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

提親的媒人越來越少,而王靈的年齡卻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可愁壞了司徒王導和夫人曹淑,他們每ri見了王靈便是一頓數落,亦或是一記白眼。

眼見高門貴胄的子弟不願前來提親,王導也只好降低要求,接納那些因軍功獲得爵位的平民子弟,但提親者仍寥寥無幾。

王導作爲當朝司徒自然也不會主動向別人推銷自己的女兒,畢竟他丟不起這個人。

爹孃的訓斥和白眼讓王靈倍感壓力,她壓抑的幾乎要窒息,好在這些ri子有華安的陪伴和疏導才讓王靈沒有因抑鬱而生病。

王導和曹淑不再府上的時候,華安甚至大膽的帶着王靈進入蔣山狩獵,雖然幾乎每次王靈都會被樹枝和雜草劃傷手腳,甚至有一次,險些丟掉xing命,但她卻無怨無悔並且難得的開心。

每次狩獵完畢,華安便帶着她到集市叫賣獵得的野味,掙到的錢自然是買一些可口的美食兩個人一起分享,餘下的錢都是華安存着以備後用.

若是心情特別好,華安也會買一些jing致的小禮物送給王靈,以逗得她的開懷一笑。

這樣的ri子只持續了一年的光景,一年過後,華安整整十歲,但卻長得跟十三四歲的少年一般高大,司徒府的後院自然容不下他了。

他不得不搬到前院和府上的家丁住在一起,沒有特殊情況,他甚至不能邁入後院半步,不過後院的針娘卻是可以隨意到前院來看望自己兒子的,她經常做一些可口的美味送給華安,同住的家丁倒是佔了不少便宜。

王靈本也想到前院看望華安,但前院家丁衆多,爲了不惹人閒話,她只能默默在心裡忍受着這份相思之苦。

爲了探聽華安的近況,她時不時的在自己的師傅針娘面前隨口一問,時間一長,細心的針娘自然發現了她對華安的情意,但她知道自己的兒子年紀還小,並且門不當戶不對的根本不可能,便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暗自搖頭。

隨着華安年齡的增大,韓潛不僅僅侷限於教華安武藝,他甚至嘗試着指點華安一些簡單的兵法和行軍佈陣的常識,華安自是一點就通,甚至能舉一反三,讓韓潛着實驚歎不已,韓潛對自己的徒弟自然越來越滿意。

這段時間,北方的中原發生了變化,後趙帝國的皇帝石勒自從幾年前令大將石虎率軍西征攻破了前趙國都城長安,斬殺匈奴族出身的帝王劉擢,便控制了肥沃的關中八百里秦川,關中、中原連成一片,後趙帝國實力大增,經過數年征伐,北方的羌、氐、匈奴各族皆投靠了石勒。

出身奴隸的後趙皇帝石勒正想大顯身手,攻打大晉國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不料卻壽終正寢,躺進了棺材。

石勒死後,掌握兵權的實力派人物石虎爲了奪得帝位,囚禁石勒已經繼位的兒子石弘,自稱丞相、魏王、大單于,這激起了石勒原部署的反抗.

石生、石朗等率兵討伐石虎,但最終兵敗身死,經過數年征戰,殘暴的石虎盡數殺盡國內的反對者,並且連已經被囚禁的石弘也一起殺掉,他自稱大趙天王,開始了殘暴血腥的鐵血統治。

北方趙國的大亂消耗了太多的實力,這對偏居南方的大晉國卻是一件好事,同時也爲華安贏得了幾年極爲寶貴的成長環境,但這樣的環境不會持續太久,牢牢控制政權的石虎爲了樹立個人的威信,下一步就該對大晉國動手了。

公元三三七年,也就是石虎稱王的這一年,華安已經整整十六歲了,此時的他弓馬嫺熟,身材強壯,嘴角也紮起了兩撇鬍須,儼然是一個成年人的模樣。

通過這些年的刻苦訓練,華安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尤其武藝一項,京城方圓百里之內已經沒人能打敗華安,大晉勇士的稱號也已經名符其實了,韓潛欣慰之餘,覺得該是讓華安進入軍營進一步歷練了,華安自然欣喜不已。

