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 進展順利

王三看向謝安,略作思索,便正色說道:“不瞞謝刺史,早在洛陽城的時候,末將就已經與北王仔細的考慮了烏衣營的問題,並針對烏衣營是朝廷近衛軍的特殊性,想到了一條安撫烏衣營的辦法,只是,末將以爲謝刺史會有更好的辦法,所以,先前沒有告訴謝刺史罷了,不過,如今看來,謝刺史對如何處置烏衣營,也是焦頭爛額啊!”說完笑了笑。

見王三如此說,謝安微微愣了一下,並連忙問道:“既然北王已有對策,本官就放心了,敢問北王打算如何安置烏衣營?”

謝安問完,其身後的幾名心腹,全都緊張的看向王三,並期待王三能夠給出足以安撫烏衣營的對策。

王三嘴角微微一笑,看向謝安等人,正色道:“北王爲了安撫烏衣營,決定遷都之後,讓烏衣營繼續擔任大晉的近衛軍,並負責宿衛洛陽城和皇宮,另外,所有將士的俸祿全部增加三成,家屬若是隨遷洛陽城,則一定給予優先安置,不知,這個條件可否安撫烏衣營將士。”

一聽烏衣營仍舊可以宿衛京城和皇宮,謝安等人皆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並覺得華安這麼做似乎太冒險了,畢竟,皇宮和洛陽城的宿衛是多麼的重要,豈能讓給別人。

“北王真的是這麼決定的嗎?”謝安疑惑的問道。

“當然,此事千真萬確。”王三正色應道。

“王將軍,若是北王使詐,在烏衣營抵達洛陽城的時候,北王完全有能力將烏衣營全部控制。到時候,只怕就不是將軍所說的這樣了。”一名謝安麾下的心腹,沒好氣的的說道。

顯然,這名謝安心腹並不相信王三所說的話,也不相信華安的承諾。畢竟,此時的洛陽城已經完全在華安的控制之中了,華安怎麼可能將洛陽城的控制權交給烏衣營呢?

“是啊!王將軍,要說爲烏衣營全體將士增加三成的俸祿,下官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但若是說北王爲了安撫烏衣營而拱手讓出洛陽城。讓洛陽城處在烏衣營的控制之中,則下官萬萬不相信,只怕說出這話的時候,將軍自己都不相信吧!”又一名謝安心腹,懷疑的說道。

謝安聞言。也向王三投去了疑惑的眼神,顯然,他也不太相信王三所說的話,畢竟,華安要求遷都的目的,除了洛陽城比較適合做國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只怕是爲了控制朝廷。而一旦將洛陽城的控制權交出去,則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屆時。身處洛陽城之內的華安,身家性命都將處在並非心腹的烏衣營的控制之中,還談何控制朝廷。

“哈哈哈!”王三聞言,大笑了幾聲,並正色說道:“在下什麼時候說過,北王要讓出洛陽城的控制權。就憑烏衣營的六千人馬,有控制洛陽城的實力麼。”說完看向謝安等衆人。

“那將軍的意思是?”謝安似乎明白了什麼。

王三點頭道:“如今的洛陽城經過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建。規模極爲宏大,足以抵得上十個建康城。洛陽城的皇宮也是建康城皇宮的五六倍大,如此規模的城池和皇宮,豈是僅憑區區六千烏衣營就能控制的了的。”

顯然,王三的意思,是烏衣營可以仍舊負責宿衛皇宮和京城,但烏衣營的兵馬數量明顯非常不足,所以,根本就不具備全面宿衛皇宮和京城的能力,爲此,烏衣營只能負責宿衛京城和皇宮的一部分區域,而更大的區域,則必須要由華安麾下的心腹兵馬來承擔,如此,洛陽城和皇宮的絕對控制權,仍舊是華安的,烏衣營六千將士的進入,並不會過多的威脅華安對洛陽城和皇宮的控制。

“這麼說來,北王是打算讓麾下的心腹兵馬與朝廷的烏衣營,共同宿衛洛陽城和皇宮了。”一名謝安心腹,正色說道。

王三點頭道:“沒錯,不瞞各位,如今,王上已經在洛陽城內部署了兩萬餘宿衛大軍,還未完全修繕完畢的皇宮也部署了一千兵馬,但仍顯得兵馬有些不足,烏衣營六千將士若是能夠抵達洛陽城,便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如此,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說完看向謝安等人。

