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如玉照着他的屁股就踢了一腳:“我拿銀子給你做束侑, 供你到鎮上上學堂,難道就是爲了教出一個虎哥一樣只會提着斧頭拼命的憨貨來?供出一個只會千里路上背茶葉的苦力來?

我耕田,供你讀書,待你及第, 便是人上人,便能脫離咱們這窮土窩子。你瞧瞧張君, 只因是個讀書人,那怕他窮的連張草紙都沒有,可他見兵不用刃, 到了渭河縣城裡,連首富金滿堂都要在他身邊賠笑臉。

虎哥倒有一身的力氣, 大字不識一個每天頭朝黃土面朝天,只會被他娘和陳貢那些人像個傻子一樣捉東鬧西,豬嫌狗憎。”

以安康的心理來論, 自然捨不得叫從小伴他長大的嫂子走。他一個半大孩子,上面一個又聾又瞎的老孃,這嫂子自來頂着天地, 等她走了, 他的天也就塌了。可她若是不走, 眼看哥哥安實的七七祭期將至, 到時候若族長陳貢果真強行指婚, 如玉一個女人又怎能拗得過族裡。

“嫂子,你嫁給張君吧,他還沒有妻室的。”安康忽而擡頭說道。

如玉乍聽這話嚇了一跳, 偏她在陳家店子叫張君臊皮過一回心裡有鬼,此時伸腳又給了安康一腳,輕聲罵道:“你小孩子怎麼能說這瞎話,那張君是京裡的貴家孩子,那裡尋不到房妻子要找你嫂子?快睡你的覺去!”

*

事實證明如玉還是估算錯了,她滿打滿算籌畫了一夜,次日陳貢卻沒有回村子。非但如此,連虎哥和虎哥娘都沒有露過面。她私自去縣城的事情,竟就靜悄悄像是揭過去了一樣。

當然,如玉也不會掉以輕心,仍還是慢慢的準備着,要與陳貢對抗一回。

這樣又過了兩天,如玉正在自家大路畔的麥田裡蓐草,便聽路上一人高聲問道:“小娘子,煩請問個路,這可是陳家村?”

如玉起身,左右四顧再無人,遙遙應道:“正是,官人要找誰?”

農村這種地方難見個生人,便是各家的親戚,因是鄉里鄉親,大家都能認得。如玉一見是個與村裡各家都對不上好的陌生人,心裡還擔懸是知縣陳全對自己有了什麼打算,遂一路挑腳出了麥田,到了大路上。

這人連連擺着手道:“小娘子言岔了,小的就是個奴才,那裡當得起官人的稱號。小的名叫柳生,是永國公府的家奴,因我家二少爺在此做個里正,所以來尋他,但不知他的府第如今在何處?”

如玉邊聽邊笑,再一聽他問起府第,笑着遙指道:“你先進了村子,自大麥場頭上那條緩坡路一路爬上去,爬到埡口位置,他住在左手邊那一家。”

柳生連連點頭,打着千兒謝過,往前走了兩步,又回頭深看了如玉兩眼,心道:這一路行來窮山惡水,真真污了我的眼,多看兩眼這小媳婦兒也好洗洗眼。

如玉那知這小夥子動的心思,目送着他進了村子上了緩坡,仍回地裡蓐草了。

柳生一路往上,見雞也搖頭,見狗也嘆氣,再看到一個邊蹦帶跳的瘸子正在掃街,一攤雞屎眼看叫他掃到自己身上,連連高聲嘆道:“這秦州府的知府的官兒只怕做不長了。我家二爺是要做駙馬的,竟叫他貶到如此破敗一個小山村裡,沒天理,沒天理啊!”

等他走到沈歸家門上,再一看那荒蒿半尺高的院牆,並那枯敗的院子,越發揉着眼睛捶胸頓足大哭起來,哭完了叫道:“我的好少爺,你可是在此?”

張君本在院中讀書,聽到個熟人的聲音,出門見竟是京中自家的小廝,皺眉問道:“千里路上,你怎麼來了?”