要說這些年,華安通過打獵和砍柴也掙了不少銀子,還有華貴和針娘也有不少錢財,他們本可以早很多年買下房產,從而搬離司徒府結束寄人籬下的生活,但華安不知爲何總是留戀司徒府,遲遲不願購買房產。

直到師傅讓他去軍營歷練,他才又想到要購買房產,畢竟爹孃年紀都大了,買下一處房產也好讓他們能夠在一起互相照顧,這樣華安在外面便也更加安心。

華安看上了烏衣巷的一處不算太大的房產,此處離司徒府不遠,大約只有五百步,此處原先住的是京城的六品官員,因爲被彈劾而貶到廣州做官,臨行前自然急着要把房產賣出,華安便以一個十分實惠的價格買下了這處房產。

這處房產四四方方的,分成兩個院子,前院朝南五間正房,東西兩側各有三間廂房,後院的佈置與前院一模一樣,也是五間正房和左右各三間廂房,同時兩個院子之間沿着前院正房和外牆之間拉起了兩道牆,中間開了兩座圓門,從此,此處二院共二十二間房便屬於華安一家三口了。

起初華貴和針娘覺得此處房產太大,房間太多一家人住不完爲由不打算購買,但華安一句“安兒將來娶十個八個婆娘,生上十來個小崽子,只怕還住不下呢?”便將二人逗樂了,於是便順利的買下了這處房產。

搬完家,華安安頓好爹孃便收拾行裝準備離開家到軍中服役。臨行之ri華貴和針娘流着淚,千叮萬囑讓華安入了軍營一定要注意照顧自己,不要逞能,遇到戰事也莫要衝在最前,千萬保住xing命。

華安自然點頭稱是,爲了讓爹孃寬心,華安也只能說一些違心之言。

“爹、娘,你們回去吧!孩兒走了。”華安說完轉身剛要走。

華貴一拍腦袋,急道:“安兒,等一下,把咱家的傳家寶帶上,也許用得上。爹的記xing不好,差點忘了,嘿嘿嘿。”

華安一怔,心想能有什麼寶貝,莫非是那個很重的方盒子裡面的東西,爹好像曾說過那裡面是什麼傳家寶,但這些年自己忙着練功也就忘了這事,此時,華貴提起,華安便想起了。

“爹,是那個方盒子裡的東西嗎?很沉的,是什麼寶貝。”

“等着,爹回屋給你拿去,嘿嘿嘿。”華貴傻笑着跑回了屋子。

華安笑着搖了搖頭,他這個傻爹居然也學會賣關子了。

“針大娘,這位是華安吧!”就在華安笑着搖頭的時候,身後傳來了年輕女子的聲音,而且這聲音似乎很耳熟。

“哦,是小翠姑娘啊!”針娘拉着小翠的手,看着華安說道:“安兒,這是小姐身邊的小翠姑娘,你還記得。”

小翠姑娘,她來幹什麼,華安心裡想着,嘴上應道:“記得,當然記得。”

“針大娘真是好福氣,華安都長得這麼高大英俊了,一定有很多姑娘傾心,針大娘要抱孫子嘍!”小翠看着華安打趣道。

“姑娘說笑了,他就是個子大了些,年紀還沒到,還得等上兩年,哈哈哈。”針娘見別人誇自己的兒子,自然是喜上眉梢。

“小翠姐姐不是專程趕來誇我的吧!”

“是小姐讓我來的。”小翠單刀直入一點也不隱瞞。

華安聽了心裡一個激靈,自從四年前他最後一次爬牆偷看小姐,至今已經整整四年沒有見過小姐了,也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是胖了還是瘦了,心情可好,兒時的一幕幕快樂的情景霎時展現在華安的腦中久久迴盪。

“小,小姐可好。”華安低着頭,說話有些吞吐。

“還好,昨ri剛答應媒人的提親,下個月就要出嫁了,只是這幾ri總是拿着一串珠子發呆,面容有些憔悴。”

華安心裡一怔,一股莫名的感動從心中涌起,原來這麼多年未見,小姐一直不曾忘記自己,一串小小的蠟珠寄託了小姐對自己的思念。

“是哪戶人家這麼有福氣娶了小姐。”華安極力壓抑自己的感情,但說話的口氣卻是嚴重的底氣不足。

小翠抿了抿嘴,輕聲道:“是吳興沈氏家族的一位公子,朝廷的七品官員,雖然已經年過四十,但從未婚配,況且吳興沈氏乃江南豪族,也算沒有辱沒小姐。”

