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

邵、樑二人談好後,各自回營。

此時雙方的軍士仍然陣列於野,相隔數百步。不過已不再是劍拔弩張的氣氛,而是各自席地而坐,等待上官的命令。

上官讓打,那就打。

相比較而言,許昌世兵們還是很盼望打的,因爲他們覺得可以與這些關西兵比劃比劃,且有銀槍勁卒壓陣,獲得一場大勝的可能性極高。

說白了,太想進步了。

銀槍、黑矟二軍則沒那麼強烈的廝殺意識。因爲這些關西人看起來苦哈哈的,身上榨不出二兩油,打敗他們也沒甚繳獲。

再者,南陽士族是支持陳公的,打贏後總不能劫(派)掠(捐)他們吧?

簡單來說,他們是募兵,進步空間沒那麼大,沒有錢財刺激的話,主動求戰意識不強。

至於對面的關西人,七日前剛被從地裡召集起來,領取武器,入營操練,再出城列陣。

他們是世兵沒錯,但世兵本身就是農民,只不過是在兵籍上的農民罷了,與戰爭相比,他們現在更關心自家的生活。

至於戰意麼,也是有一點的。因爲他們不確定,如果此次戰敗了,會不會被這些遠道而來的豫州兵聯合南陽豪族絞殺。

有那麼一點保衛家園的味道,但在看到對面森嚴的軍陣時,又有些害怕。

對峙的時間越長,士氣流失得就越多。

好在現在不用打了,大家都很滿意,雖然未來的生活仍然有很多不確定。

邵勳沒有進城,繼續留在城外大營內,接見南陽地方人士,而樑芬則回到了城中。

“明公。”閻鼎剛剛安撫完軍士,就匆匆入了樑府,詢問事情進展。

長史傅宣正在給樑芬出示一份份簡牘,上面羅列了各堡壁的位置、民戶及田地數量。

“何事?”樑芬眼皮子都沒擡,隨口問道。

他的目光始終落在簡牘上,嘴裡唸唸有詞。仔細一聽,好像在粗算各個堡壁單戶百姓的田畝數量。

“明公與邵勳對談,卻不知——”閻鼎急切問道。

“臺臣。”樑芬終於擡起了頭,看着他,說道:“你不都看到了麼?”

“明公何意?”閻鼎不解。

“兩軍陣列於野,老夫未敢下令出戰。”

“不野戰是對的。而今大軍撤回,正合以堅城拒之。”閻鼎連忙說道:“又有數十萬斛糧草,足可支一年。邵勳怎麼也不可能留在此地一年,只要他一退兵,這盤棋就活了。”

“我且問你,若邵勳召集南陽豪族丁壯,集結數萬衆,遣人至各塢堡傳令,着其出丁壯至宛,合攻此城,你待如何?”樑芬反問道。

說完,不待閻鼎回答,又道:“若塢堡不從,則拼着損耗兵力,也要將其拿下,然後裹挾男女老幼前來填壕溝,你說有幾個塢堡能堅持下去?到了最後,還不是關西人打關西人?”

“那也有機會啊。”閻鼎急道:“只要能把邵勳趕走,這些都是值得的。”

“老夫這個官位,不值得拿那麼多百姓的人命來換。”樑芬說道。

“唉!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閻鼎跺腳道:“邵勳他不要臉,明公要臉,到最後還是不要臉的人欺負要臉的,唉。”

“西方浮屠有入魔之說,臺臣,你着魔了。”樑芬放下手中的簡牘,認真地說道。

閻鼎臉色一白,補救道:“僕也是爲明公着想啊。值此亂世,無兵何以自保?若卸下兵權,入朝爲官,便是一匹夫亦可捕縛之。明公何等身份,安能受此屈辱?”

樑芬臉色稍緩,道:“臺臣,你爲我鞍前馬後,奔走數年,我不願虧待伱。”

荊州有一刺史、二都督,即荊州刺史,治所在江陵;都督沔北諸軍事鎮宛城,治所在宛;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治所在襄陽。

沔水即漢水,沔北就是漢水以北。

沔北都督早年管着北荊州七郡,現在仍管七郡,但已經有了較大變化。

先帝時期,將北荊州的魏興(原西城郡)、新城(原房陵郡)、上庸三郡割隸梁州。因此,這三個郡其實已經管不太到了,遊離於沔北都督職權之外。

如今真正能管的,其實就南陽、順陽、新野、義陽四郡,外加從義陽分出來的只有兩個縣的隨國。

樑芬若想給閻鼎安排官位,只能在這五個地方想辦法。

閻鼎當然也能想到,但說實話,能有什麼好位置呢?總不能給順陽、南陽、新野、義陽的太守吧?樑公是武臣,形式上沒法插手民事,不可能委任太守的,況且這幾個郡都有人了——全是邵勳的人。

所以,他苦着臉,不住勸道:“明公三思啊,一旦卸下兵權,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樑芬又看了他一眼,有些失望。

傅宣則面無表情地看着閻鼎,與樑芬對視一眼後,突然說道:“方纔入府之時,路過軍營,隱約聽得騷動之聲,好像是閻將軍的部曲。”

閻鼎猛然擡頭,看向傅宣。

傅宣似乎並未察覺閻鼎眼中的怒意,只道:“明公既已決定入朝,當封印閉庫,遣散軍士,靜待來者,免得落人口實。”

“若非世弘提醒,幾忘了此事。”樑芬嘆道。

“明公勿憂,僕已遣人去做這些事了。”傅宣說道:“但罷遣軍卒事大,還得明公發令。”

