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

說起李世民,不僅僅是唐軍將士對他敬服有加,連趙軍將士對於他也是十分格外重視,上一次在攻打洛陽時,趙軍與李世民有過兩次短暫的交鋒。李世民讓趙軍吃了一點小虧。

徐世績繼續道:“要知道這一次伐洛陽,李世民麾下天策府將領都沒有出征,而且軍中親近李世民的將領,也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排斥,這些人中如長孫無忌,侯君集,張亮,段志玄,程知節,牛進達等人都是李唐赫赫有名的戰將。”

“在上一次攻打王世充之戰中,他們都表示出色,而他們不在陣中,我看唐軍戰鬥力足足下降了一個層次不止。眼下李建成,李元吉失利之後,李淵必不會再讓這兩個兒子帶兵,而李淵又不能時刻離開長安,所以要讓可信任大將指揮戰事,只有李世民一個人選。”

“那麼李世民起復的一日,李淵將軍權授予他,那麼這些天策府的猛將必然也會追隨李世民出戰,到時候唐軍的實力恐怕會更加難以對付,這點我們不能不防。”

聽徐世績分析,李重九道:“不錯,李世民自晉陽起兵以來,戰無不勝,全無敗績,甚至與我軍交戰,也從沒有輸過。唐軍上下視他爲不敗的信心,將來我們與李唐決戰,此人必是要全力以赴一戰的敵手。”

在李唐軍中,因爲未逢一敗,李世民身上也有套着一層神話的光環。這種信心,可以讓麾下的士卒們產生一種盲目的自信,形成高昂的士氣,就如同當年在項羽,陳慶之麾下的士卒一般。

“陛下。據說李世民也並非全無敗績,當年在淺水原時,此人就大敗在薛舉的手上,不過事後找人劉文靜,殷開山替罪。此事在李唐高官中並非絕密。說回來,還不是在軍中維護其百戰百勝的威名。”姬川在一旁說到,頗有幾分挖李世民黑歷史的味道。

而且姬川說起來就滔滔不絕。姬川又道:“李世民不僅僅戰敗過,而且還縱軍屠戮,當初河東大亂,呂崇茂率軍據夏縣,連續擊敗唐軍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劉世讓等人,最後李世民派大將桑顯和攻夏縣,呂崇茂這纔不敵降唐。但呂崇茂降唐不久後又復叛。李世民一怒之下,率軍攻下夏縣,事後將整縣男女老幼盡數屠之,不留一個活口。李淵因此事曾數度重責過李世民,甚至在朝堂時也是不給李世民留一絲顏面。後來李世民向李淵保證不再犯此錯誤,又兼他率軍連戰連捷,故而此事才令人漸漸忘了。”

李重九聽了也不由感嘆,李世民心狠手辣可見一般,在另一個時空裡。李世民與劉黑闥決戰洺水時,就在兩軍決戰時,突然命人掘開洺水,洪水衝擊正在交戰的敵我兩軍,在淹沒了劉黑闥主力後,李世民率精銳反擊,終於大破劉黑闥。這一戰被後世津津樂道,但是李世民不分敵我,水淹兩家人馬之事,也就無人異議了。

當然以上的李世民的黑歷史,在漫漫長河中,都大部分被人選擇性地遺忘了,至於玄武門之變實在無法繞過,李世民索性對史官說,改削浮詞,直書其事。至於如何直書其事,就是各種手段去理解這一人倫悲劇。反正大家只要記得,李世民討薛舉,滅宋金剛,破王世充,擒竇建德,敗劉黑闥,一統天下,橫掃東西突厥,氣吞萬里如虎就可以了。

聽姬川說李世民屠城的事,一旁單雄信卻道:“自古以來爲將者,有幾人是手腳乾淨的,想要婦人之仁,學儒家之仁,就不要爲將,去做官好了。”

姬川聽了大怒,當堂與單雄信吵了起來。

李重九當下喝止二人爭吵,一旁薛萬徹倒是十分公允地道:“我等對於李世民屠城之事,也不覺得如何,至於李世民淺水原敗給薛舉,也只是傳聞,並無確實的證據。在某眼底,李世民至少是從沒有敗過的名將,是我軍頭號大敵,毋庸置疑,將來與此人交戰必須要十分小心。”

這時張玄素道:“陛下,既然李世民如此厲害,那我們還是讓李淵不啓用李世民爲好。”

衆將聽張玄素這麼說,都是拉長了耳朵,露出了認真傾聽的神色。

王馬漢大大咧咧地道:“張侍郎,你說得輕巧,但李淵到都這個地步了,怎麼會不啓用李世民呢?莫非你有什麼辦法嗎?”

