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

永濟渠的水路一通達,頓時薊縣的碼頭之上,再度出現了生氣。力棒,船伕,縴夫們皆是揮灑着汗水,往返於碼頭之上,將擄劫的船一艘一艘都拉入了碼頭之中。

縴夫拉完船後,都去工頭那取了籌,往年年景好的時候,十個籌可以換一斗米,現在年景差一點,十五個籌也能換得一斗米,有了籌拿米回去,老婆孩子就不會捱餓。

若是沒有運河,斷了生計,縴夫,力棒,船伕這一千多的人就要失業,但是很可能引起民亂。

在運河一旁,聽着一輛不起眼的牛車,牛車窗簾輕挑,盧子遷,盧承慶二人坐在其中,看着這一幕。

盧子遷用手敲了兩下,言道:“本以爲此事還有幾分棘手,沒想到,沒想到那……那徐,哼李使君倒是不動聲sè解決了此事。”

盧承慶當下言道:“那叔父,我看強扭下去,也不是辦法,是否與這李重九先談一談?”

盧子遷擺了擺手,言道:“不忙。幾個商人成不了事。回府!”

說完車伕駕車返回盧府。

郡守府之中,李重九坐在案頭,手中則是前涿郡東曹掾柳成安遞上了一份官員名冊。這官員名冊之後,有官員姓名,籍貫,來歷,相當於簡要的履歷。

大隋選官的程序,按照以往這是由州都(注一)所進行篩選,但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後,州都也跟着名存實亡。而楊廣想興辦科舉,取消徵辟制,但此案剛剛實行,所以全國大部分郡縣仍是依照舊例。

李重九將官員看了一遍,涿郡的官場,一般有兩種官,一種是之前朝廷吏部派選的官員,如郡守,通守,郡丞,縣令,縣尉,主薄等,或者是司隸臺等監督官員,乃是由朝廷任命。第二種就是郡守,縣令自行徵辟的地方官員,如典籤,六曹。這類官員一般出身於本地士鄉,從士族,郡姓之族,豪強之中由選拔。

所謂士族,三代之中有兩代居官五品以上,在涿郡之中只有盧家等屈指可數幾家可稱士族。士族下一等,則就是郡望之族,所謂郡望之族,一般都是一郡的顯姓,一般有官吏在郡爲官的,但官位皆不過五品。最後則是地方豪強,地方豪強輻shè力量不過鄉縣,一般能成爲鄉縣吏員。

但是士族之中,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官,如盧家同是一母,盧子遷只能在家,而盧赤松卻能在朝爲官,顯姓只是提供給你一個平臺,士人要想出類拔萃,還需就是聲論的力量。

比如當年曹cāo,爲許劭品爲‘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jiān雄。’曹cāo又得多位名人讚賞,名聲崛起,被舉爲孝廉。再比如就是盧家盧承慶之祖父盧思道,就是天下公認與薛道衡,李德林齊名的名士,爲齊,周,隋皆是徵召過。

聲論也有區別,爲天下名士共賞的‘天下論’,如評價曹cāo的許劭,就乃是天下名士。有了天下名士的公論後,就容易爲朝廷所提拔爲官。

下來就是郡縣推及的鄉論,鄉論即乃是鄉邑之士相互評論,比如河內司馬家未發達前,司馬懿與其兄弟一起並稱司馬八達。

而李重九之前爲上谷郡郡守時,上谷郡本就是邊郡,沒有什麼士族,又經過王須拔之亂,連郡望之族,豪強也是跑了jing光,最後一個本地成家,還被李重九抄了滿門,至於安樂郡,遼西郡,雁門郡等等都是邊郡之地,只有小一點的豪強,根本沒有名族。

但是現在入主涿郡不同,士族,郡望之族,比比皆是。天下論,乃是朝廷選名士,而李重九身爲未來郡守,要徵辟官吏,那麼按照當時郡守的規矩,就要遵從於鄉論。

而cāo縱鄉論的,往往是地方大姓中的名士,也就是郡內名士所提的,李重九案頭上現在就有一疊如趙家四傑,盧家八駿等等之類,當地名士相互推舉的後備人選,每人名字後面都有一兩句名士對其的點評。

當然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jiān雄之類的,是絕不能亂講的,但是如范陽名士某某提某某‘峻名節,好人倫’;某某‘慷慨有志尚’;這是評價文臣的,而‘子嚴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騎shè’這是推舉武將的。

李重九身爲郡守的正常程序,就是在當地名士中推舉的名單中,用硃筆勾勾叉叉。但李重九結果不按正常程序走,提拔林當鋒,周博二人爲官,這本來也沒什麼,但這二人偏偏是商人。

這ri消息一傳出,就有十幾名高風亮節,不屑與商人爲伍的官吏,一併稱病或者是向李重九致仕。這簡直相當於是逼宮了,李重九不動聲sè,將十幾名官吏的條陳一概準了。

所以這ri柳成安見李重九,向自己要地方鄉論之時,還以爲李重九是要從這士人中選人,填補官位的空缺。當就柳成安以爲,李重九這是白費功夫,他早得到消息,這一次涿郡官吏,士族是一併還向這位郡守發難,所以就是他出面徵辟,也不會有人來的。

李重九將柳成安送上的鄉論看了一遍,當下將紙一擱,問道:“爲何沒有薛家?”

