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

幾日後,華安的奏摺送達了建康城的皇宮之中,並交到了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見華安送來奏摺,褚蒜子不敢耽擱,連忙打開御覽,待得知華安要接回自己的家人時,褚蒜子心裡突然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按照華安所說,接回自己的親人,是因爲多年來不見,對親人太過思念,這種樸實的要求本無可厚非,但褚蒜子總覺得,若是華安的親屬全部前往洛陽城,那麼,大晉朝廷與華安的關係就會顯得疏遠,但若是不答應這個要求,則並無合適的拒絕理由,且很容易讓華安心生不滿。

思慮再三,褚蒜子覺得不能拒絕華安的要求,而且,還要以合適的禮儀送上一程,畢竟,華安已經是擁兵自重的北王,且掌握了大晉一半的兵馬,對其家眷適當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褚蒜子不擅長禮儀之事,對王侯家眷該享有何種禮儀,送行的隊伍該送多遠,都非常的糊塗,爲此,他只得召集幾名朝中大臣進行緊急商議。

沒過多久,聞訊趕來的衆大臣便進入了皇宮的大殿之上,並向皇太后褚蒜子行禮。

見衆大臣都到齊了,褚蒜子單刀直入的問道:“諸位愛卿,北王派人送來奏摺,要求接自己的家眷前往洛陽城團聚,哀家看了之後,覺得沒什麼不妥,北王功勳卓著,如今,要接自己的親人前往洛陽城團聚,哀家想親自送上一程,但不知禮儀該如何安排,各位愛卿可以幫幫哀家出出主意。”

一聽華安要接回留在建康城的家人,衆大臣心裡都咯噔了一下,雖然。華安以思念親人接回家眷並無不妥,但華安畢竟是手握重兵的外臣,若是沒有軟肋捏在朝廷的手中。將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日後。只怕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

“太后,還是讓北王家眷留在京城比較穩妥,若是北王的家眷全部前往洛陽城,那日後,北王就更加不將朝廷放在眼裡了。”一名大臣說出了心裡的擔憂。

“是啊!太后,北王的家眷留在京城可爲人質,這樣,北王日後做事。還會有所忌憚,若是沒了人質,以北王所掌握的大軍,隨時有可能起兵造反啊!”又一名大臣擔憂的說道。

“太后,微臣早已聽聞北王有異志,上次,北王軍中譁變的時候,就有一干將領要求北王稱帝自立,但北王懾於家眷還留在京城,所以僅僅要求據地稱王。而沒有稱帝,若是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陽城,微臣認爲。北王一定會製造機會做稱帝之舉的,還請太后三思。”一名大臣,居然將華安大軍譁變的陳年老黃曆找了出來。

“不對,若是我大晉朝廷不答應北王的要求,豈不讓北王有藉口謀反嗎?看來阻止北王家眷離開京城也是非常不妥的。”一名大臣又唱起了反調。

“是啊!是啊!如今這可是兩難的選擇啊!”衆大臣頓時皆猶豫了起來。

衆位大臣說的都有些道理,褚蒜子聽了以後,心情頓時非常的憂鬱,此刻,她感到了一種非常巨大的無力感。她作爲一名女子,承受了太多的朝廷重擔。他非常希望有人爲她分擔,但眼前這些大臣。只會給她找難題,而不會解決問題,對於這些無能的大臣,褚蒜子是非常的無奈。

“報,啓稟太后,謝賢士回來了,就在大殿之外。”就在這時,傳回了謝安抵達殿外的消息。

一聽謝安回來了,褚蒜子感到非常的高興,畢竟,謝安是一名賢士,而且,剛剛親赴潯陽城,解決了桓溫這個大麻煩,爲朝廷立了一個大功,褚蒜子相信,謝安一定有更好的辦法,應對華安的要求。

“諸位愛卿先回去吧!宣謝賢士進殿。”褚蒜子開口說道。

顯然,她已經對這些瞻前顧後的大臣們非常失望了,爲此,讓他們儘快回去,並急忙召見謝安,以徵詢謝安的意見。

“是,太后。”衆大臣聞令,只得抱拳行禮,並擡步離開大殿。

此刻,這些大臣的心裡自然都非常的不是滋味,他們能夠感受到褚蒜子的冷落和不滿。

就在這些大臣走出大殿的時候,謝安大步向大殿內走去,衆大臣全都側目看向謝安,眼神中,既有羨慕也有嫉妒和懷疑。

謝安的面色卻是非常的自信,並向退出大殿的衆大臣一一行禮,對於各種各樣的眼神,謝安一概無視。

“草民謝安參見太后。”謝安走到褚蒜子的面前,抱拳行禮道。

褚蒜子在垂簾之後,略帶微笑的看向謝安,輕聲道:“謝賢士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謝太后。”謝安禮節的謝了一句。

褚蒜子點了點頭,輕聲道:“此次說服南王放棄彈劾殷刺史,多虧了謝賢士,不過,哀家很是好奇,謝賢士是以何種辦法,讓南王心悅誠服的呢?”說完看向謝安。

謝安微微一笑,抱拳道:“啓稟太后,草民只不過是借北王撤軍南歸之機,告訴南王,若殷刺史被廢黜,朝廷將讓北王都督揚州諸軍事,並讓北王的大軍進駐揚州,南王自然不願意,所以便改口,不再幹涉殷刺史的事情。”

“謝賢士果然聰慧,利用北王嚇阻南王,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不過,眼下,北王又給朝廷出了一個難題,還要請謝賢士,幫助哀家出出主意。”褚蒜子輕聲說道。

