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惡的士族官員

在蜀中方向,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官員,在抵達益州和梁州之後,很快便進入了各自的崗位,並立即開始蒐集蜀中官員的過失與罪名,以便進行彈劾,並最終取而代之。

這些官員皆是朝廷重臣的心腹,他們的出身大多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因此,他們代表的自然是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的利益,此時,益州和梁州經過多年的發展,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良田的畝數更是增加了一倍,新出生人口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如此物產豐富、人丁興旺的魚米之鄉,讓這些新來的朝廷官員心動不已,他們自然不會錯過大撈一把的機會。

僅僅數日,他們便接連彈劾了幾十名蜀中官員,並沒收了這些官員的房屋和田產歸自己所有。

當然,這些沒收的房屋和財產,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胃口的,這些朝廷派遣的官員,又以各種理由相繼霸佔老百姓田產,就連華安賞賜給麾下有功將士的田產,他們都沒有放過。

要知道,華安爲了激勵麾下將士效命,將梁州和益州新開墾的部分土地,賞賜給了麾下的衆多將士,而這些土地都是新開墾的,因此,華安將其賞賜給麾下諸將的時候,並沒有向大晉朝廷進行彙報,這便直接導致衆將領擁有的土地不合法,從而讓這些朝廷官員,可以以這些土地不合法爲由。將其沒收,並最終將其變成自己名下的田產。

在這些血統高貴的士族官員眼中,那些只會廝殺的貧賤武夫。怎麼配擁有大片的良田,況且,他們大多都在河北一帶,就算心裡不忿,也只能乾瞪眼。

當然,爲了不引起駐守蜀中將士的反叛,這些官員並沒有侵吞雷暴和鐵牛麾下將士的田產。從而使得他們的行動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順順利利的就賺了個盆滿鉢滿。

這些官員大肆侵吞良田。他們是賺足了,但蜀中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凡是擁有新開墾良田的百姓,在一夜之間就失去了所有的田產。淪爲一無所有的佃農,從而過上奴隸般的生活。

這些老百姓非常的想不通,這些田地都是他們辛辛苦苦開墾的,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他們的田地,爲何換了一批官員之後,這些田地就莫名其妙的不屬於他們了,這讓他們感到憤怒和不滿。

衆多失去田地的老百姓聚在一起,要與這些士族官員理論。不過,官字兩張嘴,一羣沒有文化的老百姓。與官員理論,豈不是與虎謀皮,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這些士族官員精通馭民之道,他們是不會把事情做的太過分的,爲了安撫這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他們明確表示,這些田地仍歸原有的老百姓耕種。只是,在收成之後,要交納一部分收成而已,並且,除了交納一部分收成之外,剩下的收成足夠這些老百姓活命。

他們抓住了老百姓的弱點,那便是,只要吃得飽穿得暖,便會相對滿足,從而不會鋌而走險,做出過激的行動。

得到如此結果,所有的老百姓都非常不滿,但也就是不滿和憤怒而已,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選擇了無奈的接受,畢竟,搶佔他們土地的是官家,只要不捱餓,他們大部分不會冒着殺頭的危險,與朝廷官員作對。

當然,也有少量百姓,完全不願妥協,他們有的直接與朝廷官員發生了衝突,並被抓進了大牢之中,也有的聚集在一起,拿起簡陋的武器佔山爲王,打算與朝廷徹底的決裂。

一時之間,在整個蜀中,時常發生百姓與朝廷的衝突,佔山爲王,據塢堡自保的百姓比比皆是。

儘管這些冒險的百姓所佔的比例很小,但在蜀中也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並很快傳入了建康城之中。

建康城的朝廷重臣,詳細的瞭解了蜀中所發生的事情,總體還算比較滿意,雖然派往蜀中的官員,侵吞老百姓的田產,引起了部分百姓的反抗,但這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若是不能得到好處,這些血統高貴的士族官員,纔不會前往蜀中做官呢?更不會效忠他們這些元老重臣,況且,這一小撮老百姓是成不了什麼大氣候的,蜀中被他們這些士族勢力控制,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進入蜀中的這些士族官員,動輒獲得良田萬畝,這讓那些沒有前往蜀中的士族子弟眼饞不已,他們紛紛要求前往蜀中,以爲朝廷效力的名義,分得一杯羹。

但此刻派往蜀中的官員已經足夠,爲此,當朝的這些元老重臣並沒有同意,但經不住這些士族子弟的苦苦請命,不得已,冒險讓他們分別前往關中和司州,負責控制這兩處的經濟命脈,從而讓華安麾下的大軍仰他們的鼻息。

