非顯赫,但往昔也曾興旺過,於趙燕之地頗有聲望,李重九根基在於河北,若要起勢,必要藉助同鄉同宗之力。

對於這方面,李淵能有今日,就善於借重宗族之力,而沒有士族背景的竇建德,則擅借同鄉之力,竇建德軍中大將曹旦,高雅賢,劉黑闥都是竇建德的同鄉發小。如竇建德還未舉事前,其父去世,同鄉來送葬千餘人,凡有人送禮,分文不取。

相反若是飛黃騰達後,不念昔日同宗同鄉之情,其人品則會遭到鄙夷。

眼下族長李荃又是親至拜會,有求於自己,李重九正可藉機施以恩惠。

李重九當下拍了拍楊娥皇的手背,言道:“李某眼下雖爲一州刺史,小有成就,但追根溯源,若非李氏焉有今日,身爲同族,怎能見難而不久,你放心,我必會安置好太原郡的族人的。”

李荃聽李重九這麼說,頓時感激涕零地言道:“多謝駙馬爺,公主,我李氏上下……”

李重九笑道:“都是同宗之人,相互照拂是應該的,說什麼感激的話,那就生分了。”

“是,是。”李荃連聲答應。

當夜府中無話,衆人歡宴。

當日李重九下令與民同樂,薊縣每戶派米一合,肉一斤,同月但凡涿郡有民成婚者,賞布一匹,有民生子者,賞羊一頭,有民生女者,賞鵝一隻,在此之下,民間結親之人驟增。李重九也通過此,鼓勵民間生聚人口,早日從戰亂之中恢復。

除了惠及涿郡之外,幽州並再度免除八郡,以及懷荒,御夷二鎮一年丁稅。雖說幽州財政不豐厚,但李重九仍是連續兩年免去了丁稅。如此民間百姓負擔大大減輕,在此戰亂之中,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李重九如此大方,也是在夏麥秋糧收成都不錯的情況,正如魏徵所說,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的道理,今年幽州各郡雖小有蝗旱水等災,收成比不上豐年,但比大業末年時,幽州戰亂田間長滿荒草,盡數荒蕪的年景,實在好上太多太多。

何況秋糧馬上就要開徵,到時不僅可以還去年的民債,還足有富裕。

幽州官吏不僅獲得沐休三日待遇,每人家裡還割了十斤肉。要知道高中層官吏尚好,但對於低層官吏而言,他們的生活也僅僅是比百姓好一些,平日的俸祿儘夠一家人吃飽而已,眼下有了肉食,足以一家上下打打牙祭

至於一年來轉戰各地府兵,李重九更不會虧待他們,乘着大婚之際,每人都領了兩鬥粟,三鬥麥,粟是去年秋末收上的,而麥則今年剛收的春小麥。而家中親人看着出外當兵的兒子,揹着厚厚的糧米回家的一日,那是何等高興,又是何等的溫馨。

如此恩德廣施之下,涿郡的士紳百姓,對於李重九無不感恩戴德。

飯時幽州城內從城樓高處望去,各坊家家戶戶都燃起炊煙,青煙寥寥,在這個民以食爲天時代,對於亂世而言,這一幕乃是一種奢望。

次日天色已明,窗外黃澄澄的陽光透過窗外照入屋中,這又是一個晴好的日子。

已爲新婦的楊娥皇,盤了了高發髻,插上髮簪步搖,即便不施脂粉,亦是容色照人,從此以後她並非長樂公主,楊廣之女,而是李重九之正妻。

李重九與楊娥皇新婚,正是歡愉,故而遲起。二人來到堂中,看到室得芸已在堂中,一旁丫鬟抱着李重九之子李鷹,而平平則是依偎在室得芸身旁看着楊娥皇。

見到楊娥皇,室得芸並未起身,只是摟着平平。

楊娥皇見了走過去,主動見禮言道:“室得姐姐。”

室得芸凝視楊娥皇,看了許久,這才言道:“你漢人的女子果真很美,難怪夫君讓你爲正室。”

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四百章 情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章 古武術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
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戰烏骨嶺(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四百二十九章 渡江之談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四百章 情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章 古武術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兩百零九章 變局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