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

褚蒜子聞言,頓時猶豫了起來,她自然希望儘快抱上孫子,但皇帝司馬聃的身體實在是太弱了,若是增加侍寢妃嬪的數量,則極有可能會掏空司馬聃的身軀,從而讓司馬聃死的更早。

這種猶豫彷徨的心情,折磨着褚蒜子,讓褚蒜子的心裡感到非常的壓抑,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儘快抱上孫子和讓兒子多活幾年,這兩者之間,她必須做出選擇,畢竟,事情已經擺在眼前,逃避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皇上身爲一國之君,不僅肩負統治天下的責任,更肩負爲皇家開枝散葉的責任,如今,皇上大婚已經足有大半年,也該給皇上多準備幾名得體的妃嬪了,只是皇上龍體欠佳,所以妃嬪不需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各位覺得可否。”褚蒜子說着,看向幾名御醫。

很顯然,褚蒜子還是選擇了後者,畢竟,皇帝的身體已經這樣了,就算不增加妃嬪,也是活不了太久的,而若是不能在去世之前留下龍子就太遺憾了,當然,褚蒜子還是考慮了司馬聃的身體,並覺得準備三五名妃嬪,爲皇帝換換口味就可以了,以免妃嬪太多,讓皇帝身體無法消受。

“太后聖明,若是三五名妃嬪每隔幾日輪流侍寢,倒是可行的。”反對的御醫,見褚蒜子已經下定決心,便立即開口表示同意。

“太后聖明,太后聖明。”其餘幾名御醫也全都對褚蒜子的做法表示了認可。

顯然,他們這些做御醫的位卑職小,是不願意違逆太后意思的,畢竟。太后既然已經決定了,就一定有太后的考慮。

見幾名御醫覺得可行,褚蒜子點了點頭,並揮手讓幾名御醫離開。

幾名御醫走後,褚蒜子蹙起了眉頭。他不僅擔憂皇帝司馬聃的身體,而且,覺得貿然增加多名妃嬪,對皇后有些不公,並且,會讓皇后何法倪覺得。這是太后對其生不出龍子的不滿,從而鬱鬱寡歡,悶悶不樂。

在太后褚蒜子的心目中,皇后何法倪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而且對她非常的孝順和恭敬。讓皇后不高興,她自然有些不忍心,但她同時也知道,皇后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好孩子,只要她細心解釋,何法倪會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的,爲此,一定會爲了大局而同意皇帝納妃。

當然。這個解釋的任務,還要褚蒜子親自去做,畢竟。只有她親自跟皇后說,纔是最爲妥當的。

親自向皇后解釋,只是一件小事,隨時都可以進行,但讓皇帝納妃卻是一件大事,必須要與朝中的衆心腹官員好好商議一番才行。

於是。褚蒜子立刻找來謝安等朝中重臣,並打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讓他們推薦妃嬪的人選。

很快,謝安等幾命朝中重臣。便來到了褚蒜子的船艙,並抱拳向褚蒜子行禮。

見衆人全都到齊,褚蒜子正色說道:“各位愛卿,哀家打算從各大士族之中,挑選三五名人品相貌俱佳的良家子,入宮侍奉皇上,不知各位以爲如何?”

褚蒜子話音剛落,幾名朝中官員便驚訝的互相對視了一眼,畢竟,皇帝大婚剛剛纔過去大半年,而且,皇帝已經感染了風寒,在這個時候,太后怎麼會突然想到爲皇帝納妃呢?這是非常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太后,如今朝廷正在遷都途中,一切都還未穩定下來,應該抵達洛陽城之後,再爲皇上納妃比較妥當。”一名官員,正色說道。

“是啊!太后,最多一個月便可抵達洛陽城,還是到了洛陽城,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再安排納妃的人選吧!”又一名官員說道。

顯然,此時正在遷都的途中,道路上都是人馬,各種情況都比較混亂,所以,即便選好妃子,也無法行冊封典禮,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人心都放在遷都上了,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安排納妃的事情。

褚蒜子聞言,點了點頭,正色道:“如今皇上感染風寒,龍體欠佳,哀家也知道此事納妃甚爲不妥,不過,哀家只是先將此事告訴各位愛卿,讓各位愛卿能夠早些準備,待抵達洛陽城之後,再正式爲皇上納妃。”說完看向衆官員。