柳生打着千兒結結實實行了個大禮,這才又喜笑顏開的說道:“二少爺,大喜,大喜。一月前太子妃娘娘放出話兒來,說宮裡端妃娘娘那裡有了準信兒,和悅公主親點了您爲駙馬,只怕等皇上凱旋歸來,就要爲你們賜婚。

咱家夫人聽了這事兒,喜不自勝,又怕鄧姨娘知曉了要從中生事,所以如今還未向外人提過,只派了小的來此,叫你趕快的辦完了差事好回家去,否則等鄧姨娘知道了,在老爺耳邊吹點兒風,老爺只怕要替三少爺爭公主,到那時,這駙馬就得由三少爺來做了。”

張君記得自己出京時,和悅公主要擇親的事才只有個風聲,難道自己前腳走,後腳端妃就已經替公主定下夫婿了?

他道:“我出京時就曾跟母親說過,皇家要擇婿,選駙馬的時候,她一定要一力推了纔是,怎麼她不但不推,反而又跟鄧姨娘兩個爭起來了?”

柳生拍着手道:“二少爺,這是天大的好事兒啊,您做了駙馬,夫人臉上有光,將來見了您也有好臉色不是?”

張君冷笑一聲,問道:“老三最近可在府中?在做什麼?”

柳生道:“三少爺自您出京之後,也是整日在外忙碌。不過,四少爺已經定了蔡詹事府上的千金,只怕下月就要完婚了。”

張君又是一聲冷笑,卻不接言。他母親區氏自來疼愛幼子張仕,所以公主選駙馬這樣的好事,想佔那份光彩與榮耀,要推個兒子上去爭,又怕娶來公主兒子要受罪,所以趕緊給四兒子說定親事,也是要把四兒子從駙馬的人選裡排出去。這樣,就只剩他一個了。

張君又問柳生:“可帶了銀子來?”

柳生從懷中掏出個匣子雙手奉給張君道:“這是夫人替少爺您準備的,叫你從下頭先活動着,她再求一求太子妃娘娘,兩頭一起活動,只怕能叫太子早早撤了成您,命您回京。”

張君打開匣子取銀票出來,仍把那匣子丟給柳生道:“你即刻啓程回京去,我最多一個月就能回去。”

柳生猶還有些不信:“二少爺您呆在這樣一個苦寒的地方,奴才就在這裡伺候着您,等朝廷來了旨意咱們一起回京,好不好?”

張君道:“不必,快快兒的走,這裡我自己能應付。”

柳生到此一口水都未喝,便又被自家少爺給趕出了村子。他出村時恰又遇着如玉挎着一籃子的草要回家,自古嫦娥愛少年,少年當然也愛嫦娥。柳生深深的打了個千字謝過一回如玉,三步一回頭的走了。

張君一人踱到如玉家外院,那顆山桃這幾日開的越發爛漫,葫蘆也萌了微微的芽兒,夕陽遙遙自紅陳寺後的山尖上往下落着,蜜蜂陣陣圍繞在那顆桃樹上。

賞公主,實在是意料之外。

他與庶弟張誠前後只差一天出生,張誠自幼聰穎,性格張揚而又才華橫溢,在整個京城,屬於走到那裡那裡都會有姑娘丟手帕,丟香囊,丟扇子的那種。於永國公面前,也是四個兒子當中最受青眼最得寵的那個。

而張君幼時笨拙,六歲纔開始說話,再兼他小時候因行動笨拙被送到五莊觀習了七八年的武,就算一路秋闈春闈考上來,可直到去年金殿親點探花之前,永國公張登似乎都沒有正眼看過一眼。就算他如今點了探花入了翰林院爲翰林,張登見了,也不過冷笑一聲,說個僥倖就完了。

所以張君聽聞宮中端妃有意爲和悅公主選駙馬擇婿,眼光掃到永國公府時,也不過一笑置之,並未採取過多大的行動,概因在他看來,有張誠在前頂着,和悅公主是怎麼也不會選到自己的。

可誰知有生以來,母親區氏唯一給予他一點憐惜與愛,就給的這樣深沉,是一幅權力築成的刑枷,要套在他的脖子上。

*

“如今天長,從明日起,我給里正大人做三頓飯,您中午也來吃一頓,好不好?”如玉剁碎了雜草和糠餵給了雞,自院外井裡頭打水出來洗着手,笑着問張君。

此時還不到飯點,張君閒來無事,慢慢便走到了如玉家。但在如玉看來,他是餓的等不及,所以來找飯吃的。

張君道:“倒也不必,一日兩餐就很好。”

她每天要下田下地,回來還有豬與雞,再多做一頓飯,只怕晚上要睡的更晚。

如玉洗罷了手又拿葫蘆瓢去澆灌葫蘆苗子,因見張君還在桃樹下站着,壓輕了聲兒問道:“那天說的事兒,里正大人可考慮好了?”

