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臘月(下)

第1106章 臘月(下)

離正旦沒幾天了,官員們大多封印關衙,無甚大事。

不過,中書令庾亮去了伯父家一趟後,就哀嘆連連。

二十六日,他親自入宮覲見庾文君,不由得大倒苦水。

“叔褒伯父隱居數年,行將羽化。子嵩伯父亦……”庾亮哀嘆道。

這兩個人裡,庾叔褒是親伯父,多年來一直隱居修仙,但不成功,眼見着不行了。

庾子嵩則是從伯父,乃少府監。本來身體看起來還行,誰知道年前寒風一吹,突然就不行了,沒有半點徵兆。

或許,年紀大了就這個樣子,說不定哪天就走了。

而無論親伯父還是從伯父,都得居喪一年,區別不過是齊衰杖期還是不杖期罷了。

可庾亮才起復多久?這就又要回家居喪了?

爲親人居喪是應該的,可也得爲親族考慮啊。所以亮子藉着入宮送新年賀禮的機會,向庾文君訴苦,其意不言自明。

“兄長可是想讓陛下奪情?”庾文君聽到庾袞、庾敳不太行了,心裡有些難過,但她更照顧兄長的心情,於是問道。

“昔李重、樂凱一鎮徐州,一鎮南陽,都奪情了。秘書監盧諶也是。此不在少數。”庾亮說道。

庾文君皺了皺眉頭,輕嘆一聲,道:“我會尋機說予陛下聽的。”

庾亮鬆了口氣。

居喪制度真的一言難盡,偏偏你還不能說什麼。國朝萬餘官員,每年不知多少人因居喪而被迫免官回家,極大妨礙了朝堂的經營與佈局。

當然,也帶來了官員的流動性,讓一些候缺許久之人得到了補缺的機會,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嘛。

站在庾亮的立場上,爲親生父母居喪三年還說得過去,爲伯父、從伯父再居喪一年,就不太好了,但這事只能找親近的人私下裡說。

說完這件事後,庾亮話鋒一轉,又道:“開過年來,暮兒就十九歲了,不知——”

提起女兒,庾文君臉上浮現出幾絲笑容,道:“正月十五,陛下於芒山(邙山)辦登高之會,屆時會讓公卿勳貴、武學生中年滿十六、未過弱冠之人蔘會,讓暮兒自己選。此爲成制,不會更改的。”

讓女兒從百餘人之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已經是極大的寵愛了。

庾文君自己就嫁給了喜歡的人,她分外知道這種感受,也希望女兒能延續她的這種幸福——雖然這些年煩惱與日俱增,但庾文君每每回味出嫁時的感受,心中依然甜蜜無比。

庾亮聽妹妹這麼說,就知道沒戲了。

今上其實隱晦地對他說過,表兄妹、表姐弟成婚之事還是算了,他不喜歡。

現在聽妹妹說要公開選,徹底死心了。

“聽聞燕王至幽州後,與李重過從甚密,此事誠爲可慮。文君你可要警醒着點啊。”昭陽殿是皇后的寢殿,非天子寢殿,殿中都是皇后之人,因此庾亮說話也不再遮掩了,只聽他說道:“北平太守來報,燕王至段部鮮卑牧地巡視,一起進山打獵,相談甚歡……”

李重是幽州都督。

不過,他可能當不了幾天了,因爲他父親病情急轉直下,快要死了。

之前李重母親病逝的時候,本來要守孝一年的——父在母死,居喪一年,父死爲母居喪,則爲三年——但天子下詔奪情,於是繼續留鎮徐州。

這一次,恐怕不太適合奪情了。

而李重的三女兒李毓在出喪期後,已經十九歲了。

今年年中匆匆嫁人。夫婿是吏部尚書毛邦之子、司空劉翰門生毛修,今年十七歲,比李毓略小,還算般配。

若錯過了今年,李重這個女兒被那麼多人惦記着,還要居喪,怕是要年過二十才能成婚。

庾文君聽到兄長提起燕王就有些不安。她下意識想說些什麼,又生生止住了。

趙王成婚之事在京中轟動一時,誇讚其才學者與日俱增,更有人提起趙王的孝以及友愛兄弟之事,這一切都讓庾文君有些心煩意亂。

她只是個小女人,不想管那麼多事,但現實逼得她不得不關注這些。

不過,終究三十多歲了,歷事這麼多,她已經知道該如何壓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知道耐心的重要性,知道該怎麼取得優勢。

