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抵達朝歌

慕容恪何嘗不想早日突襲鄴城,不過眼前的襄國城就像一個釘子一樣,插在了突襲鄴城的道路上,若是放過襄國城,直接向鄴城進發,慕容恪總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感覺,擔心襄國的守軍會截斷所部大軍的糧道,而且,襄國同樣是河北的一座重要城池,攻下襄國城對於大燕國來說,同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況且,慕容恪早有打散,準備先攻下襄國,而後以襄國爲跳板,向鄴城進攻。

“襄國城極爲重要,況且在我軍進攻鄴城的道路上,必須要首先攻破襄國城,然後再向鄴城進發,如此,方可萬無一失。”慕容恪正色說道。

慕容霸點了點頭,輕聲道:“也好,再過數日,我軍數萬援兵便會抵達襄國,這樣一來,我們便有更多的兵馬進攻鄴城了。”

原來,燕國南下的二十萬兵馬,除了慕容恪的十萬精銳攻打冉閔,慕容評的五萬大軍進攻魯口,另外還有五萬精銳作爲戰略預備隊,隨時準備策應各方。

而這五萬預備隊,即將增援慕容恪,以增強進攻鄴城的兵力,同時,燕王慕容俊在國內積極徵兵,再次組建了十萬兵馬,並在幽州和冀州的北部進行訓練,以作爲南下大軍的後備力量。

“報,將軍,據探子回報,近幾日,鄴城持續增兵,估計總兵力已經高達五萬之衆。”就在這時,一名小校前來彙報道。

慕容恪與麾下的將領聞言。皆是有些驚訝,按照之前的彙報,冉閔離開鄴城之時。鄴城的守軍根本就不滿萬,如今,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的部隊,這着實讓他們有些驚訝。

“四哥,鄴城爲何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的兵馬,五萬大軍,這可不是小數目啊!”慕容霸驚訝的說道。

慕容恪思考了片刻。輕聲道:“若我所料不錯,魏國已經將鄴城周邊郡縣的兵馬全部調入的鄴城。如此,拼湊出五萬兵馬,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將軍說的對,汲郡、魏郡、頓丘、陽平數郡皆有兵馬駐紮。若將這些郡縣的兵馬全部調入鄴城,的確可以拼湊出五萬人馬,只是這樣一來,鄴城以南的數郡就完全無兵防守了,晉國大軍一旦北進,可輕而易舉的取得鄴城以南的大片土地,而且,不用損耗一兵一卒。”一名燕軍將領輕聲說道。

“四哥,若果真如此。那晉國朝廷豈不是佔了大便宜了,我軍浴血奮戰而晉軍可以不費吹飛之力的佔領郡縣,這太不公平了。”慕容霸大聲說道。

慕容恪無奈的點了點頭。輕聲道:“不公平又能如何,魏國臣民與晉國臣民皆是同族,而我大燕國卻是他們眼中的異族,冉閔自建國以來,便以驅除六夷爲己任,並從不與晉國爲敵啊!”

慕容霸聞言。點了點頭,正色道:“若是晉軍各路主力大軍。全部北渡黃河,那我大燕與晉國劃黃河而治的計劃,就完全無法實現了。”

畢竟,他們瞭解晉軍的兵力,在黃河的南岸,大晉的多路軍團,足有三十萬大軍,實力在燕軍之上,若是這三十餘萬主力兵馬,全部渡河北上,並在河北佔據數郡的土地,那麼,燕軍飲馬黃河的計劃就會徹底的失敗,並不得不固守已經佔據的土地,放棄繼續南下的打算。

“報,將軍,據探子回報,魏國朝廷已經向晉庭上表稱臣,並乞求晉軍援兵增援鄴城,如今,已有一萬晉軍主力兵馬抵達鄴城以南的安陽城,一定是爲了增援鄴城而來的。”就在這時,又一名小校前來彙報道。

慕容恪與麾下的衆將,聽說這個消息,皆是大驚失色,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魏國朝廷已經向晉國稱臣了,而一旦魏國依附於晉庭,魏晉兩軍聯合在一切,當對南下的燕軍主力造成巨大的威脅,後果,不堪設想。

“四哥,魏國向晉庭稱臣,並求得晉軍派軍支援,此事至關重要,必須立即向二哥彙報。”慕容霸聞言,大聲說道。

慕容恪點了點頭,正色道:“這是自然,我會立即派遣心腹,將這個消息向四哥彙報的,不過,眼下我軍的當務之急,是立即準備好攻城器械,儘快攻下襄國城,就算晉軍北進,但我大燕國只要攻下襄國城,便可阻擋晉軍進一步北進,從而穩定河北的大半土地。”

慕容恪的想法很現實,畢竟,在鄴城和襄國之間,基本上全是開闊的平原地帶,而在平原地帶,騎兵的威力可以得到極大的發揮,燕國大軍以騎兵爲主,只要以襄國爲基地,利用騎兵的優勢,完全有能力將以步兵爲主的晉軍阻擋在襄國和鄴城之間,從而形成拉鋸的態勢。

聽了慕容恪的分析,燕國衆將皆明白襄國的重要性,並立即加速備戰,以儘快攻下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襄國城。

