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嵩山道觀

大半個月之後,皇帝的鑾駕抵達了距離洛陽城百餘里的嵩山腳下,並紮下了營盤,由於軍糧接濟的非常的及時,爲此,王猛軍團順利的渡過了缺糧的危機,雖然,如今軍糧又有些不足了,不過,嵩山距離洛陽城僅有百餘里的路程,洛陽城的糧草數日可至,爲此,王猛已經不用擔心軍糧的問題了。【【,

爲了讓洛陽城的華安,做好迎接天子鑾駕的準備,王猛派遣麾下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洛陽城。

不過,王猛沒有想到,皇帝司馬聃和皇太后褚蒜子,被嵩山的迷人景色吸引了,打算在嵩山多停留幾日,另外,御醫們也說了,在嵩山這裡的環境中,可以讓皇帝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好,爲此,便決定在嵩山停留三日,好好的欣賞一下嵩山的迷人景色,順便拜訪嵩山的道觀。

見皇帝的鑾駕要在嵩山停留三日,王猛本想勸阻,不過,仔細一想,還是算了,畢竟,嵩山距離洛陽城已經不遠了,自己的大軍並無缺糧之憂,不如,就讓皇帝和太后,好好的在嵩山遊覽一番吧!如此,也好讓帝后二人多瞭解一些外面的世界。

當然,這麼重要的事情,王猛自然是要告訴華安的,以免華安準備的太過靠前,白白浪費精力。

在第一名心腹離開不久,王猛又派出了第二名心腹前往洛陽城,以告訴華安,皇帝鑾駕並不急於出發這件事。

要說,嵩山的自然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到處綠樹蔥蔭,山谷間流淌的涓涓細流更讓嵩山充滿了靈動的氣息,在半山腰上有一處非常有名的道觀,道觀內有數百道士。個個都是武藝高強,不過,他們都是世外之人,並不參與外間勢力之間的爭鬥,如此,才能在晉室南遷之後的中亂大亂之中生存下來。

而這些道士練武的目的。自然是爲了自保,畢竟,不論是亂世,還是治世,都會存在強盜和悍匪,而練武便可以對付這些悍匪,甚至,還可以行俠仗義,拯救受苦的老百姓。當然,由於能力有限,他們要整治的目標,永遠都是上不了檯面的小股盜匪,而對於擁兵一方的梟雄,不論他們做了什麼,這些道士都是不會過問的,也過問不了。比如,當胡人大軍四處屠殺百姓的時候。他們也只能無可奈何,畢竟,他們是道士,而且,人數只有數百,根本就沒有能力與數萬大軍對抗。他們爲了自保,只能選擇屈辱的沉默,如此,才保存了自身的實力。

此時,動亂的中原早已被華安平定。無惡不作的胡人大軍,也早已被華安趕跑,爲此,中原大地又恢復了往日的安樂,不過,在任何時候,小股的盜賊和土匪都是不會完全消失的,而這正是這些道士需要剷除的目標,爲此,這些行俠仗義的道士獲得了民心,另外,這些道士的所作所爲,也在一定程度上幫了朝廷官員的大忙,爲此,附近郡縣的官員,對這些道士也是非常的感激,並出資幫助道觀擴大規模,同時,若是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案子,比如,武功高強的江洋大盜,或者來去無蹤的採花賊,則他們也會請求這些道士幫忙,畢竟,郡縣的捕快能力非常的有限,未必是這些悍匪的對手,而道觀的道士,常年練武,思想純正,充滿不服輸的傲氣,爲此,他們非常情願接下這種棘手的案子,以成功抓捕這些悍匪,體現自己濟世安民的偉大情懷,只要能得到老百姓的肯定和膜拜,便是她們最大的心願。

雖然道觀裡住的都是一些出家之人,本不應該與朝廷之人有太多的接觸,不過,如今大晉天子和太后,以及衆多的朝中重臣全都前來道觀拜訪,這些道士生存在大晉的國土上,自然不敢怠慢,爲此,包括掌門在內的所有道士,全都走出山門,以從未有過的最高禮遇,迎接大晉朝廷的天子一行人。

爲了確保皇帝一行人的絕對安全,在皇帝一行人進入道觀之前,烏衣營已經派遣一千將士,提前進入了道觀之中,並在妥當的位置佈置完畢,剩下的烏衣營將士,則被部署在道觀的周圍,以隨時策應道觀中的同伴,而作爲外層護衛的王猛,也讓麾下的數萬將士,分別部署在道觀周圍更遠一些的位置,以觀察道觀周圍方圓二十里的所有動靜,確保萬無一失。

