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百姓的恨意

深秋過後,天氣漸漸轉寒,一陣寒風吹過,便讓人有一種瑟瑟發抖的感覺,尤其的陰天的時候,天氣陰冷而灰濛,更易讓人產生淒涼的感慨。

此時的洛陽城便是陰天,而且,還颳起了不小的寒風,吹得路人臉頰微痛,而在行刑的場地,氣氛變得更加陰冷,大量哭爹喊孃的聲音充斥着這裡,這是無辜者求生的吶喊。

他們是陰謀者的家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甚至還有幾歲的孩童,對於洛陽城皇宮發生的事情,他們完全不知情,也沒有絲毫的參與,不過,因爲株連的關係,他們必須被處死,不容半點含糊。

面對粗壯的劊子手和寒光閃閃的大刀,有的犯人無奈的低下了頭顱,有的犯人閉上眼睛,等着被砍的那一刻,更多的犯人恐懼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嚇得瑟瑟發抖起來。

而周圍的百姓,大多伸長脖子,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彷彿看熱鬧一般,當然,那些家人被殺的百姓就不一樣了,他們恨透了所有的犯人,即便是無辜者也不例外,畢竟,若不是何忠與胡人勾結,石國復也許就不會大開殺戒,他們的親人也許就不會死去了,所以,何忠等陰謀者全都該死,而他們的家人自然也被遷怒,所以,也是該死。

不過,這些百姓最恨的7,人卻不是何忠,而是親自屠戮他們親人的石國復及其麾下人馬,畢竟,這些羯胡兵馬纔是直接殺害他們親人的劊子手,而且,羯胡政權統治中原幾十年,犯下了太多的罪惡。以至於讓中原的老百姓全都對羯胡恨之入骨,這一次石國復的屠戮,更是讓老百姓心中冷卻了十餘年的舊恨再一次井噴而出。

這些帶着恨意的老百姓全都在等待,等待着石國復與麾下的人馬遭受肉刑,而後親手割下他們身上的肉,吃進肚子裡。以表示爲親人報仇雪恨。

“北王狼子野心,意圖篡位,他是奸臣,奸臣,大奸臣……”見自己很快就要被處斬,何忠怒吼着喊道。

周圍的羣衆並沒有被何忠蠱惑,因爲,華安並沒有篡位,而何忠卻是實實在在的與胡人勾結了。何忠是可惡的罪人,罪人說的話,自然是不能信的。

站在窗前的華安,眼神之中閃過一絲怒意,他恨不得立即更改命令,將何忠與石國復一同割肉處死,以解心頭之恨。

負責行刑的監斬官,見何忠胡亂吼叫。連忙將手中的令牌扔下,並大聲喊道:“斬。”

隨着監斬官手中令牌的落地。第一批百餘名犯人背後的木牌被抽下,頭顱也被按了下去。

“嗚……”求生的**,讓衆多犯人都哭喊了起來,不過,這絲毫不會引起旁觀者的同情,更不會引起劊子手的同情。

隨着一道道寒光的落下。百餘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在地,血腥之氣瞬間瀰漫在空氣之中,讓周圍的旁觀者都能感受到凜冽的肅殺之氣。

區區百餘顆人頭,與血腥廝殺的戰場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站在窗戶前的華安,連眼皮都沒有眨一下,他知道,對待反對自己的人,就應該心狠手辣,絕對不可以有絲毫的惻隱之心,否則一定會害死自己。

“王上,首陽山方向剛剛傳來緊急情報。”

“怎麼,首陽山還有殘餘匪徒。”華安連忙打算屬下的話,並緊張的問道。

屬下搖了搖頭,忙道:“是首陽山附近的老百姓,他們將我軍掩埋的五百餘具羯胡屍體,從地裡挖了出來,並鞭屍泄憤,更有很多百姓支起大鍋,烹煮這些屍體,現場慘不忍睹。”

“慘不忍睹。”華安眼神之中閃過厲芒。

屬下知道自己用詞不當,忙改口道:“大快人心,是大快人心。”

華安微微笑了笑,輕聲道:“不用管了,讓這些百姓自己鬧騰吧!”說完繼續看向窗外。

對於老百姓的過激做法,華安並沒有覺得不妥,畢竟,這些羯胡兵馬屠戮了百姓的親人,給首陽山附近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若不讓這些百姓發泄一下怒火,很難平息他們內心的怒氣。

