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

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

進入到二月份後,隨着樑軍突入蜀中腹地,戰爭的進程陡然加速。

這個時候,局勢的變化往往以天來計算。

李雄好歹是跟父兄打過仗的,知道如今已到了極其危難的時刻,當國中精銳多集於漢中、江州兩地的時候,腹地之空虛直令人咋舌。

說白了,腹地沒兵。

蜀、犍爲、江陽、新都、廣漢、梓潼等核心富庶之地的兵馬多去了漢中,甚至就連汶山、牂牁、漢嘉等郡的羌人蠻兵都北調了,留駐地方的不多。

至於朱提、越巂等地的兵馬,因爲寧州叛亂,一部分郡縣叛成附晉,故而由鎮南大將軍李龍(李流之子)帶着南下寧州平亂,被帶走的甚至還包括一部分板楯蠻、獠人及六郡子弟,至今尚未回返,也來不及回來了。

李雄的動作其實很快,但依然花了差不多十天工夫,纔將稍微能打的部隊計萬餘人徵集到了成都,連帶着留守成都的數千人、臨時徵發的豪門僮僕、宮中侍衛、新附蠻獠萬餘人,合計約三萬衆,已經是他短時間內唯一能動用的兵力。

三萬人看起來還是很壯觀的,但不看全貌,只看細節時,卻又滿是苦澀。

六郡子弟只有數千人了,老的老、小的小,看着就悽然無比。

統領他們的是太保李始,李雄的長兄,而李雄今年五十九歲了……

“伯敬,六郡子弟還能戰否?”李雄拉着兄長的手,問道。

“陛下,事已至此,還有什麼可說的?能戰不能戰都要打。”李始說道:“六郡南下子弟多有富貴,便是一小卒,也分得良田傳諸子孫。今國有危難,豈能不上陣?”

李雄默默看着李始身後陣列着的將士們。

四五十歲的“老人”一大堆,這都是當年的開國之軍,本已在家榮養,今又被徵發上陣了。

“朕——”李雄想說些什麼,但胸中千言萬語,到最後唯有一聲嘆息,只道:“朕愧對卿等了。”

老兵們默默無言。

良久之後,一缺了幾根手指的老卒嘆道:“陛下,我已開不得弓,只能執此長槍,爲陛下殺賊了。二十餘年前,我分得良田美宅,又娶妻生子,此生無憾了。今半截身子入土,這條賤命還給陛下又如何?”

李雄聽了,心中難受無比。

“陛下。”又一缺了兩顆門牙,說話有些漏風的老卒說道:“我也有子孫了。這條命沒什麼金貴的,便是今日戰死,也是大賺。”

李雄走近幾步,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多說。

旋又看向左邊的一名士卒。

這是一個十六七歲的氐羌少年,臉色有些茫然。他生於蜀地,長於蜀地,但就因爲是六郡南下軍民後人,所謂“深受國恩”之輩,於是被徵發了起來。

他有些無法理解,因爲他生下來就有了宅院、田地,家裡還養了七八頭大牲畜,有一個大池塘養魚,自小沒吃過什麼苦。

那些叔伯輩老兵說要拿命償還恩情,他理智上能夠理解,感情上無法共鳴。

他甚至不想出徵,想到打仗就有些畏懼。

他從沒上過陣,已經過世的父親也很少在他面前提起這些事,偶爾幾次說起,父親的臉色也難看得嚇人,彷彿那是天底下最令人恐懼的事情一樣。

李雄在少年臉上掃了掃,心思通透的他大概就明白了。

第二代了,而且是生於安樂的第二代,沒有參加過戰爭,甚至連戰爭氣氛都沒感受過的第二代。

徵發他們上陣打仗,有點作孽的感覺。但亂世開啓之時,誰又不是這樣呢?

