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

見王猛要動身離開長安,前往鄴城,並要求他們收集朝廷所派官員的不法證據,兩名心腹將領對視了一眼,心中皆有些意外

“將軍放心,朝廷此次派遣的官員,明目張膽的侵吞百姓的田產,甚至連軍中將領的田產都不放過,找出他們的不法罪行,根本不是難事。”一名心腹將領抱拳道。

另一名將領則蹙眉道:“將軍,您此次突然離開長安,我軍便羣龍無首,若是北方胡人南下,又或者這些朝廷官員將手伸到軍中,我等該怎麼應對。”

王猛閉目思索了片刻,正色道:“北方胡人連年南下,皆是在秋冬季節,如今正值盛夏,莊稼還未成熟,他們應該不會南下的,況且,這些胡人屢次敗給我軍,肝膽已碎,若他們真的大舉南下,你們只需謹守城池即可,本將不會在鄴城耽誤太多時間的,至於這些朝廷派遣的官員,你們就更不用過於擔心了,你們手中握有大軍,在站穩腳跟之前,他們不會貿然將手伸到軍中。”

“將軍,萬一這些官員要向我等軍中將領發難,我等該如何應對,能否……”一名將領說到一半,突然不說了。

王猛自然明白部將的意思,不過,此刻朝廷派遣的官員,全是清一色的文官,應該沒有掌控軍隊的意圖,至少暫時還沒有。

“朝廷派遣的全是文官,你們不必過於擔心。萬一發生這樣的事情,你們有臨機專斷之權,自己選擇吧!”王猛輕聲說了一句。

王猛這麼說。既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不過卻有暗示部下,可以反抗的意思。

“末將明白。”兩名心腹部將,抱拳應了一聲,隨即退出中軍大帳。

見兩名心腹部將退出中軍大帳,王猛繼續在大帳之中踱起了步子。他是一名學富五車,並且有大志向的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輔佐明君統一天下,從而讓天下的百姓都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但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沒有遇到特別讓自己滿意的明君。晉國的皇帝只有幾歲,且朝廷的大權被士族所掌控,他這樣出身並不高貴的貧寒子弟,根本難以在大晉的朝堂上有所建樹,更不可能左右大晉朝廷的朝政,實現自己的宏願,中原的幾任君主,皆是殘暴的國君,石虎弒殺成性、石遵、石鑑、石袛等人與石虎無異。也都是殘暴之徒,冉閔大肆屠戮胡人,算是報仇雪恨。但也讓王猛看到了其身上殺戮的本性,並將其與石虎等人歸爲一類,鮮卑的慕容俊算得上是一位雄主,但此人猜忌心甚重,並牢牢控制手中的權利,不會讓麾下臣子有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機會。所以並不能讓王猛爲之傾心,至於。拓跋什翼鍵、張重華等人,王猛就更看不上了。

不過,人生苦短,王猛既然已經學富五車,就不會甘心一輩子呆在華山深處,從而成爲一名隱士。

爲此,在華安招募賢才的時候,他會親自前往應聘,並藉此觀察華安的氣質和能力。

雖然華安的身份是大晉的將領,並不符合王猛的要求,但華安一心爲民的心境、謙和待人的態度,還是讓王猛頗爲滿意。

天下沒有圓滿的事情,自然也難以找到十全十美的君主,所以,王猛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還是決心投入華安麾下,並立即向華安提出了治理關中的多項建議。

華安自然也相信王猛的能力,便不斷提拔王猛,並在兵出潼關之後,將關中雍秦二州的全部事務,全部委託王猛全權處置,從而給了王猛更大的權利。

王猛自然也不負所望,在治理關中的期間,不但極大的提高了關中的農業和商業,也在軍事領域有所建樹,對軍隊的裝備進行了改良,並多次擊退和重創入侵關中的胡人騎兵,大大挫敗了胡人覬覦關中物產的野心。

ωwш●тт κan●¢ ○

看着關中的發展越來越好,王猛心裡很是滿意,併產生了小有成就的感覺,但朝廷派遣大量官員進入關中,徹底打亂了關中的政治秩序,並一步步的讓王猛的心血付諸東流,這讓王猛心痛不已。

王猛心裡很清楚,這些貴胄子弟之所以不遠千里來到關中,圖的便是關中豐富的物產,畢竟,江南的田地已經兼併的差不多了,無法獲得更多的利益,而關中的田地,卻有很多油水可撈,朝廷爲了籠絡這些貴胄子弟,讓他們效忠朝廷,自然會允許他們兼併老百姓的土地,進而以這些士族官員爲爪牙,逐步控制關中區域。

土地的兼併必然會導致大量的老百姓失去田地,從而讓貧富差距逐步擴大,給社會治安帶來極大的隱患,最終讓關中的經濟向不利的方向發展,因此,在王猛治理關中的時候,嚴禁所有士族權貴兼併老百姓的土地,對擁有土地不多的百姓,進行必要的保護,對有兼併行爲的士族子弟進行嚴厲的懲罰,並強制他們退回兼併的土地。

