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

當李重九率大軍從石邑縣抵達靈壽縣時,看到城頭上已換上了書有幽州二字的大旗。

城上守備森嚴,士卒頂盔貫甲來回巡弋,一切井井有條。

見之一幕李重九不由欣然點頭,而這時遠遠看見薛萬徹,姬川二人一併於城下恭候。

待李重九策馬至前後,二人皆是上前以軍禮參見。

薛萬徹雖攻下靈壽縣,但卻是一臉忐忑,畢竟他們沒有直接去增援李重九,而是攻下縣城,萬一李重九爲郗士陵所伏,那麼他的罪責可就大了。

李重九看了二人,臉上卻沒有絲毫不快之色,而是與身旁一名男子一併下馬,對他言道:“茂功,我與你介紹,這位乃是我軍中的虎賁郎將薛萬徹,這位乃是我從事郎中姬川。”

李重九身旁這名男子,聞言當下抱拳言道:“原來是薛家將,薛老將軍鎮守河東,幽並之人無不敬仰,這位姬郎中,某早就聞名已久,聽上谷公常言,閣下擅出謀劃策,乃是陳平一般的人物。”

薛萬徹聽了則是言道:“謬讚了。”

聽徐世績之言,姬川反而是一臉不快地言道:“陳平乃是盜嫂受金之人,我焉與之相提並論,這位將軍濃眉大眼,莫非就是徐大眼?”

徐大眼雖是徐世績的外號,但一般也只有親近的瓦崗兄弟,纔敢這麼叫,畢竟徐世績在瓦崗寨中大將,也是坐得第三把交椅的,下面哪個人敢這麼說。

徐世績聽了言道:“正是徐某。方纔是在下失言了。”

聽到徐世績向姬川道歉,站在其身後的郭孝恪當下大怒。不快的哼了一聲,言道:“我還聽聞姬郎中,在幽州軍中素有姬臭嘴之稱,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

姬川斜看了對方一眼,言道:“在下之名也入得瓦崗之耳。看來姬川還算有些薄名,至於閣下一看就知是默默無名,就不必報出名字,讓在下知道了。”

論嘴皮功夫,郭孝恪一介武人,哪裡是姬川的對手,當下不由大怒。

眼見二人要吵下去,徐世績連忙言道:“薛將軍。姬郎中奇襲靈壽縣,實在出其不意,此功實在不小。”

薛萬徹當下言道:“啓稟上谷公,姬郎中要前往石邑增援,而是末將則沒有聽取,轉而攻取靈壽縣,乃是末將一人主意,肯定上谷公責罰。”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郗士陵埋伏之事,你之前不是派人告之過了。若是我軍擊敗郗士陵,不足以取靈壽縣。但你們能乘郗士陵埋伏我之際,乘虛拿下,我軍正可乘此一舉席捲恆山郡。”

薛萬徹當下聞言不由感激,言道:“上谷公對末將之信任,末將只有鞠躬盡瘁以報。”

說到大事,姬川也不再鬥嘴。而是向李重九言道:“啓稟上谷公,眼下恆山郡八縣之中,行唐縣,石邑縣,靈壽縣已在我軍之手,尉遲大將軍,正攻打井陘關,井陘關一下井陘縣也將爲我軍所有。”

薛萬徹言道:“眼下太行八陘之中,飛狐陘,軍都陘,蒲陰陘,皆在我軍之手,若是井陘一下,太行八陘我軍已有其四,半個太行山皆在我軍掌控之下。”

姬川言道:“薛將軍說得不錯,太行八陘的北四陘乃是漠北,幷州與河北交通孔道,必須掌握在我軍手中,纔可無礙。因此井陘我軍志在必得,而井陘一得,恆山郡亦無險可守了,而順勢而下。”

李重九點了點頭,現在太行三陘,如此再加上燕山,河北要害都爲幽州軍掌握,若是南下對竇建德用兵,亦只有拒馬河、滹沱河等可擋自己的幽燕騎兵一二。若是冬季,河水凍結,河北平原之地,就是暢通無礙。

雖說現在自己兵馬勢力,不如竇建德,但在地利之上,卻是完勝。

簡單說來,就是幽州攻夏軍容易,但夏軍攻打幽州就難。故而恆山郡,李重九志在必得,此郡一下,幽州地勢就可以完固了。如此不僅對竇建德佔據了地利上的優勢,又擴充了自己勢力,同時對於李唐如日中天的聲勢也是一個削弱和打擊,可謂是一舉三得。

萬一恆山郡爲竇建德先奪取了,那麼太行山的地利,李重九與竇建德則各據一半,那麼地利上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李重九言道:“溫長史做的不錯,這次我不在幽州,你也能自決前來攻打恆山郡,若是同等用兵,大張旗鼓,雖說以我軍今日的勢力,恆山郡不難攻下,但是竇建德,劉武周之輩,必不會坐視,萬一二人插手,我軍難了,但眼下也不可掉以輕心,恆山郡我們必須速取,以免夜長夢多。”

