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努力

靈霄山下,嫩芽破土而出,編織了一層細細的綠色地毯。

山澗潺潺,流淌不休。及至山底,匯入小溪之中。

山中林木茂盛,有松柏、榆柳、楊槐之屬。似乎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一棵棵參天大樹在微風中舒展身姿,發出愉悅的聲響。

這裡是趙郡中丘縣靈霄山,大賢良師張角創立太平道的地方,同時也是泜水南源。

甫一進山,張賓就多有感懷。

他是中丘人——中丘即今內丘縣,隋代因避楊忠諱而改名。

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

年少的時候,他甚至來參觀過靈霄山上的張角舊寨。

當時這座寨子被一羣土匪佔據,他來的時候剛剛被清理掉。沒想到過了幾十年,寨子又被一羣潰兵給佔據了。

這次比較和平,陳公帶了銀槍右營六千甲士、義從軍數千騎抵達山下。

潰兵幾乎嚇尿了,直接投降——我們不過百十個人,要不要派上萬步騎來圍剿啊,過分了吧?

張賓撫了撫寨前的大槐樹,輕聲嘆了口氣。

年少時的昂揚意氣,似乎都留在此處了。

“層巒疊嶂,霧氣蒸騰。待到夏日,蒼翠如染,涼風習習,端地是一處好所在。”邵勳指了指遠近的山坡、樹林、河谷,感嘆道。

“匈奴若來,定駐兵於此。”胡毋輔之拈鬚說道。

作爲祭酒,他大概是幕府中最閒的人了,沒有之一。

這本就是個萬金油職位,沒有具體職掌,可以忙得要死,也可以閒得要命。對胡毋輔之來說,顯然是後者。

“彥國爲何這麼說?”邵勳笑問道。

“此山故壘未塌,水甘土活,有樵採之利。”胡毋輔之說道:“山上還多大木,可樹柵列營,又有虎豹鹿兔等野物,可與衆酋帥一起射獵,焉能不來駐牧?”

“彥國長進許多啊。‘駐牧’一詞,很多人還沒聽過呢。”邵勳讚道。

胡人打仗,確實離不開駐牧。

騎兵衆多嘛,戰馬不可能全拿糧食來喂,必須要放牧,定然要有個駐牧之所。

所以,他們打仗有時候很快,來去如風,風馳電掣。有時候又很慢,駐牧許久,給馬兒養膘,給隨軍牛羊催肥。

動手之前,大軍統帥還喜歡與部大、頭人們會獵,一邊加深感情,一邊商討作戰計劃。

胡毋輔之這些年是真的見多識廣,居然能說出一二三了,不簡單。

邵勳也很喜歡這個地方。

古人養馬,很喜歡在丘陵地帶養。因爲馬是一種喜歡溫涼氣候的動物,山間氣溫低,對馬兒來說感覺很舒服。

山間還有很多河谷地,又草木茂盛,給馬兒提供了飲水和牧草。

唐代一個非常重要的軍馬場樓煩監牧城就建在呂梁山中。

丘陵緩坡之上,馬兒肆意撒歡,活動量巨大,嚴格來說比槽櫪馬(養在馬廄裡喂糧食的馬)健康,骨骼、身體發育也更好。

但這些地方卻無法有效利用起來進行農業種植——呃,嚴格來說也不是不行,有紅薯的話就可以利用這些山地了。

不能用來種糧食,但卻可以拿來放牧,這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了,雖說在山間放羊挺破壞環境的。

“沮渠崇。”邵勳喊道。

“僕在。”穿着一身皮裘的沮渠崇跳了出來,大聲道。

“這座山連同山寨,給你了。”邵勳說道。

“謝明公恩賞。”沮渠崇驚喜道。

“你部有多少人丁、牛羊?”

