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

見華安有些憤怒,張育猶豫了一下,抱拳道:“將軍,凡事都有意外,對蜀中的幾位將軍不可不防,屬下願前往蜀中,親自面見幾位將軍,並告訴他們將軍索要王位之事,看看他們是何態度,只要他們不是死心塌地的投靠朝廷,屬下就可以說服他們,讓雷、鐵幾位將軍繼續支持將軍,做將軍的屬下。”

華安聞言,覺得張育考慮的很是周到,不過,就算華安對雷暴、鐵牛有所懷疑,但對二人的信任還是大於張育的,畢竟,雷暴、鐵牛都是頭腦簡單的武將,且跟隨自己多年,而張育卻頗有智謀,萬一讓張育進入蜀中,以其口若懸河的才華,難免不會籠絡蜀中諸將,到時候,這些將領會不會擁立張育在蜀中稱王呢?這一點,華安很是擔心,按照華安的記憶,若是歷史沒有發生改變,張育在二十年後,便是蜀王了,當然,此刻,一切都改變了,張育稱王的機率很小,但對其提防一下總是沒錯的。

華安思考了片刻,看向張育,正色道:“你說的對,蜀中糧餉充足,對我軍的意義極爲重要,你準備一下,明日便前往蜀中,記住,一定要穩住蜀中將士,至少不能讓他們反對本將,蜀中糧草運往關中的糧道絕不可中斷,另外,想辦法聯絡蜀中失去田地的窮苦百姓,讓他們團結起來,趕走朝廷派遣的官員。”

“是。將軍,屬下這就去準備。”見華安答應了請求,張育極爲高興。抱拳行了一禮,轉身回營準備。

張育離開中軍大帳之後,華安立即與大營內的聰士聯絡,並讓他們立即向蜀中的聰士傳令,只要張育抵達蜀中,便嚴密監視其一舉一動,一有異常情況。立即彙報。

在聰士領命離開之後,華安便大大的鬆了口氣。此時,燕國主力大軍已經離開襄國,北面的軍事壓力暫時解除,關中和司州的田地問題。王猛也在全力辦理,相信很快就可以將所有的田地返還給將士們,從而讓所部大軍恢復士氣,蜀中的問題,華安相信張育可以辦理好,況且,在張育的身邊會有許多聰士,對其進行秘密監督,如此一來。華安只需靜候佳音,等待朝廷封王的決定即可。

#####

在襄陽城的桓溫軍大營,主將桓溫正在大帳內閱覽兵書。一名小校便奔了進來。

“啓稟將軍,華將軍派遣心腹,送來一封書信。”小校抱拳彙報道。

桓溫聞言一驚,忙道:“快呈上來。”

小校聞令,將華安的親筆書信交到了桓溫的手中,桓溫輕輕打開書信。仔細的看了一遍,嘴角露出了一絲別樣的笑意。

“將軍。華將軍在心中說了什麼?”見桓溫嘴角微笑,中軍大帳中的一名部將,連忙問道。

桓溫伸手將信件拍在身前的案子上,大聲道:“華將軍說了,本將勞苦功高,應該進位王爵,哈哈哈!”說完大笑了起來。

帳中部將聞言,連忙抱拳道:“我等全力支持將軍稱王。”

桓溫擺了擺手,輕聲道:“稱不稱王不重要,重要的是,華將軍與本將聯絡並不多,如今突然送信來,擁護本將稱王,你們不覺得有問題嗎?”說完看向麾下諸將。

衆將聞言,互相對視了幾眼,皆認可的點了點頭。

“將軍,末將聽說朝廷派遣大批官員進入關中、司州等地,將華將軍私自賞賜給部下的田地都收回了,爲此,險些導致大軍譁變。”

“不僅如此,末將倒是聽說,華將軍麾下的將領,一致擁護其稱王,並以譁變做要挾,迫使華將軍就範。”

“關中、司州皆是華將軍麾下將士打下來的,分一部分賞賜給部下,又有何不妥,朝廷真不該收回這些田地。”

衆部將依次說道。

桓溫點了點頭,正色道:“你們說的傳言,本將也都聽說了,如今,華將軍來信,擁護本將稱王,這足以說明,他已經答應部下的要求,正式決定上表稱王了,之所以要寫信給本將,就是害怕我軍主力會在其稱王后,對其側背發起進攻,他這是籠絡本將來了,如此雕蟲小技,如何能瞞得過本將。”

“將軍英明,華將軍的確是在籠絡我軍,那將軍打算如何處置?”一名部將大聲問道。

桓溫笑了笑,輕聲道:“先靜觀其變,靜候事態發展,另外,主力大軍的訓練,絕不可鬆懈,我荊州軍團要成爲一支天下無敵的精銳之師,就必須時刻不忘操練。”

“是,將軍。”衆部將大聲領命道。

其實,桓溫一直懷有王霸之志,並希望成爲秦始皇一樣的人物,因此,在收到華安的信件之時,就已經頗爲心動了,只是,他很快就意識到這是華安的計謀,是爲了將他和華安自己綁在一起,從而一同向大晉朝廷施壓,避免後路遭受攻擊。

桓溫自然不希望自己被人利用,但大晉朝廷的現狀,卻也讓他很是不滿,他心下覺得,完全可以利用這次機會,爲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在中軍大帳之中,思考了許久,桓溫覺得,一旦朝廷得知華安有稱王的不良企圖,一定會第一時間向自己尋求意見,並讓自己負責制衡華安,但目前的天下形勢,桓溫自然不想與華安識破臉皮,而讓殷浩之流坐收漁翁之利,爲此,他決心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堵住朝廷的嘴。