謝安聞言,微微一驚,抱拳問道:“太后,不知北王給朝廷出了什麼難題,竟然讓太后如此猶豫。”

褚蒜子開口,將華安要求接回京城家眷的要求,以及衆大臣的憂慮,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謝安,並向謝安詢問,究竟應該怎麼做。

謝安聞言,毫不猶豫的抱拳道:“太后,以草民之見,不能阻止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陽,否則,會引起北王的不滿,同時,北王已經好多年沒見京城的家人了,若是朝廷阻止他們相見,則有些不近人情,還會讓別有用心之徒抓住機會,從而興風作浪。“

褚蒜子點了點頭,輕聲說道:“衆大臣都擔心,一旦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陽,北王就完全不可控制了,謝賢士是否也有同樣的擔憂?”說完看向謝安。

謝安搖了搖頭,輕聲道:“太后多慮了,北王是做大事的人,豈能被家眷所牽絆,七八年來,北王一直不曾返回建康城看自己的家人,這不就是最好的明證嗎?若是北王真的下決心反叛朝廷,是不會被京城的家眷所牽絆的,況且,就算北王現在已經反叛,朝廷也不能處置其家眷,否則,北王便有足夠的理由取大晉而代之了。”

聽了謝安的華安,褚蒜子心情頓時豁然開朗了不少,她沉思了片刻,接着問道:“謝賢士,北王派遣部下前來接其家眷前往洛陽,而北王的家眷與哀家還有一些交情,哀家是否應該親自送上一程,還有,應該以何種禮儀爲好。”

謝安想了一下,正色道:“若是太后與北王家眷彼此熟悉,倒是可以親自送上一程,至於禮儀倒是不太重要,太后能親自送別,便是最合適的禮儀。”

褚蒜子聞言,頓時茅塞頓開,她已經下定決心,要親自將華安的家眷,從京城的北門,一直送到京城北門外的十里長亭,以顯示自己與北王家眷的交情,以及對北王個人的尊重。

“對了,謝賢士,北王在奏摺中還說,要我大晉朝廷遷都洛陽,只要哀家答應,他便可以立即修繕洛陽的皇宮,一年之內,便可完工。謝賢士認爲,我大晉朝廷是否應該遷都洛陽呢?”褚蒜子看向謝安,正色說道。

謝安聞言,蹙了蹙眉頭,這個問題讓他很是不好回答,若是站在統一天下的角度,洛陽在中原的核心地帶,而健康城太過於偏南,洛陽城作爲都城,自然是最佳的選擇,但此時,大晉朝廷的國情比較複雜,世家大族在江南都擁有龐大的利益,而且,這些利益盤根錯節,就連他們陳郡謝氏也不例外,而一旦朝廷要遷都洛陽,這些士族的利益勢必要遭到損失,爲此,衆多士族官員,一定會跳出來,全力反對朝廷的遷都之舉,從而讓遷都行動根本就無法成行。

當然,還有一個更加不利於遷都的條件,那便是洛陽一帶,早就被北王華安控制了,若是大晉朝廷遷都洛陽,則很容易的就會被北王的勢力控制,從而讓大晉朝廷全面淪爲傀儡,進而讓北王成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物。

“太后,洛陽是我大晉朝廷建國時的國都,遷都洛陽本沒有什麼錯,但此時,我大晉的國情不允許遷都洛陽,還是暫且以建康城爲都城比較穩妥。”謝安並沒有回答具體的原因,而是直接反對遷都。

褚蒜子聞言,微微點了點頭,雖然,謝安並沒有說明不能遷都洛陽城的具體原因,但以她對天下局勢的瞭解,也是能猜到一些的。

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八百九十八章 重裝戰車部隊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五百八十六章 誘敵出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蘭兒聽話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辛苦的一夜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七百八十九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船逼近趙軍水寨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璽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盆口關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三百八十四章 恩賜和眼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婚別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八百五十四章 慕容燕侍寢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北伐部署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五百五十二章 全新的攻城方式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
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二百五十七章 邾城失守第八百九十八章 重裝戰車部隊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鄉城牧場第六百零六章 燕軍先鋒第五百八十六章 誘敵出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故意泄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燕軍攻打襄平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七百九十一章 攻入盛樂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一百零六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一十一章 楊宋奴稱公第九百七十四章 修復洛陽皇宮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二百七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上遼東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一千一百章 安東都護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八百一十七章 暗通款曲第六百四十八章 鄴城嚴重缺糧第五百零九章 政變時機來臨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九百三十六章 水路迂迴第九百二十五章 王午抵達遼東第四百九十七章 叛軍連夜撤退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發現巢穴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蘭兒聽話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辛苦的一夜第八百零二章 燕軍敗走第七百八十九章 另闢蹊徑第三百六十四章 火船逼近趙軍水寨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襲建康城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選好妃子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親吻小腹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何忠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璽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暈船了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募兵五萬第二百零四章 高晴公主第五百七十章 回師南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八百八十五章 任城失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盆口關第八百章 燕軍撤向高陽第三百八十四章 恩賜和眼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叛軍的陰謀推薦好友大作《宰執大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一百三十七章 識破計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婚別第九百一十九章 謝艾潰敗第六百二十五章 燕軍中伏第三百三十章 暗度小丹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燕國細作第三百零七章 胥浦城下第一千零八章 烏衣營怎麼辦第八百一十章 準備進攻第八百五十四章 慕容燕侍寢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第一百零一章 兩件禮物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北伐部署第八百二十六章 蘭陵城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三百七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五百五十二章 全新的攻城方式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兵奇襲第五百零一章 坐鎮成都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第一百一十一章 領糧風波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