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

大晉朝廷的文武官員,經過一番爭論,決定採取穩妥的方式,讓三路主力人馬積極備戰,並根據鄴城方向的形勢,伺機北伐。

對於剛剛被收復的關中平原,由於形勢還不穩定,朝廷下令讓華安都督雍州諸軍事,儘快穩定關中的形勢,並根據形勢,伺機東進。

朝廷的旨意,很快便下達到了三路軍團,華安開始全力經營關中,並密切關注鄴城方向的形勢,桓溫的荊州軍團主力進入荊州北部區域,並將中軍大帳設在了戰略要地襄陽,揚州軍團的褚裒大病了一場,無法代表出征,便將經營徐州的任務交給了頗有名氣的殷浩,殷浩率領揚州軍團,進駐彭城,威震趙國的青兗二州,並與襄陽的桓溫遙相呼應,大有齊頭並進,攻取中原的氣勢。

然而趙國的實力仍然還很強大,桓溫和殷浩在各自做了一點小嚐試之後,便放棄了立即北伐的打算,而是聚集兵力,觀望中原的形勢。

在趙國樂平王石苞率領部下逃離關中之後,鄴城的援兵才姍姍來遲,見潼關已經被謝艾攻取,便立即發動了一次佯攻,結果自然是被謝艾打得大敗,只好撤回洛陽,將情況向鄴城方向彙報。見關中已經丟失,並且,晉軍在關中的實力極爲雄厚,石遵大驚,他很想派兵奪回關中,但目前鄴城的政局不是很穩定,各方勢力縱橫交錯,況且。敏感的他,已經嗅出了大晉和燕國的意圖,爲了保衛鄴城等核心區域,石遵不敢將主力大軍派往關中方向,以免國都不保。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困擾着石遵,那便是大將石閔,當初在李城起兵的時候,爲了得到石閔的支持,石遵答應石閔。在自己登上帝位之後。便立石閔爲太子,但石遵真的登上帝位之後,卻迫於形勢的需要立了石斌的兒子爲太子,畢竟。石閔本姓冉。是晉朝遺民。並非羯族,更不是石虎的子孫,自然不能立爲太子。否則,會招致羣臣的反對,爲了安撫石閔,任命石閔爲武興公,輔國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石閔極大的兵權。

但此時石遵有些後悔了,他的食言讓石閔很不高興,將軍權交給石閔之後,他的心裡非常害怕,因爲,這個石閔非常英勇善戰,萬一他不滿意了,要造自己的反,後果就相當的可怕了。石閔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他麾下的將領自然也是功勞頗大,爲此,石閔自然要給自己部下的將領請賞,讓他們擔任更高的職位,但石遵非常害怕石閔的實力擴大,危及自己的統治,爲此,不但否決了石閔的要求,還對石閔麾下的將領進行了貶謫,這一行動減弱了石閔的勢力,但卻也讓石閔與麾下的將士心生怨恨,隨後,石遵內心更加害怕起來,爲了解決自己的心病,石遵召集自己的幾個兄弟,義陽王石鑑、樂平王石苞、汝陰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在自己母親鄭太后的房內,商議如何解決石閔的問題。

石遵看向衆弟兄,蹙眉說道:“石閔英勇善戰,麾下勇士如林,所有將領都懼怕他,就連朕,見了此人,也是心驚膽戰,如今,石閔愈加對朕不滿,這可怎麼辦纔好呢?”

“石閔本爲外人,卻掌管國家的命脈,早晚必將爲禍,宜早除之。”石苞大聲建議道。

“沒錯,石閔與其父本是晉朝遺民,先皇憐其勇而用之,並賜姓石,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石閔掌管軍權,久必爲禍,必須殺之。”石鑑也如此認同。

石遵聞言,動了殺心,但石閔武功高強,且麾下勇士極多,要殺石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萬一事情敗露,後果不堪設想,這又讓他有些爲難。

“皇兒且慢,當初在李城起兵的時候,如果沒有石閔的支持,你怎麼能有今天,還有沛王石衝,率軍殺向鄴城,要與你爭奪皇位,也是石閔率軍平叛,現在,他有些居功自傲,目中如人,也在情理之中,應當對他寬容一些,怎麼能因爲一時的懷疑,而擅動殺意呢?”鄭太后到底是個婦道人家,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冒這個險。

聽了自己母親的話,石遵有些猶豫不決,在殺與不殺之間,他一時之間無法抉擇,最後,決定暫且將這件事擱置一下,日後再談。

此時,石鑑藉故外出,爲了奪取皇位,他派遣心腹之人,將石遵意欲殺掉石閔的消息告訴石閔,以獲取石閔的支持,從而取代石鑑,登上帝位。

果然,在得知石遵要對自己動手之後,石閔與李農、王基商議之後,連忙派遣麾下將領蘇彥和周成率領三千人馬,迅速包圍皇宮,並將石遵捉拿起來。

此時,石遵正在與婦人玩耍,見衆多人馬向自己衝來,大吃了一驚,連忙質問道:“是何人要造反?”

