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田間巡訪

秋意漸濃,遍地金黃,高空是一塵不染的蔚藍色的天幕,算是秋高氣爽,風捲長提,有枯葉率先飄飛。

汾河上游的土壤,還算肥沃,田裡的莊稼長了過半,一些農夫冒着膽子出來割麥收糧。

這一片區域,都在大華軍士的佔領地,已經沒有了戰禍,但是百姓還是很害怕,不知道大華的軍隊,是否也像其它起義軍那樣,走到哪,燒殺搶奪,打家劫舍,沒少作惡,比盜匪也強不到哪去。

歷史上諸多地方起義,雖然口號打着推翻朝廷,但自己所做作爲對百姓的傷害,可能更大。

唐末黃巢起義,進入長安城後,露出血腥的崢嶸面目,起初掠奪、殺害唐室宗親和官員,見黃巢沒有禁止,就愈發猖狂,開始掠奪普通百姓,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強男霸女。在此期間,黃巢軍統轄之地,百姓無法耕作,關內一度出現赤地千里的景象。

當然,明末的起義者張獻忠,更是殺人如麻,出川時嫌各軍營婦女多,日計斬殺婦人多達十萬衆。軍隊所過之處,奸死有姿色女子不計其數,百姓流離失所,光川蜀之地,因戰亂死於兵刃、饑荒、瘟疫接近百萬。

這一日,羅昭雲出城,帶着一些文臣武將,在祁縣城南數十里,採風民情。

他看到百姓驚恐地樣子,微微擺手道:“老鄉們,你們可以正常務農,華軍所過之處,秋毫不犯,不必擔心。”

“謝、謝將軍——”

“謝將軍!”

不少百姓紛紛跪地磕頭,他們開始擔心被抓走充軍,或是被殺頭搶奪口糧,但是這些軍隊似乎對他們真的沒有惡意,跪謝之後,都放鬆不少。

這些人不知道這是大華的皇帝,所以口喊將軍,事實上,羅昭雲出行的確穿着戰甲,騎着一匹玉照夜獅子的白馬,馬鞍得勝鉤上掛着一柄寒鐵銀槍,嫣然一個三軍武將的風範。

離開了田舍,來到一處山坡,羅昭雲下馬,眺望這一片汾河平原之地,感受百姓的淳樸,對統一之心,更加強烈。

“唉,想不到大隋一時昌烈,最後竟如此迅速倒塌,真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附近的魏徵跟蕭瑀私下輕論時候,忍不住輕嘆,他雖然不是大隋的重臣,甚至在隋煬帝時期,只是芝麻小官,但是,畢竟飽讀史書,有治世之才,對時代更迭還是有些自己的感慨。

羅昭雲聞言,微微點頭,以他對歷史的理解,這大隋開國之初,還真的做了不少大事,如今世人多鄙薄隋朝,而把唐朝看得神乎其神,這其實是有一些偏頗,歷史觀有一些人爲的扭曲。

隋朝是在衆門閥的私心和不間斷的對外戰爭中衰弱,跟楊廣的剛愎自用,好大喜功不無關係,但社會的矛盾沒有徹底解決也是一層深度原因。雖然它兩世亡國,但帝國的政治體系中卻存在着許多先進之處,這些後來都爲唐所吸納,唐在隋身上受益極多,從某種程度上看,唐其實就是隋的延伸,因此歷史學界常將兩者並稱爲“隋唐”。

大隋的建立,結束了自東晉十六國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南北統一,促進各民族融合。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人口迅速增長,出行了空前繁榮。

羅昭雲穿越回來時候,正是大隋的巔峰時期,他親自感受到了隋朝的國力和強大,諸多制度相對完善,甚至許多舉措,值得他借鑑和吸收。比如吸收庶族地主參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上的特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將以往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改爲州、縣兩級制;裁汰冗官,節約了政府開支,加強了行政效率;後來又規定全國六品以下官員也由吏部選授,地方官員不得自用僚佐,徹底廢除了漢代以來豪強士族壟斷基層官吏任免權的“辟舉”制度。

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均田制、租庸調製、大索貌閱、輸籍定樣等等,都在隋朝時候開了先河,促進了國家發展,百姓繁衍生息。原本大好王朝,只可惜,它的傾覆速度也得太突然,簡直如同一個海嘯,瞬間土崩瓦解。

這些更迭和歷史事件,羅昭雲親身經歷過來,恍如一夢般,充滿了荒誕與殘酷。

“做事,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剛愎自負啊!”羅昭雲淡淡一笑,他可是親自參與了楊廣奪權、登基,大業宏圖規劃,南征北戰,北抗突厥,西滅吐谷渾,鎮壓各路起義軍,最後,要取而代之了。

“陛下,打算在這裡收糧嗎?”蕭瑀走上來詢問。

“不錯,我們的糧道太長,而且,也不安全,關係甚大,當未雨綢繆啊!”羅昭雲輕聲一嘆,他是小心謹慎之人,經過一些北方的情報之後,他越發對糧草之事擔憂了,所以,打算派人私下收糧草,徵集在各縣,有備無患。

看到接近凌晨了,只寫了這麼多,直接更了,免得大家熬夜再等。

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四十九章 袍澤兄弟情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對話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驚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勢殺人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華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絲苦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謀劃北伐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崗軍之威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擊得手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親自南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五百六十五章 對峙局面
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四十九章 袍澤兄弟情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惡間第九百五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對話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攬八郡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二十三章 年關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驚第八百六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四百五十三章 紅拂女的經驗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一百五十七章 練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九百零三章 晉陽鏖戰第八十七章 曲詞之難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二百六十六章 慕容紫嫣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二百六十九章 連環陣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勢殺人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華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場血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煙雨樓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樓切磋第二百四十章 龍爭虎鬥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絲苦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謀劃北伐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崗軍之威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四百零一章 計中計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六百九十三章 諡號煬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責任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擊得手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四十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報入宮第七百七十三章 入主西京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親自南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五百六十五章 對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