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

見華安有意要放掉石苞,麾下的將領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他們都知道,既然華安要這麼做,自然有這麼做的道理,爲此,也不反對。?。。

城內的大火燃燒的很旺,在諸葛雄與李亮率軍進入城內的時候,城內的百姓已經開始滅火,無奈大火燒得太旺,一時間無法撲滅。

晉軍兩萬人馬,毫不猶豫的加入了救火的行動,並利用隔離的辦法,將還未着火的部分房屋拆毀,從而讓大火無法蔓延。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撲救,城內街道的大火基本上被撲滅,但被燒燬的店鋪很多,損失比較大,城內的幾座糧倉全部被完全燒燬,裡面的幾萬旦軍糧全部化爲灰燼,一顆糧食都沒有剩下。

在長安城東門外,趙軍左右兩翼人馬將晉軍纏住,石苞則帶着親衛軍,攜帶大量物資,向武關方向撤退,晉軍一萬大軍在擊退趙軍的左翼兩翼人馬後,向石苞撤退的方向追擊了一陣子,繳獲了部分趙軍的物資,隨後,便撤回來東門外,並立即將這一情況向華安彙報。

西門外,華安正在安撫投降的趙軍將士,東門方向的一名傳令兵便奔了過來。 傳令小兵一愣,隨即抱拳道:“回將軍,趙軍主將石苞率領萬餘人馬,向東南方向去了,陳將軍追擊了一陣。繳獲千旦軍糧而返。”

華安點了點頭,下令道:“你回去告訴陳破虜,石苞走了就好,讓他不必追擊。”

“是,將軍。”傳令小兵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大哥,城內濃煙漸少,大火應該已經撲滅了。我軍可以進城了。”王三小聲提醒道。

華安點了點頭,讓後備軍團與投降的趙軍人馬在城外紮營。而後率領親衛軍進入長安。

一進長安城,華安感受到的是一種底蘊,一種帝王之都的底蘊,雖然城內經歷了一場大火,但規模宏大的建築,還是給華安留下了震撼的印象。

燒焦的木頭和各種物品散發出刺鼻的氣味。華安擡臂輕輕遮擋,並繼續沿着街道向前行進。

在這場大火中,許多店鋪被大火無情的燒燬,甚至有不少百姓也葬身火海之中。讓華安感受到了一絲淒涼的感覺。 “沒錯,將軍,不僅是軍用糧倉,就連城內富商囤積的糧食也被一把火燒個精光,這些糧食比軍糧還多,有近十萬旦。”李亮一臉惋惜的說道。

華安聞言,心裡一驚,按照二人的彙報,石苞在撤離長安的時候,將長安城內的糧草全部付之一炬,如此一來,長安城內的幾十萬百姓都有了斷糧之憂了,民以食爲天,一旦全城斷糧,勢必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只怕關中會爲此一片混亂。

見二人滿臉的炭灰,華安擺了擺手,輕聲道:“二位將軍和將士們都辛苦了,先下去洗洗臉吧!”

“是,將軍。”諸葛雄和李亮聞令,抱拳一揖,轉身下去了。

二人走後,王三看向華安,輕聲道:“大哥,城內糧食全部被燒絕,老百姓家裡的存糧只怕支撐不了幾天了,這可怎麼辦呢?”

“還能怎麼辦,我軍大營不是有糧草嗎?就用我軍的糧草救濟百姓。”華安不假思索的說道。

王三聞言,急道:“大哥,我軍出城所帶糧草僅夠支撐一個月而已,如今,已經過了半個多月了,我軍糧草所剩不多,哪還有餘糧分給百姓啊!”

這個問題,華安自然是很清楚的,在出徵之前,華安經過一番設想,覺得一個月之內可以在關中站穩腳跟,爲此,僅動員了十萬後備軍團運輸足夠大軍消耗一個月的糧草,以減少人力的徵發。

此刻,經過半個多月的征戰,晉軍二十餘萬人馬的糧草已經嚴重不足了,若是在分撥一部分給長安城的百姓,大軍的糧草就更不足了。

“就算不分撥糧草給百姓,我軍的軍糧也支撐不了多久,眼下,我軍已經在關中站穩腳跟,接下來的當務之急,便是儘快將南鄭城的糧草運往關中,越多越好。”華安正色說道。

王三點頭道:“大哥說的是,爲了在關中站穩腳跟,我軍必須儘快運糧了。”

華安拿出懷中的地圖,開始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將南鄭城的大量糧草運往關中,目前,從南鄭通往關**有五條道路,祁山大道最爲平坦,最有利於糧草的運輸,但這條路是最遠的一條道路,來回搬運糧草,實在是浪費時間。