只一轉眼的工夫,千餘犯人就幾乎全被處決了,只剩下最後的石國復和其麾下的被俘人馬。

行刑場地擺放着大量的木頭柱子,每一根柱子上都綁着一名犯人,同樣數量的劊子手,正拿着手中的殺豬刀,冷冷的站在這些羯胡人的面前,眼神之中冒着怒火。

這些劊子手都是天生的殺手,他們的心裡完全沒有憐憫,殺人對他們來說,既沒有快感也沒有痛感,畢竟,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內心對殺人早就麻木了。

不過,對於這些羯胡兵馬,他們心裡有一種特別的憤恨,以至於,他們在行刑的時候,就已經深刻的感受到了一絲別樣的快感,尤其,他們行的是肉刑,是一片片割下犯人的血肉,與痛快的一刀有天壤之別。

當然,他們並不擅長割肉,可能做的不會很好,不過,華安對他們的要求很低,只需要拿着刀子割肉就可以了,至於割的好不好,根本就無關緊要。

割肉的感受自然是極其痛苦的,隨着一塊塊血淋淋的肉被割下,石國復等人全都露出了猙獰的表情。

圍觀的百姓全都沸騰了,很多人開始爭搶被割下的肉,他們要吃下這些被割掉的肉,以表示自己終於爲親人報仇雪恨了。

由於肉刑需要執行整整兩個時辰,華安覺得沒有必須在這裡呆這麼久,他見行刑場地並沒有出現大的動亂,也就放心了,隨即,在親兵的護衛下,返回了北王宮,並立即召集麾下的心腹之人,開始研究北伐燕國的計劃。

沒過多久,王猛、諸葛雄、王三,鄧羌、楊安等將領。全都進入北王宮大殿之中。

爲了一舉拿下全部幽州和平州,華安早已派遣大量的斥候和聰士前往幽州和平州,嚴密偵查那裡的地形和軍事準備情況,並按照一定的比例,製作了幽州和平州的沙盤模型。

此時,華安正站在巨型沙盤模型的前面。仔細的看着幽州和平州的地形和城池,以及燕國各支部隊的駐守位置,並陷入了深思之中。

“王上,按照燕國大軍目前的實力,僅靠謝艾將軍麾下的二十萬兵馬,是無法戰勝燕國的,至少要再調兵二十萬北上,纔有穩操勝券的把握。”諸葛雄看着沙盤模型,正色說道。

“王上。洛陽城周邊的兵馬足有五十萬,調撥二十萬兵馬北王,完全可行,末將願意領兵增援謝艾將軍。”鄧羌大聲說道。

聽了部下的意見,華安並沒有發表看法,眼下北伐在即,他最擔心的還是荊州方向,他在考慮。到底讓桓衝領兵多少才合適,十萬、五萬。還是十五萬。

“王上是不是在考慮荊州方向會不穩定。”王猛看向華安,輕聲說道。

華安點了點頭,毫不諱言的說道:“沒錯,此次本王的目標是一舉收復幽州和平州,而且,還要派遣大軍駐守。所以,爲了此戰的勝利,本王必須將最精銳的兵馬和最善戰的將領調往河北,如此,荊州軍一旦出現異動。本王豈不被動,所以,本王打算讓皇上下旨,讓部分荊州軍與我軍一同北伐燕國,如此,洛陽城的壓力就會大減,只是,本王不清楚南王的態度,所以有些擔心罷了。”說完看向王猛。

王猛聞言,正色道:“王上不必擔心,如今我軍主力還沒有離開,五十萬大軍對荊州軍已經形成了極大的優勢,揚州的兵馬,也漸漸開始向王上靠攏,荊州軍毫無優勢可言,若是他們不遵從皇上的旨意,調撥部分兵馬北伐,便是抗命不尊,如此,我們便有足夠的理由向荊州發起進攻,屆時,揚州和蜀中的兵馬會從兩翼支援我軍,以我軍目前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全面解決荊州之患。”

“王將軍說的有道理,不過,如此一來,我大晉陷入內戰,燕國豈不坐收漁翁之利。”華安擔憂的說道。

華安知道,燕國君臣的能力都很強,而且燕國地處東北,民風強悍,且以騎兵爲主,萬一讓其有喘息之機,對自己的威脅會很大。

“王上不必擔憂,如今謝艾將軍麾下的二十萬兵馬,已經完全控制冀州,就算燕國兵馬趁機南下,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奪取冀州,而不奪取整個河北,燕國緊靠幽州和平州是無法實現崛起目標的,只要我軍儘快解決荊州之患,便可以揮師北上,一舉滅燕。”王猛自信的說道。

