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住房也很好賣

工匠們按照華安的要求,對住房的規劃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再次交到了華安的手中。

對於修改過的方案,華安非常的滿意,並立即要求他們再次以最短的時間,將這一規劃圖上的方案,製作成直觀的立體實景圖,以便於進行預售。

工匠們在接受命令之後,立即開始了製作立體實景圖的工作,並在短短時日之內就將實景圖製作完成了。

這一次製作的住房實景圖,比上一次的商鋪、街道實景圖還要精細,看上去非常的一目瞭然,而且,住房區域按照不同的檔次和規格,分成了相對獨立的四大塊,看上去頗有層次感,按照這種規劃,窮人和富人將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區域,這樣做的好處,可以讓居住的百姓更加的舒心,畢竟,擁有不同財富的人居住在一起,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失衡問題,從而會造成社會治安的壓力,而擁有同等財富的人居住在一起,則更有共同語言,從而會更加安定。

住房實景圖製作出來之後,華安與麾下的心腹,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些實景圖,並對工匠們的工作成果給予了極大的肯定。

不過,住房的預售是針對所有想要在洛陽城安家的人準備的,爲此,只要進行公示,全洛陽城的老百姓,都≧,會前來觀看,如此一來,只怕公示的位置會被擠的水泄不通,爲此,華安覺得應該將這份實景圖進行少量的複製,並在不同的地點同時進行公示,而且,住房區域按照檔次分成了四大塊。這四大塊的住房,完全可以在相鄰的區域,分成單獨的四塊公示區,以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而且,分開之後。有錢的富人會格外關注檔次高的住房實景圖,而窮人則會極力關注檔次相對比較低的住房實景圖,如此,很便於有購買意向的人,更加容易的找到自己可以購買的住房。

而因爲住房是供百姓居住的場所,並沒有太大的商業利益,爲此,區位的地理優勢顯得不那麼重要,所以。華安決定對這些住房進行明碼標價,誰先預購便屬於誰,而價格也比較公道,平均是成本造價的兩倍,其中,富人居住的住房可以訂到成本的三四倍,而窮人的住房則達到成本多三到五成就差不多可以了,畢竟。窮人購買房屋的壓力會很大。

當然,爲了防止一些富豪大規模的購買低檔的住房。從而造成需要購買住房的窮人買不到房屋,華安對住房的預售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其中,最高檔的住房,每人最多可以購買五套,而最低檔次的住房。則每人最多隻許購買一組,也就是上下三層或者四層。

如此限制,便可以杜絕一些特別富裕的大商人,聯合起來將廉價的住房全部購買完,然後再以較高的價格出手。從而賺取巨大的利潤。

幾日之後,工匠們又複製了幾份一模一樣的住房實景圖,而後便將這些住房實景圖安放在洛陽城的不同位置,其中,北王宮正門外的空地上便有一處,這一處也是唯一進行交易的位置,而其餘幾處僅僅是供洛陽城的百姓進行參觀和考慮的,在展示住房實景圖的同時,每一種規格住房的價格和購買限制,也一併公示了出來,以方便洛陽城的百姓,決定是否進行購買。

由於建造的住房數量非常的龐大,短時間內是肯定不會全部賣完的,爲此,華安決定將這些住房實景圖一直襬放在固定的位置,並且派遣少量士兵日夜看管,以防止有人蓄意破壞。

與華安預料的情況一致,在這些住房實景圖公示出去之後,立即就在洛陽城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洛陽城之中的老百姓,幾乎全都前往實景模型的位置看熱鬧,一些前來洛陽城做生意的外地人,大部分都生出了非常強烈的購買意向,畢竟,他們每次前來洛陽城做生意,全都是住在客棧之中,而住在客棧之中,與住在自己的家中,自然是非常不同的感覺了,家的溫暖不是客棧可以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若是在洛陽城之中買上一處住房,這些來自外地的商人,完全可以金屋藏嬌,在洛陽城養一個小的,對於擁有巨大財富的大商人來說,在遠離家鄉的大都市養一個水靈靈的小的,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啊!在做生意的間隙,返回溫暖的小家,摟着水靈靈的美嬌娘共赴巫山,想想都覺得有一種美滋滋的感覺。