同時,慕容恪也將魏國向大晉朝廷稱臣一事,向遠在幽州薊城的燕王慕容俊作了彙報,並請求慕容俊的下一步指示。

#####

在汲郡方向,鄧羌麾下的三萬主力騎兵,已經抵達汲郡最北端的林慮城,並紮下營寨,隨時準備奉命增援鄴城,而在汲郡最東端的朝歌城,華安與麾下的三萬人馬也抵達了這裡,並紮下營寨,以等候正在趕來的梁州軍團兵馬,準備匯合之後,再繼續向鄴城方向行進,以增援岌岌可危的大魏國。

在中軍大帳之中,各軍部將正在向華安彙報各自兵馬的狀況,以讓華安確認麾下的兵馬,是否進入了可以作戰的狀態。

“報,將軍,張大人押運數萬旦糧草,已經進入了大營。”就在這時,後方的糧草也運到了朝歌城。

華安聞言大喜,並大聲道:“如今,我軍兵糧齊備,阻擋燕軍南下,是勝券在握,哈哈!“說完大笑了起來。

“是啊!我軍已經勝券在握,此戰,必能阻止燕軍南下。”帳中部將也是同樣的觀點。

華安點了點頭,下令道:“各位將軍,各自回營,一定要做好將士們的訓練工作。”

“是,將軍。”各軍將領抱拳應了一聲,轉身離開中軍大帳。

衆部將剛剛離開,負責押運糧草的張育便走進了中軍大帳。並略微抱拳,輕聲道:“將軍。”

見張育走進中軍大帳,華安微微有些驚訝,忙問道:“張育,你怎麼來了。”說完才意識到,剛纔小校說張大人押運糧草進入大營,原本華安還以爲是一位普通的張大人,卻沒有想到是張育來了。

“屬下在洛陽城呆的悶了,見將軍向鄴城進軍,所以擅自做主,前來看看。”張育輕聲說道。

“哦,僅僅就是看看這麼簡單?”華安自然不相信張育說的話,他認爲張育此來,一定有重要的事情。

張育笑了笑,輕聲道:“將軍,屬下前來,就是爲了弄明白,將軍增援鄴城之後,下一步有何打算?”

“下一步?那也要等增援鄴城之後,根據戰場形勢做出決定啊!”華安輕聲說道。

張育聞言,忙道:“若是我軍大勝,燕軍大敗,將軍打算如何?”

“若是我軍大勝燕軍,我軍自然是乘勝追擊,收復整個河北了。”華安輕聲說道。

見華安如此回答,張育心頭大驚,忙道:“將軍,此事萬萬不可啊!就算我軍大破燕軍,將軍也萬萬不可乘勝追擊。”

“哦,這是爲何?”華安蹙眉詢問原因。

張育思索了一下,正色道:“第一,魏國向我大晉臣服,與燕國上表臣服是一樣的,皆非是其真心,一旦我軍主力深入追擊燕軍,魏國大軍未必不會截斷我軍的糧道,從而讓我軍主力承受兩面夾擊的惡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將軍就追悔莫及了。第二,據可靠消息,揚州軍團和荊州軍團的主力人馬已經南下,我軍已經失去兩支重要的援兵,在河北一帶,我軍將是孤軍作戰,就算取得一時的勝利,並佔據河北的大片土地,但在根基未穩的情況下,未必守得住,後盾不穩,孤軍將身處險境。第三,將軍應該聽說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燕代二國的幾十萬大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同時,將軍麾下的幾十萬大軍,也讓朝廷頗爲忌憚啊!有燕代兩國的幾十萬大軍存在,將軍與麾下兵馬的存在才更加合理,一旦燕代亡國,魏國消亡,將軍豈不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了,所以,將軍就算取勝,也萬萬不可乘勝追擊。”

聽了張育的分析,華安認可的點了點頭,其實,無需張育提醒,這幾種情況,華安早就思考過好多遍了。

在十餘年的戎馬生涯中,華安最大的願望,便是收復大晉的失土,但距離目標越近,手中握有的兵馬越多,華安就越是擔心,擔心有一天朝廷會給自己使絆子,就像當年對待祖逖那樣,讓一個毫無打仗經驗的無能之輩,騎在自己的頭上,掣肘自己的行動,甚至,像對待蘇峻那樣,以一個閒職剝奪自己的軍權。

第一千零五十萬章 首山失守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四十八章 後山懸崖求推薦求養肥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堅守華氏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五百八十七章 兵臨長安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株連九族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八十九章 固守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六百一十九章 鐵索騎兵第五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楊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破洛陽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十四章 母子情深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吐谷渾求和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
第一千零五十萬章 首山失守第六百九十五章 燕軍攻破襄國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九百二十四章 慕容恪逃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褚裒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俘虜作亂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二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五十九章 張進的選擇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沒錢很難辦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四十八章 後山懸崖求推薦求養肥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船哪兒去了第五十一章 山賊反撲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堅守華氏城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尉遲順被困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上南鄭城頭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七百三十章 正式稱王第五百八十七章 兵臨長安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六百八十二章 冉閔被擒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五百一十六章 向下辨城進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十六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株連九族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五百九十四章 石鑑的陰謀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八十九章 固守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六百一十九章 鐵索騎兵第五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楊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六百二十七章 攻破洛陽第一百七十九章 睹物思情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十四章 母子情深第五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吐谷渾求和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五十九章 香消玉殞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全面對峙第三百五十二章 密林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