當然,王猛本人和麾下的十餘名部將,是跟隨皇帝一行進入道觀的,畢竟,他們的職位較高,需要隨時聽候皇帝的命令。

道觀的衆道士,對朝廷並沒有任何的偏見,爲此,只要沒有什麼意外事件,皇帝一行的安全問題,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而且,就算有小毛賊闖入道觀,也躲不過衆多將士的眼睛,所以,皇帝的安全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皇帝司馬聃早就聽說了嵩山之上有一座道觀,裡面的道士個個武藝高強,而且,還喜歡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爲此,他對道觀裡的衆道士是非常敬佩的,此時,能夠親眼見到這些道士,讓他非常的高興。

在道觀參觀的時候,司馬聃就向嵩山掌門問了許多關於衆道士行俠仗義的事情,而嵩山掌門自然也非常樂意回答皇帝問的這些問題,畢竟,這些都是讓他們這些道士長臉的事情,說出來讓他這個掌門也臉上有光。

皇帝司馬聃年紀太小,在聽了衆道士行俠仗義的光榮事蹟之後,突發奇想的想要留在道觀學武,然後做一名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道士。

他當着衆官員的面,將自己想要捨棄天子之位,成爲一名道士的想法,告訴了道觀的掌門。

這一下,可把衆官員嚇壞了,道觀的掌門也跟着嚇了一跳,畢竟,司馬聃是大晉的天子,天子的責任是統治整個國家。怎麼可以捨棄天子之位,當一名無足輕重的道士呢?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啊!”

“皇上是千金之軀,怎麼可以捨棄天子之位,做一名道士呢?”

“老臣誓死也不能讓皇上做出這樣的事情。”

衆官員極力勸阻道,皇太后褚蒜子更是氣的說不出話來。

顯然。所有的官員,都不可能答應皇帝做一名道士的,畢竟,這是對整個大晉朝廷的侮辱,是對天下百姓的不負責任。

道觀掌門見狀,也勸阻道:“皇上是真龍天子,要以天下蒼生爲念,萬萬不可捨本逐末,做一名小小的道士啊!”

“朕希望自己能夠行俠仗義。爲百姓做一些好事,這難道也有錯嗎?”司馬聃幼稚的說道。

道觀掌門連忙說道:“皇上,做一名小小的道士,就算武功再高,也僅能拯救極少數的百姓,而作爲一國之君,只要執政廉明,卻可以拯救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啊!皇上舍棄拯救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卻要做一名僅能拯救極少數百姓的道士,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還望皇上三思。”

顯然,不論如何,嵩山掌門都不能收下皇帝司馬聃,否則,整個大晉朝廷的衆大臣和武將都會非常憤怒,而這樣一來。他的嵩山道觀極有可能會遭到滅頂之災,後果不堪設想。

“原來朕可以拯救千千萬萬的百姓,照這麼說來,只要朕勤政愛民,會比這裡所有的道士加起來還要厲害嘍?”司馬聃聞言。高興的說道。

“區區嵩山道觀數百出家道士,豈能與皇帝比肩,差之遠矣。”嵩山掌門連忙恭維道。

“既然如此,朕就好好做皇帝,不做道士了。”見做皇帝比做道士更好,司馬聃立馬就取消了出家做道士的想法。

見司馬聃已經不再要求做道士,衆大臣皆大大的鬆了口氣,並心有餘悸的互相對視了一眼,可以想象,若是皇帝真的在嵩山出家做道士了,會給整個天下做出何種表率,只怕整個大晉朝廷都成了天下的笑柄了。

由於嵩山道觀的環境非常的優雅,爲此,皇帝一行人打算住在道觀之中,而道觀的掌門也將整個道觀最好的房舍讓出來,以供應皇帝一行人的入住。

包括皇帝司馬聃在內,住在道觀的足有百餘人,其餘的人員全都住在道觀的外面,就連負責宿衛的烏衣營將士,也只能在道觀內宿衛,但卻不能在道觀內歇息,他們的大營全都在道觀的外面,執勤結束之後,他們全都要返回道觀外面的軍帳歇息,畢竟,道觀內的房舍非常的有限,根本就容不下太多的人員。

由於皇帝一行人要在道觀內歇息三日,爲此,道觀的掌門嚴厲約束屬下的弟子,讓他們千萬不可驚擾了聖駕,而爲了騰出更多的房舍供應皇帝一行人,掌門甚至將部分不太懂禮數的弟子暫時趕出了道觀,如此,道觀的道士更少了之後,就更加容易管理了。

傍晚的時候,皇帝早早的就睡下了,而有些人卻是完全睡不着,在道觀的一處寬闊的院落裡,謝安仰望天空,輕輕的踱起了步子,白天皇帝突然要求當道士的事情,着實讓他嚇了一跳,他是完全沒有料到,皇帝居然突然異想天開的要當道士,這對他造成了極大的的震撼。

