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

“鄧定意欲突襲成都。”周撫聞言大驚,頓了頓,輕聲道:“年前的時候,鄧定、隗文、王潤等蜀中舊將前來刺史府,以各種理由,要求離開成都返回家鄉,本官當時覺得這是好事,就答應了他們,卻沒有想到,他們離開成都,是要返回各郡募集兵力,反抗朝廷啊!”

楊謙點了點頭,輕聲道:“以大人之見,汶山郡和漢嘉郡便是隗文和王潤在搗鬼了,他們這是早有預謀啊!”

“沒錯,他們的確是早有預謀,只可惜本官一直沒有發現,如今,他們已經悄悄的集結了如此衆多的兵馬,就憑我們目前的兵力,要消滅他們只怕根本就不可能。”周撫說完無奈的搖了搖頭。

楊謙抱拳道:“大人,叛將在逐步積累實力,要不了多久一定會突襲成都的,我們總不能困守成都,坐以待斃吧!”說完焦急的看向周撫。

周撫擡頭看向楊謙,輕聲問道:“楊將軍有何良策,不妨說說。”此時,情況緊急,周撫一時間也沒了主意,便向自己的屬下問計。

楊謙思考了片刻,正色道:“大人,目前,我們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在成都緊急募兵,將我軍兵力增加一倍,而後趁着三路叛軍還未集結完畢,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第二,趁着叛軍還在準備,我軍立即撤出成都,返回荊州,而後與桓駙馬的主力匯合,捲土重來,重新奪回成都,消滅叛軍。第三,堅守待援,擴軍並整修戰備,同時寫信向桓駙馬告急。”

聽了楊謙的三條計策,周撫低頭思索了起來,第一條計策太過冒險。主動出擊未必可以迅速的擊潰叛軍一部,從而有可能將成都這座堅城拱手讓給叛軍的其餘兩路人馬,第二條計策可以很好的保存實力,從而捲土重來。但作爲益州刺史,還未開戰便放棄成都,若是傳了出去,對他的名聲將士極大的打擊,朝廷也會降罪於他的,自然也行不通,第三條計策雖然也不好,但卻是目前唯一穩妥可行的策略。

畢竟,成都是座堅城,只要準備充足。將士用命,完全可以堅守數月之久,從而等到援軍抵達。

周撫擡頭看向楊謙,正色道:“楊將軍,本官仔細的考慮了你的三條建議。第一條太過冒險,第二條未戰先逃,我等會遭世人恥笑的,只有第三條固守待援最爲穩妥,這是我們目前唯一的選擇了。”

楊謙聞言點了點頭,他也覺得只有這條計策最爲穩妥,固守待援並不等同於坐以待斃。只要堅守到援軍抵達,便可對圍城的叛軍造成致命一擊。

“既然大人已經決定了,那末將就前去準備守城事宜了。“楊謙抱拳說道。

周撫捋了捋鬍鬚,正色道:“楊將軍,目前城內我軍的兵力只有一萬荊州軍和五千投降不久的蜀中舊軍,你立即在城內招收五千新兵。這樣,我軍的規模便可達到兩萬,堅守成都足以。”

“是,大人,末將這就去辦。”楊謙領命,轉身離去。

周撫繼續在大堂內踱着步子,他在思考要不要同時向梁州方向的華安求援,畢竟,梁州的華安軍團,距離成都是最近的,由華安所部增援成都,是最省力和便捷的,而遠在荊州的桓溫軍團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抵達成都,萬一成都在荊州軍主力抵達之前被叛軍攻破,後果就嚴重了。

但益州畢竟是桓溫的防區,自己也是桓溫的下屬,守衛益州是桓溫軍團的責任,華安作爲梁州刺史,也有自己的防區需要鎮守,未必有多餘的兵力救援自己。

其實,周撫最爲擔心的是,華安軍團一旦進入益州,平定了益州的叛亂,朝廷便會看出華安有能力保護益州,而桓溫對益州卻是鞭長莫及,從而很可能將益州的防務交給華安,而一旦如此,周撫的上司,桓溫大將軍的勢力便要永久的退出益州這個天府之國了。

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桓溫的發展是極爲不利的,作爲桓溫的下屬,周撫在益州的地位也將大大降低,就算刺史之位可以保住,但益州的防務全歸華安所有,這個所謂的刺史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周撫思慮再三,決定不向華安求援,而是立即寫信送往荊州,讓桓溫儘快派遣大軍增援成都,同時,親自視察城防,以守住益州的首府,固守待援。