衆人聽李重九之言,心知儘管現在郗士陵身死,恆山郡郡兵主力被殲滅,但李重九決定一戰而下恆山郡,以免夜長夢多。

徐世績言道:“上谷公,恆山郡之險在於井陘,但郡治在於真定縣,真定不僅是恆山郡錢糧之所出,兼有太行之險,絕河北之要,西顧則太原動搖,北出則范陽震懾。若南下中原,歷清河、下平原、逾白馬津,可直渡黃河,如建瓴水於高屋,騁駟馬於中達。”

徐世績之言,李重九頗爲贊同,歷史上北宋與遼,金爭鋒時,由於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失去燕山之險,故而北宋建河間、真定、中山三鎮,作爲河北防禦支撐,以拒契丹。

結果金兵第一次攻打北宋時,要求割讓三鎮之地作爲議和條件,李綱痛心地言道,三鎮,國之屏障,割之何以立國。

薛萬徹聽徐世績言要先奪真定,言道:“徐將軍所言甚是,我們必然先取真定,不過永安王李孝基的人馬,亦是從潞州趕向真定,萬一讓敵軍先入真定,倒是對我軍不利。”

李重九言道:“王馬漢,你立即率三千輕騎,堵截永安王李孝基的人馬,至於薛將軍,徐將軍,你們二人立即出兵真定。”

“諾!”三名大將一併聽令,領兵而去。

就在李重九剛剛下令之時,姬川上前言道:“啓稟上谷公,剛剛接到幽州的消息,竇建德部將漢東郡公劉黑闥,與其弟劉十善,大將張君立出兵犯境,現佈陣於固安城城下。”

李重九聞言雙目一凝,竇建德果然不是省油的燈,這麼快就出兵扯自己的後腿了。

涿郡,固安縣城城下。

一名披甲大漢,跨馬着固安縣土黃色的城牆。

這名大漢三十多歲,望之魁梧雄壯,顧盼之間威武豪邁,彷彿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般詩句就是爲這等人而作一般。

此人現在正是竇建德麾下驍將劉黑闥,封漢東郡公。

眼下劉黑闥看着固安縣城頭,伸手摸着額下的絡腮短鬚,在他的身後,夏軍人馬陳列如山,刀槍劍戟徐列如林。

“郡公,眼下夏王的出兵詔令還未至,我軍就兵犯幽州,此乃是對幽州不宣而戰。恐怕日後擔得干係甚大。”大將張君立與劉黑闥言道。

劉黑闥不以爲意地,言道:“怕甚,幽州與我夏國早有必有一戰,現在李重九出兵犯恆山,若讓其得了恆山郡,夏王日後要再奪回來就難了。我身爲大將,臨機決斷,夏王必不會怪罪於我。”

其弟劉十善在一旁也不快地言道:“夏王乃是我大哥兄弟,這等小事,怎麼會怪罪於大哥。”

張君立言道:“我們畢竟是先斬後奏,擅自出兵啊,萬一夏王不想與幽州動手?”

劉黑闥斜看了對方一眼言道:“夏王的志向要是奪取天下的,要奪取天下,就必一統河北,幽州在背,好比如鯁在喉。不收服幽州,如何南面爭奪天下。夏王的旨意還未到,就不必等了,就傳我的軍令,大軍就地紮營,休息一晚,明日就攻打縣城。”

“李重九若是不回師,我就將幽州的城池一座一座的打下來。”

劉黑闥話說完,其麾下將領皆是大喜,唯有張君立並非是劉黑闥心腹,皺眉不語。

正待這時,突然有一人策馬疾馳而來,言道:“郡公,夏王詔令!”

“哦?”

衆人皆是一愣,沒想到這時候竇建德的詔書下達了。

一旁張君立高興着言道:“郡公,現在夏王詔令來了,我們還是先接旨意吧。”

劉黑闥看了張君立一眼,言道:“聽旨。”

說罷衆將一併下馬,劉黑闥直接從對方手裡接過聖旨。

因爲這時竇建德才剛剛立國,黃帛還未齊備,故而聖旨不過是一張普通的白絹,只有末尾蓋着竇建德的印信,以辨真僞。

劉黑闥接過聖旨大聲一念。

……着令漢東郡公劉黑闥,自決行事,臨機決斷,一切之事可不必上詢……

聽到這話,衆將心底的大石皆是一落,張君立既是羨慕又是嫉妒地看着劉黑闥,心道竇建德身爲夏王,對於他這位同鄉還真是優厚啊。

張君立當下言道:“末將願率軍爲先鋒,攻取此城。”

劉黑闥看了張君立一眼,哈哈大笑言道:“好,傳令下去明日全力攻城,就有將幽州打痛了,李重九方纔肯從恆山郡回師。”

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七十一章 比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
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塞外胡騎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五章 古武術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七百七十五章 美酒的陷阱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七百零九章 撤不得啊(第一更)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五十章 螟蛉義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門去虎,後門進狼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七十一章 比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