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變化

牆上掛起了一幅巨大的手繪地圖。

左民曹尚書棗嵩接過佐吏遞來的黃冊,親自彙報:“平陽縣安置了七千餘人,計有永吉鄉青陽裡楊村四十一戶、蘭村三十八戶……”

“這些村落竟然還在?”邵勳轉過身來,問道。

“屋舍還在,但都有主。太平時散在各村耕牧,有警時遷入莊園聚居。”

“莊園主都處分了麼?”

“各有處分。”

“平陽這地方,和陳留有得一拼了,摳點地還真不容易。”邵勳又轉了過去,道:“繼續。”

“襄陵縣安置了二千餘人,乃僞漢河間王劉易之莊宅,本用來安置屯田軍,今已分發,計有……”

“楊縣安置了四千餘人……”

冗長的彙報完畢之後,邵勳回過神來,道:“也就是說,平陽郡分了二萬人出頭,廣佈諸縣。河東郡分了一萬四千餘人,其中大陽縣佔一半。剩下五千多人年後遷往西河郡?”

“是。”棗嵩回道:“離石有僞漢高平王的莊宅、牧場。”

“夠麼?”

“介休那邊還有王家的莊宅一區,大王又新設石樓、方山二縣,或有荒地可墾。”

“不。”邵勳轉身看着棗嵩,道:“石樓、方山的荒地,徙匈奴民人墾之,反正他們遷徙不定,且至今還有人沒來拜謁,可討之。分給萬勝軍兒郎的,一定得是熟地。”

棗嵩應了聲是。

左軍司王衍聞言,立刻說道:“大王勿憂,老夫明春走一趟西河,定將此事辦妥。”

邵勳笑了笑,問道:“夷甫不回洛陽麼?”

“洛陽左右無事,還是萬勝軍安置要緊。”王衍說道:“實不瞞大王,洛陽現在百業凋敝,住着也沒甚意思,香料都買不到了。商徒們精明得緊,以前去汴梁,現在來平陽了。”

邵勳不禁莞爾。

商人們是最知道哪裡好做生意的。過去一年,很多人厭煩了汴梁、平陽兩頭跑,於是紛紛請求暫駐平陽,最後一一批覆同意了。

邵勳不想坑他們。

今後兩年,汴梁城大概都不會大建了,基本只有小規模的建設活動,且以挖溝、清淤爲主,不太可能動用人力物力修建城池、宮殿。

政治中心已然慢慢轉移到了平陽。

財力不足,只能如此了。

神龜五年(321)不會打仗,打不起,沒有那個能力。

“聽聞關西去年收成不錯?”邵勳又看向地圖,手指在黃河以西一劃,問道。

“關西雨水充足,卻又沒有成災。”棗嵩嘆道:“連續兩年了。”

其實,下半年的時候,曾有賊兵出蒲阪津東城,襲擾河東,爲從離石南下的銀槍右營擊退,就是一例明證。

而今銀槍右營已返回汴梁休整,取而代之的是已休整半年的黑矟左營。考慮到河東大族的站隊,匈奴人在這一側是沒有機會的。

銀槍左營亦已回去休整,換來了留守汴梁的銀槍中營,屯於平陽。

到目前爲止,駐守在平陽、河東二郡的部隊主要有黑矟左營、銀槍中營一萬二千戰兵,外加禁軍、騾子軍、府兵及諸部雜兵四萬人,總計五萬二千。

劉粲要攻的話,非得把他手裡那約一萬七千禁兵帶過來,方有勝算。

可這一萬七千精兵若交代了,關西必然守不住,看樣子他不敢賭。

如今有了四萬黃頭軍,別的不談,充當輔兵的諸部雜兵是不用來了,充其量需要一些部落輕騎罷了。

明年軍事上主要就是操練黃頭軍。如果有機會的話,襲擾一下河西,快進快出,給匈奴人一點驚喜。

經濟上以耕牧、積蓄爲主。

去年的戰爭、今年的洪災消耗極大,世家大族的莊園又不是無限制提款機,他們其實也被榨得差不多,再搞人家真的會造反。

政治上則以釐清官制爲主。

九品十八級討論了一年,完整方案已出,可以試運行了。

這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幾個老登明爭暗鬥,就差當面撕破臉了。

邵勳現在是仲裁者,看似超然,但也不能瞎操作。

至於外交方面,其實沒什麼外交。

江東去年也有部分地區發了大水,建鄴都有不少人餓死,他們沒有能力北上。即便王敦等人一意孤行,也會被按住。

王處仲沒有無視建鄴的能力,他更不是傻子。

河南如果一盤散沙,興許可以試一試。而今河南一統,哪個腦殘會做出這種腹背受敵的腦殘事情?