住房實景圖公示的第一天,便有幾十名商人和老百姓,進行了購買,另外,還有更多的商人和百姓表達了購買的意向,只是由於還沒有想好,所以,還沒有進行正式的購買。

在洛陽城之中,商鋪和住房的預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讓華安感到非常的滿意,而在關中、荊州、揚州等多處位置,招募嫺熟工匠的工作,也進行的非常的順利,畢竟,給出的工錢比較合理,而且是大工程,可以保證長期有活,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所以,對工匠的吸引力自然也就非常大了。

不過,洛陽城方向如此大規模的招募工匠,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尤其是荊州和揚州方向,對這一事件顯得格外的重視,並對此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在建康城的謝安府邸,幾名朝中的重臣與謝安聚在一起,研究洛陽城方向的局勢,對於華安如此大規模的招募工匠,這些朝中重臣都有些憂心忡忡,畢竟,他們都是世家大族,家族的產業全都在建康城附近,如今,華安從揚州招募工匠,會減弱江南的人口,從而對他們的利益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若是洛陽城不斷的繁榮,很有可能會取代建康城的地位,到時候,全天下的英才都會向洛陽城集結。而他們的利益就會遭受非常巨大的損失了。

“謝公,北王如此大規模的從全天下招募工匠,對舊都的皇宮進行修繕,而且,還大規模的擴建洛陽城,他這麼做只怕居心叵測。懷有不臣之心啊!”一名官員看向謝安,正色說道。

“沒錯,北王重修皇宮,就只有兩種用途,一是迫使朝廷遷都洛陽,從而讓皇上成爲其手中傀儡,二是篡位自立,自己住進皇宮,但不論哪一種。他沒有朝廷的旨意就擅自修繕舊都皇宮,就是不臣之舉。”又一名官員大聲說道。

顯然,他們皆認爲,華安修繕洛陽城的皇宮,完全是爲了私利,而不是嘴上說的要恢復大晉的昔日榮光。

謝安聞言,輕輕點了點頭,正色道:“各位說的有些道理。不過,如今北王已經是楚王一脈。是皇族成員,他打着恢復祖先榮光的幌子,重修洛陽城的皇宮,是合情合理的,就算心懷叵測,我們也是無可奈何啊!”

很顯然。謝安也懷疑華安的意圖,但他同時也非常清楚,如今的華安不但實力非常強大,而且,身份也變得非常尊貴了。就算華安有不臣之心,他們所有采取的反制手段也極其的有限。

衆官員聞言,皆認可的點了點頭,對謝安的看法表示認同,但他們的心裡卻是非常不服氣的,畢竟,在他們的眼裡,華安原本不過是一個出身貧寒之人,以軍功取得地位之後,居然搖身一變,成了楚王一脈了,他們之中的部分人,對華安的這一身份,始終還是抱有非常大的懷疑的。

“謝公,如今北王的勢力是越來越大了,已經呈現出尾大不掉之勢了,如此一來,勢必對朝廷構成極大的威脅啊!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削弱北王的實力嗎?”一名官員,輕聲說道。

謝安聞言,搖頭道:“很難啊!多年前,本官還是一名閒雲野鶴的時候,就聽說朝廷爲了削弱北王的實力,派遣大量的官員前往蜀中和司州,不過,這些官員爲了私利,竟然惹得老百姓怨聲載道,最可怕的是,北王麾下的將士全都被激怒了,還差一點引發了譁變,當時的燕國和代國,實力非常強大,若是北王麾下的兵馬真的譁變了,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啊!說不定,整個淮河以北,都會被燕國和代國所攻佔啊!”