柳成安一愣,當下問道:“敢問使君,哪個薛家?”

李重九言道:“本城之內除了薛公還有誰?”

柳成安聞言當下言道:“使君,薛公乃是出自河東薛氏,不在本郡望族之列。”

李重九當下言道:“既然如此,就先替我草擬一封公告,就言原先涿郡舊吏,若願意續職的,三ri內來郡府報備,若是三ri後不來,這一律視作罷黜。”

柳成安當下言道:“諾。”

李重九敲了敲這份鄉論薦人的名單,當下言道:“至於這份名單之中,暫時按下。”

下午郡守府內,林當鋒,周博帶着十幾名涿郡商人一併來郡守府中拜訪李重九。這十幾名涿郡商人都是涿郡地方有力的商人,他們一羣人與李重九商議至深夜。

次ri李重九又發一封公告,任命十幾名有着商家背景的士人,或者直接就是商人作爲涿郡各縣縣一級的佐官,此舉頓時讓柳成安震驚不已,難道李重九這就非要與涿郡士族過不去。

現在對於李重九而言,他倒是沒想用商人這階層來壓倒士人階層。

大軍佔據一地,如何消化收服當地人心,乃是至關重要。歷史上羅藝佔據涿郡後,本有希望與竇建德一爭河北霸權,但爲何最後早早放棄了爭奪天下霸權,只龜縮於涿郡,沒有任何野心,最後只能降唐,連名字都改作李藝。

就是因爲羅藝無法得到涿郡士族的支持,看看羅藝麾下,文官領袖溫彥博,太原溫氏,溫家三兄弟,其餘兩人溫大友,溫大雅,李淵晉陽起兵後,自稱大將軍,溫大雅即爲大將軍府記室參軍,最後溫彥博力勸羅藝降唐。

范陽盧家,盧赤松本作爲朝廷河東令,李淵晉陽起兵不過數ri,盧赤松即迎李淵於霍邑,被李淵封爲范陽郡公,拜行臺兵部郎中。

還有薛世雄家的四子,薛萬徹,薛萬均皆是羅藝手下猛將,屢敗竇建德,但是河東薛氏卻是整個投靠了李淵,薛收乃是薛道衡之子,與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齊名,世稱河東三鳳。李淵太原起兵後,薛收入首陽山,聚集人馬響應,之後爲李世民賞識,成爲後來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也就是說整個涿郡除了羅藝本人,其餘手下文武重臣,還有本地最大士族,全都支持了李淵。羅藝就算有爭霸天下的野心,這時也早該偃旗息鼓了。

最後事到臨頭,在李唐就要一統天下時,羅藝突然想要掙扎,不肯放下權位,在涿郡擁兵自立,最後下場卻是衆叛親離。李唐大軍還沒到,羅藝內部自己就反了,結果逃亡突厥,半路之上又被部下所殺,一代梟雄就此斃命,落了個人亡嘆息之憾。

而到了現在,對於李重九而言,這些事情已並非是史書上的歷史了,而是確確實實發生在眼前之事。就在數ri前,李重九剛剛奪取涿郡薊縣之時,李淵居然同ri在晉陽,傳檄諸郡,自稱義兵。

李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以長子李建成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領左軍;李世民爲燉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軍,李元吉爲姑臧公,統領中軍。

再以裴寂爲長史,劉文靜爲司馬,石艾縣長殷開山爲掾,劉政會爲屬,王長諧。劉弘基,竇琮爲統軍,李淵將太原城中倉城打開,以糧米賑濟百姓,以收攏民心。

起兵不過數ri,上文所提的溫大友,溫大雅,盧赤松,薛收皆一併倒向李淵,此外李三娘亦在關中統領義軍,關隴士族皆是暗中支持。

現在李重九身爲涿郡郡守,又面臨歷史上與羅藝一樣的選擇,麾下的盧家,薛家,還有自己身邊幕僚溫彥博。

李重九可以很肯定判斷,盧家必然也得知了李淵晉陽起兵之事,現在就是要以此來要挾李重九,迫使他做出與歷史上羅藝一樣的選擇。

注一:州都即承襲原先魏晉時的大中正,

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十章 搶婚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
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兩百三十四章 高句麗的野望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戒嚴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之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十章 搶婚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