衆官員聞言,頓時明白了褚蒜子的意思,畢竟,納妃不同於普通老百姓家的納妾,必須要選擇相貌和人品都非常好的良家子纔可以,而這就必須要事先進行考察了,所以,必須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才行,褚蒜子此時提出爲皇帝納妃,便是要去朝廷的衆官員提前做好準備,如此,在抵達洛陽城之後,才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讓皇帝順利的迎娶幾名妃嬪。

“太后放心,微臣一定盡力辦好此事。”一名官員正色說道。

“太后,且容我等商議一日,明日便開始在衆士族之中,逐步廣選相貌和人品皆佳的世家女子,以侍奉皇上。”又一名官員點頭應道。

“是啊!太后,這件事情不必急於一時,我等會盡快將妃嬪的名額確定好,並交由太后欽定。”謝安正色說道。

褚蒜子聞言,點了點頭,正色道:“如此甚好,爲皇上納妃這件事就拜託各位愛卿了。”

“我等一定盡力。”衆官員連忙應了一聲。

隨後,衆官員便先後離開了褚蒜子的船艙,並在路上小聲的商議了起來,他們仍舊不明白,太后爲何在這種時候提出如此要求,不過,既然太后已經提出了要求,那麼,他們就應該不折不扣的執行,畢竟,誰讓他們是臣子呢?

不過,此次太后給出的名額非常的有限,而江南和江北士族衆多,所有的士族,爲了各自的利益。都會選擇與皇族聯姻,尤其是大晉朝的皇帝,乃一國之君,地位無比尊貴,就更讓衆士族蠢蠢欲動了。衆官員一致認爲,只要爲皇帝納妃的消息一傳出,在極短的時間內,必然會引起衆士族的爭搶,到時候,就不是根據相貌和人品選妃了。而是根據各個士族的影響力選擇了,當然,所選的妃子自然都是各個士族的佼佼者,畢竟,若是選一個相貌和人品皆差的女子侍奉皇帝。會有損士族聲譽的。

江水的寬度有限,沒過多久,浩浩蕩蕩的船隻便在江水的北岸停靠了下來,而早一步出發的馬車早已在江水的北岸集結待命,下船之後,衆人依次登上各自的馬車,並向幾十裡外的全椒城行進,他們第一日的行程便是抵達全椒城。在全椒城歇息一日,然後,再繼續向北行進。

由於皇帝司馬聃是第一次坐船。而且,還在甲板上感染了風寒,爲此,在船上的時候,就有了很強烈的嘔吐感,不過。爲了不讓太后和衆大臣擔憂,司馬聃一直強忍着。如今,剛剛抵達岸邊便登上馬車。這讓司馬聃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爲此,他一股腦的將肚子裡的山珍海味全都吐了出來,並噴了身旁的宮女一身。

“皇上,皇上。”見皇帝司馬聃嘔吐,馬車內負責侍奉的宮女,緊張的叫了起來

這一叫自然引起了相隔不遠馬車中褚蒜子的注意,並立即讓馬車停下。

當然,皇后何法倪和衆大臣也全都聽到了叫喊聲,爲此,全都圍攏了過來。

“皇上,皇上到底怎麼了。”褚蒜子走向馬車,緊張的問道。

“回太后,皇上吐了好多。”一名宮女連忙回道。

褚蒜子聞言,心頭不禁一緊,不久前,司馬聃在甲板上被冷風吹得感染風寒,就已經讓她非常焦慮了,如今,司馬聃又吐了一車,這就更讓她非常憂慮了。

走進車廂一看,司馬聃正虛弱的半躺在車廂裡,車廂的地板上一片污物,不過,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吐出來的除了食物,還要剛剛喝下的藥湯。

“難道是御醫開錯藥了。”褚蒜子心頭狐疑了起來。

“御醫,快宣御醫。”褚蒜子連忙大聲喊道。

當然,伺候的太監早就去請御醫了,並且,此時御醫聞訊已經抵達皇帝的車前,並登上了馬車。

“你們快看看,皇上到底怎麼了,爲何剛喝完藥湯不久就嘔吐了。”褚蒜子嚴詞質問道。

幾名御醫被訓斥的面面相覷,並連忙走進了馬車之中。

一名資歷較深的御醫試了試皇帝司馬聃的脈搏,又看了看司馬聃的舌苔,心中便有譜了,並長長的吁了口氣。

見御醫長長的吁了口氣,褚蒜子連忙問道:“皇上到底怎麼樣了,爲何會嘔吐,是不是吃了不該吃的藥材。”

御醫連忙抱拳道:“太后不必擔心,皇上沒什麼大礙,只是暈船了而已,歇息一下就沒事了。”

