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

晨光微曦,大名城外的永濟渠。

這裡已成幽州水軍的基地,但見數十丈寬的河面之上,千帆如雲,桅杆如林,遮天蔽日。

船頭上趙字的水軍戰旗,獵獵飄揚。

數百艘平底拖船,正沿着永濟渠北行至大名,這些拖船運載着黎陽倉裡的近五萬石糧草抵達,供給給十幾萬大軍食用。黎陽倉中源源不斷的糧食,不僅大大挽救了李重九現在並不充裕的儲備軍糧,而且從黎陽走水路至大名,遠遠比幽京走水路至大名便捷,省去了千里路途週轉,節約了人力與物力上的浪費。

由此可見,攻陷黎陽倉,對於李重九這一次攻略洺州而言,意義多麼重大。

在一片糧船之中,十幾艘船頭包着撞角的艨艟艦船,在河面上緩緩行事。戰艦乃是三層甲板,無論是載人還是載物都較兩層甲板的糧船來得大得多。

在平底拖船簇擁之中,高出一個頭的艨艟戰艦,正往永濟渠上的碼頭停泊而去。

碼頭之上早有一干趙軍大將於上等候。碼頭上輔軍,以及臨時徵發來的民役正在從糧船正搬運糧米,所有人都忙得不亦樂乎。

終於艨艟艦靠岸停泊,趙軍數十皮甲步卒,持盾至碼頭之處戒備,同時遮蔽外人旁觀的視線。

這一幕看得一旁的船工,水手,以及碼頭上的伕役,皆是忍不住側目旁觀,想看看是什麼人來了,如此大的陣仗。

但隨即又是一艘糧船運至,衆人不由又忙碌起來。

艨艟艦靠岸後,李重九,薛萬述,李文相從艨艟艦上下船,岸邊張玄素,郭孝恪。李德逸等趙軍重將一併親迎。

李重九看着大名碼頭,上下卸糧,這一番忙碌的景象十分滿意,當下向張玄素問道:“大名城戒備的如何?”

張玄素聽李重九這麼說,隨即知道李重九關切大軍囤糧重地大名安危。當下張玄素言道:“自劉黑闥棄守大名之後。我軍兩萬人馬皆進駐此城。還有郭,李兩位將軍在三十里外洺水河畔佈陣。大明城絕對安固。”

李重九點點頭,這時一名將領上前參見言道:“李德逸。拜見趙王。”

李重九將對方攙扶起身,溫言言道:“此番孝恪推進如此之速,實在大出孤之意料,這還多虧李卿之助。”

李德逸低下頭言道:“趙王誇讚,愧不敢當。”

“當得,”李重九看向張玄素言道,“李卿的議賞,中書省那邊下來了嗎?”

張玄素言道:“還沒有這麼快。”

李重九言道:“不等了,孤先下詔封李卿爲平原侯。”

李德逸當即叩謝。郭孝恪在一旁見李德逸封賞了。臉上頗有自傲之色,不過見李重九似沒有對自己這位主將有絲毫誇讚之意,有些意外。

“還請趙王入城歇息。”張玄素言道。

李重九擺了擺手言道:“不必,我留薛萬徹,突地稽二人率一萬五千人馬,守黎陽。並監視河南,以及宇文化及,李唐。所以這一次從黎陽帶來,大名的兵力有限,此乃我軍之囤糧糧倉。雖說我軍有黎陽軍糧的支持,但此地決不可爲劉黑闥所奪,否則就會重蹈袁曹官渡之戰的覆轍。你們隨我去城外四處看看。”

李重九將大名城防視察了一邊,糧倉在是在城內建好,從碼頭上運來的軍糧,源源不斷從東門運至糧倉內。糧倉四面都是士卒嚴密看管,放火防潮之準備,也是十分周全。

這一切多賴了一直在大名城主持軍務的張玄素。

薛萬述問道:“敢問王上是準備要將大名作爲攻打洺州一戰的大營所在嗎?”

李重九反問:“爲何薛卿會如此認爲?”

薛萬述言道:“以大名有大本營有三利,一來大名在於永濟渠邊,水運便利,調動兵馬,運送軍糧便利;二來地利之便,南下可聯黎陽,西上可至臨清,東上進洺州;三來糧倉在此,當設重兵拱衛。”

李重九搖了搖頭,言道:“我攻打洺州的大營,不在大名,而就在洺州。”

薛萬述吃驚地問道:“王上難道要親自住持這一戰?”

李重九反問言道:“有何不可?”

張玄素在一旁言道:“王上,攻打洺州非一日一旬之事,微臣覺得還是遣一大將代勞纔是。”

李重九言道:“圍攻洺州之戰,事關河北成敗,孤豈能置身事外,假手他人,爾等不必再勸。”

說到這裡,一旁將領在李重九面前攤開地圖,李重九用馬鞭指着羊皮地圖,言道:“劉黑闥在永年城屯駐重兵,築以堅城,我軍要攻永年城,必先掃蕩外圍,將其豎爲孤城後,再合力一擊。按照計劃,我軍主力將與徐世績繼續南北合擊洺州。”

薛萬述言道:“王上,李神通雖敗,但李唐仍有可能介入河北之事。”

李重九在地圖上一點,當下言道:“傳令下去,令英賀弗率三萬騎兵,給我拿下武安,切斷李唐上黨方向援兵,給我將口袋紮起來!”