寫好求援信之後,周撫將信件親自交給送信的人,並囑咐信使一定要儘快將信件送到荊州。

看着信使領命而去,周撫終於大大的鬆了口氣,並立即離開刺史府,前往城牆方向視察,他要儘可能的加強城防,以阻擋叛軍的優勢兵力。

#####

在原蜀國尚書僕射王誓的府邸,王誓與一衆心腹正在密室裡,商議着協助鄧定、隗文等人,在城內做內應的具體事宜。

此刻,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擺在他們的面前,只要他們及時抓住,善加利用,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王誓看着密室內的衆心腹,正色道:“各位,老夫這些日子一直在爲如何配合鄧將軍等人而發愁,如今,周撫卻給我們送來了這樣一個機會,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豈能錯過,老夫今日冒險召集各位前來,就是爲了這件事。”

密室內的衆心腹,聽了王誓的話,都有些摸不着頭腦,皆互相對視幾眼,而後搖了搖頭。

“王大人,恕我等愚昧,周撫到底給了我們什麼機會啊!”一名心腹焦急的問道。

王誓笑了笑,輕聲道:“你們今日在大街上,有沒有看到徵兵的告示。”

“看到了,當然看到了,周撫在城內大肆徵兵,說是要徵齊五千新兵,以充實成都的防衛。”一名心腹連忙說道。

“對對對,是這麼回事,不過,主動應徵的可沒有幾個人呢?”衆心腹連忙附和。

王誓點了點頭,輕聲道:“周撫這麼急着徵兵,這足以說明鄧將軍等人的行動被發現了,周撫老賊害怕了,所以才大肆的徵兵以防不測。”

“是啊!一定是這樣的,鄧將軍等人已經舉起義旗了,要不了多久便可趕走晉軍,而後成都便可光復了。”衆心腹激動的說道。

王誓看着衆心腹,雙手平舉,示意衆心腹安靜,待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後,便開口道:“老夫讓你們來,就是要你們率領麾下的所有人員前往城中應募,從而集體混入軍營,以便起事。”

衆心腹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欣喜道:“王大人真是高明啊!如此一來,周撫以爲自己招募的是一支新兵,卻不知全都是我們的人馬,而且,我等也不用偷偷摸摸的集結了。”

“大人高明,我等佩服。”衆心腹連聲恭維王誓。

王誓點點頭,正色道:“各位切記,此事一定要絕對保密,絕不能有絲毫的泄露。”

“大人放心,這件事關係到我等的身家性命,我等是一定會小心謹慎的。”衆心腹連忙說道。

見事情已經安排妥當,王誓揮了揮手,示意衆心腹立即回去準備。

“大人保重,我等告辭。”衆心腹抱拳領命,隨即離開。

衆心腹走後,王誓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按照他的設想,只要這些心腹率領衆屬下成功的進入軍營,便等於是在周撫的心口插了一把刀,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

在成都的南門方向,益州刺史周撫正在視察城防,這裡是防禦叛軍進攻的重要位置,因爲,三路叛軍中的兩路都來自南方,南門很有可能是叛軍進攻的主要方向。

“這裡的女牆都裂開了,一定要重修,這裡的空地要多堆放一些礌石,還有這裡,也要重新修繕。”周撫在南門方向,大聲的給守城的將士佈置任務。

爲了成功的抵禦叛軍,守住成都,周撫對城防工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城牆上的任何一點縫隙,他都要求士兵儘快修繕。

“大人,大人。”就在這時,將軍楊謙走了過來。

周撫眉頭一皺,輕聲道:“怎麼樣了,加了三成軍餉還是沒人應募嗎?實在不行就強徵,一定要湊足兩萬大軍,這樣我們纔有足夠的力量擊退叛軍。”

楊謙搖了搖頭,抱拳道:“回大人,下午應募的百姓非常之多,才兩個多時辰,五千新兵便已經招滿,現在,他們正在大營內訓練呢?”

“哦,這麼快就招滿五千新兵了。”周撫聞言大爲驚詫,頓了頓,輕笑道:“蜀中這些刁民,就是喜歡貪圖小便宜,軍餉才增加三成,應募的人數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哈哈!”說完開心的笑了起來。

“大人,這下我們有兩萬大軍了,守城的力量變得更強了,憑藉成都的堅城,只要備齊足夠的糧草,堅守個一年半載也不成問題啊!”楊謙也跟着高興。

周撫笑了笑,大聲道:“楊將軍,我們去軍營看看。”說着走下城牆,向城內的軍營方向走去。

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全面布控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九十章 廝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二百三十九章 谷口血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尤利安撤離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六百二十二章 燕軍主力準備南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九百八十六章 客官別走了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九百零二章 華安的計劃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五百七十三章 樑犢造反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
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全面布控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九十章 廝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二百三十九章 谷口血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尤利安撤離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牀弩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九百九十五章 除夕的街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發陰陵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七百二十三章 北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溫泉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六百二十二章 燕軍主力準備南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九百八十六章 客官別走了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九百零二章 華安的計劃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七百八十章 平州刺史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五百零八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三百一十章 兩翼盡失第四十九章 山賊巢穴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七百七十章 張罐稱王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九百六十二章 謝安查案第五百七十三章 樑犢造反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