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

二月初五,第一批幷州流民離開邵園、潘園,前往宜陽。

他們大概要花三天時間才能抵達雲中塢,然後接受軍管,陸陸續續展開春播工作。

邵勳沒有和他們一起走,而是先一步快馬返回了雲中塢。

幾天時間沒來,臺地南側的山坡下,已經豎起了一道木柵欄。

幢主金三挎刀持弓,威風凜凜,指指點點。

十幾歲的少年已經頗有派頭了,普遍比他大了至少十歲的洛陽苦力兵們畢恭畢敬,不一會兒就分派了幾個人,帶着小旗,藏到旁邊的林木之中。

這是在布暗哨和遊動哨呢,用小旗定期聯絡,一旦失聯,銀槍軍士卒立刻集結起來,做好戰鬥準備。

如果賊人大至,全寨撞鐘。

莊客裡的男丁立刻動員起來,上城頭廝殺。

健婦則充當輔兵,搬運傷員及各類守城器具。

小孩也不會閒着,他們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送水送飯、照顧傷員、運輸箭矢傷藥等等。

總之,全民上陣,不會有人閒着。

邵勳遠遠下馬,沿着渠谷水靜靜走着,默默看着。

這條洛水支流的兩岸還是有平整田地的,這會已經有人在春耕了。都是原來賊匪們的家人,辛苦又麻木地耕作着農田,機械地活着。

賊匪過得並不容易。這個世道,他們也就只能搶搶百姓或小股商隊,所得有限,終究還是得靠種地養活自己。

“邵師。”金三很快得到通報,飛奔趕了過來,身後還跟着兩名憨厚老實的中年人——都是錯覺,賊匪不可能老實。

“此何人?”邵勳指了指他身後之人。

“李魚、邱大,我委任的裡賢,一人管五十戶。”金三回答道。

邑、裡都是基層組織,被整體移植到塢堡裡了。

時人都是這麼做的。庾袞在禹山塢時,使“邑推其長”、“裡推其賢”,將塢民堡戶劃分爲一個個管理單位,因此“號令不二,上下有禮,少長有儀”。

“可曾種過地?”邵勳看向兩位裡賢,問道。

“種過。”

邵勳點了點頭,然後帶着他們沿着渠谷水行走。

“這些水渠都是你們挖的吧?”他指着那些彎彎曲曲、歪七扭八的灌溉水渠,問道。

“是。”

“種的是粟?”

“正是。”

“有沒有種過小麥?”

“只種過兩回。”

“春播還是秋播?”

“一次春播,一次秋播。”

“爲什麼不種了?”

“沒那麼多水渠。”

邵勳明白了。

其實是沒那麼多糧食,支持他們延長現有的灌溉水渠,說白了還是窮,沒法一次性投入巨大的資源,把基礎設施整好了,哪怕未來可見的收益更高。

“秋播之後,來年五月收麥,收完你們種了什麼?”邵勳又問道。

“種了些雜糧,各種都有,下雪前收了。”

“那一年日子寬鬆多了吧?”

“是。”

邵勳看着蜿蜒向北的渠谷水,心中有了決定。

如果說此時小麥的種植面積只有一分的話,到南北朝時慢慢變成了二三分,到唐代變成了四五分,唐末五代十國已經變成了七八分。

老百姓爲何如此狂熱地要種植小麥?

一個是此時小麥的畝產比粟高,但這只是一個原因。

更重要的是,可以多收一季糧食。

隋唐時期,兩年三熟制在北方旱作農業生產中已經頗爲成熟,這個種植傳統是自南北朝演變而來的。

魏晉傳統的一年一熟,兩年內只可收兩茬粟。

隋唐的兩年三熟,第一年春播種粟,秋收後種小麥,來年五月收麥子,收完後種一季雜糧,下雪前收穫。兩年時間內,可收一茬粟、一茬小麥、一茬雜糧(主要是豆子),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產量也大大提高。

這樣的種植模式是如此之普遍,以至於官府都改了收稅制度,出現了夏稅、秋稅,一年兩稅。

夏稅徵收絲、綿、麥子及現金(一戶250文),秋稅收稻、粟、豆類和乾草(一般是10束)。

從收稅對象就可以一窺農業生產模式。

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後,圍繞其的種植、加工、烹飪技術會慢慢出現,這個都不需要你操心。

