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蜀中來信

就在華安與王三打趣的時候,又一名小校進入了中軍大帳,並抱拳道:“啓稟將軍,據前線斥候回報,燕國多路大軍皆出現異動。”

“燕國大軍有何異動,快說。”華安連忙問道。

小校抱拳道:“將軍,慕容恪的燕軍主力,已經向襄國奔來,另外魯口方向和薊城方向的數萬燕國大軍,也開始向襄國方向調動,數路大軍加起來足有二十萬人馬,燕軍似乎有攻打鄴城的打算。”

“大哥,燕軍大規模向襄國城集結人馬,似乎真的是要攻打鄴城啊!”王三聞言,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華安點頭道:“沒錯,燕國大軍的確有攻打鄴城的打算,此刻,代國大軍已經推進到晉陽城,慕容俊怎能甘心落於人後,不過,慕容俊攻打魯口耽誤了不少時間,此刻,向鄴城進攻已經太晚了,我軍與魏國大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要沿着漳水列陣,便可以將燕國大軍阻擋在漳水以北,先耗上幾個月,而後在燕軍疲憊不堪的時候發起反擊,必可一舉擊潰燕軍主力。”

“大哥說的是,我軍士氣已經恢復,現在的我軍,已經不必懼怕燕軍主力了,不過,大哥似乎要與燕軍打持久戰,打算耗幾個月,這是爲何?不能速戰破敵嗎?”王三疑惑的說道。

華安開口解釋道:“燕軍兵力優於我軍,戰力也不再我軍之下。再加上燕軍主將慕容恪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名將,我軍想要速戰而勝之,豈會那麼容易。況且,燕軍主力皆是騎兵,而我軍和魏國大軍卻有不少的步兵,爲了阻止燕軍騎兵發揮優勢,我軍自然要藉助河流的力量,沿河駐守,讓燕軍不能飛渡。如此對峙數月,燕軍必然難以支撐。這就爲我軍帶來了勝利的轉機。”

燕國大片區域,連續三個月沒有下雨,糧食的減產自然是非常嚴重的,華安相信。只要自己與燕國大軍耗到秋收之後,燕軍主力所要承受的壓力一定非常大,進而不得不撤軍。

“大哥覺得,若是我軍主力與燕軍主力正面廝殺,我軍會居於下風?”王三輕聲問道。

華安想了一下,正色道:“我軍與燕軍的實力,應該在伯仲之間,誰弱誰強不太好判斷,若是正面廝殺。很有可能會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如此一來,豈不讓第三方坐收漁翁之利。”

華安所說的第三方。自然是蒲洪、姚襄之流,甚至,還包括桓溫、殷浩等人,爲了打擊燕國,而讓自己麾下的大軍承受巨大的損失,從而失去威懾第三方的能力。這是華安所不願意做的。

見華安首先考慮到黃雀在後,王三認可的點了點頭。對華安的見識表示讚歎和佩服。

“大哥,燕國此時調兵遣將,估計最快半個月就可以集結完畢,二十天之內,就可以對鄴城發起進攻了,我軍如何佈置,還請大哥早日安排。”王三請命道。

“不急,如何佈置防守事宜,大哥還要與蔣幹將軍商議一下呢?畢竟,此刻,我軍兵力不足,必須與魏國大軍同仇敵愾,方能擋住燕國大軍的進攻,穩住我軍的陣腳,我軍目前的任務,仍然是繼續訓練,以逸待勞,等候燕軍主力的進攻。”華安輕聲說道。

王三聞言,點頭道:“既然如此,我這就去訓練大軍,半個月之內,一定讓我軍完全恢復戰鬥力。”說完走出中軍大帳。

隨後,華安在中軍大帳中,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派遣心腹親兵,遠赴遼東以北,遊說高句麗和扶余等勢力,準備在燕國的大後方放一把大火,以牽制河北的燕軍主力。

華安不指望高句麗和扶余能幫多大的忙,但華安相信,只要燕國得知他派遣心腹前往高句麗等國,心裡一點會非常的緊張,並不得不在遼東方向留下足夠的防守兵力,以防這些已經歸附大燕國的勢力,發生反叛大燕國的行動。

關中方向已經日趨穩定,並且有王猛負責治理,華安基本不用操心,而蜀中方向的情況有些微妙,對於自己昔日兄弟內心的真實想法,華安還不是很清楚,不過,華安在離開蜀中,北上關中的時候,早就有了安排,在雷暴、鐵牛兩位主將麾下的部將之中,有許多都是華安安插的心腹,並且,這些人全都是單獨行動,彼此之間,並不知道對方的存在,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向華安彙報蜀中的形勢,以及雷暴、鐵牛最近都做了什麼異常的事情,當然,若完全沒有異常,就不彙報,以增加隱蔽性。

這也就是說,華安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只要雷暴、鐵牛出現異動,其麾下的部將之中,便會立即有人站出來,控制他們,並取而代之,從而確保蜀中,在華安的控制之中。

同時,爲了防止雷暴和鐵牛這兩名優秀的將領,真的會做出錯誤的選擇,華安派遣張育前往蜀中,對他們進行勸說,並讓他們繼續支持自己。

當然,爲了防止張育心懷不軌,華安暗中在張育的身邊也安插了眼線,並派遣多路聰士緊盯他的一舉一動,一有異常情況,立即回報。

安排瞭如此多的眼線,監視自己麾下的重要屬下,華安突然覺得自己,已經不信任任何人了,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派遣眼線監視這些部下,也是因爲害怕失去他們,是做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手段。

