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

華安笑了笑,輕聲道:“這個楊宋奴開出這麼讓人心動的條件,只是權宜之計罷了,他現在被楊俊和楊國的聯軍壓制,不得不這麼做,沒有我軍的援兵,楊宋奴沒有擊退敵軍的能力。{首發}”

張育點了點頭,抱拳道:“既然楊宋奴的使者已經來到南鄭,將軍打算如何處置,總得給楊宋奴一個回覆吧?”

華安看向身旁的王三,輕聲道:“王三,待會你將仇池的使者帶入陳霆大軍的營地,讓他看看我軍將士,還有許多兵器不全的,讓他告訴楊宋奴,我軍士兵兵器缺乏,還需多準備一些時日,暫時不會進兵仇池。”

“是,大哥,我這就去準備。”王三領命,轉身離去。

王三走後,張育看向華安,輕聲道:“將軍拒絕了楊宋奴,這麼優厚的條件,就不覺得可惜。”

華安笑道:“楊宋奴的條件雖然優厚,但也是極其的燙手啊!爲了這幾座沒有到手的縣城和一些禮物,我軍主力要與楊國和楊俊的萬餘聯軍血戰,你覺得划算嗎?”

“將軍所慮極是,這個燙手的山芋,咱們還是不要的好。”張育正色說道。

華安吁了口氣,輕聲道:“仇池國不過武都、陰平二郡,若是在偏遠之地,本將看都不會看上一眼,只是因爲他處在了梁州和益州的邊上,一旦有所不軌,成都和南鄭都將受到極大的威脅,爲了樑、益二州的穩定。本將不得不對仇池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成都和南鄭頭頂上懸着的一把刀。”

聽了華安的解釋,張育和衆心腹官員都認可的點了點頭。

隨後,華安帶着衆人在城內巡視了一圈,相繼視察了兵器館、文學館和醫學館,傍晚的時候才各自散去。

華安回到刺史府之後,便開始研究吞併仇池的具體行動細節,並派遣聰士秘密前往下辨城,偵查下辨城周邊的具體情況,以便得到更多的詳細資料。爲下一步的行動提供引導。

#####

在下辨城方向。經過連續多日的攻守城作戰,楊國和楊俊所部的大軍都受到了一些損失,但損失都不算大,兩軍各自的陣亡士兵都在百人之內。可以用損失輕微來形容。

城內負責防守的御林軍損失就更小了。陣亡的御林軍士兵亦不足百人。

這種狀況若是一直這麼持續下去。考驗的便是各方的耐心和儲備的糧草了。

在聯軍抵達下辨城之前,楊宋奴便已經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的糧草,所以。他是最不着急的,楊國麾下只有五千大軍,河池縣又是產糧的大縣,糧草的供應還算穩定。

只有楊俊是最等不起的,他麾下的軍隊有一萬多人,對糧草的需求自然比楊國和楊宋奴多一倍,武都城附近土地相對比較貧瘠,糧食儲備不如河池和下辨,一萬大軍若是在下辨城下,一直這麼耗着,糧草遲早是要耗光的。

爲此,在對峙的第七日,楊俊有些坐不住了,雖然距離糧草消耗殆盡還有很長一段日子,但一直這麼對峙下去,最吃虧的是自己,這一點,他起初是沒有想到的。

“父親,我軍兵臨下辨城已經整整七日了,每日這麼撓癢癢般的攻打城牆,將士們都有些懈怠了,天氣越來越冷,這種狀況要持續到什麼時候啊!”楊世不滿的說道。

楊俊吁了口氣,無奈道:“爲父比你着急,照這麼耗下去,最吃虧的是我軍,對了,大營還有多少糧草。”

“回父親,大營糧草足夠支撐全軍半個多月,後方的糧草三日之內便可運至,我軍暫無缺糧之憂。”楊世正色回道。

楊俊點了點頭,蹙眉道:“這個楊國不簡單啊!爲父領兵至此,本打算虛與委蛇,不與楊宋奴血戰,不料,這個楊國竟然也不肯強攻下辨,這樣一來,便在這下辨城耗上了,爲父本打算就這麼耗下去,可仔細一想,我們兵力最多,消耗的糧草也最多,這麼耗下去,一定是爲父最先斷糧,軍隊一旦缺糧,很快便會瓦解,真是難辦啊!”

“父親,既然如此,我軍還是先撤回武都城吧!現在天氣也冷了,將士們都是歸心似箭啊!”楊世建議道。

楊俊搖了搖頭,道:“不行,就這麼隨意的撤了,會落人口實的,在仇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楊宋奴弒君奪位,爲父只有支持儲君討逆,方可得到衆人的認可,有了討逆的大功,日後,我們才能名正言順的坐穩仇池的半壁江山,若是我軍撤了,楊國獨自攻下下辨城,那爲父便是抗命不遵,會落得個千夫所指的下場,所以,不能撤回武都城。”

“父親,我軍實力遠勝楊國,若楊國可以獨自攻下下辨城,也一定會元氣大傷的,我軍只需一個突襲,便可擒殺楊國,到時候,父親便是仇池之主,掌握整個仇池的江山。”楊世又有了叛逆的想法。

楊俊眉頭微蹙,輕聲斥道:“爲父早就說過了,不可有這種叛逆的想法,不到萬不得已,爲父不想走這條路。”

見自己的父親反對,楊世有些怏怏不樂,作爲大將軍之子,他過慣了優越的生活,野心自然也特別大,與其說他支持自己的父親稱公,不如說他自己想要稱公。

“父親,那我們當下該怎麼辦,就這麼一直耗下去嗎?”楊世開口問道。

楊俊吁了口氣,正色道:“一直耗下去不是辦法,你現在親自去楊國的大營,與楊國約定共同強攻下辨城,並告訴楊國,我軍糧草不足,三日內必須破城,否則,就要退兵返回武都城了。”

