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

( )見衆大臣走進大殿,皇太后褚蒜子輕聲道:“諸位愛卿,這些都是軍中將領的奏摺,你們好好看看吧!”說完示意身旁的宦官,將奏摺遞給幾位當朝重臣。

幾名當朝重臣接過奏摺,翻看了起來,見華安麾下的衆將領,居然要求冊封華安爲王,而華安自己也有這個意思,並提出了事實上**自主的要求,頓時大驚不已,額頭上的汗珠不停的向下滴落。

“太后,華安鼓動部下,提出如此要求,反心已經徹底暴露,當立即削去其將軍的職位,並押回建康城治罪。”一名大臣大聲說道。

“不可,萬萬不可,華安所部大軍足有幾十萬,麾下將領皆支持其稱王,並有少數將領,揚言要殺入建康城,若朝廷過分逼迫,只怕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啊!”另一名大臣,立即反對道。

褚蒜子聞言,看向衆大臣,不滿道:“哀家早就說過,凡事不可操之過急,可諸位愛卿強烈要求派遣諸多士族子弟深入關中等地,並造成前方主力大軍險些譁變,如今出現這樣的狀況,諸位愛卿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臣等有罪,請太后娘娘責罰。”衆大臣連忙跪拜請罪。

褚蒜子擺了擺手,讓衆大臣起身,她自然不會治衆大臣的罪過,畢竟,在大晉朝廷之中,士族官員掌握實際的控制權,只是他們以君臣之禮,在表面上尊重大晉朝廷的皇室罷了。褚蒜子肯定不能將他們全部治罪,也治不了,就算治其中一人治罪,也要其餘士族官員全部同意纔可,否則,她的旨意不過是句空話而已。

大殿內的衆大臣與褚蒜子都很清楚,是那些士族官員的不妥行動,侵犯了前線將士的利益,從而引起軍中的變動,進而讓華安有了索要王位的藉口。不過。此刻,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再去抱怨也毫無意義,此刻。必須立即做出對策。以解決這件棘手的事情。

“既然華將軍索要王位。哀家打算即刻冊封,各位愛卿以爲如何?”見衆大臣都不說話,褚蒜子輕聲問道。

“太后。這隻怕不符合禮法,若是像這種貧寒子弟都可以封王,豈不是亂了綱常禮法,這讓朝中士族如何自處,不可,不可啊!”一名大臣,極力反對道。

另一名大臣,說道:“封華將軍爲王,的確不合禮法,但若是不封,華將軍會不會效仿冉閔,在鄴城稱帝自立呢?若是如此,對我大晉的威脅就更大了。”

“是啊!若華將軍據鄴城自立爲帝,與朝廷分庭抗禮,可如何是好。”褚蒜子擔憂的說道,雖然華安進獻傳國玉璽,讓褚蒜子覺得華安沒有反心,但華安此時的行動,卻又說明,華安已經是反了,爲此,她憂心不已。

“太后娘娘,華安麾下兵綸多,若其真心要反,我大晉就只有桓溫將軍和殷浩將軍,可以與之對抗了,此刻,當立即派遣使者,詢問二位將軍的意見,以作出下一步的決定。”一名大臣建議道。

“對對對,當立即詢問桓將軍和殷將軍的意見。”衆大臣一同說道。

褚蒜子點了點頭,同意道:“哀家怎麼忘了駙馬爺和殷將軍,這二位都是我大晉的棟樑之才啊!”

“報,啓稟太后,襄陽方向送來加急奏摺。”就在這時,一名烏衣營小校奔入大殿,抱拳彙報道。

“襄陽方向送來的奏摺,一定是桓駙馬有重要的事情要上報,快呈上來。”褚蒜子連忙下令道。

烏衣營小校聞令,立即將手中的急報交到褚蒜子的手中。

見奏摺上果然是桓溫的筆跡,褚蒜子高興的點了點頭,並立即打開閱覽,看完之後,頓時驚得花容失色。

“太后,桓將軍所奏何事?”見褚蒜子驚得花容失色,衆大臣連忙問道。

褚蒜子深吸了一口氣,無奈道:“桓駙馬上奏朝廷,要求冊封華將軍爲王。”說完讓身旁的宦官,將手中的奏摺遞給衆大臣。

衆大臣聞言,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們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們不明白桓溫爲何會突然支持立華安爲王,這太不符合常理了。

“難道桓將軍懾於華將軍的實力,害怕了。”

“桓將軍與華將軍,會不會已經串通好了。”

“一定是串通好了的,否則,他們不可能幾乎同時送來奏摺,而且,都是同樣的內容。”

幾名當朝大臣,大聲議論了起來。

褚蒜子看向衆大臣,大聲道:“諸位愛卿就不要猜了了,以哀家之見,是桓駙馬也想稱王了,只是沒有明說罷了。”

“桓將軍也想稱王,太后何以知之。”一名大臣連忙問道。

褚蒜子輕聲回道:“桓駙馬在奏摺中大肆讚揚華將軍的功績,並建議冊封華將軍爲王,而朝廷一旦冊封華將軍爲北王,北王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爲了制衡北王,朝廷勢必要另外冊封一王,以大晉諸位將軍的實力,能制衡北王的,就只有桓駙馬了,所以,朝廷必須同時冊封兩王,以讓他們互相制衡,如此,大晉朝廷,才能勉強維持。”

衆大臣聞言,頓時恍然大悟,並認可的點了點頭。

“如此看來,這個北王是必須冊封了,那桓駙馬當封爲何王?”一名大臣問道。

褚蒜子輕聲回道:“與北王對應,自然是南王了,哀家決定冊封桓駙馬爲南王,以制衡北王的勢力,如此,大晉至少可保二十年太平。”