如今,這些士族官員才進入關中不久,便與部分關中士族沆瀣一氣,完全破壞王猛的禁令,對關中的田地進行大規模的兼併,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土地。

這才短短半個多月,關中就已經被折騰的雞飛狗跳了,若是一直這麼折騰,不出半年,王猛辛辛苦苦治理的關中就將回到治理之前,老百姓又將回到水深火熱之中。

面對如此局面,王猛心裡萬分着急,他知道,朝廷之所以這麼做,最重要的目的,便是爲了削弱華安對關中的影響,從而一步步削弱華安的實力,穩定大晉朝廷的統治。

但王猛認爲,大晉朝廷爲了穩定自己的統治,便重用和放縱士族官員,置老百姓的利益於不顧,這是非常錯誤和愚蠢的,要知道,老百姓纔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若是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切實的保障,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一個國家便難以長久的存在,至於被外敵侵佔的土地,就更不可能收回了。

而且,這些士族官員在兼併土地的過程中,採取了你追我趕的態勢,不但兼併了貧苦農民的田產,更是連軍中將士的田產都不放過,這會極大的動搖前線大軍的軍心,讓將士們的士氣大減,若是遭遇敵軍的大規模進攻,後果不堪設想。

爲此,王猛思前想後,決定離開長安城,前往鄴城方向,先觀察鄴城方向的形勢,而後,再根據具體的形勢,做出最終的決定。

在進行一日的準備之後,王猛挑選了一百名優秀的親兵,攜帶足夠的細軟,離開長安城,走最近的道路向鄴城方向奔去。

爲了早日抵達鄴城,王猛並沒有乘坐馬車,而是與護衛的親兵一樣,全都騎馬而行,在路途上,也很少停歇。

王猛之所以這麼急切的行進,便是爲了在前線將領得知田產被侵奪之後,儘快趕到軍中,穩定軍中的形勢,避免因爲這件事讓軍心渙散,從而影響大軍的戰鬥力,讓燕國大軍有機可乘。

在河北方向,王猛的擔憂得到了證實,在林慮、臨水、鄴城三處,將士們陸續得知了自己的田地被朝廷沒收的情況,並出現了很大的憤懣情緒,軍心出現了極大的動搖。

臨水城的中軍大帳之中,陳破虜、陳滅胡與麾下的幾十員將領,全都聚在大帳中商議對策。

在這些將領之中,凡是職位在軍主以下的將校,有多半都被朝廷沒收了田地,而軍主以上的將領,目前,還未出現田地被佔的情況,但他們並不感到慶幸,因爲,他們雖然貴爲高級將領,但若是手底下人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他們也不會答應,畢竟,大軍的軍心一旦渙散,他們這些大將也是無力控制局面的。

“將軍,這些日子,軍中將士不斷收到家書,朝廷派遣大量官員,沒收了華將軍賞賜給將士們的田地,一些士兵家人所開墾的新田,也被朝廷沒收了,如今,我軍軍心已經渙散,甚至出現了逃兵,若是慕容恪主力從襄國殺來,我軍只怕難以抵擋。”一名校尉抱拳說道。

“什麼,居然出現了逃兵,嚴懲,逃兵一定要嚴懲,否則,會有越來越多的士兵效仿。”陳破虜大聲說道。

“大哥,萬萬不可,如今將士們已經心懷怨恨,若是嚴懲逃兵,只怕會引起譁變。”陳滅胡大聲反對道。

陳破虜自然明白士兵們田地被侵佔,心懷怨恨,但逃兵是很嚴重的錯誤,若是不加懲罰,一定會有更多的士兵成爲逃兵,若是發生這種情況,後果就非常的嚴重了。

“啓稟將軍,十六名逃兵,已經全部被抓回。”就在這時,一名小校進入大帳,抱拳彙報道。

陳破虜點了點頭,大聲問道:“審過了嗎?他們是因爲何事逃離軍營。”

“回將軍,這十六名士兵,是後備軍團的兵油子,以前也時常犯錯,有幾名士兵,還曾偷竊過老百姓的財物,被打過板子。”小校如實回道。

第四百七十三章 溫柔的小綿羊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殞命第六百一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七十八章 慕容恪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九百八十一章 司馬聃親政第七百四十六章 真假難辨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三百一十五章 晉帝駕崩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一百六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四百七十五章 李疏渠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
第四百七十三章 溫柔的小綿羊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燕代聯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殞命第六百一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不血刃拿下長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領取軍糧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冰塊守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一千零二十章 走廊建好第七十八章 慕容恪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一百六十五章 擊退敵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九百八十一章 司馬聃親政第七百四十六章 真假難辨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兵臨丸都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五百章 自薦的奏摺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規格接待楊安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九百三十三章 南王的憂慮第三百一十五章 晉帝駕崩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六百一十章 李農的選擇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一百六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四百七十五章 李疏渠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二百七十四章 慷慨捐軀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六百六十三章 拿下河內郡第一千零七十章 未戰先潰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七百五十一章 慕容恪南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天竺軍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