“王上,以我們目前的實力,就算同時對抗荊州軍和燕國,也是卓卓有餘的,完全不用太過擔心。”諸葛雄正色說道。

華安笑了笑,點頭道:“你們說的不錯,以我軍目前的實力,的確已經可以傲視天下了,但也絕不能因此就妄自尊大,若是同時與荊州軍和燕國開戰,就算我軍能夠取勝,也會消耗很大的實力,天下之大,你們以爲只有燕國和荊州軍嗎?所以,本王是打算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慘勝是要不得的。”

“王上說的是,將荊州軍逼反的確不是上策,不過,以屬下之見,讓荊州軍分兵十萬北上攻打燕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就算沒有很大的把握,至少我們也應該試一下吧!”王三正色說道。

華安點頭道:“沒錯,至少我們應該試一下,本王明日一早就上奏皇上,讓皇上下旨,調撥十萬荊州軍北伐燕國。”

衆心腹屬下,皆點頭稱是,完全贊同華安的意見。

隨後,華安下達命令,讓鄧羌和楊安,立即整頓各自麾下的五萬大軍,隨時準備增援河北,另外,讓幾名心腹文官,開始清點洛陽城倉庫的軍糧和軍用器械,隨時準備供應河北之軍需,另外,還派遣了大量細作前往荊州方向,更加嚴密的監視荊州軍的動向,以防荊州軍不服號令,有作亂的打算。

待衆心腹屬下全都前去準備的時候,華安仍舊在觀看沙盤,在他的眼裡,要不了多久,整個幽州和平州,就全都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不知不覺,天色已近黃昏,華安剛剛舒了一個懶腰,一名心腹親兵便走了進來。

“王上,行刑已經結束,大部分百姓已經離開,但仍有數千百姓餘怒難消,已經將石國復等人肢解,連骨頭都敲碎了,現場一片混亂,還好,並沒有人員傷亡。”心腹親兵輕聲彙報道。

華安嘴角微微一笑,輕聲下令道:“就讓這些百姓再發泄一下吧!不過,今夜子時之前,一定要將街道的屍體全部處理乾淨,一絲血跡都不許留下。”

“是,王上。”親兵領命退了下去。

親兵退下之後,華安繼續看着眼前的沙盤模型,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幽州和平州一旦被收復,大晉的所有失地就全部收回來了。

但在收復所有失地之後,接下來該幹什麼呢?是繼續拓土開疆,增加大晉的領土,還是鞏固已有的成果,大力興修水利,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另外,皇帝司馬聃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看樣子是活不了幾年了,自己應該怎麼辦,是篡位自立,還是等司馬聃死了之後再登基,又或者扶持另一位小皇帝登基。

這些問題全都困擾着華安,讓華安寢室難安,不過,逃避不是辦法,這些事情已經擺在這裡了,必須要勇敢的面對,逃避只會讓情況更加的糟糕。

不過,華安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很多問題,他必須徵求麾下心腹的意見,看看他們都是什麼樣的態度。

此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商議這些事情並不是太緊迫,所以,華安並沒有立即傳喚麾下心腹進宮。

他決定先想好幾套計劃,然後將其拿出來,讓麾下的心腹對其進行討論,若是麾下心腹全都贊同,自然就可以執行了,不過,若是衆心腹屬下全都不贊成,華安就要好好的深思了一番了。

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四百九十九章 養敵以自重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病逝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五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楊俊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三百零九章 再襲右翼大營第七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師江南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九百七十九章 招募工匠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一千零五十萬章 首山失守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五百五十四章 祁山戰略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守陰陵
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四百九十九章 養敵以自重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九百六十章 送禮物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五百八十三章 暗度渭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四百二十章 逢山開路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恆河渡口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張網以待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兵分四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書生領兵出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病逝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八百四十八章 擒殺盜賊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五百二十六章 憤怒的楊俊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六百三十九章 敵軍劫營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燕軍兵臨魯口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開始行動第四百五十六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一百七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三百零九章 再襲右翼大營第七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九十九章 蒲洪的遠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七百三十八章 按兵不動第六百九十四章 慕容俊的焦慮第二百四十二章 回師江南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三日之約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九百七十九章 招募工匠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三十一章 正堂議事第一千零五十萬章 首山失守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六十七章 狡猾的蒲健第五百八十一章 燕國蠢蠢欲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的壓力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軍抵達廣州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六百四十七章 接收失地第九百一十七章 夜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麒麟號第八十五章 如意算盤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五百五十四章 祁山戰略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曲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守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