張玄素微微一笑道:“陛下,諸位將軍,事實上我們擔心李世民起復,不僅僅是擔心李世民一人,而其麾下人才濟濟的天策府,除了剛纔提及長孫無忌,侯君集幾位大將外,還有諸如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不世的謀臣。所以我們要阻止李世民起復,同時也就是阻止了,這些人爲李唐出力。”

衆將聽了紛紛點頭,天策府就是李世民,自己開府建衙,徵辟的人才,若是李世民被打壓,這些人也就不得重用了。

王馬漢道:“張侍郎,你不要賣關子了,直接說了好了,這樣好吊某的胃口。”

張玄素笑了笑看向衆人道:“我們都認爲,李唐經過此次攻打洛陽失利之後,必然會啓用李世民,以求逆轉戰局,但是敢問李唐上下,包括李淵也是這麼想的嗎?他們就一定會啓用李世民?”

薛萬述沉思了一會道:“張侍郎說得提醒了某,某身在洛陽,對於長安內李唐朝堂上的局勢瞭解最多。李唐朝堂上早就傳聞李淵與李世民父子二人,面和心不和,你們想若是李淵真的有心啓用李世民爲帥,那麼這一次就不會親自趕來河陽,而是派李世民至河陽領兵了。”

“不錯,李淵御駕親征,正是代表他手頭無將可用。”徐世績附和道。

李重九道:“古來用兵最忌諱的,就是君與將相疑,所以纔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上一次征討王世充時,李淵與李世民父子二人產生裂痕,看來是沒有那麼容易彌補。”

張玄素道:“陛下說的正是,微臣的意思,也正在如此,李淵既對李世民有所猜忌。那麼可以猜測這一次不派李世民令兵,若是這一戰打勝了,李淵一歡喜,說不定父子冰釋前嫌,但是眼下這一戰打輸了,李淵心底未必會自責,反而會歸咎於李世民。要知道當年袁紹也就是因此而殺田豐的!”

見張玄素目光中綻出一絲寒光,在場衆將懂得這一段典故的人,都是心底發寒。當年田豐是袁紹重要謀士,官渡之戰前,力勸袁紹不可不出,而被袁紹下獄。袁紹兵敗官渡後,反而將田豐給殺了。

李重九看向薛萬述道:“汝立即與風聞司的人一併合作,派細作連夜入長安散佈消息,就說李淵從河陽退兵後,李世民在府中對天策府衆將道,果真李唐沒有我李世民,無將可戰,河陽敗退之事早在我的意料之中。”

薛萬述抱拳道:“諾。”

衆將聽了這計謀都是心底一寒,紛紛倒吸一口氣涼氣,這計謀真是陰橫啊。

如王馬漢就咕嚕亦道:“李世民這廝雖是討厭,但也是一個能打將領,不能堂堂正正擊敗他,而耍弄這手段實在太過了。”

聽王馬漢這麼說,衆將都是不以爲意。

李重九笑着道:“朕就是要讓李世民,沒有堂堂正正在戰場上與真一決的機會,玄素,你說李淵會不會中計呢?”

張玄素笑了笑,胸有成竹地道:“李淵會不會中計,這很難說,不過我想李唐的太子和齊王,也會幫我們的不是?”

聽張玄素這麼說,李重九與張玄素都是心領神會地一笑,一旁的姬川冷冷地道:“依我看,李世民這一次有難了。”

李重九道:“諸位要大敗唐軍,不能看李世民有難與否,陰謀詭計不過是手段罷了,真正要擊敗唐軍,卻是要看我軍的勢力,否則陰謀詭計再多,也是無用。”

衆將聽了一併抱拳轟然領命。

當下軍議後,薛萬述卻是留下道:“陛下,微臣有話,要單獨奏對。”

李重九點點頭道:“可以。”

待衆將走後,薛萬述道:“陛下,經過這一戰不僅我軍守住了洛陽,而且陛下盡得洛陽民心,百姓們對陛下亦是十分擁護,據微臣所知不僅是洛陽,河南諸郡的百姓,對我大趙也是傾向的。所以微臣向問陛下,是否有遷都至洛陽的打算?”

薛萬述這麼說,對於李重九而言,又是老調長談了。

李重九之前入洛陽時,就發生一個小插曲,幾十名洛陽士子當街攔了李重九的戰馬,聯名向李重九上表。

大意就是洛陽四通八達之地,乃是天下之中,當年項羽言富貴而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不肯定都關中,而失去爭霸天下的機會,將三秦之地給了劉邦,而今陛下不肯定都洛陽,莫非要重蹈項羽的覆轍嗎?所以希望李重九能夠從幽京遷都洛陽,以安百姓之心。(未完待續。(LWXS520。))

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七章 遊獵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
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四十九章 情絲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軍出陣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情重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七章 遊獵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四百八十三章奪郡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