當然,朝廷的重臣,還是擔心這麼做會進一步刺激華安,從而有可能讓華安鋌而走險。

不過,益州和梁州皆是魚米之鄉,是華安起步的地方,算得上是華安的根基,如今,朝廷將其根基拔除,而華安卻並沒有任何異常的舉動,甚至連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安插在華安軍中的臥底,更是傳出了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話語,這讓朝廷的重臣們放心了不少,同時也讓他們膽大和放鬆了不少。

爲了儘快遏制華安的實力,同時,也爲了快速擴張自己的利益,這夥朝廷重臣,便答應了衆多士族子弟的請求,派遣他們進入關中和司州,讓他們管理那裡的戶籍和田地等事物,並排擠華安的心腹,一步步的完全控制這兩個地方。

在這些士族子弟之中,按照門第和名望,分別被授予監察御史、水衡、典虞、牧官、司鹽校尉等大小不等的職位,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關中和司州。

不過,思來想去,朝廷重臣們,還是有些擔心,於是,告誡這些即將出發的士族子弟,凡事一定要適可而止,做人千萬不可太過貪心,尤其不可過分刺激華安軍團的將領,以免引起激變。

這些士族子弟,自然欣然答應,並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不辱使命。

朝廷重臣很是欣慰,便立即進入皇宮之中,將派往蜀中官員,所取得的功績,添油加醋的向褚蒜子做了彙報,並要求繼續派遣士族子弟前往關中和司州。

褚蒜子覺得如此大規模的進入華安軍團控制的區域,似乎有些不妥,但經不住這些老臣的苦苦勸說,最終點頭答應了,並下達聖旨,將即將出發的士族子弟全部封官,讓他們帶着朝廷的聖旨,前往關中和司州,管理那裡的各項事務。

在準備數日之後,一衆士族子弟在數百將士的保護下,離開建康城,浩浩蕩蕩的向關中和司州方向行進。

####

在鄴城方向,華安端坐在中軍大帳之中,蹙眉憂慮了起來,據安插在蜀中的聰士回報,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士族官員,已經深入了蜀中的各種機構,並大力排擠自己扶植起來的官員,甚至將這些人打入牢獄之中。

最要命的是,這些士族官員,爲了自己的利益,將衆多老百姓的田產兼併,並引起了部分老百姓的反抗,在整個蜀中,聚衆佔山爲王的百姓有近萬人。

如此一來,蜀中的生產環境變得惡劣了不少,長此下去,必然會造成生產力的下降,甚至,會造成人口的流失。

梁州和益州,是華安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是華安起步的根基,如今,卻被這些士族官員如此糟蹋,華安心裡很難過,同時,也證實了自己的判斷,朝廷果然又有了進一步的行動。

最讓華安擔心的是,按照這些士族官員,如此的手段,要不了多久蜀中的稅收和糧餉都會被他們所掌控,如此一來,鐵牛和雷暴麾下的大軍,就必須仰人鼻息生存,就算他們與自己感情很深,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一定會服從朝廷的旨意,併成爲士族控制之下的一支軍隊。

若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對華安來說是極其不利的,爲此,華安顯得憂心不已。

“大哥,大哥,大營出現騷亂。”就在華安憂心不已的時候,王三大步走進了中軍大帳。

華安聞言大驚,忙問道:“究竟怎麼回事?”

王三抱拳道:“大哥,是因爲部分將士的田產被朝廷官員侵吞,這些將士的家人,還被打了,將士們收到家書,心裡不忿,藉着酒勁,揚言要帶兵殺回蜀中。”

華安仔細一聽,在大營內的確有異常的喧譁聲,於是,立即起身離開中軍大帳,向喧譁聲響起的方向走去。

“敢奪我良田,打我爹孃,這兔崽子,老子一定饒不了他,將士們,拿起你們的刀劍,隨本將殺回蜀中。”一名滿嘴酒氣的小校,大聲吼道。

“對,殺回蜀中,殺回蜀中。”麾下的將士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跟着附和,顯然他們都極度的憤怒。

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紫金冠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建街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姚襄的計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兵臨水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面攻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八百零三章 騎兵對決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九百六十一章 京城謠言四起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夔安的疑慮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海護王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九百七十九章 招募工匠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
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一百八十六章 蜜月第四百八十三章 精兵疾奔涪城第九百一十四章 姚襄逃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紫金冠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青羌投手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三十七章 上元燈會一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亮勸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建街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姚襄的計謀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兵臨水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發現異常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十萬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面攻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八百零三章 騎兵對決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父女團聚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九百六十一章 京城謠言四起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夔安的疑慮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軍平阿第五百五十八章 謝艾的實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海護王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九百七十九章 招募工匠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九百七十一章 認祖歸宗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九百九十二章 不夜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王猛主力抵達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