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

見周洲露出沉思之色。

對方繼續言道:“你就好好想清楚吧,若是想通了就來郡守府找林司馬就好了。”

說罷對方正要轉身,周洲上前一步言道:“敢問閣下就是林司馬嗎?”

“正是。”

周洲拱手言道:“受教了。”

林當鋒笑道:“我知道你有一番出人頭地的志向,這一次北平郡盧龍縣,郡部從事出缺。你也知道北平郡乃是下郡,屬不過一縣,口不滿萬,百姓貧困,民風彪悍,難以治理,況且郡丞不過正六品,至於郡部從事亦只從九品,將來升遷希望極小,故而人人都不願前往,不知你可願意屈就?”

周洲聞言言道:“吾少時立志,爲官不爲升遷,上爲黎民百姓造福,下爲自己展胸中抱負。郡部從事又如何?能爲百姓做事就好。”

林當鋒見周洲答允,心底暗笑,他方纔耍了個手段,故意將此事說得極爲艱難,以激起對方的雄心。

林當鋒哈哈大笑,言道:“你這頭犟驢,就是牽着不走,打得倒退,若是你可老老實實作文章,郡試榜首非你莫屬,在涿郡任一正七品之職,豈非遠勝於今日。可惜,可惜。”

周洲聞言亦是哈哈大笑,問道:“若是如此也並非是我周洲了,林司馬我聽聞上谷公,要在北平郡設水軍都督府,與海邊鹽山合併再設一縣,可見北平郡也是一展拳腳之地,敢問我何時赴任?”

林當鋒點點頭。言道:“明日你去郡守府領批文官印吧。”

次日周洲於郡守府內領了官印,還有一貫錢的安家費。周洲領了錢。當下攜老母一併來到薊縣城南的碼頭,花了幾十錢。搭載一艘從薊縣往雍奴縣運瓷的商船,沿着永濟渠順流直下,一路抵達雍奴縣。

到了雍奴縣後,周洲與母親在沿途驛站住了一夜。周洲與母親吃着驛站的飯食。隨手周洲向一名驛丁問道:“有什麼船可以搭載一趟到北平郡?”

那名驛丁看了周洲一眼,笑着問道:“去北平郡啊,那敢問你是郡府赴任,還是去縣府赴任?”

“這有何區別?”周洲反問道。

這名驛丁笑着言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雖說北平郡郡守府是在盧龍縣,但近來操辦鹽場。水軍之事,郡守以及郡守府都是常駐三岔河口,故而你是去盧龍縣赴任,只是撲一個空,要往郡府赴任,就乘沿薊縣與三岔河口往返的鹽船一兩日都可以到了,若是去盧龍縣,就要走官道了,這官道去年新修好的。不過還是難走得緊,大水一發經常路斷橋塌。”

周洲聞言不由一喜,母親年邁,不堪路途奔波。若是能乘船自是最好。當下周洲取了十個銅錢謝過驛丁後,當下睡了一夜。

次日周洲在雍奴縣碼頭,沒費什麼功夫就搭載到一艘從薊縣返回三岔河口的鹽船。船老大聽聞他是新赴任的郡部從事後。肅然起敬,沒有要船資。直接載着周洲母子一併前往三岔河口。

對於郡部從事,在百姓眼底自是高不可攀的人。船老大有心結交,當下好酒好肉的接待。

周洲亦有通過對方瞭解北平郡的地方人情的打算,聽船老大說,去年新設鹽場,水軍都督府籌備,以及盧龍縣至雍奴縣官道這三件辦成後,幽州刺史府大喜,當下就讓郡丞周博從正六品郡丞,提拔至從四品郡守。

這火速提拔,周博又是商賈出身,此成爲官場升遷談資。

不過周洲對於這官場升遷的事,沒多大興趣,只是問:“往返薊縣與三岔河口之間的鹽船每日有幾艘。”

船老大笑着言道:“鹽場剛開時,五六日有一艘已是不易了,但隨着鹽場人手增加,每日產鹽亦是增加,半年前已是三四日必有一艘,三個月前每隔兩日一艘,到了現在每日都差不多有一艘,當然你也知道,這也看天氣晴好的。”

周洲合計了一番,言道:“那豈非每日都有百擔鹽運往薊縣。”

船老大得意的言道:“不錯,以往我涿郡用鹽,要麼是渤海郡鹽山海鹽,要麼是河東潞鹽,自和李唐開戰後,李唐就斷了潞鹽至涿郡的通路,但我們涿郡的鹽價不漲反降,就是靠着我們的三岔河口的海鹽。”

“哈哈,現在我們涿郡的海鹽,不僅僅自給自足,還運往懷荒,御夷二鎮,你也知道塞外那些粗蠻番人,最缺是鹽鐵了,販鹽從薊縣運至草原,一轉手就夠在薊縣買個大宅子,聽說今年涿郡的鹽商們,都賺得盆滿,哪裡似我們這些跑船的,賺得就是些辛苦錢,只能跟着人屁股後頭喝喝湯水。”

