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對策

第799章 對策

一支部隊被緊急集結了起來,頃刻間便開出了平城,向北搜索前進。

而平城以北的草原上,一羣人困馬乏的人正在休息。

“紇豆陵氏大人聞王難,暴怒而起,自朔方引數千騎東行,威逼祁氏。”前輔相段繁收拾了下儀容,來到王氏面前,低聲彙報道。

紇豆陵氏是拓跋氏聯盟諸部落之一,曾長居代郡左近,與烏桓王氏關係密切,後被徙至盛樂以西的五原舊地放牧。

該部去年沒有隨拓跋鬱律南下,原因是上郡的石勒、石虎叔侄形跡可疑,似乎有意朔方。而朔方、五原近在咫尺,紇豆陵氏奉命留守。

紇豆陵氏自稱是漢大鴻臚竇章之後(存疑)。

章子統,靈帝時爲雁門太守,以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爲沒鹿回部大人。

拓跋力微曾一度依附沒鹿回部,後又吞併其部衆。

拓跋猗盧時期,命沒鹿回氏後人(漢名竇勤,竇統曾孫,字羽德)領回其舊部衆,自代郡徙居五原,並賜姓紇豆陵氏。

紇豆陵勤(竇勤)曾隨軍南下救援晉陽,大敗劉曜,戰功赫赫,被大晉朝封爲忠義侯(存疑)。

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就出身紇豆陵部。

紇豆陵部並非鮮卑人,乃南遷的漠北部落之一(在張北高原放牧),原居於貝加爾湖一帶,擅制車,車輪高大、輻數至多,鮮卑人對其的稱呼翻譯成漢話就是“高車”(因當地冬天積雪甚深,必須使用高輪大車),不過高車之名此時並未流傳至漢地。

而在漠北草原,這些人還被稱爲“敕勒”——紇豆陵氏、斛律氏等都源自漠北高車部落。

紇豆陵部因爲血統問題,並非拓跋氏最親近的七個部落之一,但他們仍然願意支持拓跋鬱律的後人,讓王氏大爲感動。

只見她擦着眼淚,對懷中的幼兒說道:“什翼犍,將來你若復位,一定要善待紇豆陵氏。”

段繁在一旁聽了甚是無語。

拓跋氏最擅長忘恩負義,善待恩人?不存在的。

拓跋力微勢弱時,曾依附紇豆陵部的前身沒鹿回部,還娶了紇豆陵氏首領竇賓的女兒,最後怎麼做的?殺了妻子,再把兩個舅子騙來,全部宰了,吞併其部衆。

“王妃,還是得儘快趕往代郡。”段繁催促道:“至不濟,也得先去東木根山。”

獨孤部此時就在東木根上,劉路孤沒有參加祭天,部落不至於羣龍無首。

“賀蘭部在哪?”王氏問道。

“入冬前去了意辛山。”段繁說道:“那裡不能去。”

王氏心中一凜。

獨孤、賀蘭二部都是拓跋鬱律的鐵桿。

賀蘭部目前所在的意辛山位於今烏蘭察布附近,獨孤部方面的東木根山在興和縣附近,而王氏的老巢則在代郡、廣寧(今張家口),那是烏桓的大本營。

當然,烏桓勢力比較複雜,分佈也較廣。

祁氏可也是烏桓大族!

王浚女婿蘇恕延同樣是烏桓大首領之一,且王浚的主簿祁弘就出身烏桓祁氏。

這個族羣自從被曹操狠錘一頓後,四分五裂,失去了崛起的機會,目前多以附庸勢力的身份投靠各方。

總體而言,王氏和他的兒子拓跋什翼犍還是有些本錢的,但目前首要問題是回到代郡、廣寧,並以此爲基,拉攏諸部,先自保,再等機會。

不過,如何回去卻是個問題。

段繁的意思是賀蘭部不能去,去了不一定有好下場。

拓跋翳槐已近成年,賀蘭藹頭不支持這個外甥,難道支持外人?

要知道,拓跋什翼犍是唯一的嫡子,而拓跋翳槐則是庶長子。草原固然不像中原那樣重視嫡庶之別,但多多少少也是有點看重的,賀蘭藹頭一旦起了歹心,很難說會做出什麼事。

而劉路孤卻是拓跋鬱律的女婿,且鬱律對他有大恩,去了東木根山,即便不願爲王氏母子出頭,卻也不會加害。

王氏雖然只有十七歲,但很快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立刻說道:“那就去東木根山,先求得庇護,再返回代郡。”

段繁躊躇了一下,道:“就依王妃所言。”

末了,又道:“不知回了代郡後,王妃可有方略?”