其餘幾條小路,雖然距離較近,但道路崎嶇難行,運輸糧草頗爲不便,難以在短時間內大量運糧。

若是按照五路同時大量運輸糧草的辦法,則需要再次徵發大批的百姓負責運輸糧草,而這樣一來,將大大損耗梁州的經濟和農業,是華安不願意看到的。

思前想後,華安覺得,必須有一種簡潔高效的運糧方法,以滿足漢中運輸大批軍糧前往關中的需求。

華安拿着手中的地圖,來回的觀看,突然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河流走水路運輸物資。

這條河流自然就是緊靠褒斜道的褒水,褒水靠近南鄭城,城中的大量軍糧,可以利用船隻從褒水的下游向上遊逆流運輸。

但有一個問題是,在褒水的下游,河水既寬又深,可以通行大型的船隻,但在上游的位置,河道很窄,水深也很淺,小船都無法通行,也就是說,褒水並不能直接通向關中,而只能通到二百餘里。

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要知道從南鄭城,沿着褒斜道通往郿城,至少有三四百里的路程,若是利用褒水運輸二百里,剩下的一百餘里,運輸的壓力就小了很多,況且,在郿城以南,還有一條小河,是渭水的支流,可以通船的距離足有五十餘力,只要這兩條河流充分的利用,便可以大大減輕陸路運輸的壓力。

也就是說,從南鄭城將軍糧運往郿城,有近三百里的距離是用水運,而中間需要陸路運輸的距離不足百里,如此一來,除了翻越秦嶺的不足百里需要加強人手之外,兩頭的水運,所需要的人力很少,要知道,水運的效率是陸路運輸無法相比的。

爲了進一步增加運輸的效率,華安還打算將水運分成兩段,在從南鄭城發糧的時候,用大船運輸,以提高效率,在進入上游,大船無法通行的區域,改用小船運輸,在小船無法通行的源頭區域,在將軍糧用輜重車運輸。

華安思慮周全之後,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身旁的將領,衆將領在聽了華安的運輸方案後,無不拍案叫絕,認爲可行。

在分析了每一個細節的步驟後,華安終於下定決心,利用褒水和褒斜道大量運輸糧草,在郿城設立一個大型軍糧倉庫,以儲存南鄭城方向運來的糧草,同時,在長安城之中,修建更大的糧倉,畢竟,長安纔是關中的核心,控制長安,才能更好的掌控關中。

從郿城將軍糧運往長安,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需沿着渭水一路向東,便可輕鬆的抵達長安,若要運往潼關,那就繼續東進,進入潼關即可。

在關中,幾乎所有的重要城池,都在渭水及其支流的邊上,運輸糧草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華安正式下達命令後,關中方向,輜重營的將士們開始大量造船,以便於運輸糧草,而漢中方向,則將準備好的軍糧裝上船隻,並沿着褒水一路向北運輸。

華安派遣一萬名後備軍團的將士,推着山地輜重車前往褒斜道,準備運輸從褒水運來的軍糧,而後,再將這些軍糧運往郿城附近的渭水支流,搬運上船隻,通過船隻順流而下,將軍糧運往郿城。

這種運糧的方式,大大節約了人力,運糧的效率大爲提高,短短的半個月之內,便有十萬旦軍糧,被運進了郿城,而後轉運到了長安。

在缺糧的日子裡,華安將軍糧無償送給長安城的百姓,從而避免長安城出現大規模的餓殍,這一行爲既避免了長安城的動亂,也讓長安城的百姓對華安感恩戴德,可以說,在短短的幾日之內,長安城的民心已經盡數爲華安所得。

損失一些軍糧對華安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但得到民心對於華安來說,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在城內缺糧的日子裡,華安免費爲長安城中的百姓提供糧食,這一步棋算是徹底走對了。

南鄭城的軍糧在源源不斷的運往長安,看着長安城中堆積的軍糧越來越多,華安一顆懸着的心總算是放下了,只要擁有足夠的糧草,華安有信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掌控關中,從而以關中爲基地,殺出潼關,收復中原。)

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九百章 分兵禦敵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四十一章 世子的野心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九百七十三章 王猛返回洛陽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虎逃入烏江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
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代軍抵達安喜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三十六章 韓晃脫險第九百章 分兵禦敵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八百三十九章 謝安當官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四十一章 世子的野心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六百零二章 王猛的眼光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敵軍箭塔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虎候的秘密任務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主簿謝艾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九百七十三章 王猛返回洛陽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三百六十章 刺探趙軍水寨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軍的戰前佈置第二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虎逃入烏江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九百一十八章 燕軍潰退第五百五十九章 鳥鼠山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八百五十六章 燕國積極備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破劉顯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三百零三章 俘敵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