李雄沉默地正了正少年頭上的鐵盔。

盔是好盔,兵卻不是好兵。

六郡子弟旁邊是宮廷侍衛、豪門僮僕。

看到他們的樣子,便是早有心理準備,李雄仍然有些失望。

統領他們的是建威將軍李期、李雄的親兒子。

他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不過又帶着幾絲憧憬。

李雄的目光在宮廷侍衛們身上不停地打轉。

這些人平日裡自誇武勇,忠義無雙,結果要上陣的時候,個個臉色煞白。

是啊,在宮中站崗是一回事,不但錢多事少離家近,說出去也有面子。

上陣拼命則是另一回事,不但沒什麼錢,還危險無比。

他們養尊處優太久了,酒色財氣已經消磨了身上的血勇之氣。

至於那些豪門僮僕,一臉不情不願的樣子。

他們中有的人是被當做家兵家將培養,但未必全上過戰場。

有的就純是跟隨主家在成都左近耀武揚威的狗腿子了,欺負民人是一把好手,上陣與那些死人堆裡殺出來的武夫搏命——你有幾條褲子換啊?

對這些人,李雄沒什麼好多說的,他只看了看兒子,勉強笑道:“世運,今我父子同上戰場,說出去也是一段佳話。”

李期昂着頭,道:“父親,兒一定奮勇拼殺,大挫賊鋒。”

他才十九歲,正是熱血昂揚的年紀。

聚集在城外接受檢閱的部隊無邊無際、兵戈閃耀、盔甲鮮明,這樣的場面多讓人振奮啊,這樣的軍威又是多麼雄壯啊。

李雄聞言,一時無言,良久之後,看向兒子的目光中竟有些歉然。

此子在宮中長大,自小聰慧好學、慷慨樂施,到軍中察訪完回來稟報時,洋洋灑灑一大通,說得頭頭是道。

李雄很喜歡聽,哪怕兒子壓根沒說到點子上,因爲他看到了少年時的自己。

其實他還需要歷練,需要沉澱,需要感悟,但沒機會了,宗室子弟每個都要領兵上陣。

這個世道,皇子不領兵打仗,不出鎮外藩,那是自取滅亡。

只不過,世運首次領兵上陣,面對的就是生死大戰。

這就是命!正如這些士兵們一樣,老的老,小的小……

李雄最後又看了看周邊諸郡集結而來的精壯、剛剛下山不到兩年的獠人,久久無語。

下令發放賞賜後,全軍出征。

前鋒都督乃前將軍昝堅,板楯蠻昝氏之人,不過早已移居關中,乃南下六郡勳貴,宗室李玝副之。其部約三千人,主要是獠兵。

後軍都督上官惇,以宮廷侍衛、豪門僮僕爲主,約七千人,李期副之。

中軍約二萬人,以六郡子弟、成都留守軍士及諸郡挑選的郡兵爲主,李雄親領,太保李始、將軍任顏、隗伯、李奕等具體指揮。

三萬人浩浩蕩蕩,向東直奔廣漢而去。

******

李家及六郡子弟慷慨激昂,誓師出征,但蜀中舊族們卻又是另一番心態了。

太子李班留守監國,身邊不過三千衛隊罷了。

就這些衛隊,組建也不過年餘,戰鬥力十分可疑。

散朝之後,丞相範賁、著作郎常璩、太子少師何點、太常博士譙獻之、司隸校尉景騫悄悄聚在一起。

入丞相府時,衆人錯開時間,免得太扎眼。當然,可能多此一舉了,而今成都略微有些混亂,人心浮動不已,壓根沒多少人關心他們。

這幾人全是蜀地大族。

範賁不說了,雖說祖籍涪陵板楯蠻,但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儼然漢人士族。

景騫是梓潼人,同樣士族出身。

常璩家乃江原大族。

何點是郫縣人,祖上是前漢大司空,因反對王莽坐罪免官。

譙獻之不用多說,巴西人,譙家是蜀地有名的世家大族。

從他們的身份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羣蜀地舊族,是李成建立後爲了妥協而任用的蜀地士族官員。

蜀人是非常反對外地人來統治他們的。

後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時就有這種傾向了,及至蜀漢,土客矛盾始終存在着。

李成同樣難以免俗,六郡勳貴以及本地拉攏的板楯蠻勢力凌駕於蜀中士族頭上,能心服口服嗎?顯然不能。

如果有可能的話,蜀地豪族更願意驅逐所有外地人,建一個蜀人自己的政權。

但他們也是務實的,打不過就蟄伏,時機不對就跳反。

劉璋、劉禪賣得,李雄就賣不得嗎?