“計有男女五千口、馬六千二百匹、牛羊三萬九千隻。”

“少了點。”邵勳說道。

“一路倉皇奔竄,遺失了一些,後來搶了一些,又吃了一些,還跑死了一些……”

“別說了。”邵勳搖頭失笑。

一個部落人口,大概對應十隻以上的大小牲畜。

國朝太康八年(287),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來降,總共帶來了1.15萬口人、2.2萬頭牛、10.5萬隻羊——馬的數量未知。

大小牲畜是1:4.77。

後世日本人調查錫盟、呼盟牲畜數量時,大小牲畜是1:4.78。

19世紀初,沙俄調查伏爾加河流域卡爾梅克蒙古人(土爾扈特)牛羊比例是1:4.1——伏爾加河草原質量還是要比漠北草原高的。

純遊牧部落,差不多就這個水平了,半耕半牧部落,牲畜保有量可能會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去,因爲他們一部分精力放到耕作上了。

“這座山,可夠養你的人?”邵勳又問道。

“夠了。”沮渠崇說道:“族中故老相傳,北邊的草原十幾畝地才能養一隻羊。如果是沙磧荒漠,則要六七十畝地才能養一隻羊。靈霄山,大概三五畝地就能養一隻羊。如果在山下平地上放牧,則更好。”

胡毋輔之一聽驚了。這他孃的差別也太大了吧?

如果在河北平原放牧,豈不是幾倍乃至十倍於北方草原?

怪不得這些胡人進入中原後,一個個都不想走了,孩子一窩窩生,戶口激增,牛馬羊駝衆多。

漢人沒法利用的山地、灘地、丘陵、水澤,對他們而言是優良的放牧場所。

他曾經見到一個河灘,沒人種地,原因是每年春天洪水氾濫,哪家種地的也扛不住啊。但洪水退去後,牧草瘋長,胡人如獲至寶,說在這種河灘地上放牧,養出來的牛味道鮮美,產奶也多。

不跟陳公來河北走一遭,他還真不知道這裡面的道道,處處是學問啊。

河南、河北,別看僅隔着一條大河,但大量胡人進入的幽州、冀州,風氣卻已經不太一樣了。

河南到處是收拾得整整齊齊的麥田、果園、桑林、菜畦。

河北也有這些,但又多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在胡人大舉內附南下之前,河北的馬匹及其他牲畜就比河南多,而且多很多。

或許,河北與胡人接觸更早,交流更多,以至於此,畢竟漢光武帝賴以成名的突騎就是在河北招募的。

邵勳彷彿看出了胡毋輔之的想法,笑道:“彥國,因地制宜最重要。我在河南讓人移栽桑苗,兩年三熟,粟麥輪種,可沒讓他們耕牧並舉。但在河北,需要做些小小的改動。粟麥輪種、兩年三熟是必須的,但多養牲畜也是必須的。因地制宜,切記。”

沮渠崇笑吟吟地看着胡毋輔之,對靈霄山愛不釋手,對山下的河灘以及撂荒的農田更是歡喜得緊。

“你方纔說凌霄山放牧,三五畝畝地就能養一隻羊。”邵勳看向沮渠崇,說道。

“得好一點的地方纔行。”沮渠崇說道。

邵勳點了點頭,道:“但如果種牧草養羊——”

邵勳想了想,他也不知道苜蓿在河北畝產多少,於是決定保守點:“一二畝地便可養一隻羊。”

“不划算,還不如種地。”沮渠崇說道。

一隻羊養一年,也就出個二三十斤肉,即便一畝地養一隻羊,還是不如收百餘斤小麥划算,這個賬還是會算的。

即便加上羊皮、羊毛等收入,還是比種地差一點。

“那就山下農田種地,隨你們了。”邵勳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山間、河灘、荒地養牲畜。農田怎麼種、怎麼安排休耕,我派人來教,教到你們會。”

“地我給伱們了,但有一條。”

“明公請說。”沮渠崇恭恭敬敬地說道。

“各家的地各家種地放牧,不許越界。”

“遵命。”

“你有這個寨子,其他人也會有土城居住,不許互相攻擊、搶奪。”

“遵命。”

“每三月至中丘、柏人、房子三縣入稟各自情況。縣裡也會派人下來巡視。”

“遵命。”

“若敢棄地而走,縣裡一旦報上來,我便遣兵追擊。屆時貶爲官奴,乃爾等咎由自取,可明白?”