將軍周成,正色說道:“義陽王石鑑應當爲繼承人。”

石遵聞言,點了點頭,突然大笑道:“朕尚且如此,石鑑又能支撐多長時間呢?哈哈哈!”說完倒是有一種輕鬆的感覺。

“皇上就放心去吧!”周成說着,舉起手中兵器,隨即將石遵殺死,並將鄭太后、太子石衍等一干人等,全部殺掉,以除後患。

石遵被殺掉之後,在石閔、李農等衆多將領的擁護下,義成王石鑑登上帝位,並大赦天下,以武興公石閔爲大將軍,封武德王,任命李農爲大司馬,其餘衆將各有封賞。

如此,在石虎死後,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趙國的石世、石遵、石鑑,先後登上帝位,政局動盪,由此可見一斑。

石鑑的繼位,是在石閔等將領的擁護下取得的,因此並沒有得到所有趙國將領的認同,許多老將更是擺起了架子,拒不前往鄴城朝見天子。

####

在關中方向,經過近一個月的召集,六萬關中軍團正式招募完畢,並在長安郊外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軍營,王猛的計劃,便是用一年的時間,將這支新軍,訓練成傲視天下的雄師,以支持進軍中原的需要。

雖然,王猛從沒有訓練軍隊的經驗,但熟讀兵書的他,對軍事是非常精通的,自然明白該如何訓練新兵,並有信心將這支新軍訓練成一支精兵。

練兵正式開始之後,王猛每日都會前往軍營,指導新軍的訓練事宜,但更多的時間,他卻是在考慮關中各方面的佈局。

按照他的設想,未來可能遭遇的敵人,是一支以騎兵爲主的軍團,而且是動輒十萬人馬的龐大騎兵軍團,騎兵的機動性是其它兵種所無法比擬的,爲了對抗敵軍的大批騎兵,王猛覺得必須組建更加強大的騎兵軍團。

關中靠近西域,馬匹自然不成問題,有梁州方向的各種物資錢財做後盾,經費上問題也不大,而在騎兵的裝備上,王猛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華山苦讀的這些年,王猛閒來無事的時候,便發明了許多軍事裝備,其中就包括騎兵的各種裝備。

只是,這些裝備都還停留在圖紙的階段,畢竟,王猛不是鐵匠,也不是皮匠,無法自己做出實物來,而且,王猛並無富裕,自然更不能請人打造這些並非自己急需的物品。

而現在情況就不同了,華安已經將六萬新軍交給了他,爲了讓這六萬新軍,在一年後具備強悍的戰力,除了要嚴加訓練之外,還要爲這些新兵配屬精良的裝備,越是精良的裝備,越能增加軍隊的戰鬥力。

王猛將自己設計的各種適宜騎兵使用的裝備,畫在了圖紙上,並交給華安,詢問華安的意見。

看了王猛設計的裝備,華安連聲叫好,這些裝備,充分考慮了騎兵和戰馬的舒適性,而這種人性化的設計,無疑會增加騎兵的戰鬥力。

爲了支持王猛,華安當即決定,將梁州方向兵器館的一半人馬調往長安城,並在長安城中,建立一個全新的兵器館,以專門爲王猛打造需要的兵器。

對於華安的全力支持,王猛大爲感動,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關中六萬新軍,訓練成精銳之師。

同時,爲了減輕對梁州的依靠,王猛建議對關中進行大開發,並通過地形和水文等條件,分析了關中對比漢中所擁有的絕對優勢。

也就是說,關中的發展潛力,不是小小的漢中所能比擬的,長安作爲大晉朝的西都,也不是南鄭城所能比擬的。

王猛的分析,與華安的想法不謀而合,長安城的名氣,的確遠遠超過南鄭城,關中的地理優勢,也大大超過漢中。

在華安的預想中,長安城一旦繁榮起來,其所能吸引的商旅將大大超過南征城,爲此,華安決定在秋收之後,擴建長安城,並一步步的將長安城建設成一個商人往來雲集的大都市,屆時,長安城的地位將取代南鄭城,成爲大晉西部的第一大城池。(。)

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八百七十一章 招降周成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一百零三章 先斬羽翼 後搗腹心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一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石虎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六百章 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五百三十六章 拿下武都城
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八百七十一章 招降周成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三百四十九章 趙軍多路潰敗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二十七章 京城陷落第四百四十二章 佯攻成都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一百零三章 先斬羽翼 後搗腹心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換乘步輿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七百二十六章 代軍前鋒潰敗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一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石虎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八十四章 揮淚告別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撐不住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羅馬大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八十六章 立志投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三百三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六百章 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第一章 北伐遺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五百三十六章 拿下武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