將來若邵勳身死,天下大亂,邵家人一樣賣得。

“陛下東征——”範賁坐下之後,驅逐了所有僕婢,然後看向衆人,道:“兇險得很哪。”

景騫眼珠一轉,道:“丞相覺得此三萬衆出師不利?”

“爲了救江州那五萬人,再搭進去三萬,這買賣做得也太差了。”範賁搖了搖頭,道:“羅演自巴東敗回,讓段良突入了蜀中,這個口子不堵上,還會有人進來。已經進來的這些人,四處燒燬糧草器械,襲擾輜重部伍,若不殲滅,江州或許談不上糧草斷絕,定然會軍心動盪。加之龔氏四處奔走,板楯蠻剛吃過大虧,人心思變,若爲其拉攏,則宕渠、巴西二郡變色,巴、涪陵二郡恐也有異,真真全局大壞。”

衆人聽了連連點頭。

這本就是他們最近在討論的事情,都是事實,李家人都不否認,以至於着急忙慌地搜刮老底子,湊了三萬人堵漏去了。

“丞相,值此之際,我等何爲?”太子少師何點問道。

範賁沉默,良久之後才起身,一手背於身後,一手捋須,邊走邊道:“時勢若此,人心思變。然戰場千變萬化,局外人豈能盡知?”

“或曰倒戈獻城,能得大功,老夫卻不這麼認爲。”

“萬一天子背水一戰打贏了呢?屆時攜大勝之勢班師,我等皆死難無孑遺矣。諸君家大業大,真的無需如此。”

“今只需——”說到這裡,範賁轉過身來,看着衆人,道:“等。”

“天子若打贏了,我等仍是李家臣子。”

“天子若戰敗了,我等可行斷然之事。”

“樑帝也需要蜀中大族,定然遣使安撫,如此坐享其利,豈不美哉?”

“丞相英明。”衆人聽完,齊笑道。

劉焉、劉備、司馬炎、李雄哪個不需要安撫蜀中大族?哪個沒給他們官做?

安心等待他們分出勝負,然後投靠勝利者,確實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一百六十一章 兩陘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1327章 廷議第1085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925章 歸正第1274章 方法論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967章 新丞相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797章 耕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九十六章 會玩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1141章 小路第二章 行路(下)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1413章 辭行第1116章 書第1433章 民情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796章 老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1169章 門路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1225章 宣城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349章 處置第1193章 能力第798章 伏殺第799章 對策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912章 鹽池畔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一百章 中邪第1164章 海棠園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1309章 回家(下)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1308章 回家(上)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995章 老人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章 行路(上)第1169章 門路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1030章 補救(下)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857章 白登臺(上)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歌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1412章 三分第一百九十二章 軍鎮(下)第1224章 人心易變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八十章 俸祿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1415章 意義
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一百六十一章 兩陘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雕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1327章 廷議第1085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一章 破壞第925章 歸正第1274章 方法論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938章 你們害苦了朕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967章 新丞相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797章 耕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九十六章 會玩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1141章 小路第二章 行路(下)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十九章 平陽拾遺(下)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1413章 辭行第1116章 書第1433章 民情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六十四章 蟲豸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796章 老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1169章 門路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1225章 宣城第一百十七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349章 處置第1193章 能力第798章 伏殺第799章 對策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912章 鹽池畔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一百章 中邪第1164章 海棠園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1309章 回家(下)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1308章 回家(上)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995章 老人第一百四十章 糊弄第一章 行路(上)第1169章 門路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1030章 補救(下)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857章 白登臺(上)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一百六十六章 穩重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五章 朝歌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1412章 三分第一百九十二章 軍鎮(下)第1224章 人心易變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八十章 俸祿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1415章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