就此時而言,貴族莊園裡以小麥爲原料的食物多的是,金谷園更是有水碓三十餘區,每一區甚至修建了專門的道路運送各種糧食,加工技術門清得很,只不過不傳播出去而已。

這也是邵勳爲什麼要拿下金谷園的重要原因,灌溉水渠、加工設備都是現成的,只不過人跑光了。亂兵也對這些東西沒興趣,他們要的是金谷園內的財貨。

開花饅頭這種東西,不能永遠只存在於士族莊園裡。

“春播儘快,勿要拖延了,儘可能多種一些,就種粟。”邵勳彎下腰,攥起一把泥土,仔細看了看後,說道:“春播完成後,開始挖溝、篩土。”

“諾。”金三、李魚、邱大三人一起應道。

河岸邊還放了一些牲畜。

其中,五匹馬、十三頭牛,外加數十隻羊在河左岸,悠然自得地吃着草,這應是賊寨原本畜養的牲畜。

河右岸還有二十餘匹馬騾、七八頭牛,那是銀槍軍的役畜,由幾名士兵管着。放養牲畜之餘,他們還在收集乾柴樹枝,十分勤快。

“牲畜糞肥怎麼處理的?”邵勳突然問道。

“撿回來堆角落裡。”

“走,去看看。”

李魚、邱大二人有些驚訝,但不敢怠慢,前頭帶路。

朝廷大官,居然要主動看糞,不知道說什麼好。

邵勳嘴角含笑,咋了,我就喜歡這樣。

王衍之妻郭氏還專門把府中婢女派出去,看看路上有沒有糞,有的話就趕緊撿回家。

這才叫持家有方,經營有道。

牛棚、馬棚、羊圈位於山寨內部。這可以理解,牲畜是重要財產了,病死一頭都很肉疼,更別說讓人搶走了。

靠近牛棚時,邵勳遠遠就聞到了一股氣味。

他眉頭都沒皺,仔細看着一堆牛糞。

看樣子堆了一段時間了,外面還不怎樣,裡頭怕是已經“熟”了。

時人撿糞回家,基本都是這樣扔在一個角落堆着,過一陣子再清理。

邵勳也不知道這樣好不好,感覺不太行。

他又進入了牛棚,裡面的氣味更加感人,彷彿從來沒清理過一樣。

他終於繃不住了,皺着眉頭,問道:“爲何不打掃牛棚?”

“糞都鏟了啊……”李魚看到邵勳皺着眉頭,有些害怕。

“這樣吧……”邵勳沉吟了一下,道:“我說幾件事,形諸文字,以後定成規制。”

他這句話是對金三說的,因爲他識字,會寫字。

“諾。”金三立刻讓人搬來案几、木牘、筆墨。

“其一,一年內的糞不準用。”

“其二,河道、水渠清淤時,挖出來的淤泥和於糞便之中。”

“其三,廄裡定期清掃,每半個月撒上一層土,清理一次,然後撒在肥堆上。”

“邵師,這是爲何?”金三一邊寫,還有心思發問。

邵勳也不是特別懂,只能說道:“摻了土的糞肥更持久。”

“哦。”金三應了一聲。

“還有,將來我是要養馬的,馬廄弄成這個樣子,當然不成。”邵勳又補充道。

養馬有兩種方法,一是在草場上放養;二是槽櫪馬,即“駢死於槽櫪之間”的“槽櫪”。

說白了,就是圈養,定期放出去活動活動,有益於馬身心健康。

這種養馬法在缺乏大面積草原的地方非常流行,是一個無奈之下的替代方法。

後世南詔國就是如此。

滇池、永昌兩地之馬爲野放,不置槽櫪。

另選越賧馬駒(騰衝馬)數百至大理,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就。如此餵養之法下的馬尾高,尤善馳驟。