秋風漸寒,這場趙夏大戰,已拖入十月。

黃河南北迎來了初冬時節,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着大地。黃昏時分,天空下起冬雨,灰濛濛的雨霧籠罩着一片光禿禿的森林,老樹在雨中陰鬱地站着,樹枝上不時傳來寒鴉的叫聲,格外地荒涼寒冷。

乞阿術所部三千室得奚部騎兵,冒雨行進。

乞阿術一直慶幸室得奚部騎兵戰馬清一色都釘上馬掌,否則在以往這種季節中行軍,戰馬很容易爛了蹄子。

“停!”

乞阿術一摸臉上雨珠,駐馬警惕的查看四周,此刻雨漸漸停了,天色也越來越暗,四周一片漆黑,整個大地完全被濛濛的灰色霧靄所籠罩。

“軍主怎麼了?”

乞阿術言道:“不對,一路上越行越靜,連個人影也沒有,這太奇怪了。”

一旁將領紛紛勒馬,一人言道:“軍主大小心了,我看倒是沒事。”

乞阿術斥道:“你打過多少戰?知什麼,這漢地不必草原上,不會這麼百里不見人煙,何況聽說這武安郡又是漢地人口衆多之處。”

“駕!”

一匹快馬疾馳而來,正是室得奚部的騎兵斥候。

“軍主!在山對面,發現許多火把,好似一路人馬也在冒雨趕路。”

乞阿術聽了當下下令室得奚部騎兵,盡數牽馬入林隱蔽,自己率輕騎前往遠處查探。

乞阿術來到一處充滿密林的山谷內隱蔽,擡頭望去,但見山坡之上,穿着灰衣的士卒,舉着火把,如長龍在延綿的山崗上行軍。

乞阿術言道:“這路人馬,恐怕是敵人非朋友!”

“是不是要避開?”

乞阿術言道:“這路人馬是南邊過來的,而且與我們北邊過來,不過卻是同向西面而去,顯然也是往武安去的。如此八成是夏軍的人馬。”

衆將聽了言道:“去武安,這麼說,他們的想法與我們一樣,都要搶武安。”

乞阿術言道:“沒錯,既然路上碰上,就不能放過他們。”

作爲英賀弗三萬大軍前鋒乞阿術,所部三千室得奚部輕騎,在半路遭遇夏軍增援武安的張君立部。

兩軍在半路之上狹路相逢。乞阿術接着夜色,隱藏突然伏擊張君立部。

兩軍在雨中激戰了一個時辰,不過這場伏擊卻並順利,天色很黑,兩軍各自舉着火把作戰,亂作一團。打了一陣後,各自發覺不對,於是脫離戰鬥,彼此付出了死傷百餘人代價後,都沒有佔得便宜。

於是兩軍各自紮營。

次日天明之後,英賀弗率草原番騎主力抵達武安城附近。他聽聞夏軍亦有意搶武安後,當即派一萬人馬去奪武安城,而自己率主力來與乞阿術一道迎戰夏軍。

兩萬草原騎兵在武安東面列陣,而張君立部只有不到五千人馬。

張君立退至山谷狹隘之地紮營,令英賀弗的兵力優勢無法展開,兩軍激戰了從上午激戰至傍晚,一連四個時辰,殺得是天昏地暗。

就在張君立死亡慘重,而英賀弗快要攻破張君立大營時。劉黑闥率夏軍洺州援軍趕到,並在英賀弗部側翼發動猛攻,當時風雨如晦,天突降大雨,而得知劉黑闥援兵抵達後,張君立的士卒,亦是絕處逢生瘋狂反撲。

英賀弗部被劉黑闥從側翼撕開了口子,英賀弗心知不敵敵軍,當下下令撤軍,室得奚部騎兵乘着夜色退出戰場。

劉黑闥在武安之戰中擊敗了英賀弗,但英賀弗派出一萬騎兵也已是攻破了武安城。

不過劉黑闥在武安之戰中擊敗了夏軍上下畏之虎狼的草原番騎,卻給夏軍上下打了一記強心針,也讓在河北之戰中,一直喪師失地的夏軍得了喘息之機。

英賀弗雖是小挫,但也是攻克了武安,於是將請罪的奏摺與攻克武安的奏摺,放在一併向李重九送去。

而李重九這時率兩萬人馬,正向洺州要害邯鄲城進發。

在得知武安之戰的戰報後,李重九是一憂一喜,洺州之戰的結果對於李重九而言,是贏在了戰略上,而輸在了戰術上。

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大結局明天更新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比箭
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兩百七十章盧家條件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三十四章 少林寺的真相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大結局明天更新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三十九章 首席俗家弟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比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