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

母憑子貴。

蕭皇后道出這四字後,楊娥皇蹙眉,言道:“這肚裡的孩兒是男還是女都不知,母后這話說得太早了吧。”

蕭皇后言道:“絲毫不早,我聽聞趙王在你之前,已有一名妾室,還是胡姬,對嗎?”

楊娥皇言道:“是的,但我與室得妹妹一貫和睦,十分和善。我將他視若姐妹”

蕭皇后言道:“娥皇,今時不同往日,後宮中妃嬪間勾心鬥角少的,表面上姐妹相稱,暗裡下刀子少嗎?何況我聽說那室得女子乃是鮮卑之後,鮮卑之俗,不同於我江南士族,乃是婦持門戶,此乃鮮卑遺風。當年獨孤皇后在時,豈是一般閨閣女子可比,何況他還爲趙王誕下一子,所謂母憑子貴,不外乎如是。”

說到獨孤皇后,楊娥皇對這位祖母,雖未見其面,但多聽有傳聞,在與祖父楊堅,雖相扶相持,患難與共,爲一代賢后,但亦留下好妒之名,獨孤皇后在時,隋文帝六宮虛設。

有一次楊堅臨幸一名宮女,這名宮女乃是罪臣尉遲迥的孫女貶入宮中,獨孤皇后盛怒下將其殺了,楊堅知道後,竟一人離宮出走,爲侍從追上後,仰天長嘆言自己貴爲天子,竟不得自由。

蕭皇后言道:“鮮卑之俗,賤妾媵而不諱妒忌,這室得部之女,在你之先,而你現爲王后,她心底豈會甘心。”

楊娥皇默然了一陣,決然言道:“母后,有些我可以讓。但有些我是不會讓的。不過室得妹妹不是那種人。何況小九的性子我知道,他最不喜有人在他面前。私下用手腕。”

蕭皇后心知自己女兒脾氣執拗,有的認準的。無論如何也不會更易的。

蕭皇后聞言言道:“不錯,男人都不喜歡心機太重的女子。你的王后,大可不必用手段,也是失了身份,但防人之心卻是不可無的。”

說到這裡蕭皇后頓了頓,言道:“好吧,爲娘不會再勸你了,只是眼下爲娘既到京中,需好好爲你。以及你肚子裡的孩子打算。”

楊娥皇看向蕭皇后,言道:“母后,小九以往和我說漢因外戚,宦官而亡。故而我一直勸說兄長,讓他雖在仕途,但不要結黨。”

蕭皇后見女兒一眼看破,當下言道:“何謂結黨,那室得女子還有番部支持,這難道不算結黨嗎?何況哀家也不是結黨。我楊家君臨天下幾十年,多少恩德撒下,若能要那些老臣子效勞一二,比趙王麾下十萬大軍還有用。有人若助他得天下,他豈會不願,別忘了我的孃家乃是蘭陵蕭氏。就算樑王蕭銑見了哀家,也要畢恭畢敬稱一聲姑母。”

楊娥皇心知母親一心爲自己打算。她雖不認爲室得芸能對自己構成多大威脅,不過能借助楊蕭兩家的力量。爲李重九奪取天下助一臂之力,也是楊娥皇所願意看到的。

這母憑子貴的前一句,可是妻憑夫貴啊。

楊娥皇言道:“母后,還是等孩兒出生了再說吧。小九答允過,若是男兒,則立爲世子,若是女子,那麼一切也休提不是嗎?”

蕭皇后聽了言道:“好吧,就依你。”

身在邯鄲城下大軍行營的李重九,尚不知自己後宮已是暗流翻涌。

邯鄲城乃是永年城的南大門,距永年城不過十里。

當初相州總管尉遲迥從鄴起兵討伐楊堅。當時尉遲迥以鄴城而起,各州歸附,兵連幾十萬,最後經韋孝寬,高熲二人血戰方破。

之後楊堅覺得鄴城,相對於關中太遠,難以控制,爲弱河北,於是下令拆毀古鄴城,一代名都成爲廢墟。楊堅還下令所有鄴城百姓連同相州、魏郡、鄴縣三地百姓遷至安陽城,而那些曾經參與修建古鄴城的匠人,則被抓去修建長安城。

至此邯鄲城,鄴城都成爲小縣小鄉,隋末天下大亂,兩城這才稍稍露出復興之象。

兩萬趙軍抵近邯鄲城,營壘連綿,入夜紮營,刁斗森嚴。邯鄲守將乃是竇建德的妻兄曹旦,此人已明確拒絕李重九的招降之意。

李重九與衆將正在燈下看着邯鄲城圖,思破城之策。

正待這時,一名侍從入內言道:“啓稟趙王,幽京溫宰輔的急報。”

聽說幽京急報,衆將皆是停下議論,急報深夜而來,必是發生了大事。

李重九親自拆信,一目十行將信看完,對左右大將言道:“突厥處羅可汗,令莫賀咄設率五萬鐵騎,出五原北,兵臨雁門。五原郡太守張長遜亦率一萬北附漢軍,隨犯上谷。”

“現在大將高楚,太原府蘇素,上谷郡郡守趙萬三,聯名急報求援,邊境塢堡被破數處,眼下突厥鐵騎直奔雁門。蘇素言太原震動,士民一日三驚。”

衆將聞言皆是震怒,薛萬徹言道:“突厥人未免太狂妄了吧,竟打我趙軍主力,難道在烏侯秦水河畔,突利沒見識我的厲害嗎?”