“先聽聽兄長的意見。”王氏沉默片刻後,說道。

王氏兄長叫王豐,目前在代郡耕牧,部衆不少,如果說要請誰幫忙的話,孃家人是最合適的。

“光憑烏桓王氏還不夠。”段繁搖了搖頭,道:“紇豆陵氏首倡義舉後,祁氏或會受到震懾,不敢追擊過甚。但這隻能自保,不能復位。”

“獨孤部是必須要爭取的,即便不投過來,也要維繫好關係。”

“大王三女嫁到了宇文部,丘不勤還沒死,或可聯絡一番。但此人老奸巨猾,且貪慾極甚,找他未必是什麼好事,或要審慎爲之。”

“其實,晉國邵氏也可聯絡一番。雖說剛打過仗,但此一時彼一時,利用一番也是好的。”

王氏聽得連連點頭。

祭天之變後,新黨已在政治中心盛樂取得優勢,舊黨落於下風,很多中立部落還在觀望,如果新黨繼續擴大優勢,那麼他們的勢力會越來越大,舊黨就危險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從時間維度上來說,最後必然是新黨勝利。

因爲新舊派別之間的差異會慢慢縮小,很多現在的新黨部落以前就是舊黨,大家早晚變成新黨。

烏桓王氏從政治上來說其實偏向於新黨,但他們和舊黨代表拓跋鬱律關係很好,王氏又嫁給了鬱律爲妻,所以成了如今這個局面。

發展到最後,所謂的新舊之爭很可能會演變成鮮卑傳統文化與漢化之爭,涵蓋更廣,而不單純是遊牧與農耕之爭。

王氏想不到這麼複雜、這麼有深度的問題,她現在只想保住性命,併爲兒子什翼犍爭取權力——什翼犍固然小,但王氏可以代爲掌權啊。

“如果王妃覺得老夫所言諸策還看得過去,現在就可派出使者了,萬一哪個地方有變,總還有個去處。”段繁建議道。

“好。”王氏點頭應道。

休息完畢後,車隊繼續上路,而精挑細選的使者也悄然離開,奔往各處。

******

邵勳是在三月親蠶禮後得到鮮卑內亂消息的,頓時大喜過望。

他若不插手此事,不是白叫“邵賊”了麼?

平陽以東襄陵縣的山間小院內,他召集了左軍司王衍、左長史裴邵、右司馬羊忱、西閣祭酒庾蔑、樑國侍中羊曼、中領軍糜晃、中護軍陳有根、給事中樑綜、護夷長史蘇恕延、司空劉翰以及新近出任太保的潘滔等人議事。

王妃庾文君親自指揮宮人們爲大家準備茶水、點心,像個快樂的女主人——事實上也是。

丈夫回來後,主心骨也回來了,她又恢復了小女人的姿態。

“去隔間旁聽,別想着偷懶。”邵勳抱了抱她,說道。

“你不在的時候,我——”庾文君輕聲道。

“我不在的時候,你做得很好。”邵勳用鼓勵的語氣說道。

“我幫到你了嗎?”庾文君仰起臉問道。

ωwш⊙ ttka n⊙ ¢O “幫到我了,你很厲害。”邵勳親了她一口,笑道。

庾文君眯起眼睛笑了。

“去吧,坐好了仔細聽,別打瞌睡。”邵勳鬆開了妻子,說道。

庾文君點了點頭,離開了。

邵勳感受了下手,小嬌妻被開發得越來越迷人了,成熟婦人風韻顯露無疑。

輕輕咳嗽了下後,他來到了小院正廳之中,坐於上首。

衆人紛紛行禮。

“直接進入正題。”邵勳擺了擺手,道:“誰先來?”

王衍沉吟了一下,道:“大王,而今可動不起刀兵。”

“知道了。”邵勳面無表情地說道。

潘滔輕笑一聲,道:“大王何須動刀兵?”

“哦?”邵勳感興趣地看了過去,笑道:“我就知道陽仲有方略,快快道來。”

潘滔捋了捋鬍鬚,道:“庾祭酒自盛樂回返後,具陳代國之事,老夫聽聞,頓覺有隙可鑽。”

“隙在何處?”邵勳配合道。

“在於新舊之爭。”潘滔說道:“祁氏此人,權欲極盛。其有三子,長子普根已死,三子紇那曾爲王師所擒,只有二子賀傉可堪立爲君長。然據庾祭酒所言,賀傉天性懦弱,素遭人輕視。”

“鮮卑是什麼地方,虎狼巢穴!懦弱之人可能統御諸部?可能爲君長?我料諸部必然離心,縱然不攻殺賀傉,也會不聽調遣,自行其是。”

“再者,舊黨雖遭重創,鬱律以下死者五十餘,然諸部實力猶存,難道不想撥亂反正,擁立鬱律之子爲王?”