“四十多歲的糟老頭子,居然也想娶小姐,哼……”華安顯得暴怒異常,額頭的青筋驟然暴起。

“華安,你,你怎麼了。”小翠和針娘面面相覷。

“沒事,只是有些想不通小姐爲何要答應嫁給一個四十歲的人。”華安不住的搖頭。

小翠嘟着嘴,解釋道:“這還不是因爲小姐這些年耽誤了婚事,如今小姐二十二歲,已經算得上是老姑娘了,年輕的公子自然是看不上的,也就只好嫁給年紀大一些的公子了。”

是啊!這裡是大晉朝,二十二歲居然就成老姑娘了,若是在後世,這般年紀則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正在象牙塔裡無憂無慮的成長。

華安輕嘆一聲,問道:“不知小姐找我何事。”

“小姐說,多年不見也不知你長成什麼樣了,想在成親之ri最後一次看看你,小姐大婚之ri,你一定要來,不然她會傷心的。”

如此邀請真是讓人肝腸寸斷啊!見了最後一面,只怕就更加難以忘懷了,既然必須要忘記,又何苦要再見。

華安搖了搖頭,淡淡道:“師傅招我入軍營服役,軍中紀律嚴明,怕是沒有機會參加小姐的大婚了,還請小翠姐姐代爲轉告。”

“小姐誠心邀請,你就不能在軍中告個假,下月六號,小姐大婚,希望你能來,話已帶到,我該回去了。”

“針大娘保重,小翠回去了。”

“慢走,小翠姑娘。”針娘客氣的送走了小翠,回頭看着華安搖了搖頭,嘆道:“小姐誠心相邀,爲何不去。”

“去了又如何,只怕小姐見了我會更加傷心,倒不如不見。”華安回答的很乾脆。

“隨你吧!小姐這麼多年一直不肯出嫁,我們剛剛搬離,她便同意嫁人了,哎!倒是我們母子耽誤小姐了。”

華安聽了,心裡一怔,孃親說的對,由於自己在司徒府的存在,小姐總有念想,若是早些搬離,說不定小姐早就找到好人家了,想到這裡,華安一時懊惱不已。

“安兒,安兒,傳家寶爹給你拿來了。嘿嘿嘿!

;

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四百二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答應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九百零四章 蒲健妥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九百九十三章 夜逛洛陽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七百一十八章 密謀擁立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四百五十五章 山谷被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雪中狩獵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生擒燕王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四百零七章 獠人的來歷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六十五章 洗腳水生日求票票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八百八十二章 蠢蠢欲動的揚州軍團將領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六十七章 出水芙蓉新年厚顏求票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船找到啦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六百七十三章 燕軍十戰十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擊
第四十四章 青釭出鞘求推薦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兵第六章 初入京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工造霧第六十二章 犯獸罪第四百二十六章 什麼都可以答應第二百零六章 於心不忍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得不答應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桓溫的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九百零四章 蒲健妥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九百九十三章 夜逛洛陽城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七百一十八章 密謀擁立第六百六十章 鄧羌的決定第四百五十五章 山谷被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七百七十六章 北岸列陣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九百二十九章 寂寞的慕容燕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五章 收攏人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雪中狩獵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生擒燕王第八百四十三章 慕容汗抵達潯陽第八百六十五章 抓捕燕國細作第一千零三十章 拉攏烏衣營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二百六十章 進逼石城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百一十三章 痛下殺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萬輛輜重車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六百四十章 攻破成皋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四百零七章 獠人的來歷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攻打敖倉渡口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六十五章 洗腳水生日求票票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八百八十二章 蠢蠢欲動的揚州軍團將領第八百二十八章 驚弓之鳥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九百八十八章 駱駝騎兵第七十一章 脫離虎口第九百八十三章 舞姬敬酒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六百七十七章 敵情驟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六十七章 出水芙蓉新年厚顏求票第七百八十三章 代軍後撤第四百四十章 東門外的蜀軍降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船找到啦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攻佔潞縣第九百五十九章 楚王玉佩第六百七十三章 燕軍十戰十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皇叔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四百六十章 獠人巢穴的位置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七百章 輜重被截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一百一十六章 國舅來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