“明白。”

“一年兩次操演,由龍驤將軍幕府遣人召集,不得違抗。若需出征,自備馬匹、器械,聽令行事。”

“遵命。”

邵勳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是他嘗試融合、同化胡人部落的努力。

自後漢以來,積攢下來的弊病實在太多了,始終沒得到清理。而後漢以來的統治模式,如今看來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急需探索新路。

繼續按照後漢以來的制度行事,不過又一個西晉罷了,早晚要爆炸,國祚未必比西晉長多少。

昔年曹孟德曾經嘗試解決自後漢以來士族坐大的問題,最終功敗垂成。

而士族之外,越來越多的胡人問題他壓根就沒碰,把這個雷傳到了西晉手裡,最終爆炸。

現在士族這個雷不但沒被曹氏、司馬氏拆除,還他媽當量更大了,爆炸威力更強了。

胡人這個大雷已經爆了,現在需要人收拾殘局。不然的話,還會有二次爆炸,甚至引發威力驚人的彈藥殉爆,把整個北方炸得天翻地覆。

這兩個大雷之外,還有清談誤國、文恬武嬉、土地兼併之類的雷,這都要排到後邊了。

怪不得有人說曹魏、西晉都是“低質量”王朝,這倆都不主動解決問題,反而把問題向後拖,越拖越嚴重,甚至還產生了新的問題,最後釀成三百年亂世來“債務出清”。

這都什麼時代啊……

想到這裡,邵勳有些意興闌珊。

前人作孽,後人遭殃。

爲了減少麻煩,什麼人都敢往家裡領。

爲了穩定,什麼矛盾都往後拖。

爲了當皇帝,什麼都敢妥協。

在這一刻,戰場上的勝利彷彿也沒那麼值得誇耀了。

“彥國,你儘快擬一份公函,發往龍驤將軍幕府。以後這些人都歸他們管,儘快劃分清楚耕地、草場。官員選用起來,名單呈給我過目。”邵勳揮了揮手,說道。

“遵命。”胡毋輔之應道。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感覺陳公有些焦躁。

再打幾個勝仗,招降納叛一番,北方不就統一了嗎?有什麼值得着急的?

曹魏、國朝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不都好好的嗎——呃,可能不是太好。

但你到底還想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841章 主動第816章 邊防第1027章 積極要求進步第1410章 碰到了算你倒黴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859章 節日主角養兵數量第967章 新丞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1313章 東巡安海第1047章 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1264章 正月調整第1238章 散第1166章 震盪(下)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374章 祭祖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一章 徵辟第1263章 貞明第885章 改制(上)第十一章 我來帶你們乞活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七章 表態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五章 程府宴第1420章 天淵池第十九章 一魚兩吃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912章 鹽池畔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1299章 目的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三章 潘園第五十章 東線第八章 兩京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1118章 溫與趙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1250章 下班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1447章 加班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七十四章 突然襲擊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五十二章 密謀第960章 新官上任(上)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1338章 草原上的戰爭古代屠城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1364章 船海(下)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794章 新兵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1154章 深淺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1155章 折損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877章 與時俱進第1295章 預先部署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944章 祖、王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一章 消化(上)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
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841章 主動第816章 邊防第1027章 積極要求進步第1410章 碰到了算你倒黴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859章 節日主角養兵數量第967章 新丞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類第1313章 東巡安海第1047章 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北對進(上)第1078章 末日降臨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1264章 正月調整第1238章 散第1166章 震盪(下)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374章 祭祖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1039章 前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一章 徵辟第1263章 貞明第885章 改制(上)第十一章 我來帶你們乞活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二百十章 檄文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七章 表態第一百三十五章 利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第五章 程府宴第1420章 天淵池第十九章 一魚兩吃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912章 鹽池畔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1299章 目的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三章 潘園第五十章 東線第八章 兩京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1118章 溫與趙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1250章 下班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好可憐第1447章 加班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七十四章 突然襲擊第五十章 大都督還要逃嗎?(給盟主金角半島加更)第五十二章 密謀第960章 新官上任(上)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1338章 草原上的戰爭古代屠城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1364章 船海(下)第1333章 攻守之策第794章 新兵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1154章 深淺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1155章 折損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877章 與時俱進第1295章 預先部署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944章 祖、王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一章 消化(上)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