思慮再三之後,桓溫終於拿起毛筆,給大晉朝廷寫了一封奏摺,內容便是全力支持華安稱王,並訴說了華安北伐中原的功績,讓大晉朝廷冊封華安。

寫好奏摺之後,桓溫派遣心腹親兵,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將奏摺送往建康城,交給大晉的皇帝。

看着心腹親兵策馬離開軍營,桓溫緩緩的鬆了口氣,雖然他在奏摺中全力舉薦華安稱王,但他相信,只要大晉朝廷答應冊封華安爲王,爲了制衡華安,一定會封自己爲王,如此一來,他便可以輕而易舉的的獲取王爵,從而擁有更大的威望和號召力,並準備在華安與燕代聯軍纏鬥的時候,全力積聚實力,並相機吞併南方的交、廣、寧等州,待實力足夠強大之後,取大晉而代之。

#####

多日後,在江南建康城的皇宮之中,幾名朝廷重臣聚在一起,他們在商討華安軍團的問題。

據探子回報,華安麾下的大軍,已經將他們派往司州的官員全部逮捕,並蒐羅了大量的證據,以證明這些官員皆是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並準備將這些官員全部押回建康城。

華安如此行事,就等於是向大晉朝廷示威,畢竟,就算這些官員無惡不作,但官員不歸軍隊管,華安是無權逮捕這些朝廷派遣的官員的,而華安如今卻大膽的這麼做了,這意味着什麼,這些當朝重臣當然知道,爲此,他們心焦不已,並決定聚在一起,好好的談論這件事情。

“華將軍突然逮捕我等派遣司州的全部官員,關中的官員,也正在逮捕之中,這是擺明了要反啊!這可怎麼辦纔好呢?”一名重臣焦慮的說道。

“這全都怪這些年輕人太貪心,本官倒是聽說了,我等派往司州和關中的子弟,自到任之日起,便開始大肆的侵吞土地,一個小小的縣令,居然侵吞良田達萬頃之多,如此行事,豈能不惹得天怒人怨。”一名重臣憤怒的說道。

“是啊!臨行的時候,我等早就交代過了,讓他們凡事適可而止,不可侵吞華將軍賞賜給麾下將士的田地,誰知他們竟然當成了耳旁風,如今惹出這麼大的風波,不但讓自己被捕,還連累的朝廷,這羣庶子。”又一名朝廷重臣,憤怒的說道。

“下官聽說,此次由於田產的問題,華將軍麾下的主力大軍,一度發生了譁變,主力大軍更是從臨水城私自撤離,並逼迫華將軍爲他們做主,甚至有的將領,還揚言要率軍殺向建康城。”一名大臣小聲說道。

“啊!殺向建康城,這羣武夫,真的是要造反嗎?”衆大臣聞言,皆大驚失色。

“太后有旨,讓幾位大人立即前往太極殿,有要事商議。”就在幾位朝廷重臣心驚不已的時候,一名太監前來傳令道。

幾名大臣對視了一眼,跟在太監的身後,向太極殿行去。

此刻,在太極殿之中,皇太后褚蒜子正在御覽華安派遣心腹送來的一大摞奏摺,在這些奏摺之中,有華安的親筆奏摺,剩下的則是其麾下衆將領要求冊封華安爲王的奏摺。

華安在親筆奏摺中,將朝廷派遣官員魚肉百姓,以及軍中發生譁變的事情,全都訴說了一遍,並以穩定軍心,制衡燕王爲由,要求進位爲王,並說出了自己迫不得已的理由,但言語中也透露出細微的威懾,並表示若是朝廷無法答應,他將無力控制麾下蠢蠢欲動的將士,從而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八百四十六章 華安真的得意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六十七章 出水芙蓉新年厚顏求票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堅守華氏城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九百章 分兵禦敵第七十三章 慕容驕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韓勇的殺手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三百零九章 再襲右翼大營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九百零二章 華安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二百四十九章 鄉野募兵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六百三十六章 招降張平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拓跋西遷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三百三十八章 姚襄的計謀
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一百一十章 倉部郎第八百四十六章 華安真的得意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十章 單挑羣狼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七十章 英雄救美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九百零六章 包圍姚襄第七百八十八章 進攻盛樂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二十章 叛軍渡江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返回洛陽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六十七章 出水芙蓉新年厚顏求票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離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第一千章 扁頭的憂慮第七百四十章 燕軍西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晉壽陳霆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堅守華氏城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七百九十三章 代王宮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九百章 分兵禦敵第七十三章 慕容驕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釗逃離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亂第一千一把六十九章 斯巴達軍團第五百七十二章 石虎稱帝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四百一十二章 挖隧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谷嶺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九百三十二章 增加稅收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陰毒計劃第二百零一章 韓勇的殺手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三百零九章 再襲右翼大營第三百八十五章 銷魂蝕骨第九百零二章 華安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龍寨第三百五十一章 貂裘大衣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二百四十九章 鄉野募兵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零七章 仇池國的故事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軍西進第一百九十九章 海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五百二十四章 攻破下辨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三十五章 華安獻計第六百三十六章 招降張平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一百零九章 鴛鴦荷包第六百一十七章 劉顯詐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拓跋西遷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三百三十八章 姚襄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