已經過了六天了,陳貢不回村子,魏氏似乎也紮根到了縣城,短暫的農忙過去只後,只剩下些蓐草移苗的閒活兒,這村子安靜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張君當然不可能告訴如玉自己是來此尋玉璽的,他如今苦惱的不是找玉璽,而是怎麼才能把玉璽從紅陳寺那一衆武僧的手裡盜過來,盜玉璽這樣的事情,如玉當然幫不上忙。所以如玉所想的那個交易,在張君這裡是不成立的。

他仍還攥着那兩千兩的銀票,這些年來母親區氏唯一給的體已錢,想給這小寡婦,讓她能出門謀個生計,從此離了這個地方。手伸到一半,卻又起了猶豫:沈歸終究不是良配,而她再無親人,冒然從這山村裡跑出去,僅憑那點淺薄的丹青手藝,又怎能謀到生計。

如玉正準備進廚房去做飯,便聽院外忽啦啦一陣人聲,先衝進來的卻是虎哥,他滿頭大汗衝進廚房,連聲叫道:“如玉,不好了,我叔要捆你到村頭麥場上吊着打,你快往山裡跑,這裡我頂着。”

如玉持起菜刀在磨刀石上蹭了兩蹭,冷笑道:“這是我的家,我又沒犯法,跑什麼跑?”

她出門見張君也在,有意要叫他瞧瞧自己的厲害:“里正大人,你也不必出面。今天的事情,我得自己與族長大老爺說道說道。”

張君來了這些日子,也見如玉又有急智又有氣性,問道:“你行嗎?”

如玉強撐着冷笑道:“不行也得行。您若想看熱鬧便也看得一眼,卻千萬不要出言相幫。我自有我的計劃,必能對付陳貢。”

張君與虎哥眼看着如玉出門時,陳家店子村的男子們已經到了如玉家門上。

如玉手中還提着那把菜刀,見七八個男子抱臂站在外院門上,柳眉一豎兩眼冷掃着問道:“你們可是來抓我的?”

這些人正是六天前往縣城抓過如玉的那幾個,曾被張君放翻過的那個也在其中,此時朗聲答道:“正是。你是要我們拎到麥場裡去,還是自己走?”

如玉橫了那把菜刀道:“我自己長着腳,爲什麼要你們拎?”

她穿過人羣一路下緩坡,沿路一村子的人也跟着往下走。村西邊陳貢一族的自然是要看熱鬧,村東邊陳傳一祖的卻是哭喪着臉,馮氏與圓姐兒兩個陪如玉一路走着,皆是哭哭啼啼。馮氏還不知從那裡翻出條生羊毛的老綿褲來,一路往如玉腰上纏着,吩咐道:“你將它纏緊了,打的時候多嚎兩聲,千萬不敢耍氣性悶聲,我聽聞執鞭的是陳家店子來的,你越不吭聲,他越要把你往死你打,聽得沒?”

如玉取那生羊毛的棉褲扔了,一路下到麥場裡,便見陳貢在把老榆木的圈椅上坐着,身後圍着一羣本村外村的男子們,而換了件新綢衣的魏氏,也在他身旁不遠處站着。

如玉心道:怪道他前幾天不發作,原來這是照準了要收拾我一人,所以要等着二伯孃回來給他做幹證。

新綢衣和新的金耳環不能憑空而來,魏氏既有了這些,肯定早就把如玉賣了,那這私自出村的罪責,她自然全推到了如玉身上。她才進了麥場,便聽陳貢吼道:“還不跪下!”

如玉側頭看了一眼麥場頭子上那將近三丈高的大柱子,那柱子到春節時候就會架上鞦韆,供孩子們頑樂。平常閒直,有婦人顛山走窪私自出逃時,族中便要捆到上頭抽鞭子管教。這會兒上面已經捆着粗粗一掛繩子了,顯然是給她備的。

如玉朗聲道:“我一不犯法,二不違天理,族長大老爺又還是個活人,好好兒的爲何要跪?”