“太后聖明,眼下也只能如此了。”見桓溫和華安皆有稱王之意,衆大臣不再反對,而是認可了這件事。

隨後,褚蒜子正式下旨,冊封華安爲北王,冊封桓溫爲南王,並立即派遣使者,分別前往鄴城和襄陽,向二人傳達正式冊封的命令。

在幷州方向,拓跋什翼鍵所率領的代國大軍,在抵達定襄城之後,與楊安和張蠔麾下的大軍發生了一場激戰,並大破晉軍騎兵,佔領定襄城。

隨後,得勝的代國主力大軍,攜勝利之勢,向潰逃的晉軍騎兵發起追擊,並在沿途與晉軍騎兵多次交鋒,每次都是大破晉軍,並小有斬獲。

代國大軍屢次大破晉軍主力騎兵,這讓拓跋什翼鍵和麾下的將領,產生了輕敵之心,他們認爲,晉軍的軍心已經徹底的垮掉,已經成了一支不堪一擊的弱旅,爲此,大膽的派遣三萬輕騎兵,以最快的速度追擊晉軍,意圖大量殲滅晉軍主力,以擴大戰果。

在拓跋什翼鍵的命令下,三萬代國輕騎,以最快的速度向潰逃的晉軍騎兵追去。

拓跋什翼鍵如此命令,正中謝艾下懷,在盂縣方向,謝艾已經讓先期抵達的六萬步兵主力,在合適的位置設下埋伏,並準備集中全部十萬大軍,在盂縣這裡,好好的教訓一下冒進的代國先鋒部隊,從而警告代國大軍,必要過分逼迫。

當然,此戰的精髓是速戰速決,畢竟,拓跋什翼鍵麾下的大軍皆爲騎兵,輕騎兵抵達之後,主力騎兵也就不遠了,若是戰鬥過程進行太久,一旦代國主力騎兵抵達,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在盂縣正北十里的一處小山谷,謝艾與麾下的六萬步兵主力已經埋伏到位,四萬騎兵也正在陸續進入陣位,此刻,就等着代國先鋒進入包圍圈了。

通過斥候的探查,謝艾知道,代國前鋒足有三萬騎兵,因此,心中還是很有壓力的,畢竟眼下主力大軍軍心不穩,戰鬥力能發揮多少,還不得而知。

爲此,謝艾下令,一旦代國前鋒騎兵進入包圍圈,有張蠔麾下的兩萬騎兵率先發起攻擊,而後其餘兵馬迅速壓上,以絕對的優勢兵力,重創代國先鋒騎兵。

在楊安和張蠔麾下的騎兵抵達埋伏地域後,代國的先鋒騎兵,便據此不遠了,謝艾讓麾下大軍做好埋伏,萬萬不可暴露了目標。

半個時辰不到,代國先鋒騎兵便開始進入山谷,並毫無警覺的快速行進,似乎完全沒有考慮到晉軍主力會設下埋伏,這也難怪,在多次的交戰中,皆以晉軍失敗潰逃而告終,在代國將士的心中,晉軍已經是一支軍心渙散,一觸即潰的隊伍,而這樣的隊伍只會顧着逃命,怎麼還會留下來設伏呢?況且,此處山谷兩側的坡度較緩,騎兵完全可以向山頂奔馳,因此,就算有埋伏,他們也不怕。

“將軍,代國騎兵已經進入山谷,下令出擊吧!”張蠔大聲請命道。

謝艾擺了擺手,輕聲道:“不急,待敵軍騎兵過去三成的時候,再發起進攻不遲。”

代軍騎兵的行進速度很快,沒過多久便有三成的兵馬通過了山谷。

謝艾當機立斷,下令道:“擊鼓進軍,重創敵軍。”說完親自前去擊鼓。

“咚咚咚……”幾十面大鼓同時發出了震耳欲聾的鼓聲。

“進攻,殺……”張蠔首先率領麾下的騎兵,向代國先鋒騎兵殺去。

“殺,進攻……”緊接着,晉軍所有兵馬一同殺出。

...

...

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生擒燕王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四百八十八章 周撫打算辭官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海護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八百四十四章 陰險的預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六百七十九章 廉臺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六百零七章 冉閔的困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燕軍攻入遼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一千零四章 客棧商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七百六十章 吞併魏國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六百五十一章 政治聯姻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六百章 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六十一章 京城謠言四起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離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離
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二百三十章 脫離困境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路同時進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小仙翁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生擒燕王第二百零二章 西安平第四百八十八章 周撫打算辭官第九百六十七章 藏字石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持續騷擾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九百一十章 小創燕軍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海護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的泰西封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八百四十四章 陰險的預謀第四百八十九章 繞過雒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九章 山中遇狼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六百七十九章 廉臺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六百零七章 冉閔的困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殲敵六千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三百五十八章 兒時的秘密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歸天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天氣驟寒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罷兵言和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火蔓延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洛水南岸第五百一十章 楊初被殺第三百零四章 小鴛鴦陣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戰敗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離開成都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燕軍攻入遼東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第一千零四章 客棧商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七百六十章 吞併魏國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六百五十一章 政治聯姻第十八章 皇家獵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八百六十一章 葫蘆谷練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計後撤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六百章 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第三百七十章 霸王谷第八百二十二章 攻心之計第九百六十一章 京城謠言四起第四百六十二章 火攻獠人大營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第四十五章 兩條大魚求推薦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離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陰險的高元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張平歸順第五百零六章 讓華安如鯁在喉的仇池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敵軍潰散第二十三章 暗渠送信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