“中夏多艱,還得同舟共濟。”邵勳不看地圖了,道:“罷了,快過年了,不談這些掃興事。”

他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不是他時間不夠,而是他對社會的改變需要時間來沉澱、積累。

一年、兩年看不出成效的,非得把時間跨度拉長到二三十年、三四十年,才能看出些許端倪。

******

雪落無聲之中,又是一年新春到來。前年攻破平陽時,洛陽天子沒有宣佈改元,好像已失了心氣,故今年是神龜五年(321)——改元是司馬熾爲數不多的權力之一了。

新的一年將正式實行虜姓。

虜姓亦分等級,不過比較粗略,只有甲乙丙丁四等。

本來王衍建議再弄個“次”級,即次甲、次乙等,被否決了,暫時不搞。

評定虜姓門第還有諸多配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漢姓。

其實中原世家大族很看重這個,哪怕真有聯姻意願,也“恨其姓名殊爲重複”,最終什麼事都黃了。

歷史上北魏就面臨了這樣的情況,最後結果是胡人妥協。

如步六孤氏改爲陸氏,萬紐於氏改爲於氏,丘敦氏改爲丘氏,胡古口引氏改爲侯氏,他駱拔氏改爲駱氏等等——不過有些兩字姓未改,因漢姓中亦有兩字姓。

此時卻沒那麼麻煩,蓋因匈奴進入中原多年,很多人已經自覺改姓了。

用通俗點的話講,匈奴貴人屬於老錢,非拓跋魏那一票新貴可比。

第一批評定中,上黨劉、北平段爲“甲姓”。

岢嵐劉、廣寧蘇爲“乙姓”。

平陽劉、平陽呼延、西河喬爲“丙姓”。

至於河東董、平陽蘭、西河王之類的則爲“丁姓”。

四等虜姓在選官時,降三級任用,即最高級的上黨劉、北平段相當於漢姓中的四品士族,考慮到正式授官時,無論胡漢門閥都要降品任用,因此上黨劉、北平段起步也只能是七八品的小官了。

但無論如何,這已經是零的突破,非常難得。

因此,上黨太守劉閏中聞訊後,喜不自禁,親來平陽朝賀,當晚又在府中置宴,邀請了幾個相熟的士人聚飲,通宵達旦,熱鬧不已。

溫嶠也去了,第二天又搖搖晃晃地去拜會老上司王衍。

“昨日哪些人在場?”王衍吩咐下人去做醒酒湯後,與溫嶠相對而坐,說道。

“多爲虜姓士人,或幷州舊族。”溫嶠頭有些痛,呻吟着說道。

“一副憊懶模樣。”王衍笑罵道:“其風物如何?”

說到這裡,溫嶠稍稍清醒了些,道:“劉、喬、呼延等匈奴著姓之中,其子弟文學箋啓,往往可觀,冠帶風流,亦爲不少,讓我頗爲驚訝。”

“哦?可觀到什麼地步?”王衍問道。

溫嶠皺眉苦思,好似難以評判,只能說道:“比樑王更像士人。”

王衍撫掌大笑。

“老夫瞧着也是。”笑完後,王衍搖頭道。

昨日正旦朝賀,寧朔宮內好不熱鬧,居然有匈奴呼延氏貴人賦詩一首,震驚當場。

昨天也是第一次有虜姓士人被邀請參加朝賀,其間的政治意味頗爲濃厚。

“上黨劉氏不太行。”溫嶠又道:“雖然吃了他家的鹿尾,甚是美味,但我還是要說他家底子太差,沒什麼冠帶風流。”

“惜哉!”王衍突然嘆道:“樑王重實務,不重風流,如之奈何。上黨劉氏健兒至少能飛馬馳射,境遇差不到哪去的。不過劉閏中若知機,當好生培養孫輩,重詩書、知禮儀,如此方能被冠族接納。”