說到這裡,潘滔起身,長揖一禮,道:“僕請聯絡拓跋翳槐,冊其爲代公。”

拓跋氏的正式爵位一直是代郡公,冊封其爲代公,算是升了一級了。

至於代王,那是自封的,不作數。

“此策不錯。”邵勳笑道:“若我無所爲,代人或互相牽制,一時不敢動手,局勢就這麼拖下去了,反倒讓賀傉勉強坐穩位置。但有一條,翳槐不過一少年郎而已,敢動手麼?”

潘滔沉吟不語。

這確實是這個計劃中最大的不確定點。

聽聞拓跋翳槐不過十一二歲,而草原上怎麼着也要十三四歲纔算成年。

況且,拓跋翳槐是什麼脾性一無所知,他有這個勇氣嗎?

另外,賀蘭藹頭也很關鍵。

他願意爲了扶外甥上位而拿整個部落做賭注嗎?難說。

“大王。”右司馬羊忱出聲道:“或可遣使北上,先尋到賀蘭部所在,探其心意。若願聯絡諸部起兵,便冊翳槐爲代公。若不願,自尋他人可也。”

邵勳轉頭看向蘇恕延。

蘇恕延見自己沒法逃避,便道:“大王,此時不宜出動王師。先不說糧草之事,單王師一動,索頭驚懼,必會抱團取暖,全力對外。”

邵勳暗暗點頭。

這不就是曹操對付袁紹兒子們的舊事嘛。

外部壓力大,反倒促使內部放棄分歧,一致對外。

外部壓力小,內部自己就搞起來了。

“什翼犍舅父王豐,先居廣寧,後移代郡。”蘇恕延繼續說道:“僕略知此人,有野心,但膽魄不怎麼大。如果祁氏咄咄逼人,其爲了自保,或會聯絡諸部乃至宇文鮮卑,一同出兵。若祁氏放過他們,未必就願爲什翼犍出頭了。”

邵勳聽明白了:得蠱惑人家。

他代入各方仔細盤算了下。

如果他不插手,那麼拓跋鮮卑的局勢大概會處於一種詭異平衡狀態。這種平衡可能會被打破,也可能不會被打破。

如果他插手了,那就增添了一個變數,有可能會讓祁氏一方感受到壓力,走出昏招,同時給賀蘭藹頭、王豐等人鼓舞,最終演變成內亂,或者讓其分裂。

其實後世隋朝對付突厥的方法就很經典,讓敵人分裂,再出兵打擊,可收奇效。

北朝果然還是瞭解胡人,一脈相承過來的。

“得攛掇一下賀蘭藹頭和王豐。”邵勳一拍大腿,定下了計議:“兩處都要出使,爾等議一議,弄個口才便給的合適人選出來。”

第1344章 到了第十六章 汲桑第950章 過河拆橋第1295章 預先部署第866章 館驛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1282章 塵埃落定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347章 押解第1200章 祖制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1249章 上班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籠中鳥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二章 軍戶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十五章 授旗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六章 棗嵩第1363章 船海(上)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1345章 雪崩第1401章 練手(上)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184章 服從第一百零三章 歷史大潮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劉裕滅南燕之戰第983章 祖氏第970章 王政(下)第一章 徵辟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1425章 河東第十九章 都督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1087章 商屯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859章 節日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1243章 老區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九十九章 結交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1283章 親情第1159章 背刺第1187章 山城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三十四章 當機立斷第1221章 第二戰場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980章 冊封第814章 風起第七十九章 巡視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章 硤石第五十章 看望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招降”第1120章 豪族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零七章 寬厚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1067章 江陵城外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1304章 使者與地緣第六十五章 團結的宴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1303章 九月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1165章 震盪(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河北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五章 巡河(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十五章 幕府第1275章 門路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五章 弒君
第1344章 到了第十六章 汲桑第950章 過河拆橋第1295章 預先部署第866章 館驛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1282章 塵埃落定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347章 押解第1200章 祖制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1249章 上班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一百零六章 暴躁的籠中鳥第四十八章 送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二章 軍戶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十五章 授旗第六十章 關中閒子第六章 棗嵩第1363章 船海(上)第1377章 表率(爲盟主黎明的山頂洞人加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1345章 雪崩第1401章 練手(上)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184章 服從第一百零三章 歷史大潮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劉裕滅南燕之戰第983章 祖氏第970章 王政(下)第一章 徵辟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1425章 河東第十九章 都督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標第1087章 商屯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859章 節日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1243章 老區第七十五章 變幻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九十九章 結交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1283章 親情第1159章 背刺第1187章 山城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三十四章 當機立斷第1221章 第二戰場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1329章 大進軍(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980章 冊封第814章 風起第七十九章 巡視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襲擾與前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章 硤石第五十章 看望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招降”第1120章 豪族化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一百零七章 寬厚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1067章 江陵城外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1304章 使者與地緣第六十五章 團結的宴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1303章 九月第八十八章 洛陽城裡無好人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1165章 震盪(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河北第1041章 定調與期望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五章 巡河(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十五章 幕府第1275章 門路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五章 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