“謝公說的是,北王之所以會勢力龐大,也是爲了對抗燕國和代國的崛起,兵馬衆多無可厚非,不過,此時代國已經遠赴漠北,燕國的實力也已經大大減弱,在這種時候,北王麾下的大批兵馬,倒是顯得非常扎眼了啊!”一名官員,正色說道。

“謝公覺得,我們對北王的逐步強大無可奈何,但長此以往,北王必然會產生不臣之心,並篡位自立,而我們作爲皇上的臣子,理應爲皇上分憂纔對,所以,必須要想辦法削弱北王的勢力才行。”又一名官員說道。

謝安聞言,心中微微笑了一下,這些官員表面上顯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大晉朝廷和當今的皇帝,但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多半是有私心的,畢竟,他們所在的家族產業都在江南,大晉朝廷以江南爲核心,他們都將是受益者,而若是大晉朝廷遷往洛陽城一帶,他們所遭受的損失一定不會小,當然,謝安的家族也在建康城一帶,爲此,與這些官員的利益是非常一致的。

“諸位憂心朝廷的安危,本官心裡都很清楚,不過,眼下北王的氣候已成,我們所能採取的對策非常的有限,萬一惹怒北王,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諸位還是要平心靜氣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莫要太過心急。”謝安看向幾名官員,正色說道。

很顯然,謝安的政治理想,是要儘可能的維持大晉朝廷的安穩,並讓外族沒有入侵大晉的能力,對於大晉內部的矛盾,能化解就儘可能的進行化解,畢竟,一旦內部矛盾激化,形成內戰,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衆官員聞言,皆是非常無奈的點了點頭,他們也非常認可,華安氣候已經形成的事實,並覺得謝安說的很對,他們所能採取的對策,的確是非常有限的。

“謝公,如今北王在江南大規模的招募工匠,我們是否要進行適當的阻撓。”一名官員小聲問道。

謝安連忙搖頭道:“不必了,北王大規模的招募工匠,對洛陽城進行擴建,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消耗實力的舉動,你們爲何要阻止北王消耗自己的實力呢?”

“還是謝公想的周到,大興土木是亡國之道,北王如此消耗自己的實力,我們應該鼓勵工匠前往洛陽城纔是啊!”一名官員立馬就明白了謝安的意圖,並大聲說道。

“謝公,我們要不要命令各縣官員,讓他們動員江南的工匠,前往洛陽城。”又一名官員,大聲說道。

謝安連忙搖了搖頭,正色道:“這就不必了,北王並未要求朝廷協助,我們沒有必要這麼做,只要我們不對北王招募工匠的行動進行阻擋就可以了。”

顯然,謝安覺得,對此事件要不聞不問,以免讓朝廷的部分大臣,認爲他是有意在向華安獻媚,從而影響他的名聲。

隨後,謝安又與幾名大臣商議起了皇帝司馬聃親政的事情,畢竟,此時的皇帝司馬聃已經長大了,完全可以親政,而且,總是讓皇太后褚蒜子攝政是非常不合適的。

當然,讓皇帝司馬聃儘快攝政,也是爲了樹立大晉朝廷的形象和威嚴,試想一下,一個女人帶着一個孩童作爲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外人看來,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而若是司馬聃親政,就意味着這個朝廷的最高統治者,是一位已經成年的君主,氣勢和威望是可以大大增加的。

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謝安與幾名朝中大臣,皆認爲,應該儘快讓皇帝司馬聃親政,從而擺脫大晉朝廷是女人執政的軟弱形象。

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益州要變天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破敗的洛陽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比武友誼賽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八百零三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看一眼黃河第二十一章 天牢團聚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
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益州要變天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四百零五章 自不量力第五十二章 月下憶往第三百八十一章 踏冰北渡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四百零四章 獠人巢穴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七百三十七章 火燒浮橋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君悅樓第三百七十一章 連夜撤離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晉軍逼近易水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狂妄的天竺將領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六百八十六章 剿滅候霸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八百八十六章 不必增援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六百五十三章 代國援兵第六百四十四章 破敗的洛陽城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破木鹿城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一百零八章 漁家姑娘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三十四章 太后哭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比武友誼賽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八百零三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后的氣節第一千零五十章 主動出擊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八百五十九章 孤立華安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看一眼黃河第二十一章 天牢團聚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