顯然,王三說的雖然好聽,但他也知道,烏衣營六千兵馬進入洛陽城之後,還是會對華安控制洛陽城構成一定挑戰的,只是,這些兵馬數量和戰力都不是太強,爲此,華安覺得還可以控制罷了。

謝安與麾下的心腹聞言,頓時,皆是認可的點了點頭,如此安排,倒也算的上合情合理,既很好的安撫了烏衣營將士,同時,也不會對華安自身的利益造成多大的損害,可謂是一舉兩得。

“若是如此,下官便願意相信王將軍所說的話,但不知,烏衣營進入洛陽城之後,如何部署呢?北王可有詳細的方案。”一名謝安心腹問道。

“是啊!王將軍,若是北王已有詳細的方案,可告知我等,如此,我們也好前去勸說烏衣營的衆將士啊!”又一名謝安心腹,正色說道。

顯然,他們都非常想要知道,華安的具體部署計劃。

王三並不想將烏衣營抵達洛陽城之後的部署情況告訴他們的,不過,既然這些人已經問了,那麼,告訴他們也是無妨,於是,正色說道:“洛陽城東門內有一塊空地,足以建立大營,可部署五千兵馬,另外一千人馬則可進入皇宮,並負責宿衛後宮區域,如此部署,不知各位覺得如何?”

“好,既然北王有如此安排,下官覺得烏衣營多半會接受這樣的條件。”一名謝安心腹,正色說道。

“下官也覺得甚爲可行,不如立即前去勸說烏衣營將士吧!”又一名謝安心腹,正色說道。

謝安點了點頭。看向王三,悠悠說道:“既然北王能夠如此安置烏衣營將士,本官覺得,只要努力勸說,烏衣營將士是會同意遷都洛陽城的。王將軍就在此處等着好消息吧!告辭了。”說完大步離開。

“恭送謝刺史。”王三連忙客氣了一句。

幾名心腹屬下也立即跟着謝安離開,並很快就走到了客棧的大門口。

“謝公,這一趟我們真的是沒有白來啊!”

“是啊!謝公,若非我們前來請教,王將軍或許不會將如何安置烏衣營的情況告訴我們,如此。我們就很難說服烏衣營將士了。”

“看來,日後我們若是遇到棘手的事情,還是要多與王將軍商議纔是啊!”

幾名心腹屬下先後說道。

謝安點了點頭,輕聲道:“沒錯,關於遷都所能遇到的所有棘手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前來與王將軍商議,好了,我們立即返回京城,烏衣營衆將士必須儘快說服。”

“是,謝公。”幾名心腹屬下應了一聲,隨即與謝安一起離開街道,以最快的速度奔回建康城,並立即開始分頭行動。準備逐個說服烏衣營將士,讓他們支持遷都的決策。

果然,有了如此靠譜的優惠政策。烏衣營的絕大部分將士,都對遷都洛陽城持支持的態度,極少數的將士也僅僅是在猶豫之中,而並沒有明確表示反對,如此形勢,對謝安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幾日之後。朝廷即將遷都洛陽城的消息,便在建康城之中傳開了。衆多手裡握有大量房產和商鋪的士族都比較緊張,畢竟。一旦朝廷真的遷都洛陽城,則建康城的地位就會大大降低,往來的客商也將損失大半,如此,商業勢必要遭受一定程度的衝擊,商鋪的價值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而大量官員將士和所屬家眷的離開,會導致建康城的房產大量過剩,如此,各種房產的價值也將大打折扣。

由於所有人都對商鋪和房產即將大規模降價深信不疑,爲此,在建康城之中,只有大量拋售房產和商鋪的人,而卻沒有選擇購買商鋪和房產的人,這種情況自然直接導致建康城的房產和商鋪價格暴跌,甚至,已經低於建造的成本了。

整個建康城,到處都是爲無法賣掉房產而焦慮的人,而那些特別需要房產的百姓,則認爲房產的價格還會繼續往下下跌,爲此,也並不急於購買,如此,大量的房產只能擱在那裡,任何人對此都是毫無辦法的。

經過幾日的努力,謝安成功的說服了大部分的官員和將領,讓他們全力支持遷都洛陽城的計劃,而對於那些一直反對遷都的官員和將領,謝安也並不放棄,並連續不斷的派遣心腹前去勸說,同時,也加強了對這些反對者的監視,以防止他們趁機作亂。