“父親高見,孩兒這就去。”楊世領命,轉身離開中軍大帳。

######

在下辨城北門外十里的楊國大營,楊國正帶着一衆部將在大營內巡查,以觀察士兵的狀況,爲下一步的決策提供參考。

“將軍,將士們連日攻城而不克,如今士氣已經嚴重受挫,已經有少數士兵開小差了。”一名部將擔憂的說道。

楊國聞言一怒,大聲道:“我軍之中居然有逃兵,抓住之後直接斬首,以儆效尤。”

“是,將軍。”部將抱拳接受了命令。

“父親,我們起兵本爲討逆,五千大軍本是士氣如虹,可如今,士氣一泄再泄,如此下去,何日才能攻破下辨城,斬殺楊宋奴這個奸賊。”楊安很是氣憤的說道。

楊安一心想要消滅楊宋奴,爲死去的爺爺報仇,至於保存實力等政治手腕,他是從不考慮的,也不屑搞這些。

楊國聞言,也是微微有些後悔,當初之所以不肯全力攻打下辨城,是爲了保存實力,以便與楊俊抗衡,不料卻讓自己麾下的大軍銳氣盡失,反而讓殺父仇人楊宋奴佔盡了便宜,這種後果,是他起初沒想到的。

“將軍,將軍,大將軍的公子來了,就在大帳外面等候。”就在這時,一名小校彙報了楊世抵達的消息。

楊國聞言,有些吃驚,自言自語道:“楊世這個時候來我軍大營,有什麼目的呢?”

楊安忙道:“父親,世叔這個時候親自來我軍大營,一定是爲了攻打下辨城來的,我們快些回去吧!”

“嗯,不能讓客人久等了,我們立即回大帳。”楊國說着,帶領衆人向中軍大帳方向走去。

“哎呀!我的國兄,我們好久沒見了,想死兄弟我了。”楊世一見楊國,連忙表現出了極度的親情。

楊國也是誇張的小跑着向前,抓住楊世的雙手,故作深情的說道:“兄弟,好久不見了,哥哥剛纔還唸叨着你呢?結果你就來了。”

“小侄楊安,拜見世叔。”楊安上前幾步,抱拳向楊世行禮。

楊世回頭看向楊安,誇讚道:“侄兒都長這麼大了,英俊、威武,國兄真是好福氣啊!有這麼個好兒子。”

“哪裡,哪裡,兄弟客氣了,快,裡面請,外面風大。”楊國伸手邀請楊世進入中軍大帳。

“國兄先請。”楊世顯得頗爲客氣。

二人謙讓了一番,共同走進了楊國的中軍大帳。

進帳之後,二人仍舊寒暄了一番,而後便開始討論攻打下辨城的事宜。

楊世首先將楊宋奴批判了一番,表示對這種弒君奪位之徒極爲痛恨,並表示了對楊國的全力支持,這番言論讓楊國和麾下的將領,聽了都很舒心。

而後,楊世便說出了大軍缺糧,必須儘快攻下下辨城,若三日內攻不破下辨城,就只好撤軍,以待來年天暖之後再發兵了。

對於楊世的這番表態,楊國着實大吃了一驚,楊世這麼說,就等於告訴他,兩軍必須同時全力攻打城池,否則,三天時間一到便撤兵,而一旦楊俊真的撤兵,就憑他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攻破下辨城了,如此一來,本就不大的仇池國,只怕要三分天下了。

對於仇池國的合法繼承人,楊國當然不願看到這種結果,爲此,他只要下決心,猛攻下辨城了。

而一直要求強攻下辨城的楊安,則是欣喜若狂,他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極殿議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五百五十四章 祁山戰略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一百二十九章 迂迴敵後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五百八十六章 誘敵出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七百八十一章 燕軍放棄魯口城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海護王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眷抵達洛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建街道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二百零八章 人工呼吸第七百八十六章 代軍潰敗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奇襲蕪湖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調撥增援涼州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看一眼黃河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五百四十章 西北驚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五十五章 強抱靈兒第四百零三章 嗜血獠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
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八百四十一章 華安身份可疑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極殿議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五百四十八章 涼國全勝第四百四十五章 裡應外合之計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五百七十八章 石遵起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粗魯的劉顯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四百章 攻下劍閣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五百五十四章 祁山戰略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一百二十九章 迂迴敵後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歷陽城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葛琪的出身第五百八十六章 誘敵出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弩殺與火攻第七百八十一章 燕軍放棄魯口城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海護王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眷抵達洛陽第八百八十七章 姚襄撤離任城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次納降第四百六十七章 皇甫醫第九百六十三章 慕容俊妥協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預售策略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建街道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二百零八章 人工呼吸第七百八十六章 代軍潰敗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攻破東門第六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七百一十七章 軍中譁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四十章 軍營比武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戰象倒戈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皇帝重傷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四十七章 蒲健的誘餌第二十九章 蒜兒姑娘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八百八十一章 謝安取代殷浩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奇襲蕪湖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五百九十六章 驅除胡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調撥增援涼州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看一眼黃河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四百七十九章 密謀起兵第五百四十章 西北驚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王猛增援幷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進攻盆口關第六百二十章 劉顯稱帝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七百九十四章 王猛增援魯口第九百二十三章 燕軍潰逃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軍再次攻城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五十五章 強抱靈兒第四百零三章 嗜血獠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代軍戰敗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人計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