張玄素言道:“眼下趙攻夏傾國之兵臨於城下,突厥不出兵牽制,纔是反常。”

薛萬述言道:“可是突厥也太厚此薄彼了吧,莫賀咄設乃是處羅親弟,一貫牙直五原以北諸部,乃是突厥漠南兵馬最強的設,眼下他調動五萬人馬,以及熟悉我中原形勢的張長遜一併攻打雁門,顯然是不欲我攻下洺州。”

衆將議論紛紛。

薛萬述上前言道:“雁門雖有天險可以自守,但若是雁門一破,突厥大軍可以入太原城下。若是太原有所不測,那麼就算攻下洺州,也恐怕是得失各半。”

正在衆將商議之時,外頭稟告本該在幽京的大臣高徐道,竟到了邯鄲軍營。

薛萬徹大奇,見高徐道一臉風塵僕僕地樣子,問道:“你不是該在幽京,爲何親至這裡,突厥兵臨雁門之事,我們已是知曉。”

高徐道一副火急火燎之色,喘了口氣言道:“出大事了,溫宰輔正是要託我親自向王上言稟,突厥使者已至幽京,手持處羅可汗之信,要我軍退回河間郡以北,返夏侵地,復修舊好。否則親自率三十萬突厥鐵騎,南下踏破幽京!”

聞此衆將倒吸一口涼氣,突厥終於出手了,偏偏在這趙夏之戰,就要收官之時。突厥可汗處羅放言,要趙軍立即退兵,否則就是三十萬突厥鐵騎南下的局面。

突厥勢大,鐵騎縱橫,暫非趙國可以抗衡,何況就算出兵攻打,突厥萬一不敵,亦可以隨時退到漠北去,令中原王朝無法深入。這樣的敵人如何可以輕易戰勝。

聞言在場將領不由動搖,不少人出言請李重九暫避其鋒。

有人言攻夏兩個多月,已師老疲憊,正可乘此大勝之機,班師回京,既全了顏面,也可解雁門之圍。

見衆將之意,薛萬徹出首憤然言道:“劉黑闥窮蹙,垂將面縛,今突厥北來,不過虛言恐嚇,若是半途而廢,劉黑闥將盡復其地,到時要想再取就難了。”

就在趙國雁門,上谷受到突厥大舉入侵之時,突厥大軍亦進犯河西之。

此事傳到長安,令身在長春宮的李淵,立即返回京都。

原來就在幾日前,處羅可汗還派其弟步利設率三萬鐵騎,進犯西河,唐軍守將楊仁恭以爲對方不過小股人馬,貿然出擊作戰,結果大敗,邊民被擄走數千。

而李世民的主力唐軍,這時纔剛剛抵達新安,突厥鐵騎已臨於西河,雖不是蒲津,但一樣驚動了長安。長安百姓已是許久,沒有聽聞過胡騎踏破邊地,進犯長安的消息。

就算李唐眼前強盛,但面對突厥人,百姓們亦並不十分有信心。當下長安城內,本已是居高不下的米價,再攀高峰,衆百姓紛紛入市搶米囤積,亦有大戶從長安遷至跟安定一些的蜀中定居。

突厥大軍令長安一夕數驚。

同樣一名突厥使者亦是大搖大擺入無極宮,向李淵與百官,奉上處羅可汗的親筆信。

信中所言,鄭國乃是奉正朔之國,同時也是突厥邦交,李唐興兵討伐,乃是無端興兵,是不義之舉。突厥不忍見此無道之舉,發生在友鄰之國上。

信中所言若是李唐不從前線退兵,突厥處羅可汗將親率突厥鐵騎,與唐主共會獵於渭水河畔。

李淵見信之後,勃然大怒,但對着突厥使者,卻沒有發作。

李淵退朝後,回到宮內,將突厥國書怒擲於地罵道:“突厥狗,欺我大唐無人否?”

重臣裴寂入了宮中,見李淵大怒,連忙勸道:“陛下息怒,萬一氣壞了身子,豈非令突厥高興。”

李淵手指地上處羅親筆信,喝道:“當年朕割地贈金,以結好突厥人,沒想到才過一年,突厥竟又來這一套。都說突厥人乃是狼性,怎麼喂也喂不飽,果真沒有。裴卿立即擬詔,叫世民班師,朕要以全國之力,與處羅拼了。”

裴寂心知李淵在說氣話,不會真的如此,否則當殿之上就不會忍突厥使者了。

不過裴寂仍是言道:“陛下息怒,大軍已至新安,豈可調回,眼下只有另謀他策。”

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
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淮名將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七十一章 心服口服(第二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五百二十章 永年城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