族長不算朝廷的官,族人們見他,除非有罪纔要跪,不然是可以不跪的。若是此時如玉跪了,就等於是承認了錯誤,所以她纔不肯跪。

陳貢一手拍着那椅背,一邊哼哼笑着,聲音十分緩和的說道:“無論你當初什麼出身,嫁人之前過的什麼日子,只要嫁到這陳家村來,就生是陳氏一族的人,死是我陳氏一族的鬼。小小年級仗着有幾份姿色就想往縣城跑,去了做什麼?去做粉頭妓子?到那煙花柳巷中去供人取樂?你自輕自賤覺得兩腿一掰就能有份不出苦下力的日子過,可我陳貢丟不起這個人。

既做了我們陳氏一族的媳婦,你便是跳崖上吊,也得死在我的地盤兒上。”

如玉聽陳貢說完,隨即問道:“族長大老爺,敢問你覺得奴家是犯了何罪?”

陳貢兩指遠遠指着如玉道:“私自一人出村而不到我跟前報備,就是大罪,你竟還不自知?”

如玉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奴家是一人私自出村?”

陳貢掃了魏氏一眼道:“這裡有個證人,還是你們一房,她說你私自出村,難道你還不服,還不知自己的罪過?”

如玉搖頭:“不但不自知,奴家還覺得自己無罪!”

張君站在離人羣不遠的地方,身邊還圍着圓姐兒並幾個小丫頭,他也心生好奇,好奇如玉想要怎麼跟陳貢一辯,遂也正聽着。聽到如玉覺得自己無罪時,村西頭虎哥娘爲首的那一羣婦人們先就笑了起來:“聽聽,多猖狂,竟還敢說自己無罪。”

陳貢當然也一直在觀察張君。陳寶兒這個王八蛋,趁着他們都不在意的時候,把個張君送到如玉家去吃飯,雖陳貢也知張君不可能看上如玉,但吃慣瞭如玉家的飯,畢竟熟嘴的狗也會護主。他怕張君要出來生事,所以方纔一直都是和言。此時見張君並無所表示,膽子遂也大了起來,站起來厲聲喝道:“家法是我們男人定的,你個愚婦人只須尊從家法,養老撫幼,幹好自已的本分既可,一人出村私自往縣城裡去謀求下家,這就是你的大罪!”

魏氏此時也在陳貢面前站不下去了,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溜到了人羣中。如玉仍還在麥場中央站着,雖仍是那件粗布大衫,卻是挺胸擡頭,說出話來不卑不亢,聲音高揚:“奴家前些日子借了里正大人的《大曆會典》一書來讀過,見書中關於人口流動遷徙的卷十九中,沒有任何一條命令禁止農村的婦人們不能進城,不能回孃家,爲何到了陳氏一族,就連進城,回孃家這樣的小事,都必得要給族長大人您報備過之後才能成行?

奴等婦人雖嫁到了你們陳家村,成了陳氏一族的族人,卻也是天地間堂堂正正的人,到這村子裡來,下田種地,生養孩子,孝敬公婆,是與丈夫相互扶持着過日子,又不是嫁了誰就成了誰的私產,憑什麼行動要受限制?”

陳貢雖然也知如玉幼時讀過點書,不比這村子裡別的無知婦人們好糊弄,但因她自來埋頭在自己家中,沒有出過挑,也沒有搶過眼,更甚少在人多顯眼處張揚過自己,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點小瞧她。她這番話聲音又大又響亮,又說的句句在理,一時間陳貢竟不知如何回她。

陳家店子那曾叫張君放翻過的中年人走到麥場中央,聲音不高不低,卻是人人都能聽見。他道:“當然,論理來說,這位婦人並未犯得王法。但是你要知道,天子的律法管的是天下間的百姓,我們一個宗族中的族法,管的卻是族人。天子沒有規定婦人的言行,但天下的各個大宗族都有自己的族法,用來約束族人,這族法與國法相附相成,纔有咱們的家國天下。所以,你的罪,恰是違了族法,族長大老爺仍能打你。”

如玉沒想到這人講起來竟還頭頭是道。她反問道:“敢問,族法依何而定?”