至於爲何不培養兒子,那是因爲來不及了啊!個個都是殺胚粗漢,定型了,白費勁。

“嘿,昨晚劉閏中爲兒女聯姻呢。話雖隱晦,可在座之人都聽得出來。”溫嶠又道。

王衍輕笑一聲,道:“興許有破落戶看得上他們吧。”

“還真有!”溫嶠笑道:“門第還不低呢,中都孫氏之人。”

“哦?那可真不要臉。”王衍訝道。

太原中都孫氏在曹魏時比較出名,孫資曾任驃騎將軍、侍中,在本朝則不太行,敗落得比較厲害。

永嘉之亂中,很大一部分族人南渡建鄴,留在太原的子弟屢遭重創,都快維持不住家門了。

上黨劉乃胡人甲姓,部衆很多,劉閏中、劉曷柱、劉達、劉泉、劉昭等人都數立戰功,家族明顯在往上走,還是值得攀關係的。

尤其是他們現在明顯比較自卑,容易撿漏,只要不在乎名聲,與其聯姻的好處非常大。

中都孫氏看樣子豁出去了。

“劉閏中三個兒子都娶了部落酋豪之女爲妻,這次打算嫁個嫡女給孫氏子弟,以後上黨劉、太原孫兩族就是姻親了。”溫嶠說道。

王衍沉默了。

他是不可能拉下臉與上黨劉氏結交的。

這種武人色彩非常濃的家族本就地位低下,更別說還是胡人了。

士族驕傲不可丟啊。

說句難聽的,即便樑王走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王景風、王惠風還是寡婦,樑王都不配娶她們,更別說當夫人了——夫人說得好聽,不就是小妾麼?

只不過——唉,終究還是身段柔軟地跪下了。

“劉閏中只是開了個頭。”王衍嘆道:“天下板蕩,多少士家破滅?急於重振家門者不知凡幾,人被逼急了,什麼事做不出來?今後與虜姓高門聯姻者會越來越多,大勢所趨,擋不住的。這個天下,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模樣。”

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885章 改制(上)第1151章 大略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871章 舊人第1400章 會客第1069章 賭得起!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954章 結算(下)第1275章 門路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1427章 爪牙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1013章 降人與賣命之人第1397章 送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1436章 歸附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982章 王府第953章 結算(上)第988章 十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795章 官員第993章 西巡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1116章 書第1429章 鹿子苑第841章 主動第966章 表率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164章 海棠園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四十九章 勢力格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內裡坐第925章 歸正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十五章 濯足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九章 火併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1140章 挺進再挺進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一百章 官身第1131章 老羌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1178章 軍鎮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五十五章 諸項安排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1197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1128章 探親(下)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1305章 三人第807章 太原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十八章 平陽拾遺(上)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1373章 鄉宴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二十四章 幫你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
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885章 改制(上)第1151章 大略第1048章 登,金幣拿來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871章 舊人第1400章 會客第1069章 賭得起!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954章 結算(下)第1275章 門路第一百二十章 兵馬動,糧草行第1427章 爪牙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1013章 降人與賣命之人第1397章 送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東燕第1068章 批發官位第1436章 歸附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一百零七章 富婆通訊錄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982章 王府第953章 結算(上)第988章 十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795章 官員第993章 西巡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1116章 書第1429章 鹿子苑第841章 主動第966章 表率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路進兵第六十六章 蹲坑第1164章 海棠園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四十九章 勢力格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內裡坐第925章 歸正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十五章 濯足第一百九十一章 軍鎮(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二十五章 分蛋糕第1358章 破城之策第九章 火併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1140章 挺進再挺進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關於涼州入援洛陽兵力第一百章 官身第1131章 老羌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1150章 出征與坐等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百八十四章 逃第1178章 軍鎮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五十五章 諸項安排第七十六章 信號第六十七章 北上(下)第921章 三個方向第1157章 走不了了第1417章 並非無因第1197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1128章 探親(下)第902章 莽出來的戰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1305章 三人第807章 太原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十八章 平陽拾遺(上)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1373章 鄉宴第1167章 柔弱的盟友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十章 危中有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業?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二十四章 幫你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九十六章 朝賀(上)