槽櫪馬可以精細管理,用糧食餵養,馬匹質量高。

正面衝殺的時候,可以把野放的馬給衝得七零八落。

成本也是真的高,一匹馬吃的糧食至少是人的三倍,邵勳暫時沒這麼奢侈。

但養馬是必須的。

哪怕不組建騎兵部隊,別的用馬之處也很多。

一個斥候就要帶好幾匹馬外出。

夜間紮營之時,遠遠放出去的暗鋪也要備幾匹馬,以便看到夜襲敵軍時,能及時回營——換着馬騎,以便有充足的馬力高速奔馳,傳回消息。

戰場信使要馬。

小股襲擾敵人的遊騎要馬。

輜重部隊要挽馬或其他役畜。

中高級軍官要備好幾匹馬。一是戰場衝殺,馬力不足時直接橫跨到另一匹空馬背上,繼續廝殺,另外就是逃跑時能有馬換着騎,維持高速。

高級軍官的親兵也要馬,還不止一匹。

純步兵部隊,也是配備着大量馬匹的啊。

“其四,在農田附近建牲畜欄,方便。若有賊人來攻,再行轉移。”

邵勳又一口氣說了好幾條,算是把他肚裡不多的存貨掏乾淨了。

金三記錄完畢之後,又拿給邵勳過目,確定無誤之後,仔細收起。

“你們若有好的點子,也可以提出來,驗證有效之後,發放賞賜。”邵勳又道。

形成文字之後,甚至可以集錄成書,在自己名下的塢堡、莊園內抄錄傳播,主要面向參與實際管理的塢堡主、農莊典計。

如果別的塢堡、農莊有獨特的農業技術,也可以互相交換。

他從不敢小看那些世家大族的莊園。

他們多年管理,有的經歷好幾代人了。長期的農業實踐之中,不可能不總結經驗,關鍵是他們敝帚自珍,不肯向外人透露罷了。

這和所謂的將門世家差不多。

行軍打仗的知識,只在家族內部流傳,甚至有自己編纂的兵書,秘不外宣。

所謂世家大族的底蘊,就在於此。

他們如果願意互相分享,一定能夠大大加快知識傳播的速度,只不過沒人願意這麼做罷了。

開花饅頭啥時候普及到民間的?

邵勳並非世家大族出身,但他的底蘊來自後世,非常深厚。在某些特定領域,他一個人就抵得上世家大族幾萬人的莊園幾代人的知識積累。

他的塢堡,不會比別人差,甚至能經營得更好。

這纔是他的底氣。

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1152章 圍獵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十二章 切香腸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957章 西事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800章 崇明觀第989章 岔路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一百九十五章 “招降”西晉爵位制度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1025章 不約而同第1227章 奇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1079章 丟下第1294章 黃沙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1295章 預先部署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1396章 互助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二章 軍戶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七十四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第1006章 居延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1113章 成都與建鄴第1220章 各懷心思第1196章 宇宙的盡頭是帶貨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1409章 西苑第1244章 精舍(上)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1180章 陰館第1203章 歸來第1163章 收尾第1223章 相天下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二章 部曲第1049章 歷史的玩笑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1238章 散第995章 老人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916章 議定第五章 巡河(上)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十七章 鬼話第六十五章 團結的宴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867章 會見第1346章 狼狽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十一章 努力第801章 政務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816章 邊防第1284章 家宴第1402章 練手(下)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
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1366章 永久改變第四十六章 哭笑不得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1152章 圍獵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十二章 切香腸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957章 西事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800章 崇明觀第989章 岔路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一百九十五章 “招降”西晉爵位制度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1025章 不約而同第1227章 奇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第1079章 丟下第1294章 黃沙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一百十一章 不走!(爲盟主小蔡想睡覺加更)第1295章 預先部署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1396章 互助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二章 軍戶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七十四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第1006章 居延第三十九章 怎麼打第1113章 成都與建鄴第1220章 各懷心思第1196章 宇宙的盡頭是帶貨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924章 長草的人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吃喝喝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1409章 西苑第1244章 精舍(上)第1093章 監察御史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1180章 陰館第1203章 歸來第1163章 收尾第1223章 相天下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五十六章 好聚好散第二章 部曲第1049章 歷史的玩笑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1238章 散第995章 老人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916章 議定第五章 巡河(上)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十七章 鬼話第六十五章 團結的宴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867章 會見第1346章 狼狽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十一章 努力第801章 政務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816章 邊防第1284章 家宴第1402章 練手(下)第一百九十章 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