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

薛萬述是借洛陽士子的意思,是讓李重九順勢遷都。。23us。 看最新最全小說士子們則是以古爲鑑,完全以項羽的事情來警醒。李重九記得當然項羽,拒絕了遷都咸陽的建議後,對方罵他楚人果然都是沐猴而冠。

李重九心道如果自己拒絕士子建議,不也成了項羽一般沐猴而冠嗎?這裡面的套路實在好深啊,一不小心就栽進去了。

李重九向薛萬述問道:“不遷都是不是不行呢?”

薛萬述當下慷慨陳詞道:“陛下歷史主張遷都的帝王,都乃是開拓進取之主,成爲一世明君。如秦朝爲了進取中原,六次遷都,魏孝文帝,將都城從平城遷至洛陽,推進了鮮卑漢化,這都是很好的先例啊。”

李重九看了薛萬述一眼道:“不要盡說好的,也有不好的例子,比如前朝武皇帝登基後,將京都從西京遷至東都,導致失去的關中的關隴集團的控制,導致大禍,而之後武皇帝長期逗留在江都,幾乎拿江都當作京都來用,最後身死江都。”

薛萬述沒有料到李重九舉出這個例子,頓時無言以對。

李重九當下認真地道:“由此可見,凡事有弊有利。遷都未必一定好,但不遷都的未必會敗。”

平心而論大趙的情況有點特殊,李重九起家於幽燕,那裡的趙國戰略要地,每年懷荒,御夷二鎮的收入,幾乎佔據了大趙國庫的三分之一,而且自己的府兵多是幽燕趙地的子弟兵,家眷等都在幽京。

雖說遷都如北魏孝文帝那麼徹底。直接將朝臣,士卒。以及他們的家眷都遷至洛陽來,但這其中是一個多麼浩大工程。需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而且最重要是草原番騎也在塞上,李重九的十萬草原大軍,不可能跟李重九一併遷至洛陽附近。不說室得奚部是否願意隨李重九入洛陽附近生活,就是肯,洛陽附近也沒有那麼大的牧場,給室得奚騎兵吃草的。所以室得奚騎兵隨李重九入關唯一的後果,就如歷史上入關的蒙元,滿清騎兵一樣,逐漸退化。到了後面完全就廢了。

但是若不隨李重九入京,那麼這麼強大騎兵力量,放在草原上可以嗎?李重九一旦遷都洛陽,距離塞外最少幾千裡開外,消息往返都要兩個月,這樣要控制草原番騎就鞭長莫及了。

就如同方纔李重九與薛萬述說的例子,大隋起家靠得就是關隴集團的精英階層,楊廣爲了推行自己的運河戰略,將京都遷至水運便利的洛陽。導致對西京的控制力大大下降。最後給同樣出身於關隴集團的李淵,抓到了機會,一舉攻下西京。後世李唐皇帝,各個都知道洛陽比關中生活更加便利。但是除了武則天外,卻沒有一人有遷都的打算,原因也正在於吸取的隋朝的教訓。

說實話李重九目前處境。有點像是幾百年後的倭國戰國。倭國是分爲關東和關西的,關東方面是戰鬥力最強大的武士集團。而關西呢,則是天皇公卿所在。一般倭國的內亂更替。是起於關東,只要掌握了關東武士集團,就可以向關西前進,這在倭國稱爲上洛。

關東武士集團首領上洛成功了,可以要求朝廷封他爲幕府將軍,幕府將軍也就相當於武家領袖,成爲天下人,這就相當於在關東起兵,而在關西的京都採果子。

說起來,中原情況也是差不多。一般天下崩離時,各地四方五裂,如河北,關中,川蜀,江淮等諸侯統一地區後,即爭奪洛陽,再在洛陽稱帝,向四方諸侯發號施令的。就如現在李重九,攻陷洛陽後,在洛陽登基,追尊岳父隋煬帝,並宣佈楊娥皇爲皇后,也是告訴四方諸侯,自己是繼承了隋帝國的,是有名分大義在手的。在洛陽登基,一是洛陽是大隋京都,二是洛陽位於天下之中。

但是在洛陽登基,不等於就要遷都洛陽。就如同倭國戰國般,武家政權一直是與京都的勢力衝突的。

如日本歷史上的室町幕府,首任幕府大將軍足利尊氏,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讓自己四子這一支,關東擔任鎌倉公方,來統帥關東武士集團。而自己與兒子在京都,作他的幕府將軍。

足利尊氏本以爲,用兄弟之情可以將京都和鎌倉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大錯特錯,歷代的鎌倉公方,都想奪取京都兄長這一支的權力,兩邊衝突不斷。

所以李重九引以爲鑑,他若是真要遷都洛陽,要想控制塞外的草原騎兵,就必須任命一人在幽京,替自己掌控草原騎兵。這點還不能幻想,用郡縣制,或者現在都護府制度來執行。在這個封建時代,掌控幾千裡的龐大疆土,已經是帝國的極限了。

因此幽京要託付給誰掌控?倭國幕府歷史證明了,連親兒子都靠不住,那誰還能靠住。現在塞外邊騎足足十萬大軍,還不算上松漠都護府的三萬大軍,這是一股龐大力量,不能放在眼皮子底下掌控,那麼李重九以後將沒有安枕之日啊。

李重九細細想着,但薛萬述卻不放棄,繼續道:“陛下,去年洛陽殘破,不堪爲都,但眼下洛陽已有近三萬戶,而且百姓對陛下都是十分擁護,這時候陛下在洛陽建都,河南百姓都會十分擁護的。”

李重九道:“此事多位臣工也有向朕建言過,或者你認爲,將洛陽作爲陪都如何?”

“陪都?”薛萬述頓時訝然。

李重九點點頭道:“不錯,朕有這個考慮。”

薛萬述當下道:“陛下,莫非是覺得高句麗有五京之制,我們也要效仿這東夷小國嗎?”

李重九擺了擺手道:“這是哪裡話,不過是兩京制罷了,當年武王滅商,爲了控制東方而設立了雒邑。而前朝,不是也是實行東都西京二都制,所以朕準備在洛陽設陪都。”

李重九要建立中央集權帝國,必須要強幹弱枝,選擇有草原騎兵,以及幽燕精銳的幽京作爲都城,雖說地利上不如洛陽,但卻是將這股最強大的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
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四百三十八章三代之治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賊勢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兩百四十九章 草原王者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隋公主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