“兄長已是中書令,一言一行不知道爲多少人所留意。有些話切勿亂說,恐引起朝中動盪。”庾文君定了定神,道:“有些事,你不做他不做,大家就都有顧忌。可一旦你先做了,他人也不會留手,朝中烏煙瘴氣,臺閣紛爭不斷,天子震怒之下,始作俑者必無好下場。”

庾亮聽了,有些驚訝。

他越來越看不透這個妹妹了。

曾幾何時,文君只是個在家依賴父兄,出嫁後依戀丈夫的小女人,沒什麼深邃的心思,誰把她變成這樣的?

“正旦朝會,讓嫂嫂妹妹們都來,妾好久沒看到她們了,自有禮物賜下。”庾文君說完,便低下頭。

庾亮回過神來,應了聲是。

正旦之日,天子於太極殿接受羣臣朝賀,皇后於昭陽殿接受命婦士女朝賀,規格都是一樣的。

要不說每個女人都想當皇后呢?這公母倆就是全天下僅有的兩位國君。

想到這裡,庾亮心中的焦躁消減了很多。

妹妹皇后之位不動搖,那就沒甚事。

要是哪天學漢光武廢郭聖通立陰麗華,那纔是天塌了的大事。

******

庾亮入宮之時,王衍正在金谷園待客。

來客名諸葛衡,眼見着要過年了,特地攜禮上門拜見王衍。

老實說,入京後拜見誰不僅僅是禮節方面的問題,往往牽扯到政治。

臨行之前,諸葛衡問過在家養病的婦翁鄧攸,入京後拜王氏耶?裴氏耶?

諸葛家是琅琊士族,天然親近王氏。但鄧攸曾是司馬越的幕僚,鄧家又在河東裴氏的影響範圍之內,從婦翁的角度而言,與裴氏親近也很正常。

不料鄧攸對裴貴嬪沒有半分好感,對她身爲主母卻“委身奴僕”痛恨不已,直接斷了第二條路。

諸葛衡聽了,心中暗喜,蓋因從諸葛氏家族利益來說,他們也更喜歡親近王衍,於是就這麼定下了。

當然,拜訪只是其一,事實上還有一件事更爲緊要。而王衍這種老狐狸,早就有所猜測了,於是寒暄完畢之後,出言說道:“道明在武昌,爾寓居平陽,山川迢遞,道阻且長。今時近佳節,無能相聚,實乃憾事。”

諸葛衡聽了,拱了拱手,道:“勞煩明公掛念。雖驛路蒼茫,倒也不是完全不通。數日前得家父手書一封,覽閱之後,心下大慰。”

“哦?”王衍好似完全不知道一般,笑道:“道明信中可曾提及老夫?”

“家父對明公相助之情感激不盡。”諸葛衡說完,頓了頓,又道:“除此之外,還有一事……”

“何事?”王衍臉色不變,似不經意般問道。

“家父驚聞巴東之變,很是不解。”

“有何不解?”

“巴東、建平、宜都三郡之中,也就宜都稍有些平地。過夷陵往西,山勢連綿,道路難行,需得橫穿蠻夷洞主盤踞之所,甚是艱難。”諸葛衡說道:“若走大江,平日或無礙,戰事爆發之後,水師巡弋,封鎖江面,如何能將兵員、資糧送至巴東?若不能,短時尚可,時日一長,糧械兩難,如何能夠堅守?”

“巴東、建平兩郡在手,宜都指日可下。若將其克復,蠻夷山酋自來歸順。他們再窮,湊一湊養個幾千兵還是不難的。”王衍不以爲然道:“建平、宜都江北之地盡取,以大江爲界,一目瞭然,省得再起糾葛。巴東入樑,成國若攻來,自有大梁抵擋,諸葛道明不用費神,豈不美哉?”

諸葛衡聞言苦笑。

說實話,這個建議真的不差。這三個郡基本都是山區,窮得叮噹響,而且民情極其複雜,蠻夷極多!