“暈船,爲何只有皇上暈船。”皇后何法倪輕聲問了一句。

御醫連忙抱拳道:“回太后、皇后,江面本就顛簸,而皇上一直龍體欠佳,在江面上又感染了風寒,隨後又喝了不少藥湯,所以纔出現了暈船的症狀。”

顯然,御醫的解釋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並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地方,不過,褚蒜子聽了之後,卻頗爲生氣,並厲聲斥道:“爾等既然知道皇上龍體欠佳,爲何不提醒皇上,讓皇上不要在江面上吹風,還有,既然喝下湯藥更容易引起暈船,爾等爲何還要讓皇上喝下這麼多的湯藥。”

很明顯,褚蒜子是氣的糊塗了,言語之中,有很多無理取鬧的成分,畢竟,皇帝在甲板上吹風,他們當時並不在場,而且,他們雖然知道皇帝的身體骨不太好,但也不會想到,被冷風一吹就出現感染風寒的後果,還有,喝下治療感染風寒的湯藥,也完全是在太后褚蒜子的催促之下做出的決定,根本就沒有想到,皇帝在喝下湯藥之後,居然全都吐了出來。

此時,皇太后褚蒜子興師問罪,他們雖然心裡感到非常冤枉,但也無可辯駁,爲此,只得認命,誰讓他們是御醫呢?

“太后恕罪,太后恕罪。”幾名御醫連忙跪着請罪。

見衆御醫跪着請罪,褚蒜子微微吁了口氣,問道:“皇上吐成這樣,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們是御醫,快些拿個主意。”

幾名御醫聞言,互相對視來了一樣,其中一名御醫抱拳道:“太后,暈船之症與暈車之症,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治療,必須多歇息,若是繼續舟車勞頓,症狀還會繼續加重的。”

“是啊!太后,皇上不但有暈船之症,而且之前還感染了風寒,所以更要多歇息,切不可繼續舟車勞頓啊!”又一名御醫,正色說道。

顯然,治療暈車和暈船的最好辦法,就是多歇息,只要歇息一段時間,症狀自然就會好了,不過,司馬聃還感染上了風寒,爲此,事情可能不會那麼簡單,也許需要歇息好久,身體才能完全康復。

褚蒜子聞言,不禁蹙起了眉頭,此刻,他們處在了江北的荒地之上,周圍別說城池,連一座村莊都沒有,在如此荒地之上宿營,實在是有些不方便。

“謝愛卿,鑾駕在此宿營合適嗎?”褚蒜子看向謝安,輕聲問道。

謝安猶豫了片刻,正色道:“既然皇上龍體欠佳,那不如就在此處宿營吧!”

顯然,謝安覺得皇帝司馬聃的身體實在是太虛弱了,若是強行向全椒城行進,只怕半路上還會繼續加重病情,爲此,倒不如就地紮營,待司馬聃身體稍微好些再繼續向北行進。

見謝安已經同意就地宿營,褚蒜子點了點頭,並正式以皇帝的名義下達旨意,讓隊伍立即停止前進,並就地宿營。

命令很快就傳達了下去,上萬人馬立即開始紮營,並按照各自的不同分工,分別準備不同的事情。

在大營紮好之後,皇帝司馬聃立即進入剛搭好的御帳之中,並躺在榻上歇息,周圍全是伺候的宮女太監,另外,爲了防止司馬聃身體再次不適,兩名御醫也留在了御帳之中,以隨時觀察司馬聃的情況。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四百二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答應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六百四十四章 破敗的洛陽城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懂的!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正面決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七百四十六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七百六十章 吞併魏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攻南關城受挫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二百一十五章 分兵龍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出兵北伐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六百零一章 無月不戰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于闐公主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三百三十一章 日漸消瘦的戰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八百七十章 北攻南守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四百二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答應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六百四十四章 破敗的洛陽城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四十二章 華安領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懂的!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三十八章 上元燈會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正面決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七百四十六章 真假難辨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九十八章 視死如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攻陷富樓沙第五百三十一章 山谷伏兵第三十三章 生擒叛將第七百六十章 吞併魏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攻南關城受挫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睡不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虎嘯山莊第八章 韓潛將軍第七百七十四章 全力北進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百零八章 朝廷同意議和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二百一十五章 分兵龍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八十一章 追兵襲來第八百零九章 桓溫來信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四百一十章 攻打綿竹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九百八十五章 西域問題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出兵北伐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六百零一章 無月不戰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