幾日後,蜀中方向傳回消息,張育已經與鐵牛、雷暴聯絡上了,併成功勸說二人繼續支持自己,而後不久,華安便收到了張育的親筆信,信中將蜀中的情況,詳細的向華安介紹,並表示經過一番努力,雷暴和鐵牛已經明確表態,支持華安稱王,並隨時願意聽候調遣。

又過一日,華安受到了鐵牛和雷暴的親筆信,他們二人以兄弟的口吻,支持自己爲王,並在信中稱呼自己爲北王大哥,口吻非常親切,似乎多年的感情絲毫沒有變化一般,直讓華安覺得,在他們身邊安排心腹有些不妥,不過,爲了預防萬一,華安仍舊不會撤出自己對二人的所有監視,就當保護他們好了。

得到雷暴和鐵牛的全力支持,華安的心裡又穩定了不少,此刻,蜀中、關中、司州皆在掌握之中,華安麾下的全部兵馬足有三十餘萬,兵力不再燕國之下,若是緊急動員百姓參軍,組建五十萬大軍,不在話下,只是,以目前蜀中和關中的糧草供應,沒有必要組建如此多的部隊,以防拖垮經濟發展。

放眼當今天下,華安甚至覺得,若是自己敢稱第二,就沒有人敢稱第一,單以兵力來說,華安麾下的全部兵馬與燕國大軍,當在同一水平,是當今天下最強大的兩股勢力,除此之外,桓溫的荊州軍和拓跋什翼鍵的代國大軍,兵馬皆有二十萬左右,亦不可小覷,殷浩的揚州軍團,也有二十萬人馬,不過,蒲洪、姚襄、張遇、魏統等人全部難以控制,除去這十餘萬兵馬,揚州軍團的兵馬只有十萬左右,在大晉的三支主力之中,是最弱的一支。

另外,魏國、涼國兵馬皆有十萬之衆,高句麗、扶余等其餘勢力的兵馬,則沒有超過十萬兵馬的,實力相對比較弱小。

但燕國與代國已經結盟,兩國的大軍加在一起足有五十萬以上,若是把燕代兩國看成一體,則必然是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而且,燕代聯軍全部南下對付華安,這還是讓華安承受很大壓力的,而華安目前,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依附於自己的魏國大軍,魏國與燕國是死敵,魏國大軍可以爲自己分擔來自燕國大軍的壓力,而代國大軍的壓力,就只要靠謝艾獨自承擔了,好在晉陽城附近山地多,代國的大漠鐵騎無法發揮最大的威力,這就給謝艾擋住代國大軍提供了便利。

不過,如此一來,華安麾下的主力兵團全都被燕代聯軍牽制了,因此也就沒有足夠的兵力應對突發的威脅,比如、桓溫軍團、殷浩軍團、蒲洪、姚襄等勢力,這些勢力的兵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萬之衆,比華安全部的兵馬還多。

爲此,華安做事也只能適可而止,比如爲了擺脫大晉朝廷的掣肘,只能暫時選擇表面效忠大晉朝廷的稱王,而不能直接稱帝,否則,這些勢力很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自己,讓自己成爲衆矢之的,華安知道,自己的實力雖強,但也不能應對百萬大軍的威脅,至少目前還沒有如此大的實力。

而爲了應對日後,可能更加嚴峻的天下形勢,華安必須加緊發展農業,並以關中爲核心,囤積更多的糧草物資,並在合適的時候,在關中方向訓練一支十萬人馬以上的精銳兵團,做爲戰略預備隊,而這支重要的部隊,由王猛全權負責訓練。

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九百三十章 補償燕妃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八十章 逃離鄴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冉閔斬殺拓跋無敵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八十五章 關門打狗之勢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極殿議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八百四十四章 陰險的預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高元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七百八十六章 代軍潰敗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
第五百九十一章 鄧羌第四百九十六章 割地以換外援第三百八十章 戰馬都凍傷了第八百七十四章 經營兗州第八百九十一章 姚襄蠢蠢欲動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二百七十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農大敗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七十七章 體貼入微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琪琪的建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全部擒殺第二百三十五章 石虎撤軍第二十八章 淫亂後宮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皆在預料之中第九百三十章 補償燕妃第二百六十七章 收復柴桑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八十章 逃離鄴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六百六十六章 冉閔斬殺拓跋無敵第五百二十章 耗不下去了第一百零四章 韻味十足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七百三十三章 增援兩翼第二百二十章 中敵埋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降華不降晉第八百零四章 絆馬索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偷渡馬訾水第五百四十九章 張重華的來信第九百七十五章 謝安的立場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八十五章 關門打狗之勢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兵時機未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防佈置第三十二章 趁虛而入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碎奚的陰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九百九十八章 成功說服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四百三十四章 又見佳人第九百六十八章 燕軍撤離易水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孤注一擲的碎奚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坐等賊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石虎的退路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極殿議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向成都發起進攻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見兄弟第八百四十四章 陰險的預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四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高元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敵軍嚇壞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六十三章 天王石虎第七百二十二章 燕軍向魯口進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糧倉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攻破渡口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九百零七章 窮追不捨第五百四十六章 再次大破趙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一千零六章 說服族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宮被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圍第十三章 虎落平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輕鬆破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王霸之心第六百七十章 六戰六捷第五百二十一章 強攻下辨城第三百零八章 襲破左翼大營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重華的對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木船搭橋第七百八十六章 代軍潰敗第九十二章 火攻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