這人答道:“自然是本族幾代的老者們,依據本族幾百年來的實際情形而定,便是我等,也只有依照,沒有反駁的份兒。”

如玉緊接着追問:“既您是個知禮的長者,那奴家就再問一句。關於婦人們不得私下進城,回孃家走親戚這一項,幾代的長者們又是因何而制定的,但請先生解說。”

這人道:“咱們渭河縣本就是個苦寒之地,有那不知三從四德,不知禮數不服管,心野身賤的婦人們,不肯好好過日子,私自出門之後或者與人苟且私通,或者另尋他處,以致一村之中滿是失婦的光棍,丟妻的漢子,所以族中才會有此一例。”

如玉道:“這話聽起來像是很有道理。可是,你們可曾知道,我們這些婦人們因爲這樣的族法,父母眼看嚥氣卻不敢私自回孃家,等到從族中請來允令再回到家,父亡母喪,最後一眼都不及見。

我們這些婦人和孩子們生了急病,若遇丈夫不在家,連郎中都不敢串村去請,有孩子活活因此而發燒致死,有婦人肚子疼上一夜最後暴斃,皆是因爲這樣的族令。所以這族令聽起來沒什麼,可它害人害命。

因此,前任族長臨死之時,曾間批一紙於族法一書中,要求撤銷這條族令,但是陳貢當上族長之後,卻未遵行前任族長的遺命,非但如此,還撤銷前任族長所有的間批,改了許多有利於自己的間批在新的族律中。

他這樣的族長,自己不尊從族法,私篡亂改長者之令已是罪人,我爲何要聽他的?”

作者有話要說:  好吧,這下小里正可以大膽向前了!

第70章 趙鈺第14章 絹帕第72章 公斷第29章第140章 情話第84章 喪事第34章第77章 女德第129章 秋意第132章 工筆第83章 圍獵第92章 兄弟第51章 如水第109章 回京第129章 秋意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55章 周燕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2章 螢火蟲第44章 元寶第92章 兄弟第33章第84章 喪事第45章 進退之儀第6章 錦被第124章 和悅第51章 如水第137章 登基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40章 情話第7章 哥哥第110章 大哥第115章 噩夢第108章 初一第63章 捉弄第1章 如玉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22章 螢火蟲第97章 行刺第86章 少年之心第47章 大嫂第80章 公主2第36章第137章 登基第67章 結盟第37章第82章 議嫁第33章第28章第61章 畫像第17章 往事第11章 找雞第31章第85章 謀局第70章 趙鈺第94章 遊園第70章 趙鈺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123章 權杖第70章 趙鈺第6章 錦被第122章 螢火蟲第23章 首富第83章 圍獵第81章 和第107章 督軍第124章 和悅第63章 捉弄第124章 和悅第38章第71章 對打第104章 行行第74章 好姝第19章 旖夢第127章 大孝第19章 旖夢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74章 好姝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77章 女德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16章 西瓜第124章 和悅第49章 又要跪第137章 登基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87章 趙鈺之死第116章 忍辱第85章 謀局第116章 忍辱第133章 弟媳第139章 端午第19章 旖夢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2章 螢火蟲第2章 里正第27章第56章 翰林第125章 父親的愛
第70章 趙鈺第14章 絹帕第72章 公斷第29章第140章 情話第84章 喪事第34章第77章 女德第129章 秋意第132章 工筆第83章 圍獵第92章 兄弟第51章 如水第109章 回京第129章 秋意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55章 周燕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2章 螢火蟲第44章 元寶第92章 兄弟第33章第84章 喪事第45章 進退之儀第6章 錦被第124章 和悅第51章 如水第137章 登基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40章 情話第7章 哥哥第110章 大哥第115章 噩夢第108章 初一第63章 捉弄第1章 如玉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122章 螢火蟲第97章 行刺第86章 少年之心第47章 大嫂第80章 公主2第36章第137章 登基第67章 結盟第37章第82章 議嫁第33章第28章第61章 畫像第17章 往事第11章 找雞第31章第85章 謀局第70章 趙鈺第94章 遊園第70章 趙鈺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123章 權杖第70章 趙鈺第6章 錦被第122章 螢火蟲第23章 首富第83章 圍獵第81章 和第107章 督軍第124章 和悅第63章 捉弄第124章 和悅第38章第71章 對打第104章 行行第74章 好姝第19章 旖夢第127章 大孝第19章 旖夢第126章 和萬事興第74章 好姝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77章 女德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16章 西瓜第124章 和悅第49章 又要跪第137章 登基第134章 黃袍加身第87章 趙鈺之死第116章 忍辱第85章 謀局第116章 忍辱第133章 弟媳第139章 端午第19章 旖夢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2章 螢火蟲第2章 里正第27章第56章 翰林第125章 父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