“唔——”樑芬沉吟片刻,看了眼閻鼎。

“明公,末將這便去傳令。”閻鼎大聲道。

“臺臣稍安勿躁,且先坐下,陪老夫說說話。”樑芬擺了擺手,拿出紙筆,一揮而就。

傅宣捧起墨跡未乾的軍令,行禮退去。

閻鼎頹然坐下,神色焦躁。

樑芬瞄了他一眼,道:“少小離家,竟有些懷念在安定馳獵的日子了。”

閻鼎不解,心中也有些情緒,沒有說話。

“秋高氣爽之時,山間草色枯黃,帶上十餘好友隨從,馳入山中。大樹糜集之處,百草茂盛,有鹿獐之屬。”說起這些事時,樑芬的臉上露出無限懷念。

說完,他又拿起几上一支筆,道:“此筆乃故人所贈,直取黃羊尾豪所制。想當年,老夫經常單人衝進那河畔水草豐茂之處。風吹茅草之時,黃羊驚起羣奔。哈哈,老夫爲了獵黃羊,經常追出去一晝夜。現在想想,感懷不已。”

“惜哉!韶華已逝,時不再來。”樑芬走到閻鼎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臺臣,我知你少有大志,功業之心頗重。非我不念舊情,實乃天時已失,宛城死地也,斷無生髮之機。”

“明公,我……”閻鼎囁嚅道。

“聽我把話說完。”樑芬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繼續說道:“數萬家關西流民,一旦動亂,死傷無極。如此,老夫一則無義於家,二則忘忠於國,三則少恩於百姓也。老夫生爲晉臣,固當有始有終,然天下喪亂之際,亦當上應天心,下順人和,故不願再造殺傷,掛印歸去。”

“臺臣比我年少,有雄心壯志焉。然夜中輾轉反側之時,可曾捫心自問,君之威可能禁暴亂?德可能濟生靈?若不能,遽起師徒,徵發戎役,陳原野之刑,壞百姓之命,豈能無愧?”

“這天下,交給有本事的人吧。”

樑芬嘆息一聲,坐回了案幾後。

親兵在門口張望了兩下,又退了回去。

閻鼎無言以對,臉色難看。

二人說話間,傅宣早已至各處軍營宣令。

銀槍左營六千士卒排着整齊的隊列,自北門進了宛城。

大街上到處都是齊整的腳步聲,以及鏗鏘有力的甲葉碰撞聲。

陽光灑下,兵甲耀眼奪目,殺氣凜然沖天。

在這樣一種威懾下,萬餘宛城守軍顯得非常平和,有序地出了軍營,各自散去,各回各家。

臨走之前,一人領了一斛粟,於是氣更順了,走的時候臉色也非常輕鬆——不用打仗搏命,還有“出場費”拿,對他們而言已是最好的結果。

至於將來會怎麼樣,老實說確實有那麼一點擔心,但又能怎麼樣呢?上頭都放棄了,你讓他們來拼命,有點難哦。

唯一造成了些許動亂的是閻鼎帶來的三千部曲。

這些人鼓譟了一會,大聲詢問牙門將(閻鼎)何在,一時間羣情洶洶,大有作亂之勢。

直到銀槍軍大舉殺來,將他們的營房圍了個水泄不通,樑芬又遣人送來閻鼎的親筆信後,他們才安靜了下去,然後收拾器械,出城回了自家塢堡。

至傍晚時分,除了樑府尚有五百親軍外,上萬大軍罷遣一空,銀槍軍控制了城內各個要點,正式值守起來。

宛城,交接得還算平靜。

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1060章 阻遏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050章 挑選第1197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1128章 探親(下)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914章 乖巧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800章 崇明觀第850章 失敗者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074章 水戰(上)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834章 衝鋒!第十章 黎陽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第1160章 終局(上)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1390章 七月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953章 結算(上)第878章 私聊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七章 表態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六章 裴氏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982章 王府第1159章 背刺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1234章 心氣第1274章 方法論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第860章 離去第810章 疫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1343章 未曾設想的打法第十八章 平陽拾遺(上)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946章 苦難的行軍第996章 壽春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1193章 能力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1299章 目的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1164章 海棠園第1352章 空虛第1300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362章 投降派的努力第一章 徵辟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1056章 西中東第919章 辦法(下)第十五章 幕府第1107章 登高
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1060章 阻遏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050章 挑選第1197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六十三章 望日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1128章 探親(下)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914章 乖巧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800章 崇明觀第850章 失敗者第1176章 行萬里路(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1074章 水戰(上)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834章 衝鋒!第十章 黎陽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第1160章 終局(上)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1390章 七月第987章 第一次朝賀(下)第953章 結算(上)第878章 私聊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七章 表態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六章 裴氏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982章 王府第1159章 背刺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打就打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1234章 心氣第1274章 方法論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五十二章 交接與賞賜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本錢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第860章 離去第810章 疫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1343章 未曾設想的打法第十八章 平陽拾遺(上)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946章 苦難的行軍第996章 壽春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1418章 上進通道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山中猛虎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一百五十二章 私事與公事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一百八十三章 決斷難做第1193章 能力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1299章 目的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1164章 海棠園第1352章 空虛第1300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八章 到中樞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1362章 投降派的努力第一章 徵辟第1144章 “雙向奔赴”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三十一章 讖謠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1056章 西中東第919章 辦法(下)第十五章 幕府第1107章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