由於總體的形勢是一片大好,爲此,謝安再一次前往城外的客棧,並將江南的大好形勢告訴了王三,要求王三立即向洛陽城方向傳遞這個好消息,並讓洛陽城的皇宮儘快修繕,以早一日完成遷都之事。

王三自然對江南最近發生的情況瞭如指掌,在聽了謝安的彙報之後,立即向洛陽城方向飛鴿傳書,將這一大好消息告訴華安,並要求華安儘快準備好遷都事宜,最好派遣一支人馬,前往建康城方向,以迎接朝廷的北遷。

江南方向的大好形勢,很快就傳到了洛陽城的北王宮之中,並交到了華安的手中。

見洛陽城的形勢比自己設想的還要好,華安顯得非常的高興,並立即召集王猛等心腹部下,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王上,既然江南的大部分官員和將領,已經支持遷都洛陽城,而皇宮的修繕也快要完成了,如此,我們可以立即正式上書朝廷,要求朝廷遷都洛陽城。”一名心腹正色說道。

“沒錯,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正是遷都的絕佳時機,當立即安排遷都事宜。”又一名心腹屬下正色說道。

華安嘴角微微一笑,看向諸葛雄,輕聲問道:“荊州的情況如何,南王聽到風聲之後,有什麼動作沒有。”

諸葛雄抱拳道:“啓稟王上,自從關中、蜀中與河北的二十萬人馬抵達洛陽城附近之後,荊州方向的兵馬,比以前老實了很多,很多兵馬都已經開始向南後撤,似乎,有意要與我軍保持一定的距離。”

“王上,我軍在洛陽城周遭有五十萬兵馬,遠遠強過荊州軍,看來他們是害怕了。”

“是啊!王上,如今荊州軍都畏懼我軍,其餘的兵馬就更不足爲懼了,江南的兵馬也已經同意遷都,我們要求朝廷遷都,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阻力,當立即展開行動。”

兩名心腹屬下,大聲說道。

“王上,是時候了。”王猛也開口表示支持。

華安高興的點了點頭,正色道:“好,本王這就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儘快遷都洛陽城,王將軍,你好好準備一下,明日一早,就由將軍統領五萬精兵向豫州方向行去,以接應朝廷的遷都人馬。”

“是,王上,末將遵令。”王猛抱拳領命道。

隨後,華安立即親手寫了一封要求朝廷遷都的奏摺,並派遣麾下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建康城。

在心腹攜帶奏摺離開洛陽城之後,華安心裡終於是大大的鬆了口氣,至此,遷都洛陽城一事,終於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也許要不了多久,朝廷就會抵達洛陽城,到那時,華安必然可以很輕鬆的左右朝政,進而可以實現更大的政治理想,幽州和平州,自然是要優先收復的,而隨後遼東以北、西域以西、南疆之南,都是可以開拓的疆土,甚至,更遠的土地,也可以通過征服而獲取。

第二日一早,五萬精兵便在洛陽城的南門外集結完畢,王猛在向華安告辭之後,便率領這五萬精兵,向豫州方向行去。

王猛所率領的五萬精兵,將先後經過襄城、潁川、汝南、汝陰四郡,並在汝陰郡的治所汝陰城附近駐紮,以迎接朝廷的遷都人馬,然後,保護朝廷的遷都人馬,安全的前往洛陽城。

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六百一十九章 鐵索騎兵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陽失守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臨門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廷授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攻打仇池公府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五百一十五章 華安的立場第四百五十章 新夫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魏興郡第九百零二章 華安的計劃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九百一十六章 加急信件第一百六十章 混進敵營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
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夜破平阿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六百一十九章 鐵索騎兵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歷陽失守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進駐白山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喜臨門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廷授意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三百九十四章 蜀軍劫營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晉皇族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七百七十五章 卻月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二百七十三章 渡口姑娘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陣前斬將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九百二十六章 王午的進攻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攻打仇池公府第七十二章 身世悽慘第七百六十一章 放蕩的馬氏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五百一十五章 華安的立場第四百五十章 新夫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魏興郡第九百零二章 華安的計劃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九百一十六章 加急信件第一百六十章 混進敵營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六百四十二章 張進的態度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五百七十九章 五路出征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九十三章 智激敵將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