周洲聞言當下對於北平郡瞭解了大概,心道本以爲北平郡與漁陽,安樂二郡一般,都是人口稀少的窮鄉僻壤,故而官吏人人畏之,不願前去,果然說仕官不偶遇冀部。但眼下看來北平郡因爲產鹽,已是今非昔比,長此以往北平郡卻是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周洲與船老大又聊了幾句後,當下回艙房,母親有些暈船,吃不下飯,令他頗爲擔心,在牀前守了一夜。

次日抵達三岔河口後,母親無事,周洲方纔放下心來。走出船艙,此時已是午後,明媚的陽光下,河面水波浮動,碼頭正是一片忙碌景象。

碼頭貨物棧房前,赤膊着上身的力棒正扛着一袋袋的鹽包上船,商船夥計在清點貨物,一旁船塢之中,砰砰錘打木頭的聲音直響,木屑順着河水飄到下游,一副火熱造船的景象,在不遠處還有五六艘艨艟戰艦正在河面上操練,還有歸航的漁船,高掛烏帆正從海口滿載而歸。

周洲聞着這清新的河風,卻感受到平日在郡學讀書時,截然不同的氛圍。平日頭懸梁錐刺股讀書,埋頭於書案,卻甚少來到這戶外,見見這大千世界。今日令他不由耳目一新。

天下戰亂,四方諸侯都思着如何安定領內,恢復大隋大業初年盛世,但是在這裡,這剛剛興起的港口上,周洲卻感受一股卯足勁向上的活力。在一年前,這還是一個小漁村。

想當初自己還在郡試的文章中,批駁李重九鹽鐵販酒,以及河道之權放給商人,讓商人們把持國家命脈,此乃是太阿倒持之禍。商人不置生產,不能添一物,卻倒買倒賣獲取暴利,此乃是大惡,故而歷朝無不抑商,要想爭霸天下,還應以農爲本,腳踏實地纔是。

但現實卻給他一個巴掌,看這三岔河口的碼頭,再想到塞外,聽說繁榮無比的懷荒,御夷二鎮,皆是由林當鋒,周博等幽州商人所建,難道這位與他一般出身寒門的上谷公胸中的志向,不僅僅是要恢復大業舊觀,甚至儒生無比推崇的三代之治,他的抱負是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這個念頭,只是在周洲的腦海中一掃而過,他隨即想到這怎麼可能,三代之治是連孔子都推崇的盛世啊,李重九若能達此豈非成了聖人。

周洲與母親一併上了岸,隨便尋了一名路人,問明瞭郡守府的位置,當下周洲先行前往郡守府。

一路行來,這往昔的小漁村內,到處都是新舊錯落的房屋,鹽工,船匠,漁民,商人,水軍將士,郡縣官吏,以及家眷交錯住在一起,饒是有五六千人規模,難怪北平郡向幽州刺史府申請,在三岔河口新設一縣。

到了郡守府前,周洲不由詫異,這郡守府明明是一處祠堂改建而成的,連涿郡一座縣衙門都是不如。

通報後入得門內,門吏卻告之周郡守去鹽場巡查了,請他稍坐。

等到了快入夜時,周洲擔心母親,正想告辭,這時周博卻一副風塵僕僕的回來。周洲打量這位出身商賈的周郡守,但見他其貌不揚,絲毫沒有他以往見到的官吏,身上那股帶書卷味的儒雅氣息。

這位周郡守一身鹹魚味,但卻是透着精明強幹的味道。對方看了周洲的文書,笑着言道:“又是一位本家,太好了,還是一位茂才公,我北平郡正缺你這樣一位讀書人。”

周洲自謙言道:“豈敢,豈敢。”

郡守周博笑道:“你還不信,其他官吏,聽說要來北平仕官,一個個稱病的稱病,守孝的守孝,說什麼也不去,也就是我們這些市井輩,還有那粗蠻漢們纔來的。”

周洲聽周博自嘲不由一笑,言道:“周郡守精明幹練,不說是市井徒了,就是一般的讀書人,也是遠遠不如。看這三岔河口變化,令在下有滄海桑田之嘆。”

周洲這番話可謂發自內心,看着三岔河口這不到一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一向自詡甚高,也認爲自己是辦不到的。

周博聽了周洲這話,笑道:“你這話我是倒是不謙虛了,一年之前,這裡不過數百人小漁村,不通交通,連天下易主的消息也不知,而眼下區區一年,你看這裡繁華,已是不遜於渤海的鹽山縣了。”

“你要說將來,我敢拍胸脯和你遠遠不至,這不僅是我,還是上谷公志向,我們要讓天下人刮目相看,你敢不敢和我作一個對賭,三年之後這裡又是一個江都。”

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
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了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