想當年吳晉西陵之戰,陸抗寧願去救西陵而不是江陵,就是擔心“南山夷人”叛吳歸晉。

這些地方,漢人很少,蠻夷極多,他們的傾向完全可以決定一地的歸屬。

爲了安撫這些蠻夷,歷任荊州都督都要花費很大力氣,給官、給錢、給地,再慢慢想辦法化夷爲漢,編戶齊民——只要編了戶,最終都能慢慢同化。

但平原地區的蠻夷好管制,山區的就難了,基本都是放任自流,每年還要擔心他們發動叛亂,被朝廷問責。

如果把這個包袱甩出去,豈不美哉?

當然,這也就是想想而已。從裡子上來說可能未必是壞事,但從面子上來說真的不好看。

父親若敢按兵不動,坐視三郡江北之地失陷,肯定會被言官彈劾,屆時雖然未必去職,但一定很狼狽。

所以,如果能讓大梁放棄染指這些地方,那就再好不過了。但通過方纔一番試探,諸葛衡知道這是沒有可能的。

王衍也在觀察諸葛衡的臉色,見狀一笑,又道:“吾聞上月建鄴給諸葛道明加官了?”

諸葛衡默默點了點頭,道:“加車騎將軍、都督荊益寧樑四州諸軍事。”

其實,不止給他父親加官了,山遐山彥林被封爲衛將軍、豫州刺史、都督揚州江北諸軍事鎮歷陽。

說起來都是名頭好聽,沒啥實際的。

荊益寧樑四州都督,聽着唬人,其實也就半個荊州外加益州巴東郡罷了。

“其實,朝廷有意對李成用兵。”王衍說道:“峻文怕是還不知道吧?武都楊難敵已破,下一步就是往漢中挺進。”

“那不是可以兩路夾擊李成?”諸葛衡吃驚道。

他說的夾擊不是晉樑夾擊,而是大梁朝獨自出兵,一路攻漢中,一路攻巴郡、巴西,兩路夾擊,滅亡李成。

王衍聽了諸葛衡的話,哈哈一笑,道:“李成這種賊匪,素無信義。前番與陶士衡大戰時,他們怎麼做的?起兵攻打南中,招誘蠻夷,盡取寧州。老夫以爲,道明或許可以想想辦法,收復南中。”

諸葛衡心下一動,或許——真的可以啊。

別跟我談什麼大局,之前李雄怎麼不講大局?趁火打劫攻佔南中難道不是事實?

現在輪到大晉來趁火打劫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1238章 散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1178章 軍鎮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1172章 突發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十七章 別無選擇第四十章 班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872章 道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1395章 貞明五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1097章 都水監第1281章 親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1047章 會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818章 支持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988章 十五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1373章 鄉宴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1127章 探親(上)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848章 奪城第1208章 籬笆城(上)劉裕滅南燕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1349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四章 攤子第923章 躍進西岸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三十章 快控幾不住我寄幾了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三十章 勸降與府兵第990章 面見(上)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爲盟主折翼文加更)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1239章 進駐第884章 陣腳第1046章 餘丁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367章 海天盛筵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1410章 碰到了算你倒黴第1414章 告狀第1237章 喪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八十章 俸祿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十二章 大宴賓客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三十四章 預設戰場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1145章 砸死你!(爲盟主Halihh233加更)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851章 安插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1194章 交代第1300章 朝會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七十六章 信號
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007章 只要堅守,就有希望第1238章 散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華臺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1178章 軍鎮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1172章 突發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十七章 別無選擇第四十章 班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步的機會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872章 道第1330章 大進軍(下)第1395章 貞明五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隨我東山再起第1097章 都水監第1281章 親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就是追,就是幹!第1047章 會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818章 支持第1319章 遼海西南第988章 十五第六十四章 擺駕河內第1373章 鄉宴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一百零五章 舌戰羣儒第1127章 探親(上)第840章 城內城外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848章 奪城第1208章 籬笆城(上)劉裕滅南燕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第九十三章 諂媚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1349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四章 攤子第923章 躍進西岸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三十章 快控幾不住我寄幾了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三十章 勸降與府兵第990章 面見(上)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051章 邵皇帝的江山(爲盟主折翼文加更)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1239章 進駐第884章 陣腳第1046章 餘丁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367章 海天盛筵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1410章 碰到了算你倒黴第1414章 告狀第1237章 喪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八十章 俸祿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十二章 大宴賓客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四十章 政治解決第1136章 有備而來第三十四章 預設戰場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1145章 砸死你!(爲盟主Halihh233加更)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851章 安插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1194章 交代第1300章 朝會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七十六章 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