還好道觀的掌門很會說話,三言兩語就將皇帝想要當道士的想法給澆滅了,否則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他也無法預料。

“這麼晚了,謝刺史還沒有歇息?”王猛輕輕走了過來,輕聲說道。

見王猛走了過來,謝安微微驚訝了一下,隨即說道:“原來是王將軍,怎麼,王將軍也睡不着嗎?”說完看向王猛。

王猛笑了笑,輕聲道:“道觀裡到處都是煙味,薰得人睡不着啊!謝刺史呢?也是被煙味薰得睡不着,還是有心事?”

道觀有煙味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道士經常燒香,而香燃燒必然會發出煙味,不過,王猛因爲香菸味而睡不着,卻是有些牽強了,他這是故意隱瞞自己有心事。

“只怕王將軍與我一樣,都是有心事吧!”謝安當面戳穿了王猛的謊言。

王猛笑了笑,他自然知道,這種小藉口是不可能瞞過謝安的。

“皇上今日突然要當道士,謝刺史對此怎麼看?”王猛小聲問道。

謝安沉思了片刻,正色道:“皇上只是一時興起,開個玩笑罷了,並不是真的想要當道士,王將軍覺得呢?”說完看向王猛。

王猛嘴角微微一笑,輕聲道:“謝刺史何必自欺欺人,當時你我都在場,皇上的表情和態度,看上去可不像是在開玩笑啊!”說完吁了口氣。

顯然, 王猛對皇帝司馬聃非常的失望,即便司馬聃的年紀還不是很大,但既然已經親政,就不應該犯這樣的低級錯誤,要知道,皇帝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一言一行都要謹慎,怎麼可以一時興起就要當道士呢?這樣的皇帝不是昏聵就是無知,會給羣臣留下極其不好的印象。

謝安睡不着的原因也在這裡,自從皇帝親政以來,他嘔心瀝血的培養皇帝,也讓皇帝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另外,皇帝處理政事的能力,也出現了不少的增長,這些都讓謝安非常的欣慰,但如今皇帝居然因爲當道士可以行俠仗義,就要放棄國君的地位,這着實讓他感到大吃一驚,由此,他也可以得出結論,皇帝還是不夠成熟,甚至,太幼稚了,根本就做不到一名君主應有的素質和能力。

“不瞞王將軍,我也是因爲白天的事情而睡不着啊!皇上的率性而爲,實在有些讓人失望啊!”謝安無奈的說道。

顯然,在王猛的面前,謝安也不想說假話了,畢竟,王猛是聰明人,從自己的眼神和臉色就可以看出自己心中所想之事。

王猛聞言,思索了片刻,正色道:“皇上的行爲,雖然讓我等有些失望,但他畢竟是大晉的皇上,不論如何,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八百三十五章 謝安遊說桓溫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四百五十三章 將軍,今晚別走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青憐姑娘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午大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八百一十三章 慕容恪害怕了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四百零三章 嗜血獠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決定第六百七十五章 候霸再現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三百零二章 叛軍的三條道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育的戰略眼光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重裝戰車部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陵之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六百三十六章 招降張平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二百四十一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燕軍的連環之計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搞定叛亂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狂妄的尤利安第八百三十五章 謝安遊說桓溫第三百五十章 皇太后的眼淚第七百三十五章 燕軍出動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北戰事再起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四百五十三章 將軍,今晚別走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青憐姑娘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八百五十一章 醉酒泄露身份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午大敗第四百三十六章 向成都進軍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八百一十三章 慕容恪害怕了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援兵合圍敵軍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六百五十七章 曹伏逃遁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三百三十六章 趙軍撤退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波斯軍進攻第六百三十三章 免戰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八百六十四章 潯陽城出事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三百章 截獲軍糧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八百六十六章 慕容俊大驚第六百三十二章 固守龍山第八百八十八章 追不上了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兵壓境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戰術第八百七十五章 王午坐鎮兗州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八百四十七章 華安警醒了第四百零三章 嗜血獠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決定第六百七十五章 候霸再現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九百九十四章 城外建涼亭第三百零二章 叛軍的三條道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桃豹’第八百六十章 尋找隱蔽山谷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育的戰略眼光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破西鄉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重裝戰車部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八百五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瓦拉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陵之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燕軍北撤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六百三十六章 招降張平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十六章 春光外泄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千零九十章 勸降扶余第五百一十二章 楊俊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本將抱一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二百四十一章 世子的野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燕軍的連環之計